黑马傻子 黑马傻子
干过厨师,开过饭店,当过会计统计,当过文书,发过文字、摄影作品,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党刊报纸网络发表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得过优秀奖、一二三等奖。。。。。。现在任鹿邑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石化河南摄影协会理事,独家通讯报道。。。
关注数: 248 粉丝数: 449 发帖数: 26,195 关注贴吧数: 16
今日大河报:商丘、鹿邑两地冬泳协会的队员义务打捞溺亡少年现场 商丘、鹿邑两地冬泳协会的队员义务打捞溺亡少年现场 □记者于扬通讯员胡洪涛文图阅读提示8月15日,鹿邑县太清宫镇5名同村少年游泳时,有两名孩子不幸溺亡。在紧急打捞时刻,两拨民间打捞队分别开出1万多元的高价打捞费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溺水孩子的家人拒绝。正当其家人一筹莫展时,得知消息的鹿邑县冬泳协会和临近的商丘市冬泳协会,先后派出15名成员义务打捞。经过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两名溺水身亡的孩子最终被成功打捞上岸。冬泳协会队员们的义举,感动了孩子的家人和乡邻。 “用自己的技能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仗义相助是金钱买不到的。”昨日,鹿邑县冬泳协会会长鲁华杰对记者说。 事发 5个娃去游泳两个再没上岸 16岁的梁俊(化名)和12岁的梁同(化名),是鹿邑县太清宫镇大梁行政村人。8月15日午饭过后,两人和另外3名同村小伙伴一起,到3公里外的一处水坑游泳。 但是,刚下水不久,同伴们就发现梁俊和梁同不见了踪影,这让他们顿时慌了神。在多次呼叫无人答应后,3名孩子穿上衣服匆忙赶回家中。由于受到惊吓,他们回村后没有及时将梁俊、梁同溺水的消息告知大人。直至当天下午5点多,才有一名孩子胆怯地告诉家人:“小俊和小同洗澡没上来。” 很快,两名孩子溺水的消息传至其家人那里。其中,梁俊的父亲远在福建打工,得知消息后他连夜乘飞机赶回。 意外 打捞遭遇高价收费 事发后,当地村民整夜守护坑塘,尝试用竹竿打捞孩子。但是,孩子溺水的坑塘是一处砖窑厂挖土后形成的,塘内地形复杂,水位深浅不一,而且坑塘面积达20多亩,村民们只能围着岸边搜捞,一直搜寻至16日天亮。用了整整一夜时间,孩子还是不见踪影。 在村民们多方打捞无果后,有人拨打了鹿邑当地一家民间打捞队。16日上午,这家打捞队带着相关工具来到现场。经过交谈,打捞队与孩子家人商定:以1.4万元的价格打捞两个孩子。但家人担心打捞队使用的铁钩会挂伤孩子身体,最终拒绝。 上午11时许,有人打电话叫来了临近省某市另一家民间打捞队。双方以1万元价格谈妥,打捞队员开始下水。可不一会儿,打捞队以“坑塘太难找”为由提出再加1万元费用。后经群众讲情,对方把价格降到1.8万元。但其中一位遇难孩子的亲戚梁先生说:“你们不要落井下石,孩子在坑里已经20多小时啦,不捞就算了……” 至此,两拨民间打捞队最终都无功而返。 解困 鹿邑县冬泳协会仗义出手 正当遇难孩子家人一筹莫展时,有人提议找鹿邑县冬泳协会试试。于是,孩子的家人拨通了该协会会长鲁华杰的手机号。由于正是中午时分,陪家人吃饭的鲁华杰接到电话后,立即撂下饭碗,火速集合8名队员,驾车直奔出事地点。 16日下午1时30分,队员们到达现场后二话不说直接更换泳衣,陆续下水摸人。“地形太复杂,一会儿深,一会儿浅,给打捞带来一定难度。我就鼓励队员,用潜泳技术,耐心查找。”昨日,鲁华杰向记者回忆说。 大约半小时后,有队员摸到孩子的遗体。队员们赶紧围扑过去,齐心协力把12岁的梁同捞了出来。那一刻,岸上的近2000名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欣慰两地冬泳协会联手捞出溺亡少年 在寻找16岁的梁俊时,队员们遇到了困难。鲁华杰向70公里外的商丘市冬泳协会打出求救电话。两小时后,商丘方面的队长黄杰开着专业打捞车,带着7名队员来到现场,和鹿邑冬泳队8名队员一起下水。两地队员借助先进的打捞工具,最终在当天下午5点左右将梁俊打捞上岸。孩子的叔叔梁宗方向队员们下跪致谢,并拿着取来的1万元钱交给鲁华杰。“你这是干啥呀,我们是义务打捞,不要钱。”鲁华杰坚决拒绝了对方拿出的酬金。而商丘的同行在离开时,甚至连车辆加油费都不收,这让现场的群众感动万分。“还是河南老乡好,咱河南人都是一家人!”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喊道。 “用自己的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应该!”昨日,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的鲁华杰朴实地说。
视频:河南鹿邑奇人吃鱼、鸡不吐骨头和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news.com%2Fshipin%2Fcnstv%2F2014%2F07-14%2Fn&urlrefer=1cad74fa14ebf00c96efea592a58cd8e   【解说】河南鹿邑62岁农民任金田,以养鹿为生,看似普普通通的他却有一项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吃鱼不吐刺,吃鸡不吐骨头,7月14日,记者来到鹿邑,见到了这位奇人。   面对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烧鱼,任金田却挑挑拣拣,特意把鱼刺挑出来大快朵颐。鱼头鱼尾鱼骨头,任金田都吃得津津有味。他向记者介绍,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吃鱼刺,至今几十年间从未被卡过,如今已经总结出一套方法。  【解说】河南鹿邑62岁农民任金田,以养鹿为生,看似普普通通的他却有一项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吃鱼不吐刺,吃鸡不吐骨头,7月14日,记者来到鹿邑,见到了这位奇人。   面对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烧鱼,任金田却挑挑拣拣,特意把鱼刺挑出来大快朵颐。鱼头鱼尾鱼骨头,任金田都吃得津津有味。他向记者介绍,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吃鱼刺,至今几十年间从未被卡过,如今已经总结出一套方法。   【同期】(任金田)吃鱼,吃鱼刺,就要倒着吃,假如说不倒着吃,就可以卡喉咙了,我吃这几十年了,一次也没卡过。   【解说】不仅仅是吃鱼不吐刺,就连吃鸡。任金田也有绝活。坚硬的鸡骨头,他嚼一会就可以直接吞掉。他告诉记者,他并不是特意这样吃鱼吃鸡,而是因为吃骨头是他的爱好。   【同期】(任金田)喜欢吃嘛,这都是爱好嘛,二三十岁的时候,这不是就是爱好,不吃猪肉,(吃)饲料东西我二十多年了我都没吃过,只要吃饲料的。   【解说】任金田奇特的饮食习惯,最初让亲朋好友们有一点难以接受,而任金田表示吃骨头有益健康的说法,也让大家半信半疑,不过对于任金田的吃鱼不吐刺的绝技,众人十分佩服。   【同期】(任金田表哥 商瑞斌)他有经验,这么大鱼那刺他都能嚼嚼咽了,他吃多年了,吃鱼刺,对身体有好处他说。   【解说】虽然年过六旬,不过任金田身体健硕,腿脚灵便,还特意向记者演示了一套拳法。任金田表示,吃鱼刺只是他的一个小爱好,对于未来,他认为能够养好他的梅花鹿才更重要。   王帅 胡洪涛 河南鹿邑 报道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 责任编辑:【王胤】 ews460244.shtml
第四军医大学吴元明教授来鹿邑为早衰儿家庭科学调研 鹿邑“早衰症”兄弟,老大桑梓萱两年前夭折,剩余一个老二桑梓恒也危在旦夕,他们的基因诊断有了明确的结果,中国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吴元明专家称两兄弟症状就是Cockayne氏综合征 5月27日上午8点,上校吴元明教授带着他的弟子驱车来到河南省鹿邑县赵村乡胡山行政村侯庄村早衰儿桑子恒的家里,作进一步基因深度回访课题研究,吴教授带来喜讯说:“早衰儿的妈妈去年产下一女婴,经基因检测基因正常,小孩发育正常”,孩子的奶奶叹口气说道“孩子平安不讲是女孩还是男孩,一家人总算熬到头,两个早衰孙子让我一家人抬不起头,这下有希望啦!为孩子的父母基因转变培育健康的宝宝来做课题实验有了新的珍贵研究数据”   当问及老大夭折的情况时:““小孩儿死时骨瘦如柴,嘴一张一张的,想起来让人心碎。真不想再谈当时的情景”爷爷桑发禹讲着讲着,禁不住哭了起来。   吴元明教授和他的助手为桑子恒做一次检查,细致询问早衰孩子的家族病史和村里的环境,逐一询问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外婆以及孩子的叔叔等亲人血缘关系及身体状况,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空气、饮用水等指标取样,作进一步科学研究。    陕西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的吴元明教授说:“这两个孩子是不幸的,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基因研究分析,两人都有这样的基因携带,在人类上几十万之一也轮不上一个,很罕见,他们这次经过研究科学怀孕,取得成功,也是他们的幸运和喜事,我作为课题的研究人,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组合,攻破世界课题难关打下基础。”据了解第四军医大学为此项目已经拨款40多万元。 吴教授一行五人从早上八点到中午1点,取样、拍照、记录忙的不可开交,来之前,吴元明教授自己掏钱给孩子买几件营养品,从郑州、鹿邑赶来的志愿者送来慰问营养品,央视10频道随行吴教授拍下上午的课题研究活动。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