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雅学士
舒雅学士
关注数: 3
粉丝数: 8
发帖数: 1,697
关注贴吧数: 12
东平镇超市里商品合格吗
东平镇在发展前进改善
东平镇也有领导扎实工作
东平镇镇长你检查工作了吗?
东平镇有人低保去赌钱真恶心
见钱眼红:不挖掘人才。怎么建设好东平镇。
东平镇社区人民不敢反应情况:可我敢
东平镇发展起来了:你们腐败官员还保全自己领导位置吗?
东平镇向上级汇报工作事实吗?
东平镇社区安排工作:都是熟人开后门。
东平镇大街棋牌室好多:乌烟瘴气
光天化日大胆出手:东平镇治安巡逻员去哪里了。
东平镇云霞书店店主被打
世界名著你喜欢那部作品?
东平镇文化建设队伍在前进 年轻骨干继续奋斗吧
迷失了世界 爱红学朋友请进来
请发健康帖子
请别发广告贴
请吧主进行发帖分区域让人感觉舒服。
请吧主接受建议 请吧主在歌词吧内立下发帖和回帖规章条例。
真的是原创歌词请进:展现你的才华。
在本歌词吧支持原创:
心态不好别来讨论于丹:
你骂人了还谈什么心得
原创歌词:爱有什么要求 爱有什么要求 鼓足勇气问你 不言不语使我猜疑 真心对待还是感情续点费 咖啡不加糖 不再甜蜜你不再温柔 杯里是眼泪 淡淡无味避免不了伤心滋味 剩下的岁月 脚步有了流浪痕迹 爱有什么要求 是过时的话题 神神秘秘不再有兴趣 青春耗了一半再折腾不起 宁愿学会孤寂
请删除垃圾帖子
新人报到向大家问好致敬!
@ 谁对红楼梦续书者高鹗不尊重 刘心武续红楼梦(还原曹雪芹迷失了的后28回真故事) 著名作家、红学家刘心武先生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的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28回内容,经精心创作,复原出《红楼梦》后28回真故事。 这部著作对前80回中所有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重现狱神庙,续补《十独吟》,还原铁网山围捕,使之成为最接近《红楼梦》原著的曹体写作;而书中人物命运也由作者精心追踪设计,不加丝毫穿凿,特别是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薛宝钗、王熙凤、妙玉、茜雪等人物命运的走向,与流布220年的程高版本大相径庭。本书完全还原了曹雪芹原意,给千百万红迷酣畅淋漓的真结局。 在曹雪芹辞世约250年,程高本面世220年之际,我们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希望能进一步引发出对我们母语经典--曹雪芹的《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这是红学界值得高兴的事。刘心武研究红楼梦二十年。如今自己推出续红楼梦作品来。还原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意。自己推出二十八回。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种雄心壮志是令我感到敬佩不已。最起码对一个作者的尊重。可有的地方还是要纠正一下的。 续红楼梦作者二百多年来很多。没有一个说自己续的红楼梦说成是原意的。刘心武先生推出二十八回还原本意。那我觉得对其他续红楼梦作者不公平了。你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研究二十年。形成你的圈子里观点。不一定人家就会认可。因为个人研究的观点和得出结论是不同的。我敢断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今后。在红学史上谁续红楼作品。很难贴近曹雪芹作品原意。甚至无人有过。二百多年来是探讨研究红学。个人的观点得出结论不同。有些红学专家不段研究。还胃口很大。趁着自己专家是大家认可的知名人士。不去慎重考虑一下。就续红楼梦了。 我是一名红楼梦阅读爱好者。对红楼梦来说是初出茅庐一个。但我懂的对红楼梦最起码尊重。对作者尊重。对续红楼梦作者尊重。刘心武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高鹗评的什么都不是。就是高鹗违背曹雪芹作者原意。也不应该这样把高鹗说的一无是处。没有立脚之地。我想你刘心武先生续书是没有错。但不能说成其他红楼续书者不是曹雪芹本意。就惟独你自己说成符合曹雪芹原意。这对二百多年来续红楼作者不公道。刘心武先生说红楼梦不应该有一百二十章回。八十回后的四十回是太罗嗦。我觉得到没错。但惟独就你二十八回是最贴切的吗?符合作品原意的吗? 如果我是高鹗不会那笨。干吗要去续四十回呢?你续二十多回。按照曹雪芹本意写就是了。什么都不要去改。可以改的地方也不要去改。一改就烙下了把柄和麻烦来。聪明一点的话。你按照曹雪芹本意,缩小章回。这二百多年谁能看的出八十回后的章回谁续的?高鹗续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说什么不要续不应该续。那刘心武先生你应该续吗?续的又如何呢? 我认为高鹗续红楼还是有功之臣。如果自己聪明一点。不加以多改动。不会让人说成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难道刘心武先生就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这刘心武先生真是处心积虑啊。先探讨红楼。把自己的观点去抹杀别人的观点。形成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一席之地。将其他的观点抹杀封闭后。自己将推出续红楼梦书来。真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这几年的功夫就有如此地功底。 。
有没有人有了大号还用小号吗?
红楼梦作者谁? 续写红楼梦作者很多。而且内容也不一样。可最符合本意的还是高鹗续写的能够酬和。高鹗少许加已改动了。但史书资料记载。红楼梦作品原作者曹雪芹写到八十回就离开人世了。后半部有高鹗续写完成。增加了四十回。如果曹雪芹活着将整部作品创作完成。那就不需要后四十回。因为后四十回本来就有曹雪芹残稿。而高鹗是起到了增补和修改的作用。并非是什么续写者。那么其他作者为什么续写不成功,和前半部不结合呢。偏要高鹗才复合本意呢?因为在作品当中的后半部,不仅仅是曹雪芹的相似影子。而是后半部的曹雪芹残稿的痕迹在内。我们爱红学的,或者说看红楼的。都被一个情字捆住了。是在感情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这结尾绝对不是这样的。高鹗的用意何在?为何要这样写?如果曹雪芹要写完成整部作品。会有这样的结尾吗?我毫无疑问的告诉大家也是这个结尾收场。曹雪芹写的是一个家族兴衰。那宝黛爱情故事增添了艺术气氛。而高鹗不可能去违背。如果违背那就大逆不道了。就是背叛了曹雪芹的主线。我们对高鹗的误解就是创作风格上方式不同,文字不同。笔风不同。章回太多。废话太多。所以断定后半部不是曹雪芹了。
好了歌注(清,曹雪芹)大家喜欢吗? 好了歌注(清,曹雪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该批评于丹:不该骂于丹:
研究红楼梦:必须把清朝时期历史了解一下 我个人认为读红楼梦,或者你是研究红学者的.必须要把最基本的一件事情要做好.准确地认识清朝时期的这个社会历史环境.如果你不去了解或者读懂清朝这个社会历史时期.那么你对研究红楼,纯粹是混水摸鱼无稽之谈.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不尊重.只有深刻地读懂这个社会历史时期.再去专研这部作品.结合一起.可以发觉到很多问题.让你解不开的谜.或者你会深入去研究和探索.比如雍正皇帝为什么把曹家抄了?曹家因什么原因而被抄了呢?现在红学者有很多种说法.最认可就是大家所认为的曹家卷入政治旋涡和经济上亏空问题.究竟是那一个?所以值得我去深思.可我就找到了一个最初的问题.那就是作者家族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整个清朝这个历史时期.
读书人与我交流吗?
东平镇有家政吗?
你最近阅读什么书?
长江有红学爱好者吗?
如果林黛玉不死嫁给贾宝玉会有幸福吗?
既然深爱林黛玉:为何娶薛宝钗?
贾宝玉娶薛宝钗是被逼的吗?
希望大家多发表一些真正受益于孩子童话故事
新人报到:向大家问好!向大家学习!
新人报到!向大家问好。
@ 真的有十二道金牌吗? 是历史小说艺术虚构。
@孔子收的学生都是大学生吗?
@ 我说真正论语是悟出来的 我向大家学习。 我讨厌恶意攻击人。
一个真正学者不存在恶意 一个真正学者不存在恶意。
论语是悟出来的 论语读了好长时间,可有时候还是犯错误。心静下来仔细一琢磨,自己犯了一个基本错误。论语不断地反复读和学习。但也要静下心来去悟。就如人讲道理是悟出来的。而不是光靠嘴上说出来的。如果你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说明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道理。或许你下次有可能再一次会犯错。你从心理悟出来,就知道什么是道理。或许你下次不会犯错误。即使你犯了错误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你就知道要承认错误,需要讲道理。平时读论语的你不是得过且过,还是专门学论语课的。要么你是国学导师。或者说你是儒家弟子。读论语没有多大的要求。就对自己一个要求,那就是去读还要悟出来。告诉大家我以前不读论语的。最近二年内才喜欢上了论语。时间长了才明白论语悟的道理。几年前我结识了一个教师。家里有关论语的书好多本。有时自己还抄写。值得我佩服和赞赏。可有时为了消遣搓小麻将而拍桌子。有时与人交流谈话一定要分出输赢。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要让我们分输和赢吗?后来我就跟这个教师很少来往。我意识到是虚伪的。这名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悟。光靠读和抄写只是一种兴趣和崇拜而罢了。读论语就要去悟才意识到论语的真正的含义。
@ 论语是悟出来的 论语读了好长时间,可有时候还是犯错误。心静下来仔细一琢磨,自己犯了一个基本错误。论语不断地反复读和学习。但也要静下心来去悟。就如人讲道理是悟出来的。而不是光靠嘴上说出来的。如果你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说明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道理。或许你下次有可能再一次会犯错。你从心理悟出来,就知道什么是道理。或许你下次不会犯错误。即使你犯了错误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你就知道要承认错误,需要讲道理。平时读论语的你不是得过且过,还是专门学论语课的。要么你是国学导师。或者说你是儒家弟子。读论语没有多大的要求。就对自己一个要求,那就是去读还要悟出来。告诉大家我以前不读论语的。最近二年内才喜欢上了论语。时间长了才明白论语悟的道理。几年前我结识了一个教师。家里有关论语的书好多本。有时自己还抄写。值得我佩服和赞赏。可有时为了消遣搓小麻将而拍桌子。有时与人交流谈话一定要分出输赢。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要让我们分输和赢吗?后来我就跟这个教师很少来往。我意识到是虚伪的。这名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悟。光靠读和抄写只是一种兴趣和崇拜而罢了。读论语就要去悟才意识到论语的真正的含义。
@ 东平镇我要揭发你:你让我不满意。 苍天有眼。赶紧办点实际工作。别虚伪作假。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你们东平镇社区领导办实事了吗?为什么安排工作都是些熟人。都是领导小组身边的人。那些职工家属人员没有合适的工作。甚至分配不到工作。适合这岗位的不安排。不适合的却到安排到这岗位上去。 平时很少有人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宣传本镇文明化建设队伍。有人看书读报。怎么平时连老百姓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没有呢。到了要做工作汇报了。找些人来坐在桌前假装拿报纸读。再拍几张照片。这也太假了吧。以后我来抽查一下。问这些被请来的提问问题。不知该如何答上来。
你到过长江吗?你听说过长江吗? 虚伪。作假。
请文明聊天
@ 不要用脏字来批评于丹
崇明东平镇镇长在做些什么 到处是棋牌室 。搞的乌烟瘴气。一个文化学习交流场所地方没有。
每日一读 唐朝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 李白手迹碑刻 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宋词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简析】 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此时丈夫赵明诚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宋词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宋词赏析 一剪梅 李清照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宋词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宋词赏析 满江红 岳飞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简析】 陈廷棹云此词:何等气慨!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