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灬洛书 河图灬洛书
天下皆白为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身
关注数: 51 粉丝数: 82 发帖数: 7,687 关注贴吧数: 61
太极初学者必知 这是我以前在其他贴吧发的老帖子, 转来和各位分享,各点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1.多看拳理拳论,但不可完全依拳论来演练拳架,因拳论是拳法有成者的体会,不是初学者的体会,初学者要努力找到自身阶段和拳论所述阶段的“衔接桥梁”。这也就是一些老拳师教拳让初学者不要看拳论的原因,因看的不好,会形成误导。 2.不要迷信什么心法,口诀,秘诀等等,太极拳本不神秘,经典拳论已把太极拳学成的境界说的很明确,所谓的心法,口诀,秘诀只是某些人招生出名的幌子而已。想想当初这些经典拳论都是手抄本传世,若不是“秘籍”怎会当初被拳家珍藏。 3.不可贪多,初学者大多先学24,又学28,56,又学杨氏,陈氏,武氏,孙氏等等,典型的贪多嚼不烂,太极拳学的好坏和学的多少完全是两回事,甚至学得越多越有问题,我推荐初学者只学一氏传统拳架即可。因太极拳内里劲力都一样。 4.练拳质量比练拳次数重要的多,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练一遍,胜过不求甚解的练十遍。 5.内功就在拳架里,经常有初学者欲寻找所谓内功练法,其实,太极拳架本身就是最好的内功练习方法,否则,那又长又慢的一套拳起什么作用,就是在练习内功,练拳没出内劲的,则是练法还有待提高和改善。 6.不要迷信所谓“真传”、“秘传”这个架,那个架的。经常有人认为陈拳好,或者杨拳好,什么小架好,低架好等等。其实,是太极拳都好,就看你练不练的对。练的对了,架子打大了,就是大架,打小了,就是小架,打低了就是低架,打快了就是快架。人无非两手两脚,真能做出什么奇怪姿势吗? 前提是练的正确。拳架与拳架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招式。 7.练拳速度初时宜缓慢,不可妄自加快,为何? 因慢架就是在求放松,求定位,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好,做到周身一家。久练才能慢的下来,再练才能快的起来。 8.初练拳不宜过多发力,这和个人体质有关,但初练拳发力多为“努”气发力,不自然,也不健康,更不是太极拳的发力模式。等到有一定内劲,再发力为好。 9.择师不是越有名气的越好,明师能把太极拳说的清楚,能做到舍己从人。没条件的,即使现在身边没有发放极好的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拳架打的深合拳理,亦是阶段明师。 10.毅力与恒心最重要,想学拳的先问问自己,如果要你20年的苦练才能出功夫,你还学不学太极拳,如果不能下决心,不要寄望能练出太极功夫,只健身养生足矣。 11.心性修养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心态,是没有老师愿意传授的,在武术的道路上,要永远有一颗敬畏之心,因一山还有一山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没有所谓的天下第一。 之所以,老前辈教拳前都考验很久,一是考验人品,二是也间接考验你将来所能达到的高度。 12.初学太极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如膝盖疼,腰疼,上火,等等需要区别对待,有一些是正常的练功阶段,有一些是练功方法有偏差所致。要及时找老师校正。如没有老师在侧,则可就练法对比拳理拳论,逐渐校正。 13.谈到气感问题,初学者最好不要追求,即使有气感,初学者的气感也是只在手上,要把这感觉练到身上才行。 还有站桩的问题,也很重要, 其实站桩如果没有老师指点,则更是浪费时间,拳架如果自学,练得不好,至少活动了气血筋骨,不深练,不会致病。站桩则不同,站桩是静中求动的功夫,没有老师指点,不但浪费时间,更容易有偏差。 14.练功时间和方位的问题: 练功时间宜在早晚静谧时,但初学者我也建议大家,一有时间就打上几式,为何? 因早晚行拳多是按规矩一遍一遍盘架,从头到尾,绵绵而不断续,但却洽洽少了对每一式细致的理解和消化,如果平时偶尔琢磨一式或几式,可以找寻劲路,琢磨用法,理解松柔,不失为学习良方。 这就是“悟进去了”。 练拳方位,老谱上多是要面向南方,但也有道家方法是练功掐算北斗天罡方位行拳,此甚深奥,不多赘述,但体质敏感者,可以于练拳时感觉最舒适方位行拳,据说,可大大提升练拳效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