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原圆周🐼 转角竟遇到板砖
关注数: 30 粉丝数: 222 发帖数: 6,914 关注贴吧数: 66
关于载物和海参在小组赛刷数据的一些异同 众所周知,有很多人质疑载物去年在epl小组赛刷数据导致基础rt虚高,同样也有很多人反驳海参同样也在科隆小组赛刷数据,得出超精赛事rt虚高这一结论,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要弄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就必须对野榜评选top的规则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个不那么众所周知的事情是,野榜评选top的过程其实是有一个量化评分的过程的,这个在之前某些编辑的采访和视频中也多少透漏过。比如,他们会根据参与赛事的等级,如大型赛事,精英赛事,超精赛事,以及赛事的不同阶段,如预选赛,小组赛和淘汰赛,分别赋予每个阶段不同的权重。另外,选手在不同赛事中获得的mvp evp,以及对阵强队(如top5)时的表现等等,同样也会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些所有的子项会根据权重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分。在评语中,一些造成评分主要差别的子项会被提及。 载物在epl小组赛刷数据和海参在科隆小组赛刷数据的量化方式也在于此。 我们首先抛弃场馆数据看。海参在科隆小组赛刷数据,增加了超级精英赛事rt(高权重),打了一场spirit,少量增加了对阵top5的rt(高权重),另外也增加了big events rt(低权重),没有增加的是,playoff rt(高权重)。载物在epl小组赛刷数据,增加的是big events rt(低权重),此外,两届epl小组赛都没有对阵任何一支top5战队,于是除了一项较低权重的数据增加之外,载物其实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奖赏。这就是二人所谓刷数据对于评选排名贡献的本质性不同。所以海参在科隆小组赛刷数据导致超精rt虚高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一“虚高”已经在对阵top5战队rt少量上升,以及没有增加任何playoff rt里已经得到了体现。
一年过去了,学校要评选出最好的三个学生 一年过去了,学校要评选出全年最好的三个学生。现在全校学生要通过比较三个人的成绩发表意见。 一年来所有考试的成绩都列了出来,其中包括周考,月考,2次统考,期中和期末。 其中,2次统考以及期中和期末都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名。 最好的三个学生是小东,小书,小海。 小东和小书在全年的平均分最高,他们的平均分是90;小海只有85。 小书在周考中表现最好,他的平均分是95,小东是90,小海只有85;并且小书在周考中经常拿到第一名,次数要远多于小东和小海; 在除周考外的别的考试中,小海平均分85分最高,小书84分稍逊。小海和小书之间排名先后互有胜负,小海稍稍领先。 小东虽然平均只有80分,但是他在2次统考和期中期末的表现是最好的,拿了两次100分的第一名,90分的第三名,有一次考砸了只有70分,平均分90分,瑕不掩瑜; 小海在这四次考试中考了1次95分,2次90分的第二名,一次考了75分,平均分87.5; 小书则有失水准,除了拿了一次95分的第一名,90分的第二名外,其余两次一次75,一次70,平均分只有82.5; 现在全校学生开始发表意见,大家都认为平均分90分,两次大考第一的小东是第一名没有异议。 但在第二第三名的时候却出现了分歧,大家一致认为,小书全年的平均成绩里,语数外物化生都是90分,都比小海85分的平均成绩高,而小海只在除周考外的考试中比小书多1分,这是6:1。而且全年的考试都算下来,小书在三个人里排名第一的次数是最多的。于是班里面一致通过小书成为第二名。 但是学校拿到了三个人的成绩后,一脚把周考的成绩踢开,给小海排到了第二
为什么说510始终都是一个经典的饭圈行为 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明白,没有任何一个打工人会因为自己的玉玉日记就使得一群人想毁掉公司,没有任何一个打工人在所谓被“解救”后靠一群人打赏生活。而偶像企划积累的本来就是粉丝经济,这一切证明的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中之人才是那个承载资本属性的人。 这一切的来源在于v圈的病态观念——即便你面前的完美形象(或者说超出常人的美好形象)背后有着数十人的努力,你还是会认为自己在和中之人建立联系。尽管虚拟偶像比三次元偶像的背后有更多的人在努力工作,但粉丝依然会忽视他们的劳动。粉丝甚至会发明一个“皮套or中之人”的无聊问题。这让人不禁想问,那些每天加班写代码,迭代模型,做绚丽的舞台,甚至想让偶像的笑容更好看的人,他们就没有感情在里面吗?你眼前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是简单的中之人穿上皮套,她们承载的是v项目组所有成员的梦想。 正是膜拜在神像下的狂热粉丝始终认识不到这一点,才造成了510的悲剧。他们看了中之人的动态后,和饭圈行为一致的想为她做些什么,他们也清楚这些动态放到一个正常人的圈子里,除了看出她自己不开心,也看不出企划要负什么责任,所以他们开始夸张的描述,不惜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谣言,不惜给和企划联动的游戏,店铺打低分,他们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多少人失业,因为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饭圈,而这一切在他们披上所谓的左皮时,则显得更加滑稽可笑。
y1s1,都2023年了还有au被雪藏唬住 我一开始就没信什么雪藏,因为rsj说过没有强迫签约,而雪藏就是强迫签约的一种手段。 还有一点就是3姐从来没有触摸过雪藏这种东西,她可以触摸一些模棱两可的,但她很少触摸过这种有明确指控的。 3姐曾经“训斥”过在她评论区开雪藏玩笑的3c,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大概原话是:3老师这么久不发动态,是不是被雪藏了?3姐回答:雪藏是个不好的词不要乱说。 代入一下3姐,如果她遭受了雪藏这种所谓她会认为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在她脱离企划之后,她能忍受的了别人的指摘而不拿这种事反击吗?她甚至是惧怕自己的评论区提及这个词,如果是我的的话,我早就大摸特摸了。 有人会提及保密协议,第一,到底是多少封口费可以让3姐忍受别人诋毁自己的名誉,不惜流失大量粉丝还要帮企划保守侵犯她权益的“秘密”;第二,保密协议在涉及人身权益的侵犯时是无效的。所以什么保密协议不能说企划怎么她了完全就是扯淡。所以雪藏大概率就是因错误解读毕业而产生的子虚乌有的东西。 毕业绝对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一些原因直接就能看出来,比如5月份开始直播迭代的新模型,这意味着本八月份毕业而没有计划上新模型的珈乐无法完成5月份的同步直播工作。至于为什么八月份毕业,至少我可从没有在任何地方看她抱怨过这件事,甚至是wyy,也是“计划”,提前一年毕业不抱怨,再提前3个月却突然开始抱怨了?所以八月份毕业大概率是她自己意愿或者至少是达成一致的事。雪藏就是3c虚空造牌,等什么时候3姐敢讲清楚再说吧😄
关于虚拟偶像,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大约在四年前,当时上大四的我因为毕设需要借用了学校的一个实验室。当时这个实验室在做一个有关图像识别的项目,当时的我没有过多惊讶,因为我们学校做图像处理的实验室有很多。搬过去之后,我和他们的团队负责人很快就认识了,他也是一个学生,和我同龄,但是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行动力和见识。和他细谈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做自己的虚拟偶像。彼时的我还不怎么看v,只知道很火的绊爱,了解了他们做的东西之后也只是感觉(和别的项目)没什么不同。做完毕设我也很快就从实验室离开了。 我和负责人有过一些谈话,我其实很佩服他,也表达过自己对他敬佩的地方,他也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我要考研,他也说很羡慕我,说自己还没有做出什么东西,也说自己可能没什么读研的机会。后来我考上研之后他第一个来祝贺我,当然,他的女儿(虚拟偶像)完成后,我也第一时间去捧了场。 考完研之后,我开始入坑v圈,不管是当时的yhm还是新科娘,我都能从中感觉到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vtuber就像一个符号,观众能从它本身得到的东西甚至超越了皮和中之人。我入坑不久后,实验室的项目也差不多完成了,他们在b站也发布了自己v的第一个自我介绍的视频。 但是我对于这个v的看法和感受却有所不同。我会时常看到项目负责人在微信发的一些他“女儿”的一些东西,包括b站视频,还有开发的一些经过。我能从他的日常动态中感受到他“女儿”的灵魂,我会去想她的模型的一些特别的地方,她的一些动作,想到背后的开发者做了什么努力。这一过程,我没有与这一虚拟偶像的中之人建立任何情感上的联系,但我依然能沉浸其中。我能感受到所有观众能看到的这一虚拟偶像展示出来东西背后的所有开发者的努力,这与中之人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