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最摇摆 百最摇摆
关注数: 6 粉丝数: 2 发帖数: 1,169 关注贴吧数: 0
红灯停绿灯行,遇见老太太要绕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最基本的交通规则,在这个社会上,遵守交通规则,已经渐渐的由道德问题成为了公民义务,该怎么去做一些事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红灯停绿灯行,遇见老太太要绕行!”有人说,最基本的交通规则是要遵守,还要小心遇见老太太!这一个老太太怎么这么可怕了,据说这老太太还是倒在地上需要帮助的,怎么忽然变的这么可怕了呢?《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民魏女士路过解放南路时,发现一名老太太倒在人行道边嘴里还吐着白沫。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 魏女士虽然很担心老人的情况,但也不敢走近,怕事后说不清楚。显然,魏女士她是想起了彭宇,怕自己被老太太冤枉,摊上个官司,就不值当了。的确是让人两难,如果真的遇见一个彭宇救助的那样的老太太,吃一顿官司不说,名声也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自己的情感也受到了伤害。可是救人要紧,总不能见死不救啊。彭宇案昭示的意义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让很多人都人人自危,产生了恶劣社会示范效应,让人没有了见义勇为的勇气。最后魏女士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召集了七八名路人,让他们为自己作个“见证”,围观者多起来后,然后拨打了报警电话。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联系了120急救车,急救车赶到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医院。这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魏女士无奈地表示,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我要是自己把她扶起来,到时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会惹来麻烦。”的确是这样的,魏女士的一句“怕会惹来麻烦”其实道出了很多人的想法,虽然彭宇案只是一个很个别的例子,但是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人们都开始考虑做好事要付出的代价,所以会谨慎小心,甚至是躲避开来。“红灯停绿灯行,遇见老太太要绕行!”听了让人感觉是一个笑话,可是现在这老太太居然真的让人如此的恐惧,这对我们的社会,实在是一种讽刺,我们已经到了不敢去做好事的程度,人和人之间还谈什么信任?这社会还谈什么和谐? 一个老太太倒下去,千万个人躲开来,红灯停绿灯行,遇见老太太要绕行!我们的社会都到这个程度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万科降价,房价“雪崩”将现 当王石发出他的拐点论时,他遭到了同行的否定甚至嘲笑。但王石仍然有条不紊地祭出了降价大旗。去年12月9日,位于广州康王路的万科金色康苑正式开盘,不到两个小时即全部售罄,“原因在于万科开盘定价13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远远低于之前透露的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价格”。今年元宵节,万科在上海的诸多楼盘,如白马花园、四季花城、假日风景等等优惠5%,在一贯以上涨为主旋律的上海楼市,一家房企旗下的多家楼盘统一打折,实属罕见。 一是因房价远远超过居民收入所导致的实际需求能力的下降。房屋的本质是消费品,而消费品的价格是由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决定的,任何背离甚至严重背离居民实际购买力水平的商品的价格走势,都不可能持续下去;二是由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增加所导致的对商品房需求的减少。诚如王石所言:“未来的福利保障系统要分两层,一类是低收入人群,另一类是为了吸引人才,增加城市竞争力,就是把高科技人才也纳入到城市福利保障系统中去。”王石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推测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事实上,在高房价对高科技人才的挤出与阻碍效应产生之后,将高科技人才及其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意义重大的人才纳入保障性住房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由此所减少的对市场所供应商品房需求的减少,势必影响到市场对房价未来走势的预期。
人救了猴一命 猴救了人一村(转) 在重庆金佛山密林深处,猴子和人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去年7月底,北基山脚下的山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时遇见一只两岁多的左手受伤的黑叶猴。王志成把黑叶猴抱回家,为黑叶猴洗伤口、上草药,让它在家里疗伤。 一周后,黑叶猴伤口长好,猴子却不愿离开。它天天在王家转悠,甚至帮忙做事,有野猪、黄猴、刺猬等来偷吃庄稼时,黑叶猴便扑前吓退对方。这样,在王志成家中生活了一个多月后,黑叶猴在一天早上悄悄地离开了王家。 9月底的一天,凌晨3时,王志成所在的村庄还在沉睡。突然,一阵猛烈的打门声伴着惨烈的喊叫声,把王志成惊醒。王跑出门看,是黑叶猴回来啦!王正要上前抱它,黑叶猴一反常态,挣脱王的拥抱,焦急地大叫。见王志成不明其意,黑叶猴用手指着后面的山岭。王转身看去,天啊,一座大山正在倾倒,山上巨大的石头不断滚落。黑叶猴伸出长臂,一个劲儿地拉王志成快走。王志成终于明白了危险性。他飞奔回屋,摇醒妻子,拉起娃儿,跑出屋外。接着,又一家一家喊门。全村5户人家共20多人刚刚跑出门外,巨大的山石便滚压下来,摧毁了村庄。许多村民哭了:好险啊,如果不是猴儿救人,我们死定了。 死里逃生的村民,四处寻找救命“恩人”。只见黑叶猴站在树上,充满爱怜和欣慰地望着人们,嘴里发出“呜呜”的欢叫,像是为逃脱死神的人们祝福
上班族“黑话”全接触,你听得懂吗 1.普通员工(不是太聪明)  2.格外出色(目前还没犯错误)  3.善于社交(能喝)  4.观察能力强(经常打小报告)  5.工作态度热忱(固执己见)  6.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借口)  7.进取向上(常请大家吃饭)  8.复杂工作上逻辑清晰(能把工作推给别人)  9.判断能力强(手气不错)  10.事业心强(暗地里害人)  11.为人随和(随时可以解雇)  12.模范员工(上班准时)  13.善于释放压力(上班打瞌睡)  14.工作第一位(丑得没有人约)  15.独立工作能力强(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16.眼光长远(总是一再拖延工作)  17.具有极佳的口才(能瞎扯)  18.沟通能力强(常打电话聊天)  19.踏实忠诚(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工作)  20.富于幽默感(能讲许多荤笑话)   上班的意义是昧着良心说些口是心非的话,这里提供一些较为适当的办公室谈吐的解读方式,建议您不妨参考参考,以免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1、原文:也许我可以加班把事情做完。(注释:你要我干到几点?还让不让活了?)  2、原文: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能够实行。(注释:这根本不通。)  3、原文:真的吗?(注释:胡说八道!)  4、原文:或许你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的看法。(注释:你等着看谁会理你!)  5、原文:我当然也很关心。(注释:谁有空儿管这事啊!)  6、原文:不好意思,我并没有参与这项计划。(注释:别烦我,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7、原文:嗯,这很有意思。(注释:这是什么东西!)  8、原文:我会试着把这件事情插进工作进度中。(注释:你小子怎么不早一点儿交代?)  9、原文:他可能不太熟悉这件事情。(注释:他脑袋里面装的是糨糊!)  10、原文:所以你不太满意这件作品?(注释:该死的,你又想挑剔什么?)  11、原文:我手边的工作量可能有一点过重了。(注释:我就领这一点儿薪水,你想累死我啊?)  12、原文:我喜欢接受挑战。(注释:这是什么烂工作!)  13、原文:你可能还不太了解。(注释:你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  14、原文:我了解,我了解。(注释:这家伙究竟说什么呢?)  15、原文:是,我们是应该讨论一下。(注释:唉!又要开什么白痴会议!)
12种貌似卫生的不卫生习惯 生活中有一些习惯,貌似卫生,实际上并不卫生,不仅不能保证身体健康,反而对身体有害。  1.白纸用于包食品为了白纸的“白”,许多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漂白剂,而漂白剂在与食品接触后,会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     2.卫生纸擦拭餐具、水果国家质检部门抽查结果表明,许多种类的卫生纸都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上面含有大量细菌,很容易粘附在擦拭的物体上。只有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高级餐巾纸才符合卫生标准。     3.饭桌上铺塑料布餐桌上铺了塑料布,虽然好看,但容易积累灰尘、细菌等,而且有的塑料布是由有毒的氯乙烯树脂制成的,餐具和食物长期与塑料布接触,会沾染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许多不必要的疾病,影响健康。     4.用纱罩罩食物防蝇用纱罩罩在食物上,苍蝇虽然不会直接落到食物上,但会停留在纱罩上面,仍会留下带有病菌的虫卵,这些虫卵极易从纱孔中落下而污染食物。5.用毛巾擦干锅、碗、盆、杯等餐具及水果我国城市所用自来水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用自来水冲洗过的餐具及水果基本上是洁净的,不用再擦。而毛巾上存活着许多病菌,用毛巾再揩干反而会二次污染。     6.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以下。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7.将变质食物加热加压后再吃一些家庭主妇将一些变质的食物高温高压煮过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温,不易被破坏分解。     8.用抹布擦桌子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细菌的数量之多会让你大吃一惊。因此,用抹布擦桌子,应当先将抹布洗透再用,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水煮沸消毒一下。   9.把水果烂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碰到水果烂了一部分,就把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为这样就卫生了。实际上,即使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尽管水果只烂了一部分,也还是扔掉为好。    10.起床就叠被子人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汗液,睡觉时也不例外。起床后就把被子叠起来,汗液留在被子里,时间一长,不仅有汗臭味,影响睡眠的舒适度,也给病原体创造了生存环境,对身体不利。正确的方法是,起床以后先把被子翻过来,摊晾10分再叠起来,最好每周晾晒一次。     11.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药物牙膏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会使口腔中的细菌慢慢地适应,产生耐药性。因此,牙膏也应定期更换。     12.用废日光灯管晾毛巾日光灯管内含有水银、荧光粉及少量氨气等有毒物质。有的家庭用废日光灯管晾毛巾、手帕,以为干净、卫生。殊不知在受潮的情况下,如果灯管两端被侵蚀或灯管本身有小裂缝,管内的各种有害物质就会逐渐渗出。尤其在气温较高时,汞的渗出更多,可污染毛巾、手帕,危害人体健康。若这些有害物质直接进入人眼睛,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注意19个细节,让老板没法不用你 职场竞争惨烈,如何稳操胜券,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蠢事,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你的人。  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间偷懒,因为你手头被打了折扣的工作绩效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  不要将公司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一只废弃的椅子或鼠标垫。  不做夸张的装扮,工作场合远离半尺厚的松糕鞋与有孔的牛仔裤,否则你的这种装扮让别人无法集中精神,也制造出与业务极不相称的气氛。  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就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做兼职。更不要为了私利,就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这是一种职场上的不忠,员工之大忌。  不要淹没在电子邮件中,除非你正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否则没有必要立即或时时刻刻阅读邮件。预留一段时间,一次性做出处理。  不要每日都是一张苦瓜脸,要试着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你的职业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方式并尝试多做一点。试着多一点热忱,可能你就只欠这么一点点。  不要推脱一些你认为冗长及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  不要忘记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一贯的表现,因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整体利益做出直接贡献。  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公司的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问候语去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  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让人知道。如果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回公司看看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就算是平常的日子,在离开公司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是好的。  不要滥请病假,应考虑到自己缺席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如真的需要请假,请一定如实申报。  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因为你不只有填写报告的义务,同时也有提出改善意见的责任。  不要言而无信,否则会让所有与你工作上有关系的人都生活在惶恐之中。  不要只是一味等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觉得自己没有负上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并永不将你列为升迁之列。  不要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电话亭就在街边500米的地方,休息时间走出去,虽然要付出两枚硬币,但你的形象却不受损。  冒领功劳等于制造敌人,若你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成绩而受到称赞,那么你就坦白地讲出来。  不要在上司说些不好笑的笑话时开怀大笑,应明白上司需要一个有创意、有热忱的工作者远远胜过一个应声虫。  不要把办公室家庭化,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也是侵犯公司领地,更何况公司的客户没几个人愿意知道你的家庭是什么样。
十种不健康求职心态扫描 1.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2.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3.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4.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5.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得到的工作恐怕难做长久。 6.乡土心理。有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业;另一些大学生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很难有作为。 7.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8.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了隐患。 9.厌世心理。有些人思想激进,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想自己当老板,工作没找着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10.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毁了自己前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