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豫绥闲人
包头豫绥闲人
关注数: 220
粉丝数: 136
发帖数: 8,142
关注贴吧数: 10
气候的变暖有其历史性的规律 连续几年的暖冬,世人忧心以后的地球没法生存了,实是祁人忧天也。 其实, 气候的变暖有其历史性的规律,下面是一段网上录来的文章,看后即可明白: 春秋年间至西汉末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温暖期,这一温暖期持续了将近700多年的时间,秦汉时期的年平均气温比我们现在要高1至1.5℃左右,那个时候,黄河流域有梅树生长,关中平原有大量的竹林,甚至荔枝树也可以在关中地区存活,黄河流域温暖湿润。然而到了公元前1世纪左右,也就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时候,全球气候开始转冷,这一寒冷期,一直持续到了唐代初年,并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达到了顶峰,也就是说整个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都是寒冷的,那个时候的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1至2℃左右。 其规律是:700年为其时段,4个700年就一个循环周期。如果放在纪元的规律中,一个循环周期正好等于10800年。
《三国演义》中的两大不解之处 《三国演义》中,有两大不解之处,第一处是:关云长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孔明明明知道关云长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立军令壮”?既立了军令壮,为什么事后没按军令壮去做呢? 第二处是:战长沙,本来魏延有功,为什么孔明还要杀魏延呢?而又没杀呢? 可能读者各其解释的道理,本人总觉不能成立。有理者,可否出来一辩呢?
中华文化平台上各种衰败现象 首先是表现在医药平台上,譬如:盖中盖、太无极。 钙与盖有何关系?大概他家是用钙做的锅盖?要么就是每天将锅盖背在背上? 在理论上,极仅仅是一个端点;极的上一级,是无极,就是连一个点也没有。在太极之前,又分别有太素、太质、太极的前凑。我们常说的太极,就是两个首尾相抱的阴阳鱼图形,乃是五行学说的总源。谁知道太无极又是个什么东西?大概他家祖宗的祖宗是太祖,他家太祖的祖宗就是太无祖!若如此一论,他岂不是没有祖宗了吗!
自己被自己套死了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扑朔迷离之词是怎么来的? 扑朔迷离,往往是对形势不明前而难作结论的形容词。 那么,为什么不用“结论难明”而用“扑朔迷离”呢?“扑朔迷离”到底是怎么被借用到这里来的? 所谓“扑朔迷离”,“扑朔”原是形容雄免的脚一直在不停地扑朔,“迷离”原是形容雌免的眼一直在不停地迷离;当两只免子在一起跑时,它们外表没有差别,你怎么分辨谁是雄免、谁是雌免呢?如果你知道“扑朔迷离”的原意,你就很块分辨出来了。 《木兰诗》中有“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旁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句子,这就等于告诉你原意了。
三焦到底在什么地方 每条经都有它所对应的经,而形成一对的形式。比仿:太阴脾与阳明胃、少阴肾与太阳膀胱、厥阴肝与少阳胆。同样的,手三焦与手厥阴是一对。 手厥阴是胰,手少阳是三焦;手厥阴胰是一个具体的器断,那么手少阳三焦是什么器官呢?难道就是上焦、中焦、下焦那样笼统吗? 经研究,三焦是三个具体的器官,只不过部位在三个地方,所以犹如钟南山给禽流感冠上一个“非典”的名称就算攻克了一样,没有人再问“三焦到底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了。 上焦只有一个“腑”,那就是胆;中焦也只有一个腑,那就是胃;下焦小肠、大肠、膀胱三个腑,取那一个作三焦呢?下焦只有一个脏,那就是肾;于是取肾所对应的腑就对了。肾对应的是膀胱,所以取膀胱作三焦也。 总结如下:上焦是胆,中焦是胃、下焦是膀胱。这样一来,三焦的位置就清楚了,三焦的病症也就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方案了。
从影视剧名可看到文化之没落之 影视剧名,是影视剧的灵魂,例如“亮剑”、“大刀记”、“闯关东”等,一看就能知道其内容是什么。然而当今的影视剧名,动不动则冠以“地雷英雄”、“绝地英雄”、“XX英雄”,或“铁血红安”、“铁血XX”,是否有千篇一律之赚!难道就没有另外一个名字吗?是影视剧的水平提高了?还是文化没落了?
神 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神仙或神鬼之神,简称为神灵;一种是我人应时能知的神,简称神妙。 所谓神灵,乃是修道未修成圆满的成就而停留在“色界”或“欲界”,它们有能量而无可见的形体。 所谓神妙,乃是人人本有的功用,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都是神妙的功能。
健康与寿命 健康与寿命是两 健康与寿命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一定长寿,长寿的人不一定健康;原因就在于二者各有其司。 人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分,人还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所以奇经八脉负责天先之气,十二经脉负责后天之气。 胎儿时期至有了意识心的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负责。有了意识心之后,交由后天之气负责。 先天之气的多少是一定的,后天是补不起来的,完全是父精母血与投胎的灵能所共同形成的。比如胎儿与婴儿的长成、胎儿与婴儿的觉知之活动、胎儿与婴儿的胎动及无意识的一切动、胎儿与婴儿的呼吸及排泄。一旦有了意心,后天之气就开始工作了,长身身体、体力的增长与消耗、意识支配的一切活动,全是后天所管。也不是全由后天负责,譬如人睡着了心理活动,就是由先天之气管的。也可这样说,胎儿与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管子,有了意心后则绝大部份是由后天之气管的,一小部份由先天之气管;等到先天之气消耗完了,任你有多少后天之气在,一个人的身命就到头了。 一个人,由健康到生病衰老再到死,不能说后天之气没有责任,但其主要责任全在先天之气的身上。 就以生病来说吧。人之所以会生病,都认为是不健康,那么健康的标准怎么去确定?本人认为,还是由先天之气的多少来确定,只是现代还没有办法去测量先天之气的多少而已。 就以脑出血而言,脑子不会有血栓,那么它为什么会出血而造成早死呢?本人认为:脑出血的原因,主要在夹脊或腰下的八髎处。从带脉可以看出,八髎处正在带脉近处,应归带脉所管。八条奇经,只有一条带脉,也就是全身都由带脉所管了,所以它的消耗是最快的,一旦它的能量不足以管其他奇经,则或腿痛或手臂痛或腰痛,甚至死亡。由于腰部的活动量及用力最多最大,一旦受后天的气温所侵,便会形成肌肉淤肿而挤扁血管,由于脑子是由两条大血管供血的,其挤扁一侧的血管则血流量减少,脑子犹如双轮车,于是转动快的轮子就会形成不走直线的现象,轻者拐弯,重者原地打转,所以会恶心呕吐也,所以会出血也。 什么药也治了不这种病,因为没有办法将先天之气补起来。是否只能等死不可呢?当然不是,只是会补者也难一时就能补之也。提前补,不就没事了吗?是的。可是怎么补呢?唯有会修道不可。会修道,则正气自足,正气足则补先天之气,所以修行人很少得病而长寿也。《黄帝内经》所说的“人生一百五十岁而寿终”,正是指修道者而言。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是指什么法?这个法的什么意思?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是指什么法?这个法的什么意思? 如果“法”是指佛所讲的佛经而言,那么皈依僧又是什么意思?难道皈依佛不就是皈依佛所讲的佛经吗? 如果“法”是指意识所对的法而言,难道我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不就是被法所缚束吗?既然要从法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又要皈依它呢? 这个“法”字,应该分辩明白,否则讲经的大师不是在误人误己吗? 唐代以前,有三皈依的要求吗?唐时有皈依的要求吗?为什么唐时的开悟者很多?而三皈依的要求提出后,反而开悟的人很少呢? 本人认为:三皈依正是佛学走向死胡同的开始。佛,当然要皈依,僧(也就是师)当然要皈依,我们正是被法所缚束,还要皈依于法干什么?佛所说的“法执”不是更不能解脱了吗? 准确地说,任何思想的教育,一规入“教”的说教,就已经开始走入死胡同了。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1、凡“教”都是团体,为了吸引与约束教众,往往就产生一些诸如“三皈依”的说教,这些说教本来就是约束教众的条条框框,我们凡夫本来就被数不清的思想约束着,何必又要加一层约束呢! 2、在唐宋前,本来没有“皈依”的说教,而只是强调“发心”,出了许多开悟者。不知何时就有了“三扳五戒”的条款,反而出不来悟者,这不是入于死胡同了么! 3、佛要皈依,僧要皈依,没有他们如何学佛、入佛境界?皈依法,就没有必要了,法正是约束我们凡夫的精神枷锁,何必皈依呢? 欢迎鸣辩之!
佛性 什么是佛性? 每个众生都有“明了、分别、独影”三个意识,而形成“活生生的众生,其是”明了意识“就是佛性。 佛性在什么地方? 众生活着时,佛性就在它身命的每一个细胞里;众生死亡后,佛性就是在灵魂里。并不是灵魂由佛性所组成,而是灵魂的一部分。 欢迎呜辨。
佛性 什么是佛性? 每个众生都有“明了、分别、独影”三个意识所形成“活生生的众生,其是”明了意识“就是佛性。 佛性在什么地方? 众生活着时,佛性就在它身命的每一个细胞里;众生死亡后,佛性就是在灵魂里。并不是灵魂由佛性所组成,而是灵魂的一部分。 欢迎呜辨。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这个法是什么意思?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是指什么法?这个法的什么意思? 如果“法”是指佛所讲的佛经而言,那么皈依僧又是什么意思?难道皈依佛不就是皈依佛所讲的佛经吗? 如果“法”是指意识所对的法而言,难道我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不就是被法所缚束吗?既然要从法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又要皈依它呢? 这个“法”字,应该分辩明白,否则讲经的大师不是在误人误己吗?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是指什么法 皈依三宝中的“皈依法”,是指什么法?这个法的什么意思? 如果“法”是指佛所讲的佛经而言,那么皈依僧又是什么意思?难道皈依佛不就是皈依佛所讲的佛经吗? 如果“法”是指意识所对的法而言,难道我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不就是被法所缚束吗?既然要从法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又要皈依它呢? 这个“法”字,应该分辩明白,否则讲经的大师不是在误人误己吗?
倡议书 吧内多是转录南老的文章,也有少数的发表个人见解者,也有净空之流妄图继续散布余毒者,针对吧内现在的状态,相人认为: 1、少转录南老的文章为好。 2、多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及修习经验为好。 3、心平气静地开展评论或鸣辩为好。 4、大家团结一致,坚决杜经净空或其他邪师的所有邪毒为好。 5、反对意气用事,应该树立起欢迎批评、欢迎唯辩的氛围。 希望同道大力支持!
《西游记》实是修道的好资料 《西游记》,看似神话故事,若强思量,实是修道的好资料。 唐僧代表“无明”之心,孙悟空代表证道了无心的初果罗汉之心,八戒代表私心,沙僧代表愚痴之心,妖怪代表胡作非为之心,魔代表考验之心。 若能战胜了各种不正之心,无明之心也就明觉了,明觉心就见到佛了。,
何谓“道”? 有人常把“修道”、“得道“、“道德”挂在口边,似乎成了日常用语。那么,何为”道“呢? 有人拿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古人语来作回答。这句话并是“道”的定义,而是说:一阴与一阳就是道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一生发一回归就是道。那么“道”如何来定义呢? 若让我来定义,就是:天地万物之总规律就叫作“道”。其总规律是什么呢?就是“生长、壮大、收敛、贮藏”,也就是常说的“成、住、死、灭”再“成、住、死、灭”的轮转。 修道是为了驾驶这个总规律,不修道则不能驾驶这个总规律。 能驾驶这个总规律,则想生则生,想住则住,想走则走。不能驾驶这个总规律,则被“生、住、死、灭”所驾驶。 为了能驾驶这个总规律,所修道也。
健康与寿命 健康与寿命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一定长寿,长寿的人不一定健康;原因就在于二者各其其司。 人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分,人还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所以奇经八脉负责天先之气,十二经脉负责后天之气。 胎儿时期至有了意识心的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负责。有了意识心之后,交由后天之气负责。 先天之气的多少是一定的,后天是补不起来的,完全是父精母血与投胎的灵能所共同形成的。比如胎儿与婴儿的长成、胎儿与婴儿的觉知之活动、胎儿与婴儿的胎动及无意识的一切动、胎儿与婴儿的呼吸及排泄。一旦有了意心,后天之气就开始工作了,长身身体、体力的增长与消耗、意识支配的一切活动,全是后天所管。也不是全由后天负责,譬如人睡着了心理活动,就是由先天之气管的。也可这样说,胎儿与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管子,有了意心后则绝大部份是由后天之气管的,一小部份由先天之气管;等到先天之气消耗完了,任你有多少后天之气在,一个人的身命就到头了。 一个人,由健康到生病衰老再到死,不能说后天之气没有责任,但其主要责任全在先天之气的身上。 就以生病来说吧。人之所以会生病,都认为是不健康,那么健康的标准怎么去确定?本人认为,还是由先天之气的多少来确定,只是现代还没有办法去测量先天之气的多少而已。 就以脑出血而言,脑子不会有血栓,那么它为什么会出血而造成早死呢?本人认为:脑出血的原因,主要在夹脊或腰下的八髎处。从带脉可以看出,八髎处正在带脉近处,应归带脉所管。八条奇经,只有一条带脉,也就是全身都由带脉所管了,所以它的消耗是最快的,一旦它的能量不足以管其他奇经,则或腿痛或手臂痛或腰痛,甚至死亡。由于腰部的活动量及用力最多最大,一旦受后天的气温所侵,便会形成肌肉淤肿而挤扁血管,由于脑子是由两条大血管供血的,其挤扁一侧的血管则血流量减少,脑子犹如双轮车,于是转动快的轮子就会形成不走直线的现象,轻者拐弯,重者原地打转,所以会恶心呕吐也,所以会出血也。 什么药也治了不这种病,因为没有办法将先天之气补起来。是否只能等死不可呢?当然不是,只是会补者也难一时就能补之也。 提前补,不就没事了吗?是的。可是怎么补呢?唯有会修道不可。会修道,则正气自足,正气足则补先天之气,所以修行人很少得病而长寿也。《黄帝内经》所说的“人生一百五十岁而寿终”,正是指修道者而言。
电视中讲中医课的大师常讲的“气血” 电视中讲中医课的大师常讲的“气血”,那么气血到底在什么地方? 血,显然血管里就是血;主血管、支血管、毛细血管,里面都是血。也就是说,血在血管里。 那么气在什么地方?血管里根本没有气,气在另外的地方。以电缆经为例,电流在电缆里,而电压却不在电缆里,而在电缆的外周,离电缆两丈远也会有电压,这个电压就是相当于气血的“气”。 在没有形成血以前,脾所输送的营养液,也被称作“气”。形成血液以后,血通通有“气”;于是输送血的动脉叫阳血或阳脉,返回来的静脉叫静血或阴脉。 所谓“血走脉里,气走血外”,即是指形似电压的“气”而言。
修行 修行,到底什么修行? 修行修行,修的就是行。 那么,所修的是什么行呢? 这个“行”字,并是指身体的行为,而是指心行而言。 心里的想法,乃至一个念头,都可以引发身行的行为;孔夫子所说的“非礼勿视”之“四勿”,如果没有心在管着身行的话,怎么能“四勿”呢!所以身行是由心行管着的。心正则心行正,心行正则身行正。 我们普通百姓,之所以“四勿”做不到,就在于心行没有修好;若心行修好了,身行则自正,所以修行是指修心行而言也。 心修好了,心念则不动了,不要说“四勿”能做到,而且能上升为天人境界。所以修心是最直接的提法。
春节快乐 提前拜个年! 今年是戊戌年,年的大势能是火,上半当值的是水,下半年当什的是土之湿。以此而论,与天象的红月亮、兰月亮就对上号了。
红月亮兰月亮 前天夜间天空中出现了红月亮,紧接着昨天夜间天空中出现了兰月亮,按理说,这是异常现象。 以佛在《楞严经》中的说法,天有象,世间必有灾异,但不知是什么灾异,只有等以后验证了。
超时空的庆典——腊月初八 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再有五天就是腊月初八。当年佛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于是成了三界的圣人;当天界都在庆典的时日,我们一定不要忘了。 若能也在初八前的一周内打坐修道,则事半而功倍。 若能在当天参予佛事活动,则更加功德无量。 即使没有时间打坐或参予佛事活动,最起码也应烧炷高香,则能加倍得到佛的佑护。 乘此之机,祝所有同修功德圆满! 最后,三唱“南无阿弥陀佛”!
中医千古之未解 中医,确实伟大;但也确实留有未解之遗憾,那就是: 1、一直说五脏六腑,那么岂不是不成对了么?应该六脏六腑才正确,那么少了的一脏是什么呢? 2、后来发现了一个胰脏,于是也就成了六脏与六腑了;那么胰脏是什么属性呢?前人编了个“心胞与三焦”,那么心胞到底属什么五行性呢?心胞的功用能不能改为胰脏呢?三焦的准备部位在那里? 3、如脾与胰都属于土性,那么脾属于什么土,而胰又属于什么土呢? 由于胰的功能一直未研究清楚,以至于糖尿病之类的胰脏之病一直未攻破,古人未研究透,难道我们就一直不去研究而打肿脸充大师呢?
一以贯之不是你认为的那样 ‘一以贯之’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将出门办事,于是按排曾子说‘我道一以贯之’。 现在许多人,乃到大人物及报经上都理解得错了。他们都认为是“我们的政策一贯的”或“我们的政策不会收变的”。 若真这样,孔子何不说成“我道以一贯之”呢? 以文理而分析:“一以”的”一“,就是不要将同学们分成受学习的与不受学习的,”不二“就是”一“么。用”不二“的原则办事,不正是孔夫子的宗旨么!若当成”以一贯之“,岂不说明孔子一概地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了吗!孔子从不要求”以一贯之“,而是随学生的受好而教之,孔子有”六艺“,爱学什么就教什么,只注重心的清净而已,所以孔子提倡斋心也。。
坚决维护南老的荣誉 南老,当今修证佛法的领头人,堪称如来在世。虽然可能有其不足之处,我们也应该维护他、支持他,而坚决打倒一切向他吹毛求芡的家伙,连南老的学人也要坚决地维护,还佛坛一个清净的氛围!
文化能不能疯 狗疯了会六亲不识而伤人,庄稼疯了会不结籽而饿死人,一切疯了物西都会不利于人类;同样,文化疯了也是如此。 文化怎么会疯呢?请看“完美产品怎么吃”的广告,请看“绝地英雄”、“”战地英雄“、”铁血红安“等等的电影名子,难道不是证明吗? 先说”完美产品怎么吃“的广告。难道产品就一定是食品吗?我们的是J20飞机可以说是完美的产品,难道它能吃吗?与”吃“组成的句子一定是食品,不管食品是否完美,皆能吃也。 再说”绝地英雄“之类的电影名子。什么是绝地?一切活着的条件都没有了,才叫绝地。绝地必不能活着回来,即使非常危险,也只能叫”死地“,怎能叫绝地呢?大家都听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故,怎么不叫作”置之绝地而后生”呢? 现在若不赶快制止这种风气,早晚有一天会天下尽疯,到时中华文化就彻底没救了。
谢谢虎啸先生 虎啸先生:怎么看不到您了?依您说的网站,我找到了。谢谢您。
建议 南吧都是些转录的文章,虽然精妙,但有些关键的名词还是没有解释,于是读后有些理解上的偏差。比仿“自性”、“妙真如性”、“觉明”、“明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希望真心热衷于修心的吧友,能够共同探讨之。
虎嘯山岗何在 虎啸山岗先生,怎么不上网了?网上所发的“怎么修正佛法”的贴子怎么也不见了?总不会没时间上网吧?
感冒时流清水鼻涕是好事 凡感冒来临,都会流鼻涕,都会打喷嚏,人们大都认为这是坏事,实是大误解也。要知道,感冒是件也事,其道理如下: 鼻涕是鼻腔的分秘物,它会造成呼吸不畅,为了呼吸的畅通,生理机能必然会将它排出来。怎么能排出来呢?那就必需使鼻腔受到触受的剌激,而能产生剌激作用的外物如吸鼻烟或通软物条之外,唯有从鼻内流出的清水鼻涕为最好。 清水鼻涕来源于脑内的脑垂体。人的大脑,外面的皮肉相当于阳极,内里的脑垂体相当于阴极。这样一来,外面的阳经就会变成电波而传导到脑垂体上而再变成阴经而回到心脏里来,伙同从肢体流回来的阴经再泵出不定期而变成阳经。也就是说,肢体的阳阴两经在手足处由五俞穴按子午流注的方式进行变换,头部的阳阴两经在脑内由电波式进行变换,于是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就形成了。依此而推,脑垂体这个阴极用得久了就会电阻增大,为了减小电阻的阻力,就必需把阴极用砂纸打磨干净,清水鼻涕就是从脑垂体产生的,有了清水鼻涕就相当于有了打磨的砂纸,它有流动使鼻腔产生痒的感觉,于是喷嚏就产生了,鼻腔就得以呼吸畅通了。如此说来,清水鼻涕起到了好的作用,所以它是有益的。 以前,家中都既没有暖器,也没有空调,又在屋外的活动多,所以人们经常感冒,所以患脑溢血的人很少;而现在的人应用尽有,一点也不受寒热的痛苦,所以感冒的机会很少,所以患脑溢血的人很多。脑溢血只是外面的阳极受损,但脑出血则是脑垂体的损坏,它一旦出血,也就必死矣。斯大林是脑出血而死,绝不会脑溢血而死。
楞严经真乃了义之经 读了《楞严经》之后,方知真乃了义经。 无怪乎前贤言:“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宋理学没有必要吹得那么高 当前,胡南的某些文化机构大吹特吹宋理学家周濂溪,说他如何如何伟大。 其实,他充其量只是个佛家的执著于理教的学者;如同王阳明一样,根本没有证到圣人的果位。如果认真地评价他们,在理上有助于儒家,而在实践上,却起到了阻碍儒家发展的保守势力。 人们之所以吹捧他,就在于《太极图》的贡献。莫不知,南怀瑾先生早就说过,《太极图》源于佛家禅宗的曹洞宗,由曹山传于佛道双修的陈抟老祖,再由陈抟传于邵康节,最后由邵康节传到宋理学家的手里。单凭他周濂溪,恐惧连《太极图》的门都摸不到。 吹吧,中华文化不败才怪哩!
癌的成因 癌的成因 癌的成因是什么?网上一查,真令人哭笑不得,简直是胡说八道的臆说。 《康熙字典》中载《医书》中说“痈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脏不调之所致。阳滞于阴则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也就是说,痈与疽是一对性质相反的局部病症,痈的原因在腑之病,疽的病因在腑之病,如果阳腑的气机滞于阴则生成痈,如果阴脏的气机滞于阳则生成疽。或者说,阳腑的气机被阴气所困住而不能生发出来就成了痈,而阴脏的气机被阳气所困住而不能生发出来就形成了疽。 王洪绪所著的《痈疽论》中,分别有其治法,可惜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而现在所谓医生则妄说纷纭,于是不该死的病人都被医生治死了,悲乎!
机遇 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所渴望的机会悄悄地来了。它的悄悄地来到,并不是天上无心地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无心地冒出来的,而是以事物的内因为主因,以外部事物的助缘为辅因,主因与辅因的共同作用突然显现,就谓之机遇。 东西方的形势,西强东弱了200年,现在走到了转折的节点了。节点就表现在机遇上,历史上的节点也是如此。 在周朝,周家的江山是铁打一般,没人反对,也反对不了;到了周幽王时,他为了获得美女褒姒一笑而来了个烽山戏诸侯,自此战国开始,周朝随灭。烽火戏诸侯,就是周朝灭亡的机遇。 现在,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这也是西势亡而东势起的机遇,别看他军事上耀武扬威,他也左右不了机遇所带来的灭亡。同样的,南韩布署萨得,也逃不脱被打的命运。 战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才步入天下统一。特郎普上台所造成的西势亡而东势起的机遇,大约一百年就会中华强了。 或曰:为什么要等那么多年? 答曰:这也是历史的规律而改变不了。 历史的规律是怎能的呢? 这要从大规律说起。大规律是12万9千600年,分为十二纪元,每一纪元1万零8百年。2003年才到了未元,这个1万零8百年再分成四季,每季才2700年。现在正处于冬季,所以俄罗斯能逞强;中国得寒水之补,所以渐渐强大起来,到了下个季,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时期。 再说,现在是末法时期,一切都变成了快节奏,不能再按原先的规律看问题;但规律的总趋势是不会变的。 让我们欢呼这一时期的到来吧!
春节 春节过去了,但年年有春节,没必要留恋春节快乐的的情景,只须注重飞逝的时间。 时间如流水,一去就不会再回头,但有空无之法能压缩时间,此就是佛家所说的“一念万年”。 佛常在,法不动,礼敬吧
《皇帝内经·素问》提要 《皇帝内经·素问》提要 《黄帝内经·素问》说些什么?只要明白了“内经”与“素问”的含义,也就明白了。 所谓“内经”者,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内科”、“外科”那样的“内科之经典”。“内”者,内心的行为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思想意识;古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而没有私我意识,故而不病或病亦易愈也;今人的思想是极端的私我意识,故而多病且难愈也;若能对自己的私我意识加以修正,自然也就不病或病亦易愈了。正是由于它是讲如何“经营”内心行为的大学问,故曰“内经”也。 所谓“素问”,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平素之问”,而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的文字,好画最美的图画”的“白纸式”之问;更准确地说,则是“不带任何意识偏执的彻底”之问;它是道心用事的境界。如今那张道心用事的“白纸”已经秽迹斑斑了,所以也就百病丛生了。如何才能恢复道心用事的境界而不病呢,这就是黄帝所问的核心问题,故曰“素问”也。 由此而知,《黄帝内经·素问》是医学原理之书,是从思想意识上杜绝病因的“养生之道”,虽然书中也讲了一些医治之术,也只是为了有助于思想意识上的保健所采取的辅助之方法而已;所以,如果认为读了《内经》就会治病则是幼稚的想法,如果认为重在治病而不需学习该书则是愚蠢的想法。 《黄帝内经·素问》共有81章而分为十大内容,当您认真地读完该书之后,人类健康的预防之大门也就被打开了。愿天下尽是道德洋溢之士!愿天下尽是长寿键康之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又被说成“不治已病治本病”。“已病”就是已经形成病了,凡好医生,皆可治愈也。“未病”就是还没有形成病,还没有形成病怎么治呢?“本病”就是形成病的本因,本因上还没有形成病,就是“未病”,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即使你不违四时之规律而不病,也就是“本病”还没有形成病的“未病”,这个时候,并不能说不会病,而是暂时还没有形成病。譬如,几十年都不生病,到了七八十岁,病就来了,或者突然病死了。在不病的几十年里,你就属于“未病”,也就是说,你的“本病”早已存在了。 “未病”或“本病”怎么治呢?有人会说“防病”可矣。四时之“时病”可防,“未病”或“本病”怎么防呢?能“防”就不会死人了;所以,防不胜防也。“防”得好,又保养得好,也只是160岁,传说中的彭祖也不过800岁而已,“不会死”的人谁见过?所以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也。 既如此,“未病”或“本病”,岂不是不能治了吗?非也。释迦佛有四个大成就的弟子,就是按佛的吩咐等弥列佛来接班而不能死,弥列佛何时来接班,没有准确的时间,所以还不知道那四个大成就者啥时能死。就那四个大成就者而言,岂不“未病”或“本病”皆治愈了吗! “未病”或“本病”,不是别人来治,而是自己治。怎么治呢?你连“七损八益”都不知道,如何能治呢!常听庸医说“胃里有火”,那么胃里的火是怎么产生的呢?你不懂得“七损八益”,怎么能解答呢?前人早就,“易道同源”,你也会人云亦云,但不明蓁道理,岂能不说一说而已。 要想真解答,就必须从“易道同源”找答案,否则就是庸医,就是医混子。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又被说成“不治已病治本病”。“已病”就是已经形成病了,凡好医生,皆可治愈也。“未病”就是还没有形成病,还没有形成病怎么治呢?“本病”就是形成病的本因,本因上还没有形成病,就是“未病”,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即使你不违四时之规律而不病,也就是“本病”还没有形成病的“未病”,这个时候,并不能说不会病,而是暂时还没有形成病。譬如,几十年都不生病,到了七八十岁,病就来了,或者突然病死了。在不病的几十年里,你就属于“未病”,也就是说,你的“本病”早已存在了。 “未病”或“本病”怎么治呢?有人会说“防病”可矣。四时之“时病”可防,“未病”或“本病”怎么防呢?能“防”就不会死人了;所以,防不胜防也。“防”得好,又保养得好,也只是160岁,传说中的彭祖也不过800岁而已,“不会死”的人谁见过?所以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也。 既如此,“未病”或“本病”,岂不是不能治了吗?非也。释迦佛有四个大成就的弟子,就是按佛的吩咐等弥列佛来接班而不能死,弥列佛何时来接班,没有准确的时间,所以还不知道那四个大成就者啥时能死。就那四个大成就者而言,岂不“未病”或“本病”皆治愈了吗! “未病”或“本病”,不是别人来治,而是自己治。怎么治呢?你连“七损八益”都不知道,如何能治呢!常听庸医说“胃里有火”,那么胃里的火是怎么产生的呢?你不懂得“七损八益”,怎么能解答呢?前人早就,“易道同源”,你也会人云亦云,但不明蓁道理,岂能不说一说而已。 要想真解答,就必须从“易道同源”找答案,否则就是庸医,就是医混子。
中国乃至世界的运势 这可是个大问题,没几个人能说透。 总的来说,又一个新世纪的春夏秋冬之轮回,已经开始了;准确地说,是从2013年冬至节开始的,这一个轮回,需要一万零八百年才能过完。 一万零八百年分为四季,再加一个温月,则每季合2020年;其中温月又分四温余,每温则合500年。 中国属震方,春夏及两个温余皆在中国;美国属兑方,秋在兑;俄在坎,冬及一个温余属俄;印度在离,夏为离;由此而知世界的总体运势。 看过或听说过《推背图》吗?它就是以此而推出来的,当然袁天罡、李淳风是神仙能推得丝豪不差,我们凡人百姓没有他们推得准。 详细不能尽说,只能说,这只是必然的规律而矣。
《国学论坛》有可能开启了素草丛生的时代 前几天,召开了一个有许多社会名人参加的《国学论坛》,有些人的讲话很好,有些人的讲话却是乱讲一气,事后也未见针对性的批评;若是如此,今后怕是会引起邪说邪论素草丛生的时代,不信,等着瞧吧。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国学,三者不能混为一谈。混为一谈,则后人更迷惑,岂不邪说邪论素草丛生乎!
几个常用名词的真义 血管:就是走血的管道。那么什么是: 1、什么是血脉、气脉呢?有走“气”的管道吗?或者说,“气”是怎么走的? 2、什么是阳经、阴经?阳经是怎么走到阴经里去的呢? 3、我们常说的“气血不足”中的“气与血”,分别是指什么东西而言? 4、肝在左而肺在右,其“左右”与手的左右一致吗? 敬请回答。
建议 我认为,南吧不是众说纷纭的天桥“把式舞台”,没有必要天天转录南老的旧学说,更不是别有用心的家伙用作反南的宣传地,而应该是怎样帮助网友在修心上共同提高的论坛。 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心得或经验的交流或指点上,以利众南老信众的精神境界之提高,这才是南老所希望的。 再好吃的食品,吃多了也反胃,更不要说反南老的毒品了。!
美国下届总统,不可能是希拉里 《大预言》说:2046年,美国第一任女总统上台,自此天下和平而始走向外星空。 由此而知,别看希拉里蹦的欢,她不可能上台。
我也说诗经之《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议: 第一句“关关雎鸠”,这个“关关”,是指鸣叫声而言。“雎”者,王也;鸠之王者才有资格求偶,故曰“雎鸠”也。既然在求偶,就不是一只,而是一群。 第二句“在河之洲”,是点出一群雎鸠求偶的地点;既是河之洲,则不免水草茂盛,所以才有了下面的“荇菜”之句。 第三句,显然是在形容女子而言,其中“窈窕”是形容风姿而言,“淑女”是形容女子而言,只有品德端美白的女子才可称为“淑女”。这里突然来了一句“窈窕淑女”,是真的有一个“窈窕淑女”在这里吗?是的。她此时正采“荇菜”。 第四句,正是因为有一个“窈窕淑女”在这里采“荇菜”,所以才引出一句“君子好逑”的话。这个君子也许就在近旁,也许是路过,总之是被君子看到了。这句话不许是指女子的心思而言,当她见到“在河之洲”求偶的“雎鸠”,难免不生心思而想找一个君子。 下面的话,则是不管是女子的心思,也不管是近旁君子的心思,两人并不像今人一样地跑到一块又搂又抱,而是“寤寐求之”。如果像今人一样地强行拥为己有,就不会“寤寐求之”了。这个“寤寐求之”,就包括了发奋图强干出一番事业的计划。 我们学古诗,不仅是学其写法,而是重点在学其思想,这才是“国学”的电想。
息争方是真途 所谓南粉,南老的粉丝也,拥护者或追随者也。先不说南粉中有上中下之三等,统而言之,皆愿宏扬之也。与其批南粉,何不针对南老对佛经中的解释而讨论之呢! 批南粉者,本身就是南粉,要不怎么会对南老的话那么熟悉呢?举着批南粉的大旗而叫嚣,实则自甘毁坠也 批南粉者,要么就是意气之争,要么就是树名之争,要么就是叛徒式的内乱,要么就是潜伏之敌人的塗污。除少数别有用心的家伙处,应团经起来而息争,只有对别有心的家伙而共不答理它,让其自灭。 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自灭吧!若不听劝,则早晚会有报应的。慎之。
对南老不气的请站出来 必须以理服人。 最好一段一议,别人没时间读长遍大论。 不能骂人,不能带脏话。 符合上述,就请站出来!
国学与中华文化不能画等号 国学是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中华文结则范畴大得多,其中难免有糟粕,譬如驱鬼迎神的“傩舞”。 所以,今后不要在本吧发表不伦不类的贴子。违者,定删之。
瘫与痪不是一回事 瘫痪,我们基本上都当成是一回事,实则不同也。 瘫是运动功能完全地丧失,而痪则是运动失控,实际上都是神经不能自主所制;中医将左半身失控名作瘫,将右半身失控名作痪。
吊诡究竟是啥意思 台湾人常在“吊诡”一词出现在语言中,但究意是啥意思,只好在此解释之。 我们有“吊鱼”一词,可拿来对照。所谓“吊鱼”,就是用鱼饵去吊鱼,鱼儿一咬鱼饵,鱼就被吊上来了。那么“吊诡”就是吊一个人的诡辩之词。 “吊诡”之词,出现在《庄子》中,一个人说“自得道了”,那么他是否真地得道了,所以现在就必需“吊一吊他”。如法融大师被五祖演和尚吊诡曰“你不怕虎狼毒蛇么”,法融则一副不怕的样子,于是五祖认定他还没有得道。
马云难免不助长歪理邪说 马云说:假货的挑战是它们的高质量 许多比真品质量更好 什么是质量?它绝不仅仅是指外观上的好看,应该是外观好看、形式好用、经久耐用,材质贵重等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定。 假货的高质量,难道是指其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定吗?若是指综合指标而言,那还能叫“假货”吗? 也可能马去所说的假货,是冒牌货而言。若真地比真品质量更好的话,那也只能叫冒牌货,而不能叫假货。比如将小麦面的馍叫做大米面的馍,虽然冒牌,但质量并不差;如果将发过芽的大米面做成馍叫作大米馍,那才是质质差。 马云,有钱,却无知。不仅无知,且难免不助长歪理邪说。 。
文理不通的能人太多了 电视里,常见到“太无极”的药品广告,不知有多少人上当,但就其文理而言,简直就是狗屁不通的句子。 “极”是什么?就是端点,或终点或始点皆可;所以,“极”就是一个点或一条线。那么“无极”,就是没有端点,就是连一条线或一个点也没有,就是空无。那么“太无极”,就是比空无还高一级的空无。谁能知知道“太无极”是个什么样子!恐怕连鬼都不知道吧! 我们都知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在”无极“之前有”三太“,也就是太空、太素、太质、太极。而此称”太无极“,可见现在能人之太多了。
现在的“教授”或“法师”可信吗 现在,到处都是“教授”或“法师”,可信吗? 早在七八年之前,到一家国营单位去应聘,前来应聘者都拿着他的本单位所发的职能证书,证书上都是“工程师”,有幸聊了一下,原来其毕业文凭是“工农学员证”或“七二一大学毕业证”,连“三角几何”都不懂,怎么当工程师呢! 也是七八年前,到一所大学应聘国学老师,来应聘者全是“教授”的级别,什么历史教授、什么哲学教授,私下了解,全是教育厅发的证书,这样的教授能讲课吗! 现在,动不动就听说是“某某法师”,不知是否也有证书。请法师们讲一讲《楞严经》好了,是与不是法师,一试就清楚了。 比仿说,“宣化上人”,是谁给他的“封号”?自称“上人”,这不是大诳语吗! 末法时期,就是末法时期,人魔混杂,难道就没办法整顿一下师资队伍吗!
对十二经与奇经的新认识 人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分,人还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所以奇经八脉负责天先之气,十二经脉负责后天之气。 胎儿时期至有了意识心的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负责。有了意识心之后,交由后天之气负责。 先天之气的多少是一定的,后天是补不起来的,完全是父精母血与投胎的灵能所共同形成的。比如胎儿与婴儿的长成、胎儿与婴儿的觉知之活动、胎儿与婴儿的胎动及无意识的一切动、胎儿与婴儿的呼吸及排泄。一旦有了意心,后天之气就开始工作了,长身身体、体力的增长与消耗、意识支配的一切活动,全是后天所管。也不是全由后天负责,譬如人睡着了心理活动,就是由先天之气管的。也可这样说,胎儿与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管子,有了意心后则绝大部份是由天管的,一小部份由先天之气管;等到先天之气消耗完了,任你有多少后天之气在,一个人的身命就到头了。 一个人,由健康到生病衰老再到死,不能说后天之气没有责任,但其主要责任全在先天之气的身上。 就以生病来说吧。人之所以会生病,都认为是不健康,那么健康的标准怎么去确定?本人认为,还是由先天之气的多少来确定,只是现代还没有办法去测量先天之气的多兴而已。 就以脑出血而言,脑子不会有血栓,那么它为什么会出血而造成早死呢?本人认为:脑出血的原因,主要在夹脊或腰下的八髎处。从带脉可以看出,八髎处正在带脉近处,应归带脉所管。八条奇经,只有一条带脉,也就是全身都由带脉所管子,所以它的消耗是最快的,一旦它的能量不足以管其他奇经,则或腿痛或手臂痛或腰痛,甚至死亡。由于腰部的活动量及用力最多最大,一旦受后天的温气所侵,便会形成肌肉淤肿而挤扁血管,由于脑子是由两条大血管供血的,其挤扁一侧的血管则血流量减少,脑子犹如双轮车,于是转动快的轮子就会形成不走直经的现象,轻者拐弯,重者原地打转,所以会恶心呕吐也,所以会出血出也。 什么药也治了不这种病,因为没有办法将先天之气补起来。是否只能等死不可呢?当然不是,只是会补者也难一时就能补之碑也。 提前补,不就没事了吗?是的。怎么补呢?唯有会修道不可。会修道,则正气自足,正气足则补先天之气,所以修行人很少得病也而长寿也。《黄帝内经》所说的“人生一百五十岁而寿终”,正是指修道者而言。
对十二经与奇经的新认识 人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分,人还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所以奇经八脉负责天先之气,十二经脉负责后天之气。 胎儿时期至有了意识心的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负责。有了意识心之后,交由后天之气负责。 先天之气的多少是一定的,后天是补不起来的,完全是父精母血与投胎的灵能所共同形成的。比如胎儿与婴儿的长成、胎儿与婴儿的觉知之活动、胎儿与婴儿的胎动及无意识的一切动、胎儿与婴儿的呼吸及排泄。一旦有了意心,后天之气就开始工作了,长身身体、体力的增长与消耗、意识支配的一切活动,全是后天所管。也不是全由后天负责,譬如人睡着了心理活动,就是由先天之气管的。也可这样说,胎儿与婴儿时期全由先天之气管子,有了意心后则绝大部份是由天管的,一小部份由先天之气管;等到先天之气消耗完了,任你有多少后天之气在,一个人的身命就到头了。 一个人,由健康到生病衰老再到死,不能说后天之气没有责任,但其主要责任全在先天之气的身上。 就以生病来说吧。人之所以会生病,都认为是不健康,那么健康的标准怎么去确定?本人认为,还是由先天之气的多少来确定,只是现代还没有办法去测量先天之气的多兴而已。 就以脑出血而言,脑子不会有血栓,那么它为什么会出血而造成早死呢?本人认为:脑出血的原因,主要在夹脊或腰下的八髎处。从带脉可以看出,八髎处正在带脉近处,应归带脉所管。八条奇经,只有一条带脉,也就是全身都由带脉所管子,所以它的消耗是最快的,一旦它的能量不足以管其他奇经,则或腿痛或手臂痛或腰痛,甚至死亡。由于腰部的活动量及用力最多最大,一旦受后天的温气所侵,便会形成肌肉淤肿而挤扁血管,由于脑子是由两条大血管供血的,其挤扁一侧的血管则血流量减少,脑子犹如双轮车,于是转动快的轮子就会形成不走直经的现象,轻者拐弯,重者原地打转,所以会恶心呕吐也,所以会出血出也。 什么药也治了不这种病,因为没有办法将先天之气补起来。是否只能等死不可呢?当然不是,只是会补者也难一时就能补之碑也。 提前补,不就没事了吗?是的。怎么补呢?唯有会修道不可。会修道,则正气自足,正气足则补先天之气,所以修行人很少得病也而长寿也。《黄帝内经》所说的“人生一百五十岁而寿终”,正是指修道者而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新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新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往往被“故事化”的解释所骗过。说是,一个大土匪路劫遇到了佛,佛给他讲了佛法,土匪被感化而放下了屠刀,站在地上就也成佛了。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那么本义是什么呢? 不管你遇到没遇到佛,只要学了佛法,经过精研而明白了其中的深义,你就没有杀心了,你就有了慈悲心了,奉持下去,早晚有一天必定会成佛。 屠刀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杀、盗之心吗?杀、盗、淫是三大根本戒,你若戒除了,即使不是佛,也是菩萨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新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新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往往被“故事化”的解释所骗过。说是,一个大土匪路劫蛭了佛,佛给他讲了佛法,土匪被感化而放下了屠刀,站在地上就也成佛了。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那么本义是什么呢? 不管你遇到没遇到佛,只要学了佛法,经过精研而明白了其中的深义,你就没有杀心了,你就有了慈悲心了,奉持下去,早晚有一天必定会成佛。 屠刀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杀、盗之心吗?杀、盗、淫是三大根本戒,你若戒除了,即使不是佛,也是菩萨了!
《大学》与《中庸》在说什么 (重温旧贴) 《大学》与《中庸》在说什么 《大学》与《中庸》在说什么?《大学》是“大”的学问,《中庸》是讲“用”的学问;如果说《道德经》是讲“道“与”德“的经典,那么《大学》与《中庸》也不例外,同样是讲“道”与“德”的经典;如果说《道德经》是前半部重于“道”而后半部重于“德”的话,那么《大学》则重“道”而《中庸》则重于“德”,所以有人将《大学》与《中庸》合称为姊妹篇也。 既然称之为姊妹篇,那么《大学》开篇第一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此姊妹篇的宗旨,《中庸》最后面的“《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等七个“《诗》云”,则是对应于“在至善”的自我检验,也可以说是“是否道德”的检验标准。 《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以说是此姊妹篇、乃至《论语》的宗旨呢?“在亲民”是指为民服务、乃至为众生服务而言,相当于道家的“德”,相当于佛家的“万行”,儒家一生莫不是为此,儒、释、道三家皆莫不是为此也;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大愿,“在明明德”则是基础,此基础在道家则称之为“了道”,在佛家则称之为“觉悟”,本人为了讲解的统一性而称之为“恢复道心”;有了“为民服务的雄心大愿”,又有了“恢复道心”的基础,是否“为民服务”就做得到家了呢?不要担心,有一条“在止于至善”的衡量标准在供你随时检查啊! 之所以称之为姊妹篇,就在于《大学》侧重于讲修身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证”功夫,同时提出了“自天子以致庶民,皆以修身为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德”。为了修身的需要,《大学》提出了“所恶于上,毋以使下”的“六恶六毋”原则而称之为“絜矩之道”。修身的“絜矩之道”,远远不足以“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用,必须是恢复了道心的“明德”才足以大用,所以《中庸》中所讲的正是“明德”后的大用啊! 何以称之为“中庸”?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只有道心恢复后的无为之德的自然流溢才是真正的“中庸”行为。由于“中庸”是道心无为之德的大用,所以旧注皆说“庸者,用也”。这个“用”所达到的程度是什么样的呢?不是想用它就用它而不要用它则不用它,也不是给的钱多则用它而不给钱则不用它,它是我人无论想用或不想用皆必须用的“大用”,连一分钱都不值,故曰“庸”也;也就是说,“中庸”即是心行中正的一分钱也不值的非常平庸的用。譬如说,我人感到口渴了自然就会喝水以止渴,我人感到热了自然就会脱一件衣服以减热,这种自然而然的应对行为就是中庸之大用的表现,所以《中庸》中说“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具足之后,自然也就光华灿烂了,所以其“果”称之为“华”也。由于我国人的骨子里传承有“中庸”之德(其实,外国人乃至所有众生,皆具中庸之德也),所以国号“中华”也。所谓“中华儿女”即是此“中”也,所谓“中医”、“中药”亦即是此“中”也。 请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ren629.blog.163.com%2Fblog++&urlrefer=9b1028180219c412998b8bcc0a89b9c9《大学》与《中庸》在说什么?《大学》是“大”的学问,《中庸》是讲“用”的学问;如果说《道德经》是讲“道“与”德“的经典,那么《大学》与《中庸》也不例外,同样是讲“道”与“德”的经典;如果说《道德经》是前半部重于“道”而后半部重于“德”的话,那么《大学》则重“道”而《中庸》则重于“德”,所以有人将《大学》与《中庸》合称为姊妹篇也。 既然称之为姊妹篇,那么《大学》开篇第一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此姊妹篇的宗旨,《中庸》最后面的“《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等七个“《诗》云”,则是对应于“在至善”的自我检验,也可以说是“是否道德”的检验标准。 《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以说是此姊妹篇、乃至《论语》的宗旨呢?“在亲民”是指为民服务、乃至为众生服务而言,相当于道家的“德”,相当于佛家的“万行”,儒家一生莫不是为此,儒、释、道三家皆莫不是为此也;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大愿,“在明明德”则是基础,此基础在道家则称之为“了道”,在佛家则称之为“觉悟”,本人为了讲解的统一性而称之为“恢复道心”;有了“为民服务的雄心大愿”,又有了“恢复道心”的基础,是否“为民服务”就做得到家了呢?不要担心,有一条“在止于至善”的衡量标准在供你随时检查啊! 之所以称之为姊妹篇,就在于《大学》侧重于讲修身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证”功夫,同时提出了“自天子以致庶民,皆以修身为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德”。为了修身的需要,《大学》提出了“所恶于上,毋以使下”的“六恶六毋”原则而称之为“絜矩之道”。修身的“絜矩之道”,远远不足以“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用,必须是恢复了道心的“明德”才足以大用,所以《中庸》中所讲的正是“明德”后的大用啊! 何以称之为“中庸”?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只有道心恢复后的无为之德的自然流溢才是真正的“中庸”行为。由于“中庸”是道心无为之德的大用,所以旧注皆说“庸者,用也”。这个“用”所达到的程度是什么样的呢?不是想用它就用它而不要用它则不用它,也不是给的钱多则用它而不给钱则不用它,它是我人无论想用或不想用皆必须用的“大用”,连一分钱都不值,故曰“庸”也;也就是说,“中庸”即是心行中正的一分钱也不值的非常平庸的用。譬如说,我人感到口渴了自然就会喝水以止渴,我人感到热了自然就会脱一件衣服以减热,这种自然而然的应对行为就是中庸之大用的表现,所以《中庸》中说“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具足之后,自然也就光华灿烂了,所以其“果”称之为“华”也。由于我国人的骨子里传承有“中庸”之德(其实,外国人乃至所有众生,皆具中庸之德也),所以国号“中华”也。所谓“中华儿女”即是此“中”也,所谓“中医”、“中药”亦即是此“中”也。 请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ren629.blog.163.com%2Fblog++&urlrefer=9b1028180219c412998b8bcc0a89b9c9
当仿已无“神医” 这里所说的“神医”,并不是指“驱神”神医迎鬼“的那种,而是如喜来乐之士都也。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四: 一者,医者必须是有仁心的无尚的聪明人。仁心的人,现在没有了,剩下的都是各种私心;聪明人,都去经商或当官了,剩下些比笨蛋强些的人,也说当医生了。 二者,绝大多数都是科班毕业的医生,学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没经过师承的煅练,所以抄方者就当了名医了。 三者,智力有限,《内经》诸原理之书读不懂;被玩心及贪心牵跑了,所以肥头大耳的或狂言破天的庸医,就应运而生了。 四者,即使偶有技能的乡间郎中,国家也往往不发给《资格证》而行医不合法。 乌呼!
中医是所有医界的统称 中医是所有医界的统称 世人,总爱把中医与相医对立起来看待,大错也。 所谓“中医”,就是具有“中庸”思想的医;任何病,都要“中庸”的分辨与用药,才能如声应响。 西医,只是“中医”的一种医法,万不可理解成西方的医。 对于我国的中医而言,原叫“汉医”,大约是唐代以后才改叫“中医”;为了与西医相对应,应改为“东医”或“华医”才合适。 无论你是什么医,只要符合中庸思想,都是“中医”。中西之间互为轻视的思想意识,要不对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