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低调再低调 低调低调再低调
关注数: 246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2,210 关注贴吧数: 4
论证:令狐冲学的独孤九剑其实是风清扬创的 华山的气剑之争,于始葵花宝典,我一直有个疑问:风清扬是先学会独孤九剑所以选择剑宗,还是加入剑宗后才机缘巧合学会的独孤九剑。可是无论哪个,都有点太巧合了,显得牵强。所以我大胆假设:风清扬是先选择剑宗的,而他所说的“独孤九剑”,其实是由当年的葵花残本演化出的。气剑之争,就是两种武学见解之争,其实并无绝对的对错,就像你说武功中刚重要还是柔重要,根本没有答案,因为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剑法也是一样,空有内力是浪费力气,空有招式是攻而不可,但是,极高的内力可以弥补招式的不足,精妙的剑法也可以掩盖内力的缺陷,可见二者实在是相辅相成。所以,我不相信可以把内力和招式完全分开,好象少林的老和尚也说过,七十二绝技各有个的心法,互不冲突。少林如此,别派的功夫也该一样,那么风清扬只传剑法,却无心法,不觉得奇怪?不奇怪,因为风清扬也只知道这么多。由上面说的可以看出,一项好的功夫,招式和内力必须兼重,而葵花宝典作为震古烁今的奇功之一,焉能出此范围。所以应该和九阴真经一样,既有运气法门,又有精妙绝招。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当年华山两位前辈,偷看葵花宝典,回去后却怎么也接不上,甚至有天壤之别,我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一个背下的是运气法门,而另一个,则是精妙绝招。相信二人一看之下,一个觉得内功精妙,用在本门剑法上如虎添翼(就像鸠摩智用小无相功推动七十二绝技),另一个觉得招数神奇,威力奇大(宝典记载的不可能全是剑招,但可以化进剑招)。就这样,二人的武功应该都有进益,更坚定了对宝典的信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互不相让,于是有个剑气之争,但上面也有提到,招数内力相辅相成,并无绝对高下之别,所以后来气宗获胜,应该有别的客观原因。再说武功的特点,好的武功一定要具备两个东西,速度和力量,同样的确一不可。东方不败的武功该是最接近原版葵花的了,所以他不但身法奇快,而且力量也有(用绣花针荡开长剑)。不妨再细分一下,速度又可以分为身体速度和反应速度,如果说田伯光的快刀是身体速度,那么独孤九剑讲究的就是反应速度。找破绽,先出手,以弥补动作上的劣势。但是身体速度和反应速度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别,因为可以制住田的快刀,却奈何不了任我行,更对付不了身体反应俱佳的东方。但二者同出一理,所以我怀疑独孤九剑是由葵花残本演化而出,这个做归纳总结的人就是风清扬。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令狐冲,估计是怕葵花在江湖上的名声太坏,怕他不学,所以换个名字,而“剑魔”独孤求败绝对是合适人选第一人。这点感觉和后来方证传易筋经给令狐冲有点类似。而风清扬之所以传剑法给令狐冲,估计是他立过誓不能和人动手(好像是说过吧),所以想借令狐冲来看看,这点又和周伯通传郭靖九阴真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讨论。
我写的星战作文,大家帮忙改改,先行谢过 星战廿八年“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far away……”,这句话想必是每个星战迷都绝对耳熟能详的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卢卡斯那延续了二十八年的星战传奇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今年五月,作为星球大战完结篇的星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正式与全球影迷见面,在全球星战迷的翘首以盼和欣喜万分外,大家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个由乔治卢卡斯一手缔造的太空神话也将永远的划上句号。星球大战并不和其他的科幻片一样,单纯讲述人类与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进行斗争(当然,结果一定会是“伟大的人类取得最后的胜利”),星球大战在“科幻”的前提下,更注重“喻今”。无论如何,这就给了星球大战一个坚实的骨架,也就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比起其他讲述外太空的电影来,星球大战更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西斯的复仇》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议会大厅里,议长帕尔帕丁正在侃侃而谈,座下的议员是欢声雷动,这时帕德美很悲哀的说了一句,民主就这样死了,被淹没在潮水般的掌声中。听到这句帕德美冷冷静静说出的话,却感到无比震撼,也立刻觉得星球大战并不是单以帅哥美女特技打斗来夺人眼球的那么简单,它的思想内涵要丰富的多的多。可是若说电影在场景方面不下工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可爱搞怪的机器人R2和C3PO,高大威武的伍基族,骨瘦如柴的格菲将军,有着一张酷似中国京剧脸谱的达斯魔,还有就是卢卡斯本人最喜爱的那个长耳饶舌的恰恰,都给影片增色不少。当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绝地大师尤达——master Yoda,用西斯大帝的话来说就是“my little green friend”。没错,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通体碧绿的小家伙,却牵动着亿万影迷的心。说他是小家伙,其实不对,虽然体型不大,可是尤达大师却是绝地的灵魂人物,据片中交代是一共活了九百多岁,在绝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弟子,绝对算得上祖师爷。在星战正传里,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还不发达,所以那时的尤达其实只是一个被几根线控制的木偶,他的出场也只是给主人公起到一个指路明灯的作用,也并没真正和谁动过手,所以显得高深莫测。即便如此,当时甫一登场,却立刻引来数不清的影迷的追捧,风头甚至盖过了几位主角。到了本世纪初星战前传面世的时候,由于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尤达也没有让喜爱他的人失望。在片中,他打斗时腾挪跳跃身手矫健,对敌时冷静异常智慧过人,无时无刻不显示出他一代宗师的风范,也引来无数fans尾随其后,至此,master Yoda显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3G人物。既然说到了master Yoda,那就不得不引出另一位重要人物,也就是贯穿星战系列六部电影始终的天行者安纳金,Anakin Skywalker.其实归根结底,我认为整部星球大战,讲述的就是此人的传奇一生。星战正传中,他刚一出场,就已经是黑武士达斯维达,藏在一身盔甲下的他说话声音沉重,给人以莫名的压抑。他动辄给手下以惩戒,在已知卢克是其亲子的情况下还砍去他的一支右手,一切一切,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暴戾残忍毫无血性的家伙。可是到了最后,他从西斯大帝手下救出了卢克,还不顾一切的让卢克摘下维持他生命的面具,他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了,就这一次,用我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你,我的孩子。”看到这里相信许多观众都会动容,那个冷血的维达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再到后来前传面世之后,一个更加丰满完整的形象就此诞生。随着星战前传三部曲的走过,我们分明看到,那个有着“可以装配一切”美名的奴隶小孩的顽强不屈,那个年轻阳光的俊朗绝地,那个骁勇善战的武士,以及那个受到原力黑暗面诱惑以至走上一条不归路的天行者安纳金。看见他对母亲的爱,对帕德美的爱,和他时时露出的灿烂笑容,怎么也不会和那个恐怖怪异的黑武士达斯维达联系起来。可遗憾的是,正是这位“原力之子”,预言中可以打败西斯使原力回归平衡的Anakin Skywalker,最后竟投身了黑暗界,化身达斯维达,邪恶与恐怖的代名词。在《西斯的复仇》的最后,安纳金和欧比旺这对昔日亦师亦友的好搭档不得不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结果安纳金不敌,被斩断了双脚。看着肢体不全的安纳金在地上哀号翻滚,更是被岩浆的烈炎烧的面目全非,再想到从前那个天真无邪的少年,不禁悲从中来。安纳金红着双眼大叫一声:“I hate you!!!!”欧比旺却是满怀悲痛和无奈的说道:“You are my brother,Anakin.I loved you.”直到看到这里,才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不过就整个星战系列来说还不算太悲,因为前面也有提到,最后还是安纳金杀死了西斯大帝,救回了自己的儿子卢克。所以也有不少人猜测,星球大战第三部的名字《Return of the Jide》(绝地归来)就是说他终于醒悟,又从达斯维达变回了安纳金,一位正直勇敢的绝地。综观全剧,其实最后击溃西斯,达斯维达功不可没。或许真如预言所说那样,的确是安纳金打败西斯使原力回归平衡的,只是与大家所设想的方式不同而已。在这期间,他走了好大好大的一条弯路。一部《星球大战》,可以说的太多太多,一段外星故事,一个美丽神话。“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far away……”,“很久很久以前……”真的很久了,因为从星球大战第一部《新的希望》问世,已经整整二十八年了。它是如此经典,以至于人们已经不再计较时间。只沉醉在卢卡斯那延续了二十八年的星战传奇。最后用星战中很有名的一句来结束本文,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