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
dqdcbia46531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关注数: 67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1,064
关注贴吧数: 19
贿选闹剧下诞生的邮票:民国“宪法纪念”背后的风云与争议 1923年10月10日,北洋军阀曹锟通过贿选获任总统,同时公布了其一手操纵制订的“宪法”。因该“宪法”是在北京天坛开会制订的,故以天坛祈年殿为邮票中心图案,发行了这套宪法纪念邮票,以纪念其“当选”总统及“宪法”公布。 邮票发行后,各方反应不佳,粤、桂、滇、黔4省均拒用。这是因为曹锟的贿选行为遭到广泛反对,其公布的“宪法”也被视为非法和不公正的,所以很多地方抵制使用这套邮票,最终导致邮票很快停售。 尽管这套邮票在发行时不受欢迎,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的经历,如今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成为了研究民国历史和邮票收藏的重要对象。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一套特殊邮票上的三位传奇人物 中华民国于1921年10月10日发行的民纪3.《中华邮政开办二十五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其中1分橘黄,3分蓝绿,6分灰,1角蓝,图幅30×23毫米,设计、雕刻者格兰,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主图为叶恭绰、徐世昌、靳云鹏三位半身像。这是一套很特殊的邮票。 世界上人物邮票的规律:在世的人上邮票,多为元首或领袖人物;去世的人上邮票,除了前两者外,就是英雄人物或名人了。这套邮票上的三位人物,中间的是当时的北洋总统徐世昌,右边的是总理兼陆军总长靳云鹏,左面的是交通总长叶恭绰。叶恭绰是三人中职位最低的,也是最年轻的。以叶恭绰当时的地位,在世时就上邮票,非同寻常。 为何这三人能同时出现在中华民国的邮票上呢? 徐世昌当时是总统,又曾当过邮传部大臣,政治地位与其在邮政史上的地位相结合,他上邮票是理所当然的。靳云鹏虽然与邮政无关,但他是政府首脑,且又兼陆军总长,是政治军事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国家的名片上有他,利于政治平衡。叶恭绰时任交通总长,邮政业务当时隶属于交通部管理,可以说叶恭绰是借了总统徐世昌当过邮传部大臣的光儿。 作者:张晓光 刊登:《收藏》总163期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麦穗与稻穗的较量:揭开百年邮票背后的政治暗战 “光复纪念”与“共和纪念”邮票的诞生与演变,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进程的微观镜像,其背后凝结着理想建构、权力博弈与历史演进的复杂纹路: 一、理想启航:初创时期的设计构想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推动邮票设计,意图以邮政符号记录革命历程。首版方案包含两枚样票:一枚以孙中山肖像为主图,两侧标注“光复纪念”,象征推翻帝制的历史功绩;另一枚以飞机为图案,下方法文标注“中国革命纪念邮票”,寄托科学救国的近代化理想。两套样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采用凹版工艺印制,虽因政局变动未及发行,却成为新生政权视觉叙事的早期探索。 二、权力易辙:设计方案的颠覆性调整 同年2月,随着政权交接,原计划以中国地图为主图、缀有“大中华民国”字样的“共和纪念”邮票设计被重新规划。新任执政者要求将主图替换为个人肖像,两侧成熟麦穗的纹饰既呼应传统农耕文明符号,亦隐含对权力更迭的象征性诠释。这场设计调整不仅是邮政符号的转换,更成为民初政治格局重塑的具象化表达。 三、双重叙事:妥协下的符号共生 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两套邮票于1912年12月15日同步发行:“光复纪念”保留孙中山像,两侧衬以初萌稻穗,象征革命事业的延续性;“共和纪念”呈现新任执政者肖像,伴以沉甸麦穗,暗含对权力交替的复杂隐喻。美国技师赫琪、格兰的设计融合中西艺术元素,北京财政部印刷局(白纸坊印刷局)以钢版雕刻工艺呈现的票面,线条精密如显微世界,中英文对照的版式更显国际化视野,成为中国近代印刷技术的重要突破。 四、命运多舛:短暂流通与历史劫毁 两套邮票发行仅月余,便因政治环境变化被勒令停售销毁。据记载,未售出的邮票被集中运往上海海关造册处库房焚毁,存世量因此锐减。 五、技术与叙事:双重维度的价值沉淀 作为中国首套以政治领袖肖像为主题的邮票,其工艺价值与历史意涵形成独特共振:钢版雕刻的发丝纹理清晰可辨,麦穗稻穗的阴阳向背暗含设计者的隐性评判;中英文对照设计既体现近代邮政的国际化特征,亦成为东西文明对话的微观载体。2011年香港邮展中,“光复与共和”八方连全套的展出引发关注,面值2元的“光复纪念”票因存世罕见,更成为集邮界的标志性藏品。 六、历史镜像:方寸间的时代侧写 凝视这两套齿孔14度、图幅29.5×22毫米的纸质文物,可见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交织:孙中山像邮票上蓬勃的稻穗,象征革命理想的持续生长;另一套邮票中沉甸的麦穗,或可解读为权力更迭后的“收获”意象。它们的诞生与消逝,恰似民初政局的速写——新旧力量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解码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文化密码。 这些历经焚毁的邮票,以残缺的姿态留存着历史的真实:在钢版雕刻的精密线条里,在多语叠印的版式之间,藏着一个新生共和国最初的探索与困惑,也藏着全球化视野下东方文明与西方技术的微妙对话。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短命却珍贵!辛亥革命时期“临时中立”邮票的隐秘往事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黎明。然而,邮政系统却在这一关键时刻面临巨大挑战。此时,得到法国支持的邮政总办帛黎,虽掌握邮政大权,但对新生的临时政府持观望态度。 于是,帛黎不顾民意和历史潮流,竟在前清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四字,试图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一种模糊态度。1912 年 1 月 30 日,仅在福州出售了 3 分、1 元、2 元和 5 元这 4 种面值的邮票,每种面值的出售数量极为有限,3 分的邮票出售 6000 枚,1 元票、2 元票各 96 枚,5 元票 280 枚,其余 11 种均未出售。这些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在市场上露面时,因其加盖文字含义不清,既没有彻底盖掉“大清邮政”的标识,又未能明确加上“中华民国”字样,呈现出一种不伦不类的“大清邮政临时中立”模样,严重伤害了民众的爱国情感,立即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反对声浪,帛黎并未悬崖勒马。为了自圆其说,他又借口省费,在已印就“临时中立”的邮票上直接加上“中华民国”字样,形成十字加盖。这种“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加盖票共 15 种。尽管他试图用这种方式平息众怒,但效果依旧不佳。1912 年 3 月 20 日,这种加盖票分别在汉口、长沙、南京等地邮局出售一部分,不过出售数量和范围都很有限。例如,汉口邮局仅出售了 1 分、3 分、7 分、1 角 6 分、5 角、1 元、2 元和 5 元共 8 种;南京邮局出售 1 分、3 分、1 角 6 分、1 元、2 元和 5 元共 6 种;长沙邮局仅出售了 1 分票。然而,依然未能改变其被抵制的结果,这种邮票又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收回此种邮票,改为由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取代。 “临时中立”;“中华民国 临时中立”两种加盖邮票发行时间短,存世量极少。民国政府曾经作为国礼送给酷爱集邮的美国罗斯福一全套;1948年,南京、上海全国邮展曾在官方邮集中展示过。 1995年,北京邮品拍卖会上一组“临时中立”大全套,以126万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邮票拍卖纪录。时过境迁,今天21世纪了,这套邮票再未现江湖。其价格应当已是天价。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一枚邮票,一场跨越沙漠的学术远征:西北科考团邮票的前世今生 “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志号为“民纪8”,是1932年6月3日中华邮政为资助“西北科学考查团”募款而发行的纪念邮票,全套4枚,是我国首套为学术团体发行的纪念邮票,也是首次采用中国名画作为图案的邮票。 该邮票的发行背景与中瑞联合科考密切相关。1927年,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与中国学者徐炳昶等组建“中瑞西北联合科学考察团”,计划对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的地理、气象、考古等领域进行综合考察。因经费短缺,考察团提议通过发行纪念邮票募款。经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协调,交通部于1929年核准发行计划,最终于1932年正式面世。 邮票设计由斯文·赫定邀请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杜万里完成,采用故宫所藏元代无名氏名画《平沙卓歇图》为主图。该画描绘契丹骑士大漠休憩场景,“卓歇”即“午间支帐休息”之意,契合西北边塞风情。邮票左右饰以嘉禾纹,四角标注面值,票面同时印有“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中文及该团拉丁文名称,开创了民国邮票中文字与拉丁文字对照的先例1。全套4枚面值分别为1分(橘黄)、4分(橄绿)、5分(玫紫)、1角(深蓝),由财政部印刷局以雕刻版印制,工艺精湛。 发行方式上,除南京、上海等少数邮局少量出售外,大部分邮票由考察团按面值购回,再加价转售集邮者,所得盈余用于科考。这种特殊发行模式导致其存世量较少(仅发行约2.5万套),如今成为民国邮票中的珍品。 这套邮票不仅是中国近代科学考察史的见证,更标志着我国学术主权意识的觉醒——考察团通过谈判确立“中方主导、成果归中国保管”的原则,为后续中外合作科考提供了范例。其以名画入邮的设计,也为中国邮票艺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方寸之间:中国邮票的开创性印记 1.问: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是什么邮票?何年发行? 答: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的主图是一条龙,衬以祥云和水,票幅较后来发行的龙图邮票大,故称“大龙邮票”。
不容错过!探寻中国邮票史上那些意义非凡的第一 1.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是什么邮票? 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的主图是一条龙,衬以祥云和水,票幅较后来发行的龙图邮票大,故称“大龙邮票”。
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二) 因为大龙邮票的印制时间较久,所用纸张来源不一,初期印刷的纸张较薄而透明,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印刷时间较短,但票与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用的纸张较厚,邮票的间距缩小,称为厚纸大龙。 1878年大龙邮票面世时,邮政部门并未对其正式命名,在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内,它仍然没有正式的名讳就这样畅行于华夏大地。到了1885年底,邮政部门再次发行了一套以龙为图案的邮票,两相比较,第二套邮票的图幅较第一套稍小一些,故第一套被称为“大龙”,第二套则称“小龙”。 但是,无论是大龙还是小龙,只是民间的叫法,邮政当局并未正式表态。直到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才正式将其定名为中国大龙邮票,简称“大龙邮票”。 从1878年发行至今,大清龙票已留下140余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足迹。跨越清政府、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如今留存在世的已是非常稀少,每一枚都堪称国宝文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是集邮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邮票珍品。
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民国孙像9分和18分面值邮票是否发行过? 华北普1邮票全称“北京仿版烈士像邮票”,是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邮政于1942年设计的普通邮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该套邮票原计划设计24种不同面值,但实际仅8分面值的一枚正式发行流通,其余23种均为未发行。其面值包括:1分、2分、4分、5分、8分、9分、10分、16分、18分、20分、30分、40分、50分、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 其背景与伪华北政权的邮政体系密切相关:1937年日本侵占华北后,1938年成立伪华北邮政总局,1940年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华北普1邮票由北京新民印书馆仿照中华邮政原版孙中山像邮票(如伦敦版、香港中华版、香港大东版等)印制,属于“仿版”范畴。使用区域覆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苏北等地,理论停用日期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随伪政权解体而停止使用。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华北普1邮票多为已发行的8分面值信销或新票,而未发行的23种票因未正式流通,存世量稀少,具体市场信息暂无明确记录。
民国孙中山像9分和18分面值 民孙像9分和18分面值,很少见到吧。 有人知道这是那套邮票吗?知道的肯定是民国票专家级别
民国五珍之纽约版孙中山像贰元中心倒印邮票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天,重庆南温泉立人中学的学生郑晴初从重庆一家邮局集邮窗口买了一卷因通货膨胀,调整邮资,而面值不适用的整版邮票,每卷 都是面值从半分到20元都有。当他在家整理邮票时,他的妹妹发现孙中山像邮票中的一种面值2元的邮票上,所印的头像是颠倒的。郑仔细一看,果然,一整版邮 票人头像全是倒印的。他意识到自己幸运地购到一版珍邮。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民国五珍”之一的“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邮票。 “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票,是1941年2月21日(民国30年)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一套孙中山像邮票中的一枚面值为2元的邮票,该套票全套 16枚。面值为分、角、元3种。邮票的中心图案为孙中山头像,边框上部为中华民国国徽,下部为“中华国民邮政”六字,左右为面值数字。白色无水印 纸印制。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称纽约版。 2012年10月中旬苏黎世亚洲于香港举办的秋拍邮品拍卖专场上,一枚1941年孙中山贰圆直双连中心图像倒印双连错体票,拍卖估价450万至500万港元,最终以480万港元落锤,外加拍卖佣金,此枚邮票的成交价达到522万港元,创下了民国邮票拍卖的新纪录。
民普13邮票北平版烈士像之六位烈士生平 中华民国邮政于1932年8月13日(民国21年)发行了《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邮票》,全套共12枚,分载六位辛亥革命先烈的遗像。该邮票的筹备始于1931年,由先烈遗属提供遗像照片,经筛选后委托英国德纳罗公司雕刻凹版母模,后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翻版印制。票面设计沿袭国父孙中山像伦敦版风格,中央以椭圆形花圈框定烈士肖像,顶端饰以青天白日国徽,其中“政”字笔画不连为北平版独有特征。 1. 邓铿(1886.1.31—1922.3.23) 广东惠阳淡水人,辛亥革命核心将领,粤军总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早年参与黄花岗起义,培养出陈铭枢、叶挺等军事人才。1922年因反对陈炯明专权,在广州广九车站遇刺身亡,直接导致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其邮票设计以刚毅形象和实用面值体现其在广东统一战役中的基石作用。 2. 陈英士(陈其美,1878.1.17—1916.5.18) 浙江湖州人,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中率部光复上海,任沪军都督。反袁斗争中组织“二次革命”,1916年遭袁世凯刺杀于上海寓所。其橘黄与墨绿双色邮票象征从基层革命到高层斡旋的生涯跨度。 3. 廖仲恺(1877.4.23—1925.8.20) 广东归善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推动者。历任财政部长、工人部长,1925年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遇刺,成为国共合作破裂的导火索。其棕色系邮票暗合其经济改革与务实作风。 4. 朱执信(1885.10.12—1920.9.21) 广东番禺人,孙中山理论旗手,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思想。参与黄花岗起义,1920年策动桂系起义时于虎门殉难。橘红与蓝绿双色票反映其激进思想与早逝遗憾。 5. 宋教仁(1882.4.5—1913.3.22) 湖南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领导国民党赢得国会选举,主张责任内阁制,遭袁世凯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紫色与橄绿邮票隐喻宪政理想的高洁与挫败。 6. 黄兴(1874.10.25—1916.10.31) 湖南长沙人,与孙中山并称“孙黄”,武昌起义总指挥。领导黄花岗起义等多次反清战役,1916年病逝后国葬于岳麓山。红棕与橘黄双色票彰显其军事贡献与革命激情。
民国五珍之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盖“暂作叁分”倒盖邮票 1922年11月1日,中华民国邮政调整邮费,国内平信由3分调为4分,并准备了大量面值为4分的北京二版帆船邮票。 后来这种调整邮资的举措,遭到地方军阀的反对,实行不久,即又停止。国内平信邮资仍改为3分。但已大量备用的4分邮票又派不上用场,而面值3分的邮票用量大增而短缺。为此,邮政当局便将4分帆船邮票加盖暂作3分邮票。加盖的方式是用红色油墨在邮票中心加盖“3Cts。”,两侧加盖“暂作叁分”字样。 在加盖时,由于印刷工人的疏忽,产生了倒盖错体邮票。传说这种错体票出在北京(从汕头寄递的旧票),但却是被住在上海的一位外国人购得而发现。其存世量约为10枚,很珍贵,被列为“民国五珍”之一。
民国五珍之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盖“暂作贰分”倒盖邮票 1922 年 11 月 1 日(民国十一年),邮政当局调整邮资,明信片和印刷品邮资由 1 分调为 2 分,国内平信由 3 分调为 4 分。时值年底临近,贺年邮件猛增,2 分邮票出现紧张,需要大批 2 分面值的邮票,再加上当时平信邮资已由 3 分改为 4 分,3 分面值的邮票用量大减。于是,邮政当局决定将库存北京老版 3 分帆船邮票加盖为 2 分邮票使用。加盖的方式是用红色油墨在邮票中心加盖“2Cts.”,两侧加盖“暂作贰分”,四角用五角星盖住原面值,加盖全张为 50 枚。 在加盖过程中,由于印刷工人粗心,竟然将极少部分邮票上的加盖文字倒盖。关于这种倒盖错体票的发现,传说是一位外国人到苏州游玩,在邮局买了 2 枚面值 2 分的邮票寄信,拿到手中后发现邮票是倒盖错体,便又买了 12 枚。这时,邮局营业员才惊奇地发现文字倒盖了,便请示局长立即停售,并动员这位外国人把已购到的倒盖票退回。但这位外国人坚决不退,营业员只好把未售出的倒盖票全部封存,并上交邮政总局销毁。据考证,这种错体票存世量仅有十几枚,实寄封仅有 1 枚。因数量少,极为珍罕,被集邮家列为“民国五珍”之一。
民国五珍之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限省新贴用”邮票 中华民国时期因各省长期军阀割据而形成各省区自己的币制,各地差异很大。而邮票都是邮政总局统一印发的,再按当地币值照邮票面值出售。为防止有人从中牟取暴利,中华民国邮政时期在邮票发行中,采取加盖限省贴用邮票的方式。如“限新省贴用”、“限四川贴用”、“限吉黑贴用”、“限滇省贴用”等邮票。其中“限新疆贴用”的邮票。加盖形式是“限新省贴用”5个楷体字,直行加盖于邮票中央。除面值1元票加盖红色外,其余均为黑色加盖。在加盖中出了毛病,“限新省贴用”5个字长16毫米,呈直行。但“限”字向左略偏1毫米,俗称“新省歪头”。这套邮票于1915年(民国4年)发行,全套16枚。在第二次加盖时,把“限”字移正,俗称“新省直头”。由于“新省歪头”邮票数量少,价格较贵。 在这种“限新省贴用”歪头邮票中,令人们注目的是,在面值1元的“宫门”邮票上,加盖红色的“限新省贴用”5个字中,其中1枚第二个字和第三个字颠倒,变成“限省新贴用”。这种错体票是由于印刷工人马虎造成的。这次加盖不仅出现“限新省贴用”歪头,还造出“限省新贴用”错体票。这是限省贴用邮票中的珍品,为数很少,十分珍贵,这枚珍邮被集邮家列入“民国四珍”之一,备受集邮家重视。
民国五珍之一“宫门倒印”邮票 1914年发行的北京一版的“宫门票”中,有1元、2 元、5 元、10 元和 20 元等五种元单位票。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现了严重的错印。主图牌楼为黑色,边框为蓝色,此票采用双色套印的方法印制的,即先用一个版印出边框,再用另一个版套印中心图案。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错,将其中一个版纸张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印”票。据考证,这种“宫门倒印”错体票仅流出四十八枚,十分罕见,被列为“民国五珍”之一,为中国邮票中的珍罕之品。
民清邮票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民中华原版与改版孙像的区别
邮票定位册免费送 2019、2011、2014、2015、2016邮票定位册,空册,免费送,快递到付。希望送给有缘的邮票收藏朋友。
帮忙鉴定一下民普42永宁一次加盖北平烈士加是否为真品 第二图为真品,第一图为某网上正在出售的截图,看着加盖字体不像真品呢,第三图为对比图。大家看看第一图有问题吗?
民国时期不同版本的邮票研究 图上是民国烈士朱执信的三枚邮票,票面颜色由于拍摄原因略显不同,可以忽略不计。这三枚邮票属于不同时期发售的三个版本,你能区分分别是哪个版本吗?
你能区分这三枚邮票的不同吗?分别是民国不同版本的邮票 图上是民国烈士朱执信的三枚邮票,票面颜色由于拍摄原因略显不同,可以忽略不计。这三枚邮票属于不同时期发售的三个版本,能区分其不同的应该属于民国邮票收藏的专家了。
民普42永宁一次加盖国币 北平烈士13分加盖70元组外品 第二图为真品,第一图为某网上正在出售的截图,看着加盖字体不像真品呢,第三图为对比图。大家看看第一图有问题吗?
紫光灯都能区分下水票? 前几日发文有部分邮友对紫外线是否能区分下水票提出质疑,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这里只是表达我自己的观点,仅供集邮爱好者参考,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邮友多指正。关于紫外线如何能区分下水票的原理以下提出我的个人见解。 紫光灯区分邮票是否下水的原理主要基于紫外线与邮票背胶、纸张的荧光反应差异,具体可通过以下机制解释: 1.紫外线波段的特定作用 紫光灯通常发射UV-A波段(320-400nm)的紫外线,尤其是365-366nm波长的紫外线被国际公认为最适合检测藏品细微痕迹的波段。这种长波紫外线能穿透邮票表层,与纸张、背胶中的物质(如荧光纤维、油墨、胶层成分)发生荧光反应,从而揭示肉眼不可见的处理痕迹。 2.原胶票与下水/二胶票的荧光差异 未下水原胶票:在紫光灯下,原胶票的正面通常呈现均匀发白发亮的状态,这是由于原厂胶层和纸张未受破坏,荧光反应一致。 下水或二胶票:经过水洗(下水)或重新刷胶(二胶)处理的邮票,由于胶层被破坏或覆盖不均匀,紫光灯下会显示:颜色不均匀:原胶与后刷胶的胶层成分不同,导致荧光深浅不一; 亮点或暗影:手工补胶的刷痕、残留胶块或局部胶层缺失形成明暗对比; 纸张纹理异常:下水可能导致纸张纤维受损,紫外线反射的纹理与正票差异明显。 3.分层透视与胶层显影 紫光灯的紫外线具有分层透视能力。例如,后刷的二胶无法完全覆盖原胶,紫外线可穿透表层胶层,与原胶中的物质(如油墨、荧光标记)发生反应,从而暴露修补痕迹。此外,下水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改变纸张或胶层的荧光特性,进一步形成检测依据。 4.辅助鉴别方法 对比观察:需将待测票与已知未下水正票在相同紫光环境下对比,观察荧光差异。 多角度检测:除了正面胶层,还需检查背面是否有洗胶残留或受潮痕迹。 注意事项 部分老票(如草纸票或无胶票)可能因材质特殊,紫光下无明显差异,需结合其他物理特征(如纸张拱起)综合判断。 紫光灯检测需在昏暗环境中进行,避免外部光线干扰荧光效果。 综上,紫光灯通过特定波段的紫外线激发邮票材料的光学特性差异,为鉴定下水、二胶等处理提供了科学且直观的依据,成为集邮领域重要的防伪工具。
网上购票经验分享(四) 三、实际品相与网上展示的图片不相符 有些卖家会多角度展示所出售邮票的照片,把邮票精致的一面充分展示,让买家自认为属于全品或近全品,对邮票存在的瑕疵却避而不谈。但是近从照片判断邮票品相,受拍照清晰度或拍照角度等多方面影响,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和所想象的相符。 对于网上购票,我认为交易的卖家必须承诺品相不满意包退或者几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有这个承诺的卖家才最值得信赖。但对于大部分卖家都没有这个承诺,一旦买家对品相不满意要求退货,卖家就会要求出示鉴定证明,即使向平台申请仲裁,平台也会要求卖家提供鉴定证明。大部分买家都不愿意再去花钱找鉴定机构去开鉴定证明,只能自认倒霉。 下面举个品相不符的例子,大家看看纪71开国大典这枚票,商家从多角度提供了照片,包括紫光灯下图片,基本看不到什么缺陷,感觉就是近全品的品相。
网上购票经验分享(三) 二、拼接票换底票 之前的帖子介绍过梅兰芳无齿的拼接换底票。今天再介绍一下蝴蝶这套票。 首先,肉眼观察票面艳丽,票背面也无问题,看似好像上品。但仔细观察细节,蝴蝶邮票的齿孔过于光洁,真品的蝴蝶齿孔并不光洁、均匀,因此断定此套票必有问题。 这时需要用到放大镜,普通放大镜并看不出异常,最好用10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邮票背面并没有发现异常,再观察邮票正面,一切问题就暴露得清清楚楚了。具体图可见一楼评论区。
网上购票经验分享(二)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网上购票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评级票 1.曾经在某平台购买的评级茶花加字小型张,上美品98分。评分的确很高,自认为一定属于近全品的品相。 购买后目测没有什么瑕疵,但切记一定要过一下紫光灯。在紫光灯下就会原形毕露。左上角可见明显的光斑,推测为下水票或者受潮票。 2.再看一个评级98分的上美品,票面没问题,目测正反面都没发现问题。 我们拿放大镜观察一下齿孔,感觉齿孔纤维并不是呈放射状,而是呈粘在一起的聚集样表现,故判断为二胶票。
网上购票平台经验分享 网上购买邮票一般出自赵涌、一尘网、淘宝网、闲鱼、微信群等。信誉度比较好的是赵涌和一尘,但也有少数品相与实际不符的。 首先说赵涌,属于拍卖性质,一般邮品提前三-五天就是上架,我们如果想拍某件邮品,最好提前做好功课,看清楚品相,预估一下自己的心里价格,最主要的是设置好提醒功能,在截拍日期一定要在线。再有拍卖时不要冲动,如果价格超过自己预期上限,及时放弃,不要盲目加价,一旦出价就不能撤回了。 一尘网也是比较大的邮品交易平台,对于大的商家信誉都是有保证的,出现问题票的几率比较少,因为大的商家都是有经验积分积累的。一旦出现问题票必将会受到平台的严惩,为了积累自己的信誉度,大商家基本都是可信的。 淘宝网,基本就是大邮商长期经营的平台,二胶票人为票聚集的场所,价格也明显低于市场价。如果没有邮品鉴别能力,建议不要在淘宝购买邮票。 闲鱼,基本属于集邮爱好者个人经营的平台。此平台购买邮票也不一定有保证。由于大多是集邮爱好者个人经营,专业知识不一定扎实,往往自己出售的邮票是否属于二胶、是否有人为因素,自己都不一定能鉴别,收到货后经常会出现描述与实际不符。 微信群,个人出售的邮品品相不一定有保证,但如果是从微信拍卖群购买,一般还是比较可信。拍卖群群主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集邮者,对品相把控比较严格,如果价格合适,可以从拍卖群中购买邮票。
小心甄别拼接换底票 近日网上某平台够的梅兰芳无齿票,价格实惠,卖家承诺真品,不符包退,而且属于评级票96分高分。 如图所示,看图就觉得不太真,边角位没有色标数字标,很是奇怪。 不过既然包退索性买来仔细研究一下。到手后,用普通放大镜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之后用150倍放大镜再观察,这时就可以看出端倪。如图所示。真是感叹现代邮票操作者的手艺,通过拼接换底能达到这样以假乱真的地步。[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
新中国邮票对品相要求太高制约集邮行业发展 邮票对品相要求太高,一张邮票品相不同其价值可能相差数倍,也是制约集邮者队伍发展的一大障碍。对于我更偏向于收集民国邮票,老票对品相要求没有新中国邮票这么严格,但民国邮票属于比较冷门的类型,真正爱好者并不多。希望以后邮市还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邮票评级可信吗? 现在邮票都带个盒子,评级都是98分、95分,近日在某宝上拍下评级98分上美品,到手后大家可以看看98分的评级邮票到底是什么品相。
我家的两只大猫咪*
清蓝欠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中华三版有水印孙像
广州银元
划线伍角,湖南细线
统一
滇省半开银元
满通5 其中一枚最值钱。
【6.2走交流】 交流号:15477841 交通值:BG 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所有邮品均有详细说明,非假不接受退货。
【5.31走交流】如图 交流号:15477841 交流值:15 交通值:BK
借别人的图,欣赏一下。
【走交流5.18】旧集邮册 交流号:15477841 交流值:50 交通值:包快递,偏远地区除外 以前用过的旧集邮册,一共五本,大部分完好,部分内页有损。
北平版烈士和北平仿版烈士怎么区别,有哪位专家解释一下?
晒晒我的册子,邮票买不起,看看图片还可以
晒晒我的册子
晒晒新入手的民国票现在对老邮票感兴趣,不像新邮票那样过于重视 晒晒新入手的民国票 现在对老邮票感兴趣,不像新邮票那样过于重视品相背胶,而且价格也经济实惠。
大家帮忙看一下,这是原胶还是二胶?
[走交流2.21]留园邮票原胶发黄 交流号:15477841 交流值:250 交通指数:BG 实物拍摄,背胶发黄,便宜处理
[02.06走交流]处理一些74-82发黄小票 交流号 15477841 交通值 k3 交流说明 不是全品,都是一些发黄小票,详细看图
【12.9求交流】荷花小型张 交通值:BK 交流值:1500 要一张荷花小型张,原胶全品,尺寸足,不符包退。有要出货的朋友联系我。
求购普10一套,要真品 求购普10一套,要真品
[11.23走交流编号定位册一本]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