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gongzi
tonggongzi
关注数: 29
粉丝数: 758
发帖数: 26,245
关注贴吧数: 7
其实个人感觉RX6000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是MCM没有实现,难以面对3070的市场,还以为苏妈为收购FPGA是准备了什么杀手锏 一颗显卡芯片的面积可以做六七颗zen3了(这意味着不会大量出货),估计还是以卖个高价位为主,不过高端卡也卖得不多,名头赚到就完成任务。 芯片左边估计是两颗HBM2的显存控制器, 也就是说笔记本端是可以直接杀入 128m大缓冲早就有讨论,目前证实后的确带来显存带宽翻倍,但是本质问题还是,这SRAM算下 就是 60亿晶体管 相当于是把显存成本转移到了芯片成本上,获得短时间的成本优势 xbox1的主机也是这样做的,赚了个内存的和显存的差价,但是两三年后显存价格降低,优势就消失了,好在显卡不用卖那么久。 6800切得非常狠,但是频率上限应该很凶残,如果15%超频,甚至摸到6800xt都还是没问题的 3070估计照样会低价收割一波信仰的,并且提前埋下了隐患,方便有一天显存不足时换代再卖一波40系 相信大众的脑袋瓜始终不如石村聪明,能理解显存容量翻倍的重要,起码更耐用几年
之前有个逗提到了navi2x的三叉戟模式,说不定还真是mcm 对于amd来说,出大核心真不是理想方案。 然而为了收购FPGA,苏妈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来提升股价的,mcm也是硬实力, 代表总线的设计实力。 或许大家都猜不到下面这样的结果,当然也可能只是YY。 navi本身不是mcm, 但老王没说big navi不是 6970xt =》 navi23 + navi22 + navi23 32cu + 40cu + 32cu 104cu 6900xt =》 navi23 + navi22 + navi23 32cu + 40cu(-8) + 32cu 96cu 6900 =》 navi23 + navi22 + navi23 32cu(-4) + 40cu(-8) + 32cu(-4) 88cu 6800xt =》 navi23 + navi22 40cu + 32cu 6800 =》 navi23 + navi23 32cu + 32cu(-4)
RDNA2到底是不是MCM死活不透露消息 据说还是不对称的,难不成是下面这种?
为什么RX6900要蒙着芯片,猜是这样 这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结果
大大方方把市场让給3070么,或者苏妈就是这样计划的 navi22应该还没准备出,40cu也打不过3070,大概就是和3060拼市场用的 看来还是7nm产能不足,产能才能决定市场占有, amd一直都没用euv工艺,应该也省下不少钱 64cu的6800应该随随便便打爆2080ti一大截, 自然也碾压3070 但是也意味着它的价格不会比3070低,这估计就没打算卖几张 之前展示的很大可能性是72cu的6800xt,那么的确还有不少惊喜 顶级产品估计能摸到3090公版,否则名字也不会叫6900xt 笔记本上navi21换成HBM2显存可以抢占低功耗,站稳了笔记本CPU的部分市场,也应该来个配套的最强GPU
DLSS2.0究竟是不是TAA抗锯齿的强化版 TAA开启后画面会很变糊,但是锯齿几乎消失 被所有游戏采用的原因是它几乎不消耗太多性能,主机游戏必须使用,最终也就不得不成为了必需品 虽然可以开启”锐化"提升清晰度,但是导致了严重的景深丢失,而且锐度过高人眼容易疲劳,模糊一点也是为了防止玩家不沉迷。 传闻RDNA2 会推出“无损抗锯齿“技术, DLSS 其实 也是一种抗锯齿嘛 PS5的开发者大会上也提到过------ ------GPU的设计一直拖累了游戏的发展(,这话不错) ------所以重新设计几何体引擎前端,目标是在不消耗GPU算力的情况下实现”平滑“ 听起来有点像xbox360时代10M高速缓冲带来的"免费"MSAAx2,不过现在MSAA效果渣渣了。 目前的几个PS5代表次世代的演示 几乎都是1440p放大到4k 包括 虚幻5, 蜘蛛侠, 恶魔之魂 DF社在对恶魔之魂的数毛中评论,因为抗锯齿太优秀,导致他们长时间没有认出这实际是1440p而不是4k的画面
泰凯斯的设计其实是RTS最后的辉煌 如果当年星际2的UI就可以任意“一键操作”,今天这里可能会多10-100倍的人吧。
还是没有证据证明PS5的GPU弱于XSX 这次ps5的SOC比较小,应该是没有AMD新显卡中传说中的64m缓冲,这个的确比较贵,需要花很多芯片面积 不过强化的散热应该是对得起它的价值 GPU从来都不表示cu少的GPU性能就差 ps5 36cu xsx 52cu ------差距也不过44.4% 大概记得15年前 9600GT 64sp 9800GT 112sp ------差距高达75% 但是超频的9600GT 700mhz 硬是 靠16.7% 的频率优势 就把9800GT 600mhz给干翻了 因为GPU不仅仅是靠sp浮点算力,还有前端Rops, 这个决定了几何能力,抗锯齿,曲面细分等功能都需要 9600GT虽然浮点差了9800GT那么大一截,但是两者的rops规模都是一样的 高频的9600GT 在多个游戏表现中反超 9800GT, 这75%的浮点和规模就是摆设。 PS5和XSX的前端也都是64Rops, 而频率优势更是高达24%。
MS居然把快速切换游戏当”技术“,还嫌脸丢不够 快速切换就是把游戏的内存数据保存进SSD中,然后切换的时候重新把数据读出来 听着这里就高潮了? 15G内存, 7 - 8秒读完切换游戏,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这不就是MS手机市场上惨败的原因之一? 看看MAC怎么做的: ------爱phone用的墓碑模式, 墓碑就是存档,也就是说只保存当前画面的存档,切换到别的程序时,内存全部清空加载其他程序,只留下存档,切回来再根据存档还原程序状态 这种方式不但大幅度降低内存开销,比起加载全部内存更快,因为程序设计时不一定要全部加载完内存才显示,只要不影响“存档”运行的数据加载完毕即可展现,展现之后再慢慢把所有数据加载完全即可。 所以爱phone即使只有很低的内存,无论何时切换程序都是一瞬间毫无卡顿 切换一个游戏需要7 - 8秒 而这边一键 “继续游戏" 只需要2秒的时候,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建议10700的早点入手,保证能涨 说简单点牙膏生产线是按照 双核四核还能持续卖几年的计划准备的,突然需求变成了八核,怎么可能生产得出来。 结果zen的八核打破了这个计划 相信用不了多久,10700就会几乎没货 销售重点就变成了10600, 接下来10600也会很快缺货不得不涨
关于RX6000 系列MCM可能性极高 Navi21 的80cu更大可能是用两颗 40cu的 Navi22拼起来的 AMD和GF的业务估计是要一直持续的,据说是amd买多少台积电的单同时就得买多少GF的,继续用14nm来做SRAM, 总不能继续加大580的市场吧。 可能比起zen2 zen3用的的IO要大上一倍要300mm+, 但是也比580大不了多少 扩展下去可以使用GDDR5,和HBM2, 又降低了7nm成本产能需求,也增加了刀法 为什么看起来80cu 40cu 32cu的规格如此奇怪。
就问下,11900k什么时候出?能上到6G吗
看来RDNA2和RDAN1并没有任何IPC提升 GCN从发布到结束, IPC的提升应该是0 也说明了堆规格会降低效率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毕竟都是并发计算,除了ROPS有点区别,就是堆 多少规格 X 多少频率 = 多少性能 接下来唯一能关注的就是有没有隐藏实力挖掘,大核心也能超到2.5G吗?
PS5的SSD IO是做在主控上的? 如果仔细看连线,会发现外部SSD也直接连接到了板载SSD主控上面。 有可能是因为CPU只有一个额外PCIE4.0x4通道所以才设计的共享模式。 XSX因为要放两个硬盘所以只能分成两个x2
30系就这样结束了?GA101还出么 谁瞎做的PPT
AMD的GPU布局,计划是放弃3070级别的市场? navi21和 navi22 23的规格早已经曝光, 能飙到2.5G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两颗核心差别巨大 navi21 为 80cu navi22 为 40cu navi23 为 32cu 如果navi 21 估计一大刀切成60cu都能打爆2080ti和3070, 但是这样做也太亏了,价格绝对不会便宜,也意味着没准备卖几张卡,考虑到价格可能还是会选更便宜的3070. 而40cu 的 navi22 提升频率25%到2.5G,大约会比2080s强10%,这时候距离2080ti还有点远, 不是3070的对手 基本就是挑3060 或者3060ti为目标 更离谱的是还有32cu的 navi23, 也就是说AMD是准备 40cu 切36cu - 32cu 切28cu 这个区间一路排开四张卡来应对老黄的刀法 采用了大缓冲的策略来弥补显存位宽的缺失, 很大可能性是直接在芯片上做了L2 SRAM缓冲,相当于是把显存成本转移到了芯片成本上 也有可能是类似zen2那样,单独做了一个IO, 多芯互联真实现,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navi 21的可能性
很多吧友完全被误导的两个东西 ------其一 4k分辨率画质就会变好 PS5 根本目标是在次世代游戏下普及2k纹理,这个官宣过,这其实是最朴素直白的“程序技术”说明。 目前很多3A游戏也不过0.5k纹理, 这个0.5k 是指 游戏中的1m距离有500个像素点,和屏幕分辨率无关。 也就是说这0.5k纹理,榨干了目前主机的8G显存。 那么2k贴图,需要多少显存呢, 数学不是体育老师脚的都能算 =》 8G x 4 x 4 = 128G 显存。 直接翻16倍消耗这可是个大工程 主机只有16G,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基本就是下面两个方案加一起 1,虚拟纹理技术, 降低一半以上显存消耗, 人通常只会看到3D模型的一半,这样实际就只需要64G显存。 2,SSD IO 直连, 将48G作为“虚拟显存" 保留到SSD中, 加上真实显存16G, 一共64G, 2k纹理目标达成。 虚幻5的8k纹理其实是在大幅缩水场景规模,并且大量重复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才实现的,当个噱头和展望。 NBA和FIFA会更新次世代首发游戏到1k纹理, 估计过一两年后会升级为2k。 ------其二 巨硬才是RDNA2的开发商, PS5不支持这功能不支持那功能。 完全说反, 次世代GPU完全是AMD和索尼在死撑,主要威胁还是移动市场的压力而已。 巨硬就不是做硬件的企业, 它是没有任何”硬件技术“的, 但是它照样能拿到和PS5一模一样的GPU。 巨硬是做接口标准的,接口是啥,说简单点就是"取名字",拥有”命名权“,它不需要任何技术,别人就会把最新的技术送給它, 别人的技术要得到应用,就得等巨硬給这个技术“取名字”,除非AMD不想上windows啦。
重置战役x2 mods 战役最新版,技能整合已经可用 主要改进了神族战役和诺娃战役 神族战役部队技能整合,操作更便利,塔达林敌人替换为先锋天罚等,集结部队更容易。 诺娃战役单位修改为精英单位,掠袭解放者, 强袭歌利亚之类的,另外绑定的科技会增加详细说明。 虽然这种操作在暴雪过去的游戏“维京人”里面就有如果游戏中的操作面板是下面这个样子,或许现在星际2依然热乎 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围一圈力场再放一把电 诺娃战役,工厂兵营里面可以直接看到选择的科技提高了那些加成,正规的做法。详细说明和下载看这里 https://tieba.baidu.com/p/6462078509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PS5的 GPU 比 XSX 的弱 各位可以来打我脸,但这个猜测还是有理可据的 若干年前,大家都知道CPU有赛扬和奔腾 其实芯片都是一模一样的,真正决定赛扬和奔腾区别的东西就是二级缓冲 奔腾拥有完整1M 大小二级缓冲,而赛扬阉割成了0.256M, 这样即使赛扬理论性能更高,也以为缓存缺失,不能胜过奔腾。 主机使用的RDNA2显卡即将发布, 基本已经透露AMD的顶级显卡会搭载128M L2, 这和过去的做法完全矛盾。 如果按过去标准的显卡设计, XSX目前的 L2是 5M, PS5的是 4M, 要知道128M缓存有多贵? PS5之所以缩减GPU,也很有可能是制造了64M缓存的成本, 64M缓存花费的芯片面积,也符合和XSX同样大小芯片的设计。
简单说说光线追踪为什么会少一半帧数 光线追踪诞生都半个多世纪了,并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 要求的算力太高,所以今天游戏一直都是采用了”光栅化“的做法 目前最大的误导,就是让玩家感觉光线追踪之所以没实现,是因为没有”光线追踪"模块。 当游戏打开“光线追踪”功能,帧数直接少一半,是光线算力不够?这就是扯淡。 就用几张图说明一下光线追踪和光栅化的矛盾 这是一个3D箱子,没有人怀疑这个箱子有6个面
RDNA2 7000系列显卡 芯片规模 缓冲 性能 推测 传闻中RDNA2做了3颗芯片, 按mac最近驱动曝光分别是, 整理如下 navi21 面积505mm 5120sp 256bit 128M L2 2.2G 22.5TF(参考2080ti平均16.5TF) navi22 面积340mm 2560sp 192bit 96M L2 2.5G 12.5TF navi23 面积240mm 2048sp 128bit 64M L2 2.0G 8TF 其中navi22 的频率高达2.5G印象深刻, 不过规模却只和5700xt相同。 navi22只有navi21的一半芯片却大了这么多, 大概就是因为做了一大块SRAM当来L2 分别是 96M 和 128M, 而navi23估计也有64m 96M的SRAM大约需要45亿晶体管, 差不多就是多出来100mm的芯片面积 为什么navi21没有变大太多呢,当然是因为省下了显存控制器,因为没有做512bit只做了256bit 表面看navi22核心规模小太多,却浪费了那么大的成本去做L2很亏 不过AMD的目标应该是杀入移动端抢占高性能市场,在低功耗下,高缓冲弥补显存的优势放大 大幅降低显存频率也能维持足够的效率, 甚至说不定可以使用GDDR5显存 xbox360时代,ATI卡没有用显存也是用高速缓冲,不但性能不低还能强化抗锯齿的能力 xbox1也没有用显存,浪费APU面积做了32M SRAM, 对性能也没啥影响,节省显存和内存的差价 Navi21拥有两种芯片,其中一种是HBM2显存, 好像依然只有两颗2048bit,配合缓冲也足够了。 更多的目的估计就是进入移动端, 当然这肯定是在mac拿到了Navi31之后 Mac上50瓦功耗的5700xt核心HBM2显存能效比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提升应该算是300%大致估算一下未来A/N显卡市场的布局和性能天梯图 ------把2080ti沦为计量单位 Navi21------ =>3090 170% =>3080s ?????? 7800xt 505mm 5120sp 128mL2 16G 150% 325w 2.25G ¥5999 =>3080 140% 7800 505mm 4608sp 128mL2 8-16G 130% 250w 2.0G ¥4999 =>3070s ?????? =>3070 105% ¥3999 =>2080ti 100% 计量单位 =>3060ti ?????? Navi22------ 7700xt 340mm 2560sp 96mL2 12G 85% 225w 2.5G ¥2999 =>3060 ?????? =>2080s 80% 7700 340mm 2304sp 96mL2 6-12G 75% 175w 2.25G ¥2499 =>2070s 70% =>5700xt 65% Navi23------ 7600xt 240mm 2048sp 64mL2 8G 65% 130w 2.25G ¥1999 =>2060s 60% 7500xt 240mm 1920sp 64ML2 4-8G 55% 110w 2.0G ¥1499 =>1660s 45% 7300xt 240mm 1920sp 64ML2 4G 45% 70w 1.6G ¥1199 =>5300xt 35% ¥799
次世代主机发布前的显卡,或可沦为“上世代显卡” 之前有个舅舅党透露AMD的新技术 “纳米次表面”, “无损抗锯齿” 仔细想想并非空穴来风 重新看了下3月份PS5开发者大会上讲的东西,这些是说给开发人员听的,选了几句大家稍微能听懂的 ------过去GPU的功能一直限制了游戏开发 ------我们的策略是开拓新天地,并且原则是不消耗GPU算力 ------为此有了一个新的几何体引擎 ------可以用于实时合成几何(曲面细分之类的),包括平滑(就是抗锯齿) ------AMD同样功能的RDNA2显卡会在同期上市 和主机一起上市是非常准确的,也就是说其实RDNA2是按主机的需求开发的 个人理解简单来说就是用前端rosps实现类似“曲面细分”, 还有“抗锯齿”,并且不消耗GPU的额外算力 当然这些东西可不是过去我们看到的那种玩意,至少也是海飞丝头发飘逸这种级别的 当大家还在遗憾A卡海飞丝特效性能差的时候 往往忘记了一点,A卡弄出这东西时的同级别N卡,早不知缩到那里装孙子去了 知名主播linus 之前讲的,最大的误区就是大家以为数字大就是好,数字小就是坏30系是否也将面临同样的下场呢
据说navi22的频率最高2.5G rDNA2把发射端从20个缩成了16个这个倒是早确定的,目的的确是为了提频,说不定出乎意料。
吧里居然还有人嫌SSD IO打脸不够疼 PS5只是买了块SSD装在PS4上, 十几个核心算力的IO是摆设? 看看卖显卡的老黄在直播带货的时候说了啥 7G/s速度需要24个CPU才能处理,你以为买个三星980pro就完事了PS4发布前夕,也不会有人觉得2G显存不够用,反正大不了换新的,直播带货党最喜欢了。
相信老黄最后悔的是没能在次世代主机中抢下一单 liuns新驱动中表明AMD将会发布两款显卡 规格分别是80cu 256bit 和 40cu 192bit 自然是对应5120sp 和 2560sp 既然做了两倍那么性能自然是往3080看齐 只有一半的40cu的看起来也不错,新改进后超过2080s应该不成问题,可以和3060争市场。 更让人在意的是传闻中RNDA2中出现的新特性 “纳米次表面,无损抗锯齿,智能放大”新技术,这些技术估计将会在次世代游戏中作为基础支持 但愿30系这么早发布别直接变成上世代显卡的悲剧
两帧的时间差来证明了PS5 IO的实力 代替数毛社来评论一下, 截取自蜘蛛侠试玩演示,车门被破开的一瞬间 在2帧的时间内由低模瞬间变为高清模型小蜘蛛的过场实时演算,在门被破开的一瞬间才将里面高清模型加载进来,而这小小变化连0.1秒都不需要 很多人自以为是的以为一个IO 仅仅只是加快了游戏读图速度,却没有想过这个IO流式传输带来的巨大革新 相当于就是网速从2M变为100M的差别 在过去,显存中存放的是整个场景的内容,而屏幕只显示这个场景不到四分之一的内容,也就是说显存中的75%以上,都是不需要计算的,这些数据就作为缓冲,浪费了大量的显存。 如同开发者大会所言,未来任何时候都可以临时从硬盘中加载内容,显存利用率从25%提高到100%,也就是说现在的12G显存,就是过去的50G显存。对于开发者而言,更是如鱼得水,压根就不用管,过去需要提前5秒把车内的模型加载进显存,甚至在读图前就把所有模型放入显存中,这些提前加载的文件,导致本来有8G显存,结果当前画面能分到的显存就只剩不到2G。 敢想不久以后,游戏中每个场景都由12G以上显存构成的时候,画面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说旧吧主是个N黑一直喷30系显卡显存不够然后被撤了 是这回事吗
BigNavi无非就两种规格,要么打3080要么打3070 1. 传统估计的5120sp, 刚好就是两个5700xt, 再配合频率提升翻倍,甚至最多可以实现2.2倍 浮点大约22T, 按照2080ti平均17T的浮点性能推算,最少也比2080ti 强25%-35%。 算是可以摸倒3080 不过后面还有3080s 3080ss 3080sss这些大概就完全没办法 精简规模和显存都可以干翻3070,但是3070s 3070ss 3070sss立刻又出来拉 2. 永远的4096sp, 印度非偶灰烬的评测出现了和2080ti平级的A卡, 传闻BigNavi使用了128M L2, 这夸张的缓冲成本估计会吃掉芯片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晶体管,这也就导致了最终芯片只有4096sp规模,持平和小幅超越2080ti 市场定位以3070为准,通过SRAM来节省显存成本,方便精简应对3060的各种花式刀法,更容易推向市场。 以3070为目标下手更符合市场计划 不过上述的 1+2 同时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新卡是192bit 40CU我就服老王 真正看大局的都知道AMD现在缺的是一张1500块价位的显卡 当年惨败给老黄的是750ti,当然CPU的问题也加重了这个趋势。 当然并不是说做了1500块的卡就能卖1500的,因为刺激到老黄市场份额就会降价,两边各自来个腰斩就只剩七八百了。 如果按传闻是不计成本用SRAM缓冲减轻显存负担,真的只做了低位宽,6G/12G显存的卡,那么很大可能就是要和老黄的60 70拼市场。 只有4G显存但性能比2080s强的卡,你会买吗?
AMD会不会在 Zen3中直接集成硬件解压协处理器? 众所周知游戏需要有一个超长的loading时间 游戏制作水平越高,加载时间也越长, GTA5单机通常20秒,刺客信条30秒 这还是用了最好的SSD的情况,机械硬盘直接一两分钟等起 这并不是说硬盘速度不够,而是CPU的解压速度不够,并且CPU的并发解压能力几乎为0 老黄在发布30系也提供了RTX IO,可以代替CPU解压,7G/s的数据导入内存,需要24颗CPU, 差别就是那么大 而次世代主机是没有loading时间的, 原因就是单独设计了一颗比CPU快10倍解压速度的解压芯片 这样可以在1-2秒内把10G以上的数据直接从SSD中解压到显存中,显卡直接就可以渲染,可以开始玩了
说真的,次世代主机今年发布直接就把任何PC秒了 看到30系的RTX IO没有,再高性能也只能空等 微软要明年第2季度才提供开发者预览版本 新主机发布展示, 游戏秒进, 对比PC得等20秒加载,直接完蛋,连评测都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navi23估计是5nm小核心, 今年只有bigNavi 大概性能估算 =>3090 24G 2080ti + 80% =>3080s 11G 2080ti + 70% bigNavi 21 7nm 6800xtx 5120sp 16G 2080ti +50% =>3080 10G 2080ti + 45% 6800xt 5120sp 16G 2080ti +40% =>3070s 10G 2080ti + 30% 6800 4608sp 12G 2080ti +20% =>3070 8G 2080ti + 5% mediumNavi 23 5nm 6700xt 3584sp 12G 2080ti -5% =>3060s 8G 2080ti - 10% 6700 3328sp 10G 2080ti -15% 显卡性能15年翻了300倍, 性能无非就是成本的堆砌和投入收益的考虑罢了。 AMD的问题市场布局缺陷,5700的缺点不是性能不够,而是性能过强,导致1.5k这个大市场被1660级别的显卡倾销,持平2070换回了点名声,但是1660席卷市场毫无还手之力 打过3080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老黄还可以继续切。 更小的核心用更低的成本打过3070, 或者摸到3070的屁股, 才可能对用户有更好的性价比 amd明显是没有gddr6x的,只能堆16G显存,不过可以切。 5120sp的规模切一刀,再把显存阉割4G,随随便便打个3070 20%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12G显存摆明了就是不可能降价的。 有人透露nav23是5nm, 也就是amd的计划还是要用250mm级别的小核心打3070 navi23 如果是7nm很明显不适合市场 理论上如果真超频到2.2G以上,和2080ti的性能是几乎相同的,也和3070相当 ,但是这颗芯片面积可能有330mm, 看看amd的历史,压根就没有卖这种330mm芯片的任何想法, 4850 6850 7850 甚至480 580 全部都是220mm - 250mm以内的小核 HD5870当年也是这样大的核心,amd不是再接再厉,而是后退一步,缩回去砍成250mm的6870 ,而之后的6850也就称为非常划算的产品了。
算算PS5的硬成本多少钱 芯片规模350mm,按照苹果之前7nm芯片的对比,每100mm约20刀 那么这颗芯片生产成本就为80刀, 此外可能要支付amd 40刀的专利费? 芯片成本约120刀 GDDR6显存1G为10刀, 批发2G颗粒,按15刀算, 大约也是120刀 硬盘每个颗粒5刀,12颗60刀, 外加主控可能是20刀, 约80刀 此外还有外壳,PCB, 电源,副芯片,等成本,约估计不会低于80刀 手柄一个30刀 不算研发,就已经花费了400-450刀, 裸机如果能499这个价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PS5开发者大会早都说了RDNA2和主机同一时间发布 3A游戏其实是以性能最低的那台主机为基准开发的 游戏厂商不会为PC开发任何高性能游戏,只会开发集成显卡能跑的游戏,除非收到赞助才会加特效 所有过去的游戏,都是无法和新主机上的第一款游戏比画质的 ---简单的解释 主要原因是游戏建模水平,现在的游戏画面大约由300万三角形构成,即使2080ti可以计算5000万三角形,大表哥2还是只有300万三角形,因为这游戏要在xbox1上卖。 而新主机是直接以2000万三角形的模型来开发游戏了,画质就革新了,你只要玩了新游戏再回头看大表哥2就会觉得大表哥2画质烂。 希望2077不要太丢脸,回炉那么久弄了个上时代辣眼睛的水平。 说起光线追踪,很多人都没有概念,7年前,PS4的首发游戏杀戮地带就是“第一款?”光线追踪的游戏,只是后来由于考虑到过度浪费机能没有被众多开发商采用而已。 还有5700也有可能支持硬件光线追踪, 因为其实就是同一核心,现在的光线追踪其实是NV掏钱"请"游戏公司做的,AMD自然不可能运行 等到次世代主机游戏发布,RDNA2自然100%支持 希望AMD补全产品线才是重点,性能高低不重要,差点性能可以降价,可以加显存差异竞争 AMD的问题过去只有大小两颗芯片的策略,导致缺乏中间性能区间的显卡,好比现在面对的1660, 完全丢失这部分市场。 最佳还是高中低三档芯片才能铺完全部主流显卡的价位 按传统猜测大核心big navi 5120sp大约能提供两个2070级别的性能,外加10%的改进超频,也能勉强接近3080(大约2个2080)级别 还可能会比3080贵,因为可能是16G显存的。 小切一刀的big navi 12G显存也会比3070强很多,这也意味着AMD可能不打算大量销售只会高价摆着? 最终还是得看medium navi 和 small navi的具体情况 姑且猜测是3584sp 和 2560sp 其实这些卡3080 3070 甚至3060 同级按传统性能估算都刚好比老黄的弱10%,大概就是早有泄露吧。
不得不说老黄的芯片设计水平很强 一直不太明白一个东西,高密度库和高性能库 手机用高密度库,每100mm可以做100亿晶体管, 但是CPU GPU用高性能库,就只能做40亿 但是问题来了,用0.8G的100亿晶体管,跑出来的效率也明显和40亿2G的效果相同 而且也肯定不止0.8G,为何不用更高密度呢? 手机芯片现在都快蹭到200亿晶体管了,CPU还在用30-50亿晶体管不到的所谓的高频,这个高频最终也没高到哪里去。 7nm的RDNA2 大概还是100mm传统的40亿晶体管 而老黄用8nm , 每100mm做出了60亿晶体管, 应该是在高密度和能效直接找到了平衡 这次单元翻倍当然应该是利用不饱和负荷的方式,虽然性能没有100%发挥 单按3070比2080ti强的推算,就是说翻倍的规模也提供了75%的性能,就是说60亿也相当于45亿晶体管的能力 反过来比7nm的高性能方案还强了
RTX IO 没这个直接别想玩次世代游戏 之前PS5 鼓吹 SSD, 大家都以为索尼去批发了一堆SSD以为装到游戏机上 实际是做了一颗比十几个CPU算力的ASIC芯片来代替CPU处理数据 微软XSX比较小气,就做了3个CPU算力的芯片 看来微软看中的还是windows, 打算和nv合作把这玩意放出来 30系发布表示RTX IO已经准备好了,无奈微软还没有开放API, 毕竟直通内存涉及到系统安全。 不是SSD慢,而是CPU慢,需要24颗CPU才能实现这样的传输速度,当然PCIE4.0也是必须的。还有之前说的新显卡会淘汰所以旧显卡不是开玩笑的,RDNA2也只会再在PS5正式发布后推出。 具体可以看着个帖子 次世代游戏的”流式显存“技术 https://tieba.baidu.com/p/6739569582
Navi23只有3584sp能赢3070吗 3070明显就是2080ti级别的性能了 按主机XSX的做法,RDNA2在 1.8G的时候只有140瓦(包括CPU), 很明显浪费显卡的真正实力。 芯片面积低于350mm, 要知道这350mm里面还有一颗八核Zen2。 3584sp, 如果飙到2.2G, 也有15.5T浮点, 和2080ti 17T的实际值还缺一点 再加上12G 10G显存估计就差不多了吧 不过历来AMD都没有热衷销售300+mm芯片的经验,这颗芯片已经可以做3个CPU了多浪费。 无论4850 6850 7850, 都是250mm大小的芯片
建议观望,今年主机元年,游戏发展还是得看游戏机的革新 3A游戏都是以性能最差的那台主机为标准开发的,说白了就是xbox1 模型精度就是三角形面数,面数太低就变成“我的世界" 目前即使是大表哥2,也只能使用300万哥三角形,因为 xbox1只支持那么多算力 不管你用什么显卡,不会有游戏公司为你增加这设计模型的成本,因为PC销量往往只有主机的十分之一不到 而新主机可以支持2000万三角形,画面精细度一下子革命性提升了。 目前的游戏,已经是落伍时代的东西了, 300万三角面,加上再多光追也没法和一款2000万三角面的游戏比。 生化危机8的画质可能会打得2077妈都不认识,只能怪他们不想放弃xbox1和ps4的市场。 30系第一波直接就是坑货,第二波可能会涨显存,因为6800可能是16G, 6700是12G 1.只有 8G, 10G显存,不建议买 当年780ti 3G显存直接被GTA5搞死, 空有主机3倍性能又如何? 2. RTX IO 模拟主机的流式显存技术 遗憾的是,根据微软给 PC 版 DirectStorage API 定下的日程,是2021年第2季度才能启用
想当初十年二十年前
猜猜 RTX3090 的 协处理器是干嘛用的 上面还配了内存,而且是很多颗 个人猜测就是用于实现 虚拟显存 的直连方案 也就是未来次世代主机会使用的技术 还在讨论10G 20G显存简直就是在搞笑
普通攻击是全体攻击而且能二次攻击的v2开矿者你喜欢吗 一刀99,连击带顺劈,而且还只要半价
50G显存(虚拟)已经离我们不太远 地平线黎明时分发布,有些玩家会发现需要10分钟优化时间,就是在准备这些缓存数据,方便游戏中调用 而且这游戏狂吃内存,16G内存直接榨干 早年Vega发布的HBCC的时候大家都没用在意,用2G显存实现8G显存的效果 还有就是SSG直连计算,这就是为下代游戏机开发的核心技术 原因就是游戏只渲染屏幕 "前方" 的数据 而实际内存显存中要存放 "前后左右" 的数据,而显卡只计算 “前方” 的数据 也就是说原本8G显存,就可能直接浪费了6G(这也是现在的游戏和5年前几乎没区别的原因) 虽然现在6-8G显存普及,但是游戏还是只使用了2G。其他的都是缓冲备用数据而已,不需要直接计算的。 通过HBCC优化后,"后左右" 这些缓冲数据都不需要计算的都放到了内存中 在转身的时候再临时从内存搬到显存中去计算即可未来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搬到内存上存放起来备用即可 8G显存就能实现过去32G的效果,只是可能对应也得32G内存才行 再放大了看,如果有12G-16G的显存,把内存利用起来?是不是就是可以实现过去50G的效果了, 64G内存标配的时代来临了吗?PCIE4.0看来不是没必要,内存到显存就这一条路。 即将发布的30系显卡会提供NvCache来实现此功能,提升内存和SSD性能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3080背面的特制芯片很大可能性就是用来实现虚拟显存的, 类似 DMA 这种芯片(直连芯片,负责把内存中的数据直接拷贝到显存中,不占用CPU和GPU)3070s 3080s也会有16G-20G版本,但是别开心太早 按照这个虚拟显存的方式 8G-10G显存的版本 + 32G内存也是必要的 更高一点16G - 20G显存的情况 没PCIE4.0和64G内存的话估计是无法发挥全部实力的
泰凯斯独狼应该改成每买一件装备+50% 装备价格贵50%, 初始白板+50%伤害,+20%减伤 每买一件装备+50%伤害, +10%减伤, 最高200%, 50%减伤
官方战役x2强化plus,关卡体验详解 首先这不是无脑虐杀游戏, 而是一个+Plus战役, 就是对战役进行修改,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建议选残酷难度,因为脚本问题,很多关卡没有修改其它难度的数据,敌人会完全变成弱鸡 地图上所有敌军防御力量x2倍,原来有1个坦克的位置,现在是3个坦克, 没有足够兵力是难以推进的 敌人进攻波次部队规模x2倍起(有时会更多),少则50-100人口,多至200+ 所有单位的生命值都x2,这样在大规模作战时不会出现"不是秒杀对方部队就是被对方部队秒杀"的情况 资源更容易获取,基地建设更快,能够迅速积攒出大量部队 作战单位的所有技能都进行了强化,也拥有独特黑科技,多数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倍 但是这不表示寥寥无几的部队就能妥妥的平推,任何时候都是以资源和发展部队和配置比例为核心 人族战役的所有单位和科技全部初始可用,开局就可以砸矿骡,部队全部空投,雇佣兵刷新无上限。 拥有的科技可以在战役中进行二次强化,比如兴奋剂提速50%,购买后就变成了100% 最核心的地方是提供了“一键甩枪兵”的的功能,用来实现机枪兵自动走A 快捷键为D,任何玩家都可以体验一把职业级别的枪兵操作 RPG关进行了优化,否则敌人太多过不去 人族战役第一关,雷诺带着5个MM就敢冲基地 不过一开始就拥有兴奋剂,MM的生命值为110(当然敌人也一样),不那么容易牺牲 敌人的防守力量是原来的3倍,雷诺拥有光环可以为周围单位回血并提升射程中期是个难点,这里大约有20多个敌人,增援部队会空投到敌人中间(送),建议直接扎针跑回雷诺旁边
HBCC / NvCache / SSG,扯扯下一个世代的显卡技术 先上3080的图,背面可能有未知功能芯片 30系显卡会加入NvCache功能,提高内存和SSD的效率再上一个Vega SSG的, 别以为DIY市场上买个M.2硬盘接上就能用,那么大一颗未知芯片想也必不便宜
合作更新前来体验战役强化x2,官方四大战役mods x2 游戏平衡的技巧就是乘2或者除2 此mods也不例外, 效仿合作模式中各种强化 战役中所有的东西都加倍了,无论是我方还是敌方,生命,数量,进攻防守兵力等等 技能也有各种加倍 人族战役=> 所有单位直接空投进入战场,雇佣兵5分钟刷新无上限,地图资源总量3倍,采气效率提升 初始关卡就拥有全部单位和科技,研发科技后达到两倍强化 D键实现自动甩枪兵自走A, 手残也能直接变大神 虫族战役=> 部队速度稍微提升,不会慢吞吞的移动 女王全属性技能强化,主要技能全部保留,选中则额外强化,击杀敌人掉落资源 虫族生命值只有一倍但是孵化成本减半,兵种三科技全部打开,选择后该科技达到三倍强化 神族战役=> 亚顿之矛能量恢复加速,1-2面板无冷却时间,有能量就可以随意使用 3-4面板效果和威力1.5=>2倍效果 折跃充能3,所有单位特性大幅强化,部分技能自动释放 诺娃战役=> 单位科技提供额外强化,所有装备都有黑科技,保证都有用武之地 诺娃装备特效强化,战斗中可以随时更换
次世代首发得先看看卡表能玩出什么花来 虽然战地和Cod才是次世代画质的标杆,甚至很多人是买游戏送的机器,甚至可能只有这一个游戏 但无法否认,真正给大众带来画质震撼效果的游戏是生化危机1-2,用2D贴图+3D人物发挥出马赛克画面的极致 生化危机8是回炉重做了的,只是为了体验一把次世代技术的加成,延续IP的进化 生化危机8的开发者下面这句“你甚至可以近看这些细节”,隐藏了无限的可能现在绝大多数游戏都是CG即时演算过场不再做电影动画 为什么过场可以即时运算出如此高画质的画面,在游戏中却不能? 这并不是GPU算力不够,而是显存不够,CG过场就是一个清空显存,全部用来装载高清模型和材质的操作而已 而SSD的速度就解决了显存不够的难题 只要数据能够一瞬间内导入显存,等于任何时候都能实现即时CG级别画面 对于寂静岭类别的游戏甚至可能会发挥出更逆天的效果 其实xsx一开始就输了的,输的是CPU的架构,不过也很有可能趁机把销售重心放到廉价产品xss上 好比加载app速度也能决定手机好坏。 次世代的关键技术-----硬盘和显存之间的IO速度有多快,就决定了能在游戏中使用多少有效显存 EA对次世代的宣传,极品飞车的下一代, 下面演示的这个加载速度快了10倍车速360km, 每秒就能跑100米 如果IO的速度是22G/s, 那么这100米的范围的场景就可以使用22G的显存 而IO的速度只有5G/s, 也意味着这台设备只能使用5G的显存
Big Navi可能会淘汰市场上所有的显卡 有消息透露RDNA2将会推出二级显存的概念,用于实现与次世代游戏机同等的效果 前提是有PCIE4.0x16接口 二级显存是由4:1容量的内存提供,也就是说32G内存才能够8G显存使用, 拥有64G内存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游戏第一次运行时需要进行预缓冲,而这个缓冲需要的硬盘空间可能是游戏的10倍容量。 Nv即将发布的安培显卡将会支持的NvCache应该也是同样的功能 这步棋是预谋已久的吗? ------主板,内存, 硬盘全都得换
建议不要急着换太好的CPU和GPU 很多3A游戏开发商已经开始慢慢透露一个信息 次世代主机上的"细节特效",在PC上将无法实现 具体相关可以了解 虚幻引擎5demo 演示,还有白嫖王 linus 误以为30G/s硬盘比主机SSD快的道歉视频 这也表示未来游戏的核心技术是"虚拟几何体" 而不是"光线追踪", PC平台可能会是画质最差的一个 (UE5 靠着不到5700的性能 + SSD直连 实现了16亿三角形的场景画质,堪比电影,而2080ti目前只实现了4800万个, 差距30倍) 用小学数学的水平算算16亿三角形的顶点需要60G内存才装得下。(当然放硬盘中时是可以压缩很多倍的,或许是10倍100倍以上) 很多人还以为主机只是换了个SSD, 误以为PC也能实现 如果我用通俗的话来说, 现在大家知道到不少游戏吃CPU和内存,其实就是CPU的IO在处理硬盘中的数据瓶颈了, 而主机是做了一个类似蚂蚁矿机这样的第三处理器来专门处理(解压)硬盘数据,这个第三处理器比CPU快十倍以上,因为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处理游戏的模型材质数据,CPU别说超5Ghz, 超到50Ghz都可能不如这个第三处理器,就和CPU和GPU的本质区别一样 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速度,游戏也完全不用Loading读图过程, 在拉近镜头的时候一瞬间加载屏幕前的高清模型,拉远镜头后又可以立刻删除, 因为随时随地可以临时加载,也就实现了处处都是高清模型,等效于实现了CG电影级别画面 PC难以实现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协处理器需要放在CPU的北桥IO上才能发挥速度,除非来次大改。 下图就是大家觉得搞笑的主机SSD吹图,但仔细看清楚,这和SSD无关,是一整个CPU + GPU + IO的组成, 这个IO如同zen2一样的重要,它其实是下个世代CPU,GPU外的第三处理器
我只想说------编剧已经大成功 美末2包揽未来连年N类型大奖是迟早的事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娱乐人,我只能说编剧非常的成功 你要问我美末2的意义是啥,表达的是啥=》 我可以准确的说: 编剧其实啥都不准备表达,就只是想让玩家体验一把“换位思考”,这对人来说是一件难受,折磨,痛苦的事情,也是文艺界几乎做不到的事,但是这厮就是做了,而且做到了。 至于大家对剧情吵个半天,各种喷翔,我只想说编剧每天都会笑醒......(因为他压根不在乎剧情,只要玩家尝试去体验以”无法容忍之人“的角度看问题,目的达成,真的很厉害) 当大家还在为合不合理争论的时候,我只能举例如下: 好比红楼梦,金瓶梅,诞生无数专家学者研究协会,为每一个细节争论上数百年 然后复活作者,问他写这些细节时候的感想=》 作者说他目的就是"其实就是写部同人嘿嘿小说赶稿赚点生活费,内容都是临时瞎编的"
big navi的规模应该不止5120sp 先看看真正的rdan2芯片 微软XSX上面的 360mm的面积就装下了3584sp GPU 外加上 zen2 CPU 少说这cpu也得80mm, 额外的CPU缓冲就算多切几刀也要不少面积 也就是说GPU占用的面积应该是远远低于280mm,甚至可能仅仅用240mm就装下了3584sp 那么500mm+大致能实现的是7168sp的规模而不只5700 x 2这种两倍 6900 6800 6700对应的规格大致可能如下 7040sp 110cu 5120sp 80cu 3584sp 56cu 另外一方面NV的3080显卡估计也没有那么简单,很大可能是利用了双精度独立模式, 如同之前的整数分离一样,把部分浮点转给双精度单元来并行计算提升效率,最大提升50%?实际可能20%。
虽然大家都嘲讽国内3A级游戏不行,但这次可能会逆天 很多人会误以为画面做得好是需要美工的努力和投入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游戏不是难做得好,而是难做的差,大量资源浪费在优化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上。 华丽的模型场景随便找一个毕业生都能做,但是做出来会爆显存 于是只能缩小模型的规模,最终就只能做出很方的画面了 但是次世代主机XSX和PS5都实现了SSD直连显存的技术 某种意义上显存不再离线,如同网速一样无限容量 这个技术的来源就是epic的UE5 相当于设计了一台不会爆显存,或者说爆了显存也能正常运行的游戏机 如果以此为基础开发游戏,完全不需要考虑降低模这个优化难题 游戏的美术开发也从“工作室模式”变成了“流水线工厂模式" 并且内购模式可以让游戏生命周期更长 当然前提是这游戏可能不上PC,PC即时运行,画面也会变得很烂
艾比看到欧文和梅尔尸体时是什么感想? 我敢保证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来透露一下缩水的内容 其实就是最后强盗岛 艾莉到达岛上发现这里其实是个武装强盗集团 利用无线电专门骗取其他落单的组织人员,夺取他们的装备,当成奴隶 岛上到处都是陷阱,艾莉被扎中腰子后又被咬,但是没有反杀成功,为求生她透露自己免疫 强盗不相信,把她扔到度假村中心和丧尸搏斗娱乐,艾莉最终杀死大量丧尸生还 接下来强盗把艾莉像狗一样被栓住等死,艾莉看着这里的奴隶每天被武装押送到农场做苦力 艾莉利用藏着的铁棍撬开铁链逃跑,释放被囚禁的人员,打听到了艾比的消息 但是反抗马上就被发现和镇压了,强盗都带着重火力自动武器和防爆装备,还有催泪瓦斯,不会让人活着逃离 艾莉只剩半条命,勉强达到海边,见得被挂着的艾比...... 其实编辑的意思是强盗教会了艾莉什么叫“复仇”,赶工期没有把这段做出来而已。水
喷的人才是真正的游戏玩家,我错了 经常有些朋友来我这玩游戏 剧情,NPC, 队员他们好不关心,过场只是跳过 卡关后还得向你求救,甚至连游戏的提示文字也不会去看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他们只是专注于拿着枪突突,打烂一切可以被打烂的东西... 他们是真的在玩“游戏”,而专注剧情体验的我们就错在太认真 因为我们玩的是末日幸存者,而他们想玩的是末日战神
2代是对1代高呼”屠戮正义“狂欢的救赎 打高分的玩家基本都是在1代医院手术室只杀了医生的 打低分的玩家基本都是在1代手术室杀了医生加两护士的 为什么结局艾莉不杀艾比,因为最后已经不再是复仇,而是单挑,只是杀红眼的我们想夺回“不败战神"的地位 末日的强盗告诉了她”复仇“毫无意义,扎个腰子当前菜,还不懂?再当几个月奴隶看看,说不定最后还能做成腊肉 蒂娜以命相搏救了艾莉多少次,就因为她不是主角所以被我们无视(哪怕她开始可能只是想找艾莉接盘) 最后没法赌命了,只能选择离开 乔尔对艾莉的付出是很伟大,可是末日下,同行的每个同伴都是在舍命相救,这也导致了救命之恩的廉价和无视 一些游戏选择了只打丧尸,完全不用考虑伦理道德 一些游戏选择战争对抗,毫无剧情,士兵身份机械执行命令,杀戮反而光荣 一些游戏甚至是油漆弹,卡通画风,不死之身,娱乐至上 一些游戏将路人设计为刷分木桩,这样没有太多罪恶感 感谢开发者用尽一切资源完成了游戏界难以实现的内容,在这个资本逐利的时代
其实编辑只是嘲讽下任何人都是双标狗而已 艾莉是想复仇啊,可是打不过能怎么办,汤米直接被反杀,最后是拿蒂娜怀孕来当挡箭牌的才保了一命, 别说复仇了,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艾莉的想法是“复仇”,这个复仇不单单是杀死对方,而是弥补心中的缺失和失败 “复仇”是要先羞辱对方一番,再把对方打得爬不起来,之后再xxx这种 光杀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末日里面挖个坑,搞个脚勾,开黑枪,这些方法不快吗,可是能算复仇吗 到了最后,两个都是残血的,还打个毛线。
成王败寇,满门抄斩 ------这到底是道德的烟灭,还是人性的丧尸 这是告诉我们“不能放下仇恨,就要斩草除根”吗 拿出道德牌坊前,就要随时准备付出道德的代价 不过其它什么都是扯淡的,只有当下走同一条路的伙伴才是最宝贵的,等失去就太晚了。
没想到还是只有手柄,没有脚柄 为什么主机如今还没有变革呢 用脚控制人物移动跳跃,再用手控制精细操作
谈谈“流式显存”对PC硬件发起的挑战 吹嘘SSD的PS5就要正式发布演示了,某图形硬件行业大佬将面临地位的危机,大佬自然是要面临挑战的 白嫖王linus 拿了一块30G/s的SSD去对比 PS5的 SSD, 最终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专门做了一期道歉视 人们总是以为数字大就是好, 数字小就是差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以为SSD往显存里面传数据是一个复杂粘贴的过程, SSD 有5G/s速度1秒就能往显存里面传5G, 有30G/s速度就能传30G 这就是一个错误,在PC平台上,无论你的SSD有多块,达到1G/s速度的时候八核CPU很可能已经爆了 大概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星际公民,就算把游戏放到内存,也还是悲剧速度的原因。 因为这不是复制粘贴 最少也是下面这样的,需要把原图切块,缩放,然后再拼接这个工作一直都是交给CPU来完成,因为过去对显存的读入要求不高,都是按HDD硬盘来设计,所以大家都没有感觉到速度不够, 而当这个工作量突然提升了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时候,CPU就无能为力了。 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 ---用了500m/s的SSD游戏加载变快 ---用了3000m/s的SSD加载却没有快上6倍,甚至可能和上者一样,因为CPU已经极限了, Loading的加载过程,就是一个往显存里面加载纹理材质的过程 举例来说更像是仓库发货 需要从挑货,贴单,打包,装箱等流程 这100倍的速度可不是Ctrl + C, Ctrl + V就完成了的8个CPU再怎么强也还是8个人,8个人能打一个房间的包就极限了主机干脆直接定制一个IO处理器, 用来绕过CPU,专门干打包这活,别的都不用 这个IO相当于有十几个 八核CPU的效率, 也就相当于是请了100个打包工人做出了这样的代价,在北桥定制ASIC(如果你不懂可以把它想象成蚂蚁矿机,专门挖矿的那种效率) 才实现了8-9G(最高22G)/s的显存传输速度 PS5的SSD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硬盘, 而这个硬盘的IO对应的芯片,是一个相当于十几个CPU级别的“蚂蚁矿机”,这才是核心之处。 PC在没有建立这个“打包仓库”的情况下,是永远无法实现同样效果的,除非用上几十核心的产品。 等到下一代产品才有可能, 并且需要AMD Intel和微软一起合作实现,因为IO只能装在CPU的北桥才行,软件和驱动需要windows才能开放通道。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