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line110
hotline110
湖州城里的
关注数: 225
粉丝数: 669
发帖数: 59,548
关注贴吧数: 31
发一个以前农民卖菜常用,现在已经无人使用的口语词汇。 贱dzian,读强发音。 七十年代以前,湖州农民挑担出来卖菜摆摊,常用这个词汇吆喝,“贱哉,贱哉,青菜贱哉”。(注:贱就是价格便宜哉的意思,所谓贱卖就是便宜卖了。哉读de,是由te浊化来的,通常哉的读音在整个北吴语中常能听见de,te,tse的读法,苏州人读tse) 这个词汇会得消失,主要原因一是农民以为土,后首来不高兴讲了,也有城市化进程老农民不摆摊不卖菜了,主要还是这个口语词汇认为太土就逐渐不讲了,改为便宜这个词汇了。 贱读dzian,是一个古老读法,农民口口相传的。这个字在城里一般的读书与口语中读zie(发音是旋的读音),如***等,反应了北吴语字音的各种变化。 发这个帖子是纪念一下,可能喊“贱”(强)的读法,在苏南或者浙北其他地方还存在也说不定。
然,我的三种读法。 第一种,然za,浙北我口语中的冷蓦然,读法是lah mah sa(san)。前两个带h的实际上都是北吴语读音促化造成的。 第二种,然ze,这种浙北常见,如然后,果然,这种口语或者官话词汇都是这么讲。与燃烧的燃ze都是同音。 第三种,然zie,我老家永康的读法,我有一同辈份的堂兄,名字叫养然,然的读法就是zie。(因为都是九十岁以上的人名,所以这种发音都是古代传下来的当地发音。)
有些吴语词汇确实搞不清楚是吴语土著土词还是从英语变来的? 象读音“盎梗缽仑蹲”这种,an kan peh len den。表示事情状态不三不四,不上不下,七桥八裂,半缽良姜这种状态的。 “盎梗缽仑蹲”听上去不象汉语,分析不出来。
谈谈一家头的家到究是何字? 北部吴语一家头表示自己一个人。所以可以晓得家就是量词个。一个人的意思。我们看古籍,可以晓得,在古代,表示量词一个的讲法还可以写成一介,如一介书生,这里的介就是读jia,不能读个kei/keh。这个一介两介的用法实实在在还存在于南吴地区,我老家金华永康武义他们那里就是这样用的。 回到题目,我认为一家头的家实际就是介字,因为介的读音百读在北吴语中就是读ka,与家是同音字,一家头讲的辰光产生变调。 一家头就是一介头。就是一个头的同义词。
歇后语,山东人吃麦冬,何人答的上来? 山东人山东人吃麦冬。>>>>
胡蜂与马蜂是同一个词汇,反映了语音的变迁。 想想音韵的变迁就很有趣了,不晓得的人以为是两个词汇,甚至望文生义还以为胡蜂有个胡字就是唐宋之前的外来品种,其实胡蜂就是中国本地的,那么为什么会变成两个写法呢? 我们先来看蜈蚣这个词汇,蜈在北吴语词汇中蜈通常读为ngu(现在人一般读成ghu/wu,这就是反映语音的变迁),而我老家的蜈蚣是读 mua kon的。这个 mua与马是同音字。词汇是按照文字写的,口语读音是世代相传的还会变迁的,老家的 mua kon不一定写成蜈蚣 mua kon,写蚂蚣也可以。其实蚂蝗的蚂也这样,是个发语词。 马蜂也是同样道理,蜂前面带个mua,表示这个蜂。 从马蜂mua fon的mua可以看出,这个发音词可以是mu,而m辅音声母可以成为v(吴语的文读音未味都是mi成为vi的,无mu也是这样成为vu的),所以马蜂成为了vu fon,vu fon进一步成为了胡蜂 wu fon
苏州言话“唔笃”“俚笃”之笃字辨义。 苏州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吴语地方方言(因为苏州名气比较大),苏州作为北部吴语的一员,作为整个吴语区的一员,在人称词汇上一定是会和周边吴语地区乃至于和整个吴语区都有相同性,只不过是在口语读音上各地有所变化而已。 今天发这个帖子,是要辨别一下苏州口语中你们他们的“唔笃”“俚笃”。(注:实际上唔笃n toh的唔应该是尔,即你,尔,吴语常发音为ng/n。。俚笃的俚实际是其,其在古文中就是他,苏州读成了li),说说这个笃toh,过去,有人讲这个toh是等,说什么唔笃是你等,俚笃是其等(伊等),这是套用古代有些说话的方式附会的,其实不是的,苏州话是吴语,只要和其他吴语地方的人称代词去比较就能够晓得这个toh是怎么一回事体。 简单来讲;这个toh(to)其实和讲tah/ta的是一回事体(如gw ta),是同一个用法,和讲la的也是同一个用法(如伊拉la,其拉la),其他还有讲na的,teh的。 to=ta=la,“吾在我姆妈垯ta”,与“吾在我姆妈拉la”,这两个口语完全是相同的,讲ta和la是相同的,发音变异了。 苏州把ta发音成to,本质上是苏州地方吴语发音的特点,就和吴江把a发成o是一样的,吴江在苏州隔壁,现在属于苏州管辖的区,很近。(垯是简称,可以讲圪垯,这里的意思,全国很多地方都这样讲,其实垯和在是一个意思) 吴语中的ta/to/te/la/lan/le...表示的一个处所地方,我在ta/la....表示我这里我一方,尔在表示你那里你一方,用来表示复数词的一方。 (补充一下其他::然而,复杂来讲,吴语中另有表示我们你们他们的我侬(我人),你侬(你人),其侬(其人),用的是侬(人),这个侬(人)的发音,也有la,lan,nan, no,non,nen,...我感觉到表示人称复数的表示你方我方的ta/to/te/la/le/lei/na.....,和表示人称复数的人的发音la/lan/nan/non/no/nen,在发音上很多有交叉相同相近的发音。.......所以吴语人称词汇有其复杂性)
为馒头正义。 我们现在简单查一下汉典网馒字就可以明白馒头的历史沿革。 其中有“【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卽饅頭別名。今俗屑麫發酵,或有餡,或無餡,烝食者謂之饅頭。 【集韻】或作。麦曼” 可以清楚的晓得,在北宋时候,还明白包子就是饅頭別名,馒头才是正式称呼。包子是后来老百姓根据包法起的俗称。 或有餡,或無餡,烝食者謂之饅頭。>>>>这个说明不论有馅无馅,通通都是馒头,江南传统上无论有馅无馅通通都是叫馒头,无非是无馅的可以叫成实心馒头刀切馒头白馒头,有馅的叫肉馅馒头洗沙馒头萝卜丝馒头菜馒头,等等等。 现在北方人大量涌入江南开馒头店,把有馅的馒头写成包子,还某某一包,这改变了江南传统的汉语文化。....
谈谈苏州的“陆里”“陆里搭”,谈谈韵母。 苏州人讲的“陆里”,“陆里搭”。是官话的一个词汇(搭ta还是吴语用法)。陆读lo/loh。 实际上,“陆里”就是普通话的“那里”,这里的陆lo和南京人讲 la khue,la kuo的la同一个词汇(南京人n l不分的,n都是l声母,南京的南也如此),无非苏州的这个lo可能较为存古。南京的la较晚。。这里我旁证一下,我老家永康,他们应该是九百年前宋朝南渡从江西那边经过浙江衢州那边过来的,他们以前的口语里,看见陌生人打招呼,讲的是luo luo,就是普通话“喂,喂..”的意思,这个luo应该就是现在普通话的“那”,就是“那个,那个...”打招呼。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luo,lo的读音较为存古。不是现在的na,la这种读音。 上海,浙北的那里都是讲“何里”,ghu li,ghu lei。gha li。与苏州都不一样。吴江,南浔都是讲的何在(何处)ghuo tei。 ghue te ,ghue ta。
关于"北"的三个读音。 写这个贴子缘于我想在网上看一下明朝末期西洋传教士金尼阁写的《西儒耳目资》,结果原文版本没有寻到,倒在网上发现有一篇文章Beijing 还是 PeKing,从而牵涉到汉语音韵史,西洋人为什么会写PeKing,因为这是明朝的南派官话,当时南派官话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金尼阁学的是南派官话。 我们吴语人都知道,北Peh,这是一个入声字(h表吴语的入声)而且是以前的吴语文读音。通常情况下,我现在在浙北当地并不用这个音(peh在以前读书人嘴里经常讲,这些人受了民国时候的教育),而是有两个更古老的白读音,一个是pug(pu一个音,乡下农民讲这个音),一个是poh(城里通常讲这个)。 金尼阁写的北pe^是明朝辰光南派官话的读音,所以这个吴语读音应该是继承了明清以来官话的读音,所以作为文读的读书音,也就能够理解了。 下面二楼我把浙北当地乡下音,城里音,官话文读音都读一遍。
税说同音,不得不服乡下头口音是蛮有道理的。 本地城里,说是讲seh音的(和识是同音字)。本地乡下头农民常常“说话”一词挂在嘴上(说话sei gho)。 看看税说两个字,都是兑的音旁,所以这两个字是同音的,乡下头说话果然有道理,农民都是同音字。而城里由于基本不讲说话这个词汇(都用"讲","言话"这些代替),所以税说这两个字说是同音字联想不到一淘的,但是一想到乡下头发音,就可以想通了。。 普通话中的说服一词,以前也是读shui fu的(据说现在变shuo fu了),说shui和税shui同音。
关于何的各种讲法,我也再理一遍。 我理的都是我讲的,主要是我现在居住地的各种读音讲法,也有隔壁县区的(讲的很少),也有我老家的,都是吴语。 1:何,gu,本地长兴人常用,何人gu nyin ,何事体gu zy thi。 2:何,go/(实际是go的促音),本地常讲,何人goh nyin。 3:何,ga,本地常讲的。奈何(如何)讲naga。何物ga meh(温州人词汇) 4:何,ghu,本地常讲的,姓氏,或者读书时文读音。 5:何,ghuo,我老家读法。江苏吴江讲的ghuo dei这里的ghuo也是这个, 6:何,gho,杭州人用这个。 7:何,ghou,苏南如苏州不少读这个发音,我极少用这个。 8:何,gha,我本地,上海等地读法。如奈何(如何)讲na gha,上海人讲何里 gha li 9:何,ha,我本地不少人用,包括嘉兴也用,我平时不讲这个,因为这个就在奈何(如何)na ha中用,我用的是naga与na gha,所以就不讲na ha了。还有北吴语一些地方讲何ha(如崇明人讲)何话头,何物事。 以上都是吴语各种发音,我估计还有其他发音,因为我肯定不能了解很多,肯定有漏掉不少的,尤其南部吴语的发音,声母和韵母的变化都是很多的,象上面何写了一个h声母常见的何ha,其他如ho,hu有没有?? 再讲讲其他和"何"有关的: 上海人讲的啥何物,啥事体,这里的啥sa,我认为就是何ha变来的,崇明和上海很近,有些词汇意思一样,读音不同。 南浔讲的ghue ta(或者te),意思哪里?,这里的ghue,就是上面何ghuo的一个变音,南浔就在吴江隔壁,可以相互印证的。 我就写这么多了。欢迎大家研究参考,订正,...........
关于无的各种读法,我再理一遍。 按照平常我口语讲的,或者佛经中用到看到的,都整理上来。 1,无,mu(m音).我本地口语音。。ng,n,我本地乡下口音,会讲但是一般我不讲,ng,n应该和m有关系。 2,无,mo,这个佛经中常用,南无namo的mo,读经念咒会用到 3,无,ma,这个也是佛经来的,南无nama,包括从梵语翻译成罗马字母的真言,还有印度和尚的梵语咒语教学。 4,无,vu,吴语中常见的口语,应该是原先的文读音,南北吴常见。譬如讲:无产阶级,无锡。 5,无,wu,这个是最近的受普通话影响的读音。
什么地方把拔这个意思讲mai的?? mai是不是拔的一种读音不清楚,我只是想寻其他地方有没有讲mai这种读音的?
老子曰的曰与云的关系。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里的曰就是说的意思。但是实际上最古老的说就是曰,曰本身是个象形字,就是口加上指示一横,表示口中说话。 云,人云亦云的云,这个实际上是曰的一个变音,是ghiet鼻化音后ng形成的读音。
湖州人捡着东西讲的捡的发音。 如:捡着一只手机,捡着一百块洋钱。 这里的捡,湖州人是讲tse这个读音的(tse发音等同于赚的本地读音),这个捡是正字。文读音是tsie(读音等同于茧的本地读音)。原因就在于一个字汉语发音常常有介音i和无介音i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在湖州本地也是比比皆是,因为这种原因,往往很多人就弄不清爽口语中读音的那个词汇怎么写? 比如“潮”字,潮水潮音新村(潮dzau)和潮音桥(潮dziau)的读法就是不一样。南苕(苕dau)和苕溪(苕diau),苕粱桥(苕dziau),这些读法都不同
其实“夜快边”这种快字置后的口语中常见。 夜快边,就是快要夜边的意思,就是徬晚的意思。 平时我们讲言话,问现在几点钟了? 答:七点半快哉!,就是快要七点半哉。。。(快就是放在后边的,当然放前头也是一样的。)
简谈某些字的读音规律,如t、ts。 t和ts其实也是一种转换的关系,我稍为想得想,有一些这样的词汇有这些对应的读音。 如猪,有读ti的,有读tsi的,当然北吴常见读tsy的(tsi和tsy也是常见的对应,我们读古代诗词常要带i的,) 震,有读ten的,有读tsen,当然也有读tsien(tsin)的。 哉,有读te的,有读tse。 ............
兮字应该怎么读?? 刚才看央视一台中华简牍,里面的主持人都在都普通话的xi,想想满肚皮的不舒服,我有想法。 其实大家都晓得,兮就是一个语气词叹词,既然是语气词,那么在我们的生活口语中就会经常用到,而普通话中没有这种语气词的。大家同时也晓得,在汉代先秦辞赋中经常会看到这个兮字,但是如果你读成兮肯定会觉得词不达意,因为这与生活实际脱节。 那个这个兮字怎么读?我把生活中所有的语气词筛选了一遍。这个兮字和发音ghiei的完全符合!是一种情绪感叹发声词,虽然有时候会偏向ghi,有时候会偏向ghei,综合ghiei。 我们把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注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读一遍完全契合生活中的语气音律。 把屈原的楚辞,如离骚,东皇太一,云中君,...把这些来读兮ghiei,没有一个不通畅的。 这就是生活语音,普通话不能脱离实际。
蜣螂,屎壳郎,各地吴语是怎么称呼的?? 特地附上图片。
从莱菔的写法可知,莱菔才是萝卜的正宗写法。 莱菔。我们大家有点古汉语知识和知晓方言的,就晓得莱菔的读音应该就是la bu,这也是我地过去农民的读音读法。莱的读音同来la,而菔的读音同服bu。(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这里的伏也是读bu,吴语人对此基本上应该都会读,没有疑问的)。 因此,我侬晓得,萝卜不过是一个简写的同音字,是个方便写法。
从掼脱货说起,再附加八十年代流行的市井俚语焦货,烂木头。 掼脱货:查了一下,整个浙北,包括乌镇,嘉兴等地方都有掼脱货这个常用俗语。 从字面看,掼脱就是扔掉、抛弃;货就是物品,扔掉无用的物品。用来比喻人,就是指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这些都是无用的废物一样) 焦货:流行于八十年代。字面意思是烧焦的货色,当然是无用之物。比喻挑不起担子没有担当的人,就是用来当然讥刺人的。 烂木头:流行于八十年代。字面意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比喻烂潦不可救药之人。也是用来说别人的。
饽、馍、馒,这些难道不是同一个词汇的不同读音? 饽bo,馒头或其它块状的面食,香饽饽, 馍读mo,蒸馍,馍头 馒读mo,馒头。(馒头我们当地一种读法就是mo dou) 三者,主要是饽bo的声母是b,似乎和m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看这个“秘”字就明白,这个有bi和mi两种读音,根本就是语音的流变造成的。所以,饽也是馍。
刮鼻头。啥个意思? 刮鼻头,这个查了一下,似乎吴语吧过去十几年一直没有人写过,今朝拎出来问问。
一把枪叫“一管枪”的多少地方再讲! 一管枪,如拔出一管手枪。
什么叫种田伧? 种田伧就是对种田农民的贬称,是看不起种田人。(伧,按照词汇意思就是粗俗的人。) 这种词汇过去存在于浙江金华地区永康。
癞痢不生花头多! 这句言话上海人还讲否?啥个意思晓得否?
领挂的写法对不对?? 今朝上网盘,看见我以前收藏的《湖州市志·方言》,有个词汇写作:领挂(背搭)...背心。 个人以为,这个领挂应该写成领褂吧!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其实这个不是本字。 说某人熊,熊被解释为胆小懦弱不能干的人,其实熊字那里有这个本义的。归根结底就是用熊这个谐音字写个一个白字罢了。 我们平时讲怂人(㞞人)。 这个㞞才是本来意思。song的发音因为多了介音i,变成的siong,不过是语音变化导致一些人不认识本字了。
木阿太 写个词汇,长远无不写过词汇哉。 木阿太的意思是讲人家动作慢的。
胡锡进炒股亏了多少万了?连帖子都不发了! 我估计国庆节后亏损严重了,惨了。
南朝鲜釜山的读音! 今朝看见英语拼音,釜山是busan。这就是古汉语读音,也是今天残留的汉语方言能对的上的读法。
猪五十六,油豆腐嵌肉! 这是湖州人的一句老口语。形容油豆腐嵌肉(嵌肉kha nyoh)的好吃。用于讲诙谐的歇后语。 猪五十六,是形容糊里糊涂,昏昏然,脑子不清的。猪五十六常常可以单独使用,用来骂人脑子不灵清。
常用词汇:和顺。 我本地读音是wu zen 意思字面一看便知,性格和气随顺,不违逆,令人舒适。
俗话说; 三三为定。 三三为定就是事不过三,肯定了。
从语音关系看蠹和蛀的关系。 其实,蠹和蛀本是一个词,由于语音发生了变化,被写成了两个字。蠹tu,蛀tsiu/tsu/tsy。其主要差别就是辅音声母从t变成了ts,这是古音变化的一个规律,猪的发音也是如此,从tio变成tsio,tsio变成tsi,tsi变成tsy,或tsio成tso>
扁匏俗写为扁蒲 扁蒲,这是一般借音写字的写法,正式的写法是扁匏。匏是葫芦科植物果实匏,因为匏一般是肚皮鼓出来可以当瓢当饮器,而扁匏肚皮不鼓,扁的,所以叫扁匏。我老家又叫地匏(地蒲,这个名称网上也是广泛使用的)。 网上搜扁蒲,可以看到有很多其他名称: 甘瓠、甜瓠、净街槌、西葫芦、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 匏,【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說文】瓠也。从夸,包聲。 但是这个au音,在吴语中读u,o音,这是一般规律。
说说【胯】 金华永康的吴语,说屁股讲“胯”(发音库),屁股云“胯团”,金华火腿这种猪腿连屁股肉的云“腿胯”。 《说文》讲:股也。从肉夸聲。苦故切。《說文解字注》:合兩股言曰胯。 所以意思明显可以理解。
在登月前是不是先造一个月球空间站比较好? 先造一个月球空间站,具有很大的好处。在登月前可以多准备几个登月器和返回地球的飞船,万一登月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进行救援。
【05-20 | 日常交流】电脑PC上怎么申请吧主? 我需要在湖州话吧上申请吧主,以便把那些广告帖子全部清理干净,维护贴吧的纯净。
欢迎“迷失的灰鸦”成为吴语吧的小吧主。 迷失的灰鸦在本吧也有不少年头了,此次站出来申请小吧主,忠心可嘉,吴语吧需要更多的人来发帖和维护本吧的团结和气氛,积极为吴语的传承和知识的传播起到积极有益的贡献。
把牢,这个大家看的懂吗? 把牢。 还有:把一把米,把一块泥。
没有想到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口语不少是属于老底子的切口。 比如; 抄把子,小瘪三,搭山头(搭讪头),掮木梢,老方头,老百脚,老枪。,
壳读ke还是读qiao?,卡读ka还是读qia ???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我们小时候的普通话壳读ke,比如地壳,乌龟壳,都是读壳ke的... 卡,比如卡片,卡头颈。我们小时候学普通话都是读ka的。 (以上拼音都是普通话拼音)。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上天。 这句话什么意思?纸马店是什么?
再讲一遍关于湖州东门“华楼桥”的读音。 湖州东门东街上的华楼桥,在七十年代之前非常有名,不管城里向人还是乡下人,开口闭口闭口都会讲华楼桥,因为华楼桥就是地名方位的标志。 个么华楼桥的口语发音是那介个呢?口语发音是华楼桥ho lou dziau。(华就是花,本来是花楼桥),按照湖州本地方言谐音是花露桥这个读音。
欢迎FishOnBund成为吴语吧的小吧主。 我们吴语吧现在太需要人来管理了。值此用人之际,老FishOnBund挺身而出,其心可嘉。 欢迎更多的新老吴语爱好者,尤其是资深吴语吧吧友,踊跃加入管理团队,俾使吴语吧能够正常运转,为传承吴语知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保姆,姆的读音现在很多人读的有问题。 保姆就是保母,是为人抚育﹑管领子女﹑买汏烧做家务的妇女。 在我本地,无论是姆,母,都是读的m音,因为mu的u这个u开口极小,mu只能发出m这个音。而现在不少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发成普通话式的mu音,和以前的本地吴语音不一样。
打金针,这是什么意思?? 打金针。大家有讲的吗?
六字诀吹的读音怎么读? 是读驱的读音?tshio
云饨(云呑),本字就是馄饨,读音变音而己。 馄,ghun,就是中古之后读音增生了介音i之后成ghiun>yun,就是这样变音来的。在很多由中古汉语遗留变化而来的方言中,存在大量增生介音的口语音,主要就是i,u,iu。特别加入iu后语音完全是跟原本的不同,让人很难想到这个是什么字。 云呑就是馄饨的一个读音, 我看到网上解释云呑和馄饨不同的说法都是很可笑的。一种说法是云呑的样子做的和云一样。一种说法说云吞的大小要做成一口吞。一种说法说这个皮子不同,说云呑皮子是正梯形的,皮薄,什么肉馅是猪馅、菜,葱,还有加虾仁。…看看就好笑,这不正是我们江南馄饨的样子和馅心吗? 所以说他们这种强行把云吞和馄饨分开的解释都是很好笑的,他们没有想到云吞就是馄饨的一种读音罢了,是语音变化的一种结果。
虎妞就是虎女,妞的本字就是女字。 妞是北方话语音,其义是女孩。比如“黑妞”,”洋妞“,”小妞“,”虎妞“之类。 妞的本字就是女字,妞niu的读音是女字读音的一种变音。 女字读音,na>no>nio>niou(niu)。。(nio>ni) (以上女字读音全部存在并广泛使用于方言之中,还有其他读音没有?) 中国汉字由于各地读音的变迁从而后造出很多字来比比皆是,从而紊乱了文化,让人搞不清很多文字的因果,比如北方人经常讲的”腚“,这个就是”臀“字,北方的饺子其实是”角子“。
马兰头的一些叫法。 因为今朝劲头比较大,准备想在家里种点菜,种点马兰头。 马兰头,这个是北吴的一种讲法。在中草药手册中还有其他的一些讲法,比如田边菊。 在我的老家金华武义,上次回老家听当地老人说,这是泥鳅菜,金华永康怎么讲我倒是不清楚。 刚才在网上查询一些马兰头的资料,发现四川叫泥鳅串,泥鳅串和泥鳅菜其实就是同一个词汇。这个发现引起我的注意,说明四川和金华地区的词汇来源有相同点。
为啥账薄作业薄现在都被改成账本作业本了? 我从小就叫薄子的现在也被写成本子了。 从文字上看,薄的用法是正字,薄子是一叠纸装订起来的物品,而本是树木根之上干之下的部份(靠地面地下到根的这个)。 为什么薄被改为本了,我想想这个在古代的时候和薄本是同音字或近音字有关。本字以前读bu/bun,而bu音通薄音。
北吴语讲的"好些儿",读音是好兴。 一般我们书面语看见的诸如比较起来好些的用法,这个人好些,这块肉好些,好些的用法在北吴语口语中的用法是"好些儿",读音好兴,些儿连音合为兴。 可见北吴语也是有一些儿化音的囗语的,但是这个儿化音完全不同今時北方人的儿化音,江南的儿化用法应该是中古时候传下来的。 苏州有"小娘儿",北吴我本地有"好些儿",儿读ng。。 儿的读音有ngie,ngi,ng,
形容落雨声流水声的沙沙声,原本应该是这个潺潺 流水潺潺,实际上流水潺潺的潺潺就是个象声词,我口语中经常讲的形容水流动的za za,或者形容落雨时讲的za za,应该是这个词汇。又借作流涕貌,口语中讲的眼泪水潺介点流出来(今国语写成眼泪水刷地流出来)。 潺:【玉篇】士山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山切,音孱。潺湲,流水貌。一曰水流聲。(士山切,鋤山切就是za的读音,这里山的韵母是a)。。又【唐韻】昨閑切。 潺潺: 潺潺流水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状声词:(1) 形容流水声。三国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唐.孟郊〈吊卢殷〉诗一○首之一:「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2) 形容雨声。唐.柳宗元〈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鸦的几种读法。 第一种,鸦,读a,一说这是上古音,从读音上来看,这是从乌老鸦的叫声来的,不晓得还有几个地方读这个a的发音?我有时读这个音。 第二种,鸦,读oa(ua),蛙音,明显这个读音是a音的裂化音。这个读音金华永康下角腔读这个发音。 第三种,鸦,读o,这个读音已经从oa过渡到o,高化了,浙北苏南也大多是这个读法,老鸦,乌老鸦口语中读这个。 第四种,鸦,读ia,这个读音是a音前面有了介音i产生的读音,在吴语中属于文读,因为这个读音和近现代官话的读音一样,普通话就是这种读法。实际上这种读法也是从古代产生的一种变化读法,永康方言中有大量这种变化,如“买”mia,“卖mia”,“咋”dzia,破phia
随心,随你。 这些湖州口语传统发音随着口语一直流传下来,保留了白读老音。 随的读音是tshy,就是湖州人读处理的处音。 随心:随心就是称心满意的意思。称心满意就是随心,不称心满意叫,不(不读veh)随心。 随你;随读音tshy,随你的意思与通常汉语一致,随便你。
发现网上一篇瑞士银行为什么安全?成笑话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jiahao.baidu.com%2Fs%3Fid%3D1717770283446260602&urlrefer=563a10a50ff9e8f9fe260f216587bb03 这就是所谓公知精英的无脑文章,没有政治头脑的典型。
家里想组一个mesh无线网,用哪个路由器好? 就是普通人家,100个平方不到,但普通的路由器隔两堵墙就没信号了,家里面终端也不多。就是为了解决信号问题的,也不想用网线连,就用无线组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