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qing198110
sunqing198110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70
发帖数: 6,556
关注贴吧数: 28
这玩意算微单不?
weebill换成了SC还是有点不舒服,需要两个屏幕一起看
富士原厂23 1.4和35 1.4在XT3上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对焦也不算慢,锐度色彩都不错
富士XT3的斑马纹一般多少,100,90?
魔都日落,mavic2Pro
台风要来了
18-55 XT3 4K60P,Flog调色,已经加锐,感觉锐度还不是很好,傍晚ISO已经到5000,树叶已经糊成一片
能愉快的玩耍了
XT3转接佳能24 2.8,还是相当不错的,近摄能力很强半个微距镜头
丧心病狂的适马18-35,画质确实无话可说,1.8全开从中心锐到边角,哪怕搭配带手柄的XT3还是不太好抓握
什么情况Z6涨价不少啊,天工出转接索尼镜头的转接环,Z6正好给R3当备机用,问了一圈,都基本在11000+了,涨了好多啊
御2Pro很久没飞了,大半年了
XT3的新配件,手里三个稳定器,还是这个最酷
传说中富士的色彩
也算入了富士门了,XT3作为视频机和副机用,颜值担当
刚到手富士XT3下班回家路上随拍,可能是用惯了全幅R3,XT3用起来不是很习惯,感觉富士的宽容度有点不够,暗部有点死黑的感觉
高饱和度的照片腻了,性冷淡的照片也挺好
饭后散步24GM试拍一组夜景
最便宜的挂机GM镜头入手,自己的第三个支GM镜头,在35这个焦段来来回回尝试了不下10个镜头之后终于入手24GM,意外的惊喜,意外的好用,及其协调的重量和外观,几乎没什么缺点的画质,除了边缘光斑不够圆,24焦段没想象中的那么难用,R3开残副还有惊喜,终于能消停了
35 1.4ZA,借了一支来体验一下这支争议很大的镜头,使用后想说爱你很不容易,诡异的品控,四个角边缘成像素质各不相同,右上角极差,中心锐度很一般,光圈收到F4都谈不上锐,焦外很不错,但是光斑洋葱圈太厉害,Sony真心应该更新一下这个镜头了。随手拍了几张。
我日的,新到的带屏遥控器,第一次开机升级系统就卡住了,0%卡了20分钟了,怎么整
白富美VS粗黑大,70-200GM入手小体验,今天刚刚到手一个小时,两个星期前入手了适马70-200sports,发了个上手贴子,当时说到没有选择GM的原因是200端表现不佳,可能当时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在1.6万这个价位上,它在200端全开的画质并不能让人满意,然后被吧友怼着说什么被评测忽悠等等,想想他们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想对比测试一下,本来想租一个GM,但是想想麻烦于是两个星期后决定买一个,今天下单到手镜头是2019年3月的新货,上手手感确实出色,旗舰的镜头,上海雾霾没办法出去拍摄,后期会测试对比一下,闲着没事干,拍了一下电池200端 2.8全开,中心锐度和色散,适马完爆GM
将健身事业进行到底,1.1吨的24-35F2上手
一支冷门奇葩镜头使用感受,自从入了2吨重的适马70-200sport之后,对适马喜爱溢于言表,寻思着再配个适马的镜头平时挂机使用也好不要浪费mc11的左右,逛着闲鱼发现一支24-35F2的镜头,平时大家很少谈论,够冷门,重量一吨,毫不犹豫收入囊中,到手后简单用了一下,一个优点和缺点异常明显的神奇镜头,先说说优点,变焦F2大光圈,而且无论是24端还是35端光圈全开极锐,堪比定焦,35端全开,中心和边缘都极好,24端全开边缘稍差。焦外和光斑很好,对焦距离很近,近摄背景虚化不错,价格良心,最起码二手不到4000的价格很良心。mc11转接Sony后所有功能正常,追焦眼部对焦,视频追焦都可用,很爽。 缺点同样突出,重量夸张转接R3,重量超过1.1吨,比24-70GM还要重很多,镜头对比度过高造成阴影死黑,需要靠宽容度后期拉回。 在转接Sony机身后暗光对焦犹豫,拉风箱。 总结适合对画质有一定追求的人使用,但又不是极致追求的人群。
拿着黑粗长在小区花园里引发围观,天天要健身
适马最新70-200 2.8 sport,走走拍拍,mc11+ R3,全程2.8最大光圈
手持2公斤的最新适马70-200 sports 扫街,全部最大光圈手持拍摄,机身R3,ISO3200,JPG直出无后期,锐度惊人
健身器材就要买重的,要不然怎么能练肌肉呢,用mc11转接,妥妥的2000千克,2公斤镜头
两公斤的70-200,这酸爽只有用的人知道,一直想入一个70-200焦段镜头,索尼自家的GM70200,200端表现不佳,价格最贵,还是白色,本人对白色镜头不感冒,于是又看了佳能和腾龙的70-200但是转接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好适马新出70-200堆料头子,自重1800克加上mc11超过2公斤,当了回小白鼠,在R3上无论是对焦还是画质相当的满意,200端全开锐度很好,视频追焦也OK,重量……
自从把最后一个平民镜头85 1.8凑齐之后,就想着把镜头升级为GM之路,前一段出了M3,R3使用感受的贴子被秉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原则的贴吧大佬怒怼,最后其居然还抛出了没有GM头子你晒啥贴子的神论,想想1万多的镜头居然也能有装 B 的效果,那就买吧,把16-35F4,换成了16-35GM,刚刚到手几个小时,晚上出来拍几张夜景,和想象中的一样,就以效果而论几乎没什么提高,35段全开依旧疲软,哪怕他是GM,16-24段全开优秀,但也没到惊艳的地步,比起16-35F4说实话,找不到肉眼可见的区别,星芒效果居然要到F9以后才明显有点不可思议,蔡司16-35 4 F7.1就很明显了,当然最让人满意的还是GM镜头的标志性的焦外和光斑了,这小一万基本就花在这个上了
新年老气象,家里走边走走看看,R3+28 F2还是挺方便的
sony 85 1.8 锐度有点变态 今天逛摄影器材城,为了把焦段配齐,入了个85 1.8,入手之前就听闻其锐度,到手测试了一下,最大光圈下和55 1.8做了对比,真心有点变态的强,特别是画面边缘分辨率 画面中心100%截图 85 1.8 中心55 1.8 中心85 1.8 边缘55 1.8 边缘对于不到4000的原厂镜头感觉不能要求更多了
A7R3+16-35F4 旅游挂机确实方便,不知道换成16-35 2.8GM能提高多少?
A7R3+55 1.8拍小孩
U不贵,散热器**买了个贵的,小板子还装上挡显卡,效果还行,比原装满载底了十几度
这个算3A平台不?
从A73和A7R3的使用感受,A73用了几个月,今天又买了一台A7R3,R3一上手开拍的第一张照片给我的感受就是对焦的反应速度要比M3慢,这种感受只有比较长时间使用M3,突然换到R3才会有,R3会慢上半拍,网上很多评测说什么M3和R3在实际对焦能力没区别是类的话只能呵呵,此外R3夜景在用相同的镜头拍摄时候,可能是高像素的原因相同的ISO下比M3容易糊片的多,不过R3在不糊片的情况下解析力确实比M3要强上很多,外加那块屏幕真心出色。
Xps9360, egpu上身,淘宝上搞得二手RX570,估计还是矿卡,X2带宽12万分也够用了
收拾干净,安心做事了
eGPU到位,升级内存,4K渲染速度狂飙,apple原厂的egpu太贵,我们有万能的某宝,显卡扩展坞+华硕RX570只要2000出头就拿下,当然是不是矿卡,我不关心,我不玩游戏,egpu只是用来渲染加速,安装非常简单,10分钟搞定,还内存15分钟搞定升级8G*2,没升级16*2原因很简单,没钱,开机通电一次点亮,Mac对egpu支持极好,哪怕是第三方的,无需驱动,系统默认就能运行,而且egpu的开关机和系统联动,按开机键egpu系统自动开机,关机或者休眠也是自动关机和休眠,无需手动干预,和内置的显卡一样,舒服,平时显卡风扇是不会转的,负载太轻了,升级内存和显卡之后,Pr 4K渲染速度暴涨,从原来渲染需要20几分钟,涨到了6分多钟,速度提升明显,当然还是被锐龙2600+16G内存+1050ti的4分多钟完爆
某宝下单mini到货 某宝下单的mini到货了,I5+8+512版本,工具不全换不了内存,对比原来自己的锐龙2600+16G+512+1050ti,渲染同一段4K视频这差距太可怕了,mini要23分钟,锐龙只要4分钟,价格贵了一倍
昨天某宝下单的24-105到货了,锐度果然惊人,全开光圈在35MM端的锐度超过了适马35 1.4全开的锐度,凑齐旅游三件套了
昨天某宝下单的24-105到货了,锐度果然惊人,全开光圈在35MM端的锐度超过了适马35 1.4全开的锐度,凑齐旅游三件套了
难以取舍的痛,要画质还是要便携
虽然已经下单了,但是新mini最有拓展的配置应该是i7+8G 虽然已经下单了,但是新mini最有拓展的配置应该是i7+8G+256SSD,原因CPU是这次mini唯一不能自己升级也没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转接的配置,所以应该升级到顶,内存以后自行升级,至于硬盘因为有雷电3接口的存在,而且mini是台式机不会有移动的要求,所以外置SSD硬盘柜的效果和内置是基本没区别的,万兆万卡也可以通过雷电3转接实现。
下单完成坐等收货
mc11和metabones 5转接环对比感受,自己买了mc11又从兰拓那边借了MB5,用的都是最新的固件,机身A7M3,手边只有两个佳能头子35 F2IS和24-105F4二代。 MB5分两个模式一个是绿色模式,一个是高级模式,先说这个绿色模式,开启这个绿色模式无论是对焦还是功能性方面和mc11几乎一模一样,对焦只能AFS或者AFC,不能AFA,眼控和人脸都可用,追焦可用迅速,拍摄视频追焦不可能用,这些全部和mc11功能和缺陷都是一样的。 下面说说绿色模式下对比mc11优点的地方,首先是MB5支持机身防抖,关闭镜头防抖的时候可以打开机身防抖,这个是mc11做不到的,第二使用佳能变焦头的时候能在取景器上显示当前焦段,这个是mc11做不到的。然后是说缺点,稳定性,MB5在绿色模式下对焦稳定性不如mc11,弱光下对焦几次拉风箱以后就死机了,需要关机在开机,或者手动转动对焦环。 最后说一下MB5**的高级模式,开启高级模式后整个转接环能模拟出原厂镜头的功能,包括所有对焦模式,AFS,AFA,AFC都可以实现,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自动选择,视频追焦也可以进行,让佳能镜头基本拥有了索尼原厂镜头的全部功能,非常给力,但是也仅仅是给了你全部的功能,实际体验并不好,第一对焦,在高级模式下每次对焦镜头都会从无限远转到最近出然后再合焦,动静极大,手上镜头震动明显,对焦一次转一圈,真担心镜头寿命,其次视频追焦极慢,要等个2-3秒才能追上焦,而且镜头在追焦过程中噪音极大,所以这个所谓的高级模式外表看起来很好,实际体验不好。过段时间再去接个天工试试
后期一下,A73+35F2IS
A7M3+mc11+F2 IS 测试结果 佳能F2 IS到手1天时间,赶着上下班的时间简单的拍摄了一下,机身A7M3,转接环是mc11,首先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对焦问题,对焦完全没有问题,无论是相位对焦还是反差对焦,包括人脸识别和人眼追踪都可以实现,对焦迅速,无论是暗光还是逆光工作正常。然后是大家关心的锐度问题,首先这个镜头的锐度,光圈全开下,锐度只能算合格,并不是属于极锐的那种镜头,比适马35 1.4要差,主要中心锐度很好,但是F2光圈全开下,边缘画质下降太快,需要收缩到F4才能恢复正常,下面是和sony 55 1.8 全开的对比图 35 F2 全开中心35 F2 全开边缘55 1.8 全开 中心55 1.8全开 边缘最后上几张用35 F2 IS 随手拍的照片
A7M3+mc11+35IS F2 效果超出预期,原来用用的原生E口的适马35 1.4效果很好,但是体积和重量让人很不满意,网上做了些功课,发现佳能有只35 F2is,带防抖,画质口碑很好,体积重量小巧,果断打开某鱼,淘了一只外加mc11,总重量也就不到500克,比适马800克的重量好太多,今天到手试拍了几张,对焦迅速,人眼对焦也能用,很大的惊喜。
没钱买不起索尼24-105G,只能靠转接佳能的24-105,体积和重量有点丧心病狂,不过对焦速度让人意外的好,平时基本不会去用,为后面到来的旅游休假准备的
mc11转接35 IS F2效果怎么样,有大神用过吗?机身是A7M3
最近上海禁飞,难得有时间折腾一下电脑,原来一直用xps 13 顶配八代I7+16G来编辑4K视频,速度极慢,265格式的基本都是幻灯片,趁着禁飞,花了点钱配了台锐龙的小机器来编辑,效果惊人,同一个2分钟4K,265格式的视频,第一张图是锐龙渲染时间,第二张图是xps13的渲染时间,这效率,杠杠的
明天开始禁飞三星期,从空中回归地面
35 1.4健身头画质OK,但是对焦依旧不行,哪怕是在三代机身上,对焦不够果断,拍小孩子还是原厂55 1.8给力
禁飞前难得好天气!
云里雾里入了健身头,没有小姐姐,只能拍拍夜景,锻炼锻炼身体,机身SonyA7M3手持拍摄,JPG直出无后期,感光解析力很不错
又败家了,油管是个坏东西,看了悉尼顾俊的视频,毫无征兆的就下了个单,云里雾里入了个头
再度测试boost,这次选择了一条干扰和阻挡都比较少的航线来飞,更重要的一点是把频率手动固定到5.8G,可惜天气不够配合风大,无法拉锯更远,但是按照当前的信号强度,预估拉锯到电池极限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最后说一句,和御1相反御2的图传信号可能成为短板,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图传信号衰减都要比遥控信号严重的多。
好玩的新天线改装,轻便,性能不弱,单程5.5公里市区平地起飞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