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Carle SaintCarle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关注数: 19 粉丝数: 51 发帖数: 2,843 关注贴吧数: 20
辩证道德问题? 三个“不道德”的道德故事 (ZT)来源: 郭雨凡的日志故事一:十亿人的头疼和一个无辜人的生命 昨天我在twitter上做了个小调查,征求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十亿人正在轻微头痛,如果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所有人头痛立刻停止,否则继续痛五小时。 你认为这个人该不该杀? 在收到的我能明确辨别出“是否”的有效答案中,128人认为“不该杀”,5人认为“该杀”,不出意料一边倒。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位道德哲学家的一篇论文,他用了将近40页的篇幅用道德哲学的原理来“证明”这个人“该杀”,最后宣称这个结论“很违背直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道德哲学在“证明”上不是一门很有效率的语言,他的40页长篇大论用经济学来表述只需要三句话而且根本不违背直觉:1、如果让人出一块钱 来避免五小时的轻微头疼,绝大多数人愿意出;2、如果让人出一块钱来把自己的死亡概率降低十亿分之一,实验表明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出(想象一下你买保险,每 天出门开车或者过马路等等,每天都要做无数的概率大于十亿分之一的让自己或他人丧命的事情);3、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十亿分之一的人命价值小于五小时的轻微 头疼,证毕。 这个证明很简陋很不完善,比如你可以说“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导致一个人死亡”和“确定的让十亿人中的一个去死”是完全不同的,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可以轻易 的修正。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引发思考:快速敏捷的道德判断是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道理?一旦开始思考,便多少有收获。 这个例子和“多数人的暴政”、“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等更现实的口号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口号或修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抽象的道德原则 无关,它们只是赤裸裸的谎言罢了。在现实中,首要的问题并不在于“牺牲少数人利益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是否在道德上有正当性,而在于即使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 也保证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历史已经提供了无数的证据说明,在使用类似的口号的时候,后果只是先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然后继续牺牲又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再 继续牺牲另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 不再继续展开分析了。这个故事来自于Steven Landsburg的新书《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讨论各种传统的哲学问题,但用的是数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的推理,所以读者不仅在思考道德哲学时能看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可 以在思考认识论的时候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多年来一直是这个人的读者,这是我所读的他的第四本书,都好。 ========= 故事二:一条陌生人命值多少钱? 前两个月有个电影叫《the Box》,卡梅隆迪亚兹演的惊悚片,大烂片一个,不推荐,但这部片子有个很好的道德小故事。 如电影所演,想象你结婚并有孩子,家庭基本幸福,但就是有时候手头比较紧张。某一天,来了一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拿出一箱 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 去。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 我挑选的人。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 接下来的故事不难猜到,一向善良的主人公挣扎很久之后还是按了,然后就是一连串命运的连锁反应。 这是个很精妙的道德故事,如果那怪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主人公一把枪,说:“干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这故事的戏剧性就要大打折扣,主人公得具备杀 人狂的素质才能接下这活,我们普通老百姓观众没有共鸣。所以精妙就精妙在一边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绿花花的一百万美元,另一边是神不知鬼不觉眼不见心不烦地 让一个不痛不痒完全无关的陌生人死掉。 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认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她问要是换成我的话会怎么做,我说:“那还用问?!立刻啪地按下去,然后问怪人‘还有么?再来几个’。”她大笑。
鲁迅,当年说,现在? 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3、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4、中国人原是喜欢『抢先』的人民,上落电车,买火车票,寄挂号信,都愿意是一到便是第一个。 5、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 6、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东西偷完。 7、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8、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簦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簦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9、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怒愤已经够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他们却不很向强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发泄。 10、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孙子们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
【历史向】中国的城堡文化 现代人一般认为中国没有欧洲日本那样为领主建造的住宅+军事据点“城堡”,实际不然。 欧洲和日本的城堡文化兴起于封建领主的军事割据,中国也一样。我们知道“城市”这个词最早是由“城”和“市”两部分组成的,城是军事据点,市是贸易市场,在中国,最早的“城”和“市”是完全分开的,这和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完全一样,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上说赵国割然秦国多少座城,这里的“城”指的就是城堡而不是后来的城市。 如图:汉初的长安城就是典型的城堡建筑,城墙内部只有宫殿而无任何贸易集市和平民住宅,在当时,“市”和平民都是在城外的。直到后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预防游牧骑兵劫掠的目的,才将集市和平民住宅用一层或多层城墙包裹起来,形成了后来的“城市”,这个过程直到宋代才真正完成。坞堡 坞堡,又称坞壁,最初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士族之家为求自保,也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坞堡是一种防卫性建筑,也称坞壁。汉代豪强聚族而居,故此类建筑之外观颇似城堡。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墙,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其形象可见于河北安平逯家庄汉墓的壁画及陶质明器,如出自广州麻鹰岗、甘肃武威雷台及河南睢阳东庄东汉墓的陶质明器。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堡门一般辟于南墙正中,入口有庭院,院中建主要厅堂及楼屋。另有厨房、厕所、猪圈等辅助建筑,且多置于北面。后门常位于东墙的北端。坞堡陶楼
【八极】各派系小架差异 罗瞳李家(李大忠系):起势→冲出→顶肘→二郎捆人→单插掌→青龙背→闭裆捶→双插掌→顶肘→踩右平端→把裆护→跳步伏虎→迎门打对→旱地撑船→巻砸跪膝→猴坐堂→返身左横肘→右小缠→拗歩捶→返身右横肘→左小缠→拗歩捶→金龙合口→翻身问心掌→扫裆挂耳→归中堂 罗瞳张家(张景星系):预备式→作揖式→双拳齐出→开步両肘→勒胸双手→左右拧身→左手扬→打阳炮→退歩护裆 →双手接拿→顶肘→平对→揣裆→跨歩托枪→穿掌 →両分张→跟歩跪膝→把裆→右拧身抱拿→左撞→左拧身抱拿→右撞→打捋手→斜身拗歩→搜裆→挂塔→归中堂→下接顶肘 李书文传霍式:予备式→悟空问路→马歩顶肘→捆仙绳→开弓式→罗汉打虎式→抜掌→并歩挫掌 →马歩挤掌 →悠歩抜掌 →打合手→马歩顶肘→覇王搬镫→双揣裆→転身抱肘 →白蛇吐信→亮掌式→砸跪膝→十字双撞→双掸手→左虚歩小缠→拗歩右冲拳→双掸手→右虚歩小缠→拗歩左冲拳→双当手→跨虎式→回身蔵拳→马歩崩手→拗歩掌→拗歩掌挂搨→归中堂 李书文传许家福系:予备式→屈腿抱拳→虚歩双幢→上歩顶肘 →双抱阴阳 →横拳栏马→马歩掖掌→反掌撩阴→挫歩推掌→进歩冲心掌→右瞥手→马歩打当捶→十字掌→拉拳顶肘→抱拳下冲→震歩左掌 →白蛇吐信 →上歩跪膝→翻身十字架→虏手小缠→拗歩搬栏捶→马歩双搨掌→虏手小缠→拗歩搬栏捶→金鶏独立→跨虎式→回身蔵拳→马歩拘背崩→拗歩挫掌→退歩右掌→立正还元 李书文传武坛系(这个比较熟,所以有名称之别):起式→双包拳→蹲式双伸→左蹬腿→左弓歩双伸→右蹬腿→右提膝→顶心肘 →黒虎偸心捶 →蟒蛇缠身→搨掌→托掌→蹲式勾掌→白鹤亮翅→闭裆捶→弓歩探掌→马式冲捶→右提膝→顶心肘→双抱捶 →双裁捶 →大缠丝→千斤坠地 →左崩捶→拗歩捶→右小缠→拗歩右抱捶→马歩捶→弓歩撩捶→左小缠→拗歩左抱捶→封面掌顶膝→舍身下势→白鹤冲天→金鶏独立→金鶏亮翅→金鶏抖翎→黒虎偸心掌→采楼勾拌→右挂搨→退歩献肘→収式 武坛2: 01.双抱拳 02.屈膝双伸 03.左蹬腿04.右蹬腿 05.右提膝 06.顶心肘07.黑虎偷心 08.蟒蛇缠身 09.虚步探掌10.托塔 11.白鹤亮翅 12.闭裆捶13.搋捶 14.虚步定膝 15.顶心肘16.双抱肘 17.双栽捶 ***缠丝19.弸捶 20.拗步捶 21.右小缠丝22.弓步冲捶 23.马步捶 24.转身撩捶25.左小缠丝 26.弓步冲捶 27.封面掌28.舍身下式 29.斜行单鞭 30.回身撩阴手31.锦鸡抖翎 32.左撑掌 33.退步右撑掌34.落步双挑掌 35.蹲步献肘 36.双抱肘37.收式 以上是八极拳协会的资料 武坛3(梁纪慈老师,发表於武坛杂志):01.预备 02.抱肘 03.蹲步双伸04.左斧刃脚 05.右顶膝 06.右献肘07.黑虎偷心 08.蟒蛇缠身 09.白鹤亮翅10.垂臂避裆 11.连环捶 12.献肘13.马步双栽捶 14.小缠崩捶 15.拗步右拳16.右臂小缠 17.马步左捶 18.弓步撩捶19.左臂小缠 20.封手下式 21.拗步单鞭22.金鸡独立 23.锦鸡抖翎 24.左撑掌25.退步右撑掌 26.退步挑肘 27.收式 大内八极(金立言老师所传的):01.双抱拳 02.曲膝双伸 03.左蹬脚04.右蹬脚 05.右提膝拳 06.顶心肘07.黑虎偷心 08.大蟒缠身 09.塌掌拳10.托掌 11.白鹤亮翅 12.避裆捶13.探掌搋捶 14.右提膝 15.顶心肘16.双抱捶 17.双栽捶 ***缠丝19.崩步捶 20.拗步捶 21.右缠丝22.弓步冲捶 23.马步捶 24.弓步撩捶25.左缠丝 26.弓步冲捶 27.封面掌28.舍身下式 29.斜单鞭 30.金鸡独立31.金鸡抖翎 32.崩撩掌 33.左撑掌34.退步右撑掌 35.退步挑肘 36.收式 徐纪老师版本:01.罗汉捧腹 02.白马献蹄 03.顶心肘04.盘弓射虎 05.蟒蛇缠身 06.问掌07.天王托塔 08.关公坐帐 09.避裆10.问掌 11.魁星点斗 12.顶心肘13.栽捶 14.大缠 15.绷捶16.黑虎偷心 17.小缠冲捶 18.撑捶19.撩衣 20.小缠冲捶 21.问掌22.铺地锦 23.一条鞭 24.金鸡独立25.抖翎 26.献肘 27.罗汉捧腹 武坛最后一个版本(顺序是我随便调的),徐德顺老师版本:01.英雄独立→立 02.手擘乾坤→蹲 03.白马献蹄→踹04.黑熊盘肘→顶 05.开弓射雁→拉 06.猛虎负隅→挣07.金豹露爪→赶 08.倚马问路→问 09.元子推荫→撑10.关羽阅书→撑 11.黄熊现掌→削 12.倚马问路→问13.流星赶月→冲 14.魁星执笔→待 15.黑熊盘肘→顶16.千斤坠地→坠 17.饿虎扑食→采 18.黑熊闯林→弸19.流星赶月→冲 20.毒蛇缠腕→缠 21.黑虎偷心→撞22.开弓射雁→冲 23.仙人撩衣→撩 24.毒蛇缠腕→缠25.黑虎偷心→撞 26.倚马问路→问 27.美人拾履→挂28.玉燕投怀→撑 29.白猿回首→待 30.黑熊闯林→顶31.狮子抖毛→抖 32.美人纫针→穿 33.懒虎伸腰→蹬34.关羽观书→撑 35.罗汉捧腹→定 36.英雄独立→立 季云龙系:起势→通天包拳→蹲式下伸→左进歩→顶心肘→狮子合口→狮子张口→舍身拗歩开弓式→就歩大枪式→进歩当阳炮→瞥手退歩→闭当式→単阳手→崩肘→白蛇吐信→捋手窝心捶→顶心肘 →抱月肘曲→端当→白鹤展翅双分手→震腿进歩双摔手→回身撑掌→枪歩穿掌抱肘→跨歩跪膝→転身撞肘→左缠肘→右缠肘→右小缠撞捶→右冲捶→反身小缠撞捶→叠手搬拦通背式→返身通背式→挂腿退歩掌→扫当挂耳→収式归中堂 孙亮亭传:起势→斎歩下锤→马歩顶肘 →金龙合口→二郎捆仙→开弓射虎→坐歩亮掌→斎歩抹眉→马歩平分掌→弓歩撩阴锤 →反身朝阳手→马歩顶肘 →马歩平拳→马歩下冲拳→仆歩亮掌→托枪式→丁歩抱肘→旱地撑船→击歩跪膝→马歩下分掌→弓歩圏锤→马歩下分掌→右坐歩撩阴掌→右弓歩冲拳→马歩下分掌→左坐歩撩阴掌→左弓歩冲拳→左弓歩挑掌→马歩撩勾手→坐歩亮掌→马歩撩勾手→挂塔摇身→马歩撩勾手→収势
八极小架各派系的差异 罗瞳李家(李大忠系):起势→冲出→顶肘→二郎捆人→单插掌→青龙背→闭裆捶→双插掌→顶肘→踩右平端→把裆护→跳步伏虎→迎门打对→旱地撑船→巻砸跪膝→猴坐堂→返身左横肘→右小缠→拗歩捶→返身右横肘→左小缠→拗歩捶→金龙合口→翻身问心掌→扫裆挂耳→归中堂 罗瞳张家(张景星系):预备式→作揖式→双拳齐出→开步両肘→勒胸双手→左右拧身→左手扬→打阳炮→退歩护裆 →双手接拿→顶肘→平对→揣裆→跨歩托枪→穿掌 →両分张→跟歩跪膝→把裆→右拧身抱拿→左撞→左拧身抱拿→右撞→打捋手→斜身拗歩→搜裆→挂塔→归中堂→下接顶肘 李书文传霍式:予备式→悟空问路→马歩顶肘→捆仙绳→开弓式→罗汉打虎式→抜掌→并歩挫掌 →马歩挤掌 →悠歩抜掌 →打合手→马歩顶肘→覇王搬镫→双揣裆→転身抱肘 →白蛇吐信→亮掌式→砸跪膝→十字双撞→双掸手→左虚歩小缠→拗歩右冲拳→双掸手→右虚歩小缠→拗歩左冲拳→双当手→跨虎式→回身蔵拳→马歩崩手→拗歩掌→拗歩掌挂搨→归中堂 李书文传许家福系:予备式→屈腿抱拳→虚歩双幢→上歩顶肘 →双抱阴阳 →横拳栏马→马歩掖掌→反掌撩阴→挫歩推掌→进歩冲心掌→右瞥手→马歩打当捶→十字掌→拉拳顶肘→抱拳下冲→震歩左掌 →白蛇吐信 →上歩跪膝→翻身十字架→虏手小缠→拗歩搬栏捶→马歩双搨掌→虏手小缠→拗歩搬栏捶→金鶏独立→跨虎式→回身蔵拳→马歩拘背崩→拗歩挫掌→退歩右掌→立正还元 李书文传武坛系(这个比较熟,所以有名称之别):起式→双包拳→蹲式双伸→左蹬腿→左弓歩双伸→右蹬腿→右提膝→顶心肘 →黒虎偸心捶 →蟒蛇缠身→搨掌→托掌→蹲式勾掌→白鹤亮翅→闭裆捶→弓歩探掌→马式冲捶→右提膝→顶心肘→双抱捶 →双裁捶 →大缠丝→千斤坠地 →左崩捶→拗歩捶→右小缠→拗歩右抱捶→马歩捶→弓歩撩捶→左小缠→拗歩左抱捶→封面掌顶膝→舍身下势→白鹤冲天→金鶏独立→金鶏亮翅→金鶏抖翎→黒虎偸心掌→采楼勾拌→右挂搨→退歩献肘→収式 武坛2: 01.双抱拳 02.屈膝双伸 03.左蹬腿04.右蹬腿 05.右提膝 06.顶心肘07.黑虎偷心 08.蟒蛇缠身 09.虚步探掌10.托塔 11.白鹤亮翅 12.闭裆捶13.搋捶 14.虚步定膝 15.顶心肘16.双抱肘 17.双栽捶 ***缠丝19.弸捶 20.拗步捶 21.右小缠丝22.弓步冲捶 23.马步捶 24.转身撩捶25.左小缠丝 26.弓步冲捶 27.封面掌28.舍身下式 29.斜行单鞭 30.回身撩阴手31.锦鸡抖翎 32.左撑掌 33.退步右撑掌34.落步双挑掌 35.蹲步献肘 36.双抱肘37.收式 以上是八极拳协会的资料 武坛3(梁纪慈老师,发表於武坛杂志):01.预备 02.抱肘 03.蹲步双伸04.左斧刃脚 05.右顶膝 06.右献肘07.黑虎偷心 08.蟒蛇缠身 09.白鹤亮翅10.垂臂避裆 11.连环捶 12.献肘13.马步双栽捶 14.小缠崩捶 15.拗步右拳16.右臂小缠 17.马步左捶 18.弓步撩捶19.左臂小缠 20.封手下式 21.拗步单鞭22.金鸡独立 23.锦鸡抖翎 24.左撑掌25.退步右撑掌 26.退步挑肘 27.收式 大内八极(金立言老师所传的):01.双抱拳 02.曲膝双伸 03.左蹬脚04.右蹬脚 05.右提膝拳 06.顶心肘07.黑虎偷心 08.大蟒缠身 09.塌掌拳10.托掌 11.白鹤亮翅 12.避裆捶13.探掌搋捶 14.右提膝 15.顶心肘16.双抱捶 17.双栽捶 ***缠丝19.崩步捶 20.拗步捶 21.右缠丝22.弓步冲捶 23.马步捶 24.弓步撩捶25.左缠丝 26.弓步冲捶 27.封面掌28.舍身下式 29.斜单鞭 30.金鸡独立31.金鸡抖翎 32.崩撩掌 33.左撑掌34.退步右撑掌 35.退步挑肘 36.收式 徐纪老师版本:01.罗汉捧腹 02.白马献蹄 03.顶心肘04.盘弓射虎 05.蟒蛇缠身 06.问掌07.天王托塔 08.关公坐帐 09.避裆10.问掌 11.魁星点斗 12.顶心肘13.栽捶 14.大缠 15.绷捶16.黑虎偷心 17.小缠冲捶 18.撑捶19.撩衣 20.小缠冲捶 21.问掌22.铺地锦 23.一条鞭 24.金鸡独立25.抖翎 26.献肘 27.罗汉捧腹 武坛最后一个版本(顺序是我随便调的),徐德顺老师版本:01.英雄独立→立 02.手擘乾坤→蹲 03.白马献蹄→踹04.黑熊盘肘→顶 05.开弓射雁→拉 06.猛虎负隅→挣07.金豹露爪→赶 08.倚马问路→问 09.元子推荫→撑10.关羽阅书→撑 11.黄熊现掌→削 12.倚马问路→问13.流星赶月→冲 14.魁星执笔→待 15.黑熊盘肘→顶16.千斤坠地→坠 17.饿虎扑食→采 18.黑熊闯林→弸19.流星赶月→冲 20.毒蛇缠腕→缠 21.黑虎偷心→撞22.开弓射雁→冲 23.仙人撩衣→撩 24.毒蛇缠腕→缠25.黑虎偷心→撞 26.倚马问路→问 27.美人拾履→挂28.玉燕投怀→撑 29.白猿回首→待 30.黑熊闯林→顶31.狮子抖毛→抖 32.美人纫针→穿 33.懒虎伸腰→蹬34.关羽观书→撑 35.罗汉捧腹→定 36.英雄独立→立 季云龙系:起势→通天包拳→蹲式下伸→左进歩→顶心肘→狮子合口→狮子张口→舍身拗歩开弓式→就歩大枪式→进歩当阳炮→瞥手退歩→闭当式→単阳手→崩肘→白蛇吐信→捋手窝心捶→顶心肘 →抱月肘曲→端当→白鹤展翅双分手→震腿进歩双摔手→回身撑掌→枪歩穿掌抱肘→跨歩跪膝→転身撞肘→左缠肘→右缠肘→右小缠撞捶→右冲捶→反身小缠撞捶→叠手搬拦通背式→返身通背式→挂腿退歩掌→扫当挂耳→収式归中堂 孙亮亭传:起势→斎歩下锤→马歩顶肘 →金龙合口→二郎捆仙→开弓射虎→坐歩亮掌→斎歩抹眉→马歩平分掌→弓歩撩阴锤 →反身朝阳手→马歩顶肘 →马歩平拳→马歩下冲拳→仆歩亮掌→托枪式→丁歩抱肘→旱地撑船→击歩跪膝→马歩下分掌→弓歩圏锤→马歩下分掌→右坐歩撩阴掌→右弓歩冲拳→马歩下分掌→左坐歩撩阴掌→左弓歩冲拳→左弓歩挑掌→马歩撩勾手→坐歩亮掌→马歩撩勾手→挂塔摇身→马歩撩勾手→収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