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东之地
岱东之地
关注数: 44
粉丝数: 29
发帖数: 2,338
关注贴吧数: 17
淄川留仙湖公园即将封闭改造!为期8个多月
看看。。。
刚解封两天又有了,没完没了 烦死了,没完没了
希望淄博各区县的路名全都用本土文化命名 看到淄博部分路段已经用别地城市命名了,我觉得不好,应该用自己本土命名,像什么临淄大道、淄河大道、淄州大道、原山大道之类的
对自己地方的某个直辖市的类似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都跑来报道山东挺积极,而它们自己的事就一个媒体在报道
希望淄博疫情尽快结束吧 加油淄博!
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坚持项目化推进,掀起春季项目工程建设热潮
临淄区:淄博新能源 迈向“氢时代”
淄博市创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桓台举行
桓台县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山东淄川:农民自建博物馆免费开放 接待数万人
山东淄博市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出炉:电科北方、齐芯微、紫旸升等入列 2月28日,山东淄博市公布2022年市重大项目名单。通知指出,2022年是淄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决胜之年,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研究,确定市重大项目460个(建设类项目425个,准备类项目35个),总投资55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61个、城市建设项目99个。 产业项目包括: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硅单体及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先导薄膜材料(淄博)有限公司新型显示用ITO靶材及其他薄膜材料产业化项目、山东煜辉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G陶瓷滤波器和天线项目、电科北方(山东)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山东齐芯微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圆级芯片封装测试及倒贴片项目、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芯璨半导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硅基半导体功率芯片与器件生产项目、紫旸升光电科技(淄博)有限公司硅基 MicroLED微型显示器项目、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密度 QFN/DFN 封装材料产业化项目等。
淄博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推介会举行
淄博经开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59亿元。 淄博经开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59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7个,总投资19亿元。 经开区将突出主业主责,以大连中车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铝基新材料产业园等六个产业园区为支撑,全力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三个500亿级主导产业链群。全力推进总投资614.8亿元的88个市区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抓好国际会展中心、起步区的建设,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全力推进总投资185亿元的路网、水系、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平台能级。 2022年,经开区将以“开局决战拼搏干、起步冲刺争一流”的精神,奋力干出“未来之城”的显示度、贡献度,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争做最大变量、彰显“经开品质”。
淄博高新区集中开工62个项目,总投资835亿元。 淄博高新区集中开工62个项目,总投资835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24个,总投资480亿元。 高新区正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奋进姿态,开启虎年新征程。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市委、市政府“品质提升年”要求,开展“品质提升走在前”七大行动,全面落实“九大赋能”,争分夺秒抓项目、抓投产,争当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为建设现代化新淄博贡献更多“高新动能”。
沂源县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 沂源县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9个,总投资54亿元。 围绕壮大新能源产业,沂源将发扬“沂源铁军”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重点抓三项工作: 一是做组织策划的先行者。围绕光伏发电,精心编制网源荷储一体化布局规划;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培育以氢燃料电池、氢能发动机、氢能汽车配件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推广使用,打造分布式光伏电站、加氢站、氢能公交等应用场景。 二是做双招双引的奔跑者。依托大湾区产业园二期工程,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契机,利用我县鲁信资本等成熟专业招商团队,进行产业链招商;用好规模 5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金,实施基金招商,积极参与新能源行业全链条。 三是做项目高效的推进者。组建新能源产业专班,整合县内各职能部门力量,集中优势资源,保障土地、水、电等各类要素供给,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投产达效。
高青县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90亿元 高青县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90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7个,总投资15亿元。 项目现场为华能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系省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标准牛舍200余万平方米,光伏发电容量30万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3.4亿千瓦时,是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双碳”战略的示范引领项目。 高青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锚定“五区建设”发展思路,加力提速、大干快上,掀起项目为王、主攻发展的实干热潮。 一是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紧抓黄河战略和省会经济圈两大机遇,聚焦绿色发展先行区、双碳生活示范区建设,大力策划储备新能源项目,力争今年新能源装机总量400兆瓦,占全县发电装机总量比例达80%以上。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精心服务保障,主动排忧解难,实行容缺办理、全程服务,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招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狠抓项目攻坚。抓细抓实指挥部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保障,推动146个省市县项目快建设、早建成、速达效,奋力开启跨越崛起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桓台县集中开工28个项目,总投资93亿元 桓台县集中开工28个项目,总投资93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7个,总投资30亿元。 像东岳5.5万吨聚偏氟乙烯二期项目,占用资源少、投资强度高,占地9.5亩,投资3.8亿元,亩均投资4000万元;产出效益高,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8亿元(利润5亿元、税收3亿元)的高产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企业锂电池关键材料进口替代供应商;建设速度快,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能耗低(1.1万吨标准煤)、零排放,完全符合“双碳”战略要求,有助于上下游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加上现有的碳纸、膜支架等关键材料和亿华通、同清湖、空气化工等建设项目,一方面,将加快氢燃料电池产业上下游沿链聚合,打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将加速膜产业拓链强链、集群发展。 桓台将树牢“产业为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总投资612亿元的13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以首季“开门红”保障全年“满堂红”。
张店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620亿元 张店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620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8个,总投资42亿元。 今年张店区将聚焦落实“九大赋能”,聚力品质提升,以开展“三比三看”活动为抓手,盯紧节点、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大突破。 做强园区,拓宽发展空间。着力做强重大项目承载平台,举全区之力建设张店经济开发区,打造生态产业新城。积极导入高端业态,加快传统商圈模式创新,推动东部老城服务业迭代升级。开工建设总部企业科创小镇、虚拟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强力推进“双碳”产业园、智能装备电气制造等新能源项目,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链。 创新思路,加快转型跨越。解放思想,创新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社会资本吸引力度,盘活低效用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坚持“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经营好中心城区每一寸土地,精准谋划城市经济发展新路径。 创新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盯紧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逐一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挂包,建立重点项目交办机制、督查督办机制,强化项目调度,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淬炼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创新落实“五极”服务模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一流的干部作风全力保障项目推进,为“九个现代化新淄博”建设作出张店贡献。
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10个,总投资51亿元。 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将聚焦“品质提升年”,锁定目标抓项目,担当实干走在前。 抢抓机遇、超前布局抓项目。围绕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布局实施经十路东延、齐风胜境等一批区域融合项目,着力打造“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示范区”。围绕大学城与淄博新区融合一体发展,布局实施大学生实训基地、大学城路网提升等一批产教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全面融入“张周一体、拥河发展”大战略新格局。 品质引领、“优”“扩”并举抓项目。坚持“五个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宏信搬迁入园等重点项目,实施百项技改,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坚持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着力引进字节跳动、无锡感知、五矿集团等顶尖企业和前沿数字化平台,引领带动产业发展高端化。 加力提速、用心用力抓项目。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抓好土地、资金、手续等关键要素保障,真正做到勇争先、干精彩、当标杆,以首季“开门好”、赢得全年“满堂红”。
临淄区集中开工52个项目,总投资275亿元 临淄区集中开工52个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22个,总投资68亿元。 新能源方面,临淄区重点抓了三大产业: 一是光伏产业。引进全国排名第6的中利集团,并以它为龙头,带动引进了5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光伏元器件到单晶硅电池,再到光伏组件和储能的全链条产业,力争实现300亿元产值,建成全市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 二是氢能产业。临淄每年有50万吨氢气产能,依托这一优势,策划实施了齐鲁氢能一体化项目,引进了国富氢能装备制造、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项目,打造了从氢原料、到氢能装备、再到氢能专用车的完整氢能产业链条。现在我们所在的分会场,就是齐鲁氢能的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项目单体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单套国内最大的液氢装置,项目建成后,将突破氢气300公里内的供应限制,真正实现“氢进万家”。 三是电池产业。全力推动以永浩新材料为代表的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引进了超威电池为代表的镍氢电池生产企业,预计一期全面量产后,电池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产业为本、项目为王、投资至上,临淄将以有解思维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全力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临淄力量。
博山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 博山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7个,总投资26亿元。 博山将以这次集中开工为契机,实行领导挂包责任制和项目工作专班制度,严格落实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察,定期会诊研判,以一抓到底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确保项目按期投产达效。同时以链主制、链长制为引领,加快分布式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式、智能化发展,聚力打造博山产业发展新名片、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标杆。
总投资100亿元!淄川13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 总投资100亿元!淄川13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
淄博各区县2021年GDP:临淄区859.9亿领跑 淄博各区县2021年GDP:临淄区859.9亿领跑 沂源县增速第一
青科大淄博基地计划8月建成“交接”
欢迎加入淄博商业发展吧 本吧讨论淄博各区县发展动态,本吧不拉踩不引战不地域黑,欢迎加入友好交流!
沂源县青啤小镇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博山两个小镇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
淄博周村数字赋能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动力
淄博造!国内首家!
“淄博——莫斯科”冷冻柜班列成功首发 2月1日,山东淄博农中站、山东陆港集装箱场站发出了全省首列“齐鲁号”冷链集装箱班列,标志着山东陆港与厦门象屿易联成功合作的“淄博——莫斯科”冷冻柜班列成功首发。 本次班列成功开通是在成熟运营中欧普货班列的同时,双方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耕供应链贸易,进一步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交流合作的新实践。
淄博各区县生产总值 转自数据山东吧
那个导演小策好厉害 山东聊城人,在淄博和一群淄博大妈拍的视频在b站好火
浅谈淄川服装城问题 近些年来服装城生意越来越不好,新服装城项目也黄了,还是希望新服装城能建,而老服装城翻新一下
张博铁路今年能开工? 今年开工的了吗?
淄博金晶玻璃让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熠熠生辉
“五好”之城擦亮淄博城市品牌
转发一个人均排名,桓台牛逼。。。
图强 聚变 淄博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淄博造”全地形车将亮相北京冬奥会在国际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达 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拉开,精彩纷呈的冰雪项目中,一款科技含量高、外形炫酷的"淄博造"全地形车也将在万众瞩目中亮相。这款全地形车由我市企业山东奥德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据了解,奥德斯品牌不但在国内全地形车市场声名远扬,在国际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也高达21% 。 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Terrain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市场很受欢迎,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奥德斯全地形车在国内国际市场取得良好口碑,靠的是持续精进的核心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 上世纪90年代,奥德斯工业收购了山东机械厂的厂房、旧设备,利用这些“旧宝贝”造出了一台台合格的发动机,为木兰、轻骑、嘉陵等著名品牌装上了“淄博心”。2012年,奥德斯工业依靠长期探索和技术积累,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台800cc大排量全地形车发动机,成为全国唯一掌握该生产技术的厂家,改变了我国没有大排量全地形车发动机的历史。 “现在,‘奥德斯’全地形车技术开发水平和产品品质已代表全球领先技术,成为全球大多数产品使用者认可的国际知名品牌。在欧美、俄等发达国家全地形车行业内,‘奥德斯’已成为优质全地形车的代名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奥德斯工业始终坚持全球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发、质量和品牌为核心,以自主研发为方向,在美国、俄罗斯、德国设有研发分处。与德国索巴鲁公司合作开发航空动力发动机动力系统和离合器系统,已经通过欧盟安全质量认证。雪地摩托车动力总成已经批量在俄罗斯和北欧市场销售,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良好口碑。 2019年12月,山东理工大与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化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围绕特种车辆工程技术、智能化技术,做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淄博,拓展国内、国际合作空间,紧盯特种车辆应用和研发目标,建设独具特色的校企共建研究院,助力奥德斯跨越式发展和全球布局。自2010年起,企业在欧美俄等发达国家的销售额增长率持续超过45%,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大排量全地形车出口首位。淄博海关提供的数字显示,2021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同比增长93.1%。奥德斯品牌在国际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 目前,山东奥德斯的全地形车技术研究中心不仅组织了高专精的技术研发团队,还拥有电喷发动机、发动机包容水冷却系统等44项专利,现已研发完成1000cc发动机,并已首次用于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未来3年内还将逐步研发800cc雪地车、冰雪运动救援车、雪道维护车等各项冰雪产品。随着景区全地形车市场拓展、国内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以及全国范围内微型消防站点的建设,奥德斯工业着力打造的以发动机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技术产品体系和全球化的研发及市场布局,已经具备了打造更高价值产业链的实力。企业将努力做大做强,为淄博塑造更多全球品牌、世界第一。
博山区:多彩非遗,陪您过年
淄川区:“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就业体验日”活动新材料产业专场在临淄区成功举办
临淄和淄川缺两所大学 临淄应该建一个“齐鲁重工业大学”或是“淄博重工业大学”。淄川应该建一个“淄博服装纺织大学”
淄博还出了一个这号人啊
这是个干什么的?
淄川这拉胯 拉胯
淄川逐渐拉胯
2021年淄博15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 数量全省第一
过年了,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全国最大CCUS项目在淄博建成 不到200天,全国首个百万吨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就实现了中交。矗立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的这套全国同类最大装置达产后,每年将捕捉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新植树900万棵或停开60万辆小型轿车1年的减碳效果。 100万吨二氧化碳是什么概念?在标准的温度和压力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约是1.98公斤/立方米,100万吨二氧化碳体积约5亿立方米,平铺到淄博大地上,有近10厘米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因此该项目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意义不言而喻。 项目技术人员耿涛介绍了CCUS的原理和流程。该项目由齐鲁石化与胜利油田共同完成。首先,齐鲁石化将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并压缩成液态,然后运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胜利油田,代替水做为介质打入地下页岩中。由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可增加原油流动性,在驱赶替换微孔中的原油后即溶解、矿化于页岩中,实现“自我封印”,整个过程可谓节水、驱油、减碳一举三得。 不负嘱托、不辱使命。齐鲁石化和施工方山东胜越石化工程公司克服疫情、冬季施工等困难,昼夜不停施工。 为了避免减碳过程中增加碳排放,齐鲁石化尽最大可能采用绿色技术。比如,项目核心装备大型压缩机采用余热蒸汽为动力,可节省大量电力。再如,运送液态二氧化碳的罐车采用氢气为燃料,可节省大量汽柴油。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的建成及进一步达产,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数据,并打造CCUS全链条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作为减碳降碳任务繁重的老工业城市淄博,也将大受裨益。
淄博拍的电影即将全国上映
祝本吧吧友新春快乐、虎虎生威 祝大家新的一年事业顺利,健康快乐,幸福美满,年年有鱼。
淄博刚刚权威发布!4200.6亿元 2021年,淄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六大赋能”,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水平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9%。
鲁股百十亿军团数据
山东春晚潍坊主题的歌曲“线” 关注山东卫视公众号听。。
淄博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1年淄博高新区3666.6万元支持外贸发展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扎实推进改革赋能行动,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激发区域发展活力,2021年财政安排3666.6万元支持外贸发展。 2021年以来,淄博高新区为稳定全区对外贸易基本盘,根据相关工作要求,成功引进临沂迈辰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平台企业用于引进出口企业。如今已有27家对外贸易公司由临沂迈辰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引进。 根据淄博海关核实数据显示:临沂迈辰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孵化企业1-11月进出口额385795万元,合计5.93亿美元,根据协议约定奖励标准,财政将分期兑付外贸平台扶持资金1880万元。 此外,经淄博海关核实,淄博综合保税区引育平台1-11月进出口额共计94801万元,财政合计兑付扶持资金1886.6万元。
新经济赋能老城发展!淄博发布50个新经济创新示范场景
淄博淄川区“七河”:实现“高大上”数控生产 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这个公司把人们常见的香菇,做成了“高大上”产业,实现了数字化控制生产,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七河生物科技公司得名于淄博市文昌湖区商家镇下辖的“七河村”,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7525.52万元,位于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业务,年产能7000万棒,出口超6500万棒,七河生物科技工程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优秀龙头企业,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国家星火计划承担单位”、 “山东省瞪羚企业”等等。 在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深入菌棒加工车间、储藏室、蘑菇大棚等生产流水线,发现“土蘑菇”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加工生产,其中果木粉粹等加工设备全部是自己研发制造,储藏和蘑菇生长大棚则研发了世界流行的食用菌智能控制系统,一遇到温度过高或过低,会自动调节,蘑菇生产完全摆脱了“人工时代”的季节限制。 现在唯一非智能化生产的环节是“采摘”。据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树慧介绍:蘑菇生长位置不同,也比较嫩,非人工采摘一直是一个难题,但一个蘑菇从萌发到成熟,有规律可循,公司下一步正研发智能机器人,准备实现采摘智能化。 七河生物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七河生物技术研究院,这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菌种研发机构,通过与上海农科院、华中农大、山农大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工厂化生产的优良菌种,将事关“饭碗”的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河生物科技公司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在成本价和回收价之间给农户预留利润,农户承包一个大棚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10个大棚就能收入15万元。 七河“蘑菇”遍销全国,在全球建立了销售网络,公司创新了“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降低进口关税、缩短通关时间、提高产品价格、实现国内外经销一体化”等优势,在韩国、美国、日本等地建立8个全资子公司,将“七河”品牌打造成了国际知名品牌。 杨树慧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外工作人员两年不回国了,集装箱价格也提高了很多,但“七河人”敢打敢拼,克服种种不利影响,生产销售势头一直很好,食用菌市场占有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