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煜星 沈煜星
关注数: 12 粉丝数: 78 发帖数: 11,407 关注贴吧数: 27
第九章(26)莫干之战(十四) 莫干寨的战事刚刚结束,次日凌晨商成就下令,大军沿黑水河渡口、莫干、白狼山一线展开,于紧要处筑垒作重点防守;沿莫干至白狼山一线的道路在几个重要水源地设立临时囤兵点,并沿途布置骑兵,重点防范小股突竭茨游骑的渗透骚扰,以确保三地之间的通信联系和后勤输送的安全;孙仲山骑旅随大军指挥所驻留莫干;临时抽调两个骑营加强给驻留莫干的孙仲山骑旅,以确保大军在任何时候都有一支快速机动的预备队…… 同日,商成再次向白狼山派出四个步营和两个重甲营,以接替最早投入阻击的邵川郑七部。至此,赵军前后已经在白狼山口投入十四个营,实际兵力接近六千,单从参战人员而言,已经占到整个莫干地区赵军总数的六成还强。 这道命令还没执行就招到郭表的强烈反对。这太过分了!就算商成打定心思,迫切希望在白狼山口一举解决问题,也不能这样瞎胡来!郭表亲身走过那地方两三回,他比商成更有判断!白狼山西侧是块狭长的河谷地,几十上百年的大树从山顶一直拖到谷地里,老林子密得人都走不过,道路也只是一条人踩马踏走出来的山道,就这种地形,六千赵军无论如何都铺展不开;换言之,突竭茨的骑兵也无用武之地,只能下马作战,一步一步地朝前打。当然,突竭茨人是从上朝下打,地势上是要稍微占点便宜,可赵军已经在河谷里筑起好几座土石堡垒一一这些堡垒还在随时地进行加高加固一一这就不仅抵消了敌人的优势,反过来还要占很大的便宜。更关键的是,商成要加强白狼山口的兵力,就势必要以削弱赵军在其他地方的防御力量作为代价;这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战役功亏一篑! 大多数将领的看法和郭表一致,他们也不赞成的商成的这道命令,以至于在头一晚的军事会议上,包括文沐和孙仲山在内,几乎没有人明确表态支持商成。 可没有人赞成并不代表这道命令能被否决。即便没有一个赞同者,作为燕山假职提督兼燕山中军司马和大军主帅,商成还是“蛮横”地下令执行这个命令。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和处理地方政务时不同,他在军事问题上从来都不讲究什么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不和人反复交换想法直到最后大家的看法一致;在军事上,意见能统一当然最好,不能统一的话,那么他的意见和决定就是“统一”的意见和决定!而且执行的时候绝不允许打折扣!
吵来吵去有什么用?分析一下刘翔这个事好吗? 各位,其实这个事情有什么可喷的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刘翔在这件事中是得到什么了,还是失去什么了?咱们说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真的跟踺断了,残了,那么他得到什么了?失去的又是什么?我想,他得到的,是大家知道,这回不是作秀,但也仅此而已;而他失去的,则是以后的运动生涯即使不能说完结,至少不能再有以前的辉煌了。另一种可能,是他没受什么伤,那么他能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得到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失望,是这一次的轰动效应及其带来的一次性收益;而他失去的,可就太多了,名声是最大的损失,发展到了刘翔现在的成功程度,名声比别的都要重要,如果名声毁了,这么个体育界的公众人物也就算废了,而且未来的诸多利益也必然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以后国家能不能让他再上场都是个疑问,毕竟有太多人会反对他,也就是说,这一次会把他的未来就此断送也有可能。这么两头没好处的事,刘翔会想不到?从刘翔角度来说会愿意这么做?有人可能说,这次轰动会给他带来不少金钱利益。这个说法完全不靠谱:刘翔早在2004年就已经不愁钱的事了。而与钱相比,名声对他今后的发展更重要——不要说几度获得冠军、已经成为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刘翔没有在体育界更好地发展的雄心,因为那是谁也不信的。既然如此,刘翔为什么会出这个事?我想,只能有一种解释:各方想到了他可能会出问题,因此做了严整的预案;刘翔则是以为自己只是小伤,没想到小伤的发作导致了这次事件,很有可能变成了大伤;由于有预案,因此这次事件的处理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而这个对预案的准备,以及预案的最终实施,却使很多人疑惑——正是因为太从容了,所以让人产生太多联想和猜测。上面是我的估计。不知各位认为是否有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