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东之地 岱东之地
关注数: 44 粉丝数: 29 发帖数: 2,338 关注贴吧数: 17
张店区第三季度开工项目 张店区这次集中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148亿元,涉及民生类项目12个,产业项目9个。   淄博科创中心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打造中心城区集创业孵化、校友经济、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能级平台。   张店区环理工大创业创新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米,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依托山东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及科研资源,主要建设理工大创新中心、张店会客厅、校友经济创业园、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将于2022年9月份开工建设,2025年全部建成,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39亿元,年利税约5.8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约1万人,年均形成待转化科技成果40项以上,年均新增创新项目、合作项目100个以上。   下一步,张店区将全面提升工作标杆,省外对标无锡市梁溪区、省内对标济南市历下区,聚焦冲刺全国百强区前40名目标,决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方面聚焦“六大产业板块”,在发展空间拓展、产业生态布局、科教创新赋能上狠下功夫,集中要素资源,做优做强现代高端产业,奋力建设物联网产业园、虚拟经济产业园,布局打造电力电气等3至4条百亿级产业链,努力闯出区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一方面,加快推动园区提质升级,围绕建设生态产业新城,全力加快张店经济开发区升级步伐,加快推进一批产出效益高、税收贡献大、创新力强的优质项目,全面提升张店经济开发区承载力、吸附力;一方面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对全区93个正在实施的市区重点项目,实施全周期动态服务,倒排工期,及时化解制约问题,确保项目快开工、快竣工、快达效;另一方面,聚力突破招商引资,在培育壮大“2+4”主导产业上,精准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年内引进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新策划2023年计划实施的优质储备项目68个,总投资490亿元,持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淄博市三季度2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8月28日上午,淄博市举行2022年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有2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295亿元,其中市重大项目72个,总投资709亿元。   此次集中开工活动以“主会场+各区县、功能区分会场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高新区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现场。该项目总投资34亿,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200万张集成电路封装载板,产值达38.5亿元。   “长期以来,载板领域一直被国外所垄断,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祝国旗告诉记者,他们致力于补齐补强淄博集成电路产业链,此次开工的项目达产后将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高端精密载板进口替代。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记者注意到,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像集成电路封装载板这样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活力的大项目、好项目、高引领性项目明显增多,各类优质发展要素加速聚集。   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有107个,总投资472亿元,其中“四强”产业项目74个,总投资278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24个,总投资316亿元;能源及基础设施项目45个,总投资294亿元;乡村振兴及社会民生项目44个,总投资213亿元。从投资规模看,5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50亿元项目11个,10-20亿元项目15个,5-10亿元项目43个。各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淄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积蓄强大动能。   今年以来,淄博市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搭建起比学赶超大舞台,各区县、功能区在项目建设上比体量规模、比质量结构、比推进效率,持续掀起一轮轮建设竞赛热潮,全力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打开了产业增量提升新空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淄川区5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 淄川区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 8月8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公示名单,淄川区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金科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产品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据了解,淄川区此次入选的5家企业分别是淄博明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金科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山东金科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淄博明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化细型管式动力蓄电池入选单项冠军产品。 今年以来,淄川区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专精发展道路,构建梯度培育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抓手,激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中小企业入库培育,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多次组织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淄川区企业培育赋能活动,邀请专家开展政策解读,指导企业做好各项申报工作。同时,加大力度抓好单项冠军培育提升工作,为多家企业提供政策申报咨询解读服务,引导企业发挥单项冠军技术优势,突破制造业关键领域短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鲁中分中心在淄博揭牌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鲁中分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桓台县举行,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首个分中心落地淄博桓台。仪式上,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与桓台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鲁中分中心。 据悉,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鲁中分中心项目的建设,将依托上合示范区国家战略优势和投资平台资源,以上合示范区为桥梁纽带,加强淄博市与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淄博市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为淄博市与上合组织国家产业结构对接创造条件,有力促进两地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同时,通过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功能支撑,加快全省班列资源整合,打造品牌班列,加快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渠道,搭建经贸共赢平台,更好服务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助力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将继续强化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的功能支撑,以多式联运“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国际超级港为主阵地,以港口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申建)国际物流枢纽为支撑,牢牢扭住深化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经贸合作这个根本原点,统筹省内物流资源,拓展班列货源,共享基础设施,进一步畅通多式联运大通道,为两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淄川大项目开工!总投资60多亿元,占地600多亩 6月8日上午,2022年淄博市(淄川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暨香港博维化学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淄川区举行。签约仪式上,共有43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351.77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领作用强、发展前景好,与淄博转型发展愿景高度契合。 这些项目的集中签约,既展现了今年以来淄博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证明,外界对淄博转型跨越的强烈信心和良好市场预期。 集中签约项目中,既有与山东能源、山东高速、海尔集团、中交集团、中农科技等央企、国企、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项目,也有与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先进地区企业合作的新技术、新经济、新赛道项目。 当天开工的香港博维化学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约64亿人民币),占地655亩,是依托淄川区生物发酵配套优势,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VC产品的延链补链拓链。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吨L-乳酸和聚乳酸产品,产值105亿元、利润12.7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成为淄川加快新医药产业倍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龙头支撑。 图片 “我们这个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占地600多亩,需拆迁企业47家、种养殖户17家、民宅18户、坟墓近1000座,拆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项目启动后,区、镇两级成立拆迁专班和项目专班,天天调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地上附着物全面‘清零’,解决了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说起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香港博维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帅不由得伸出大拇指,为“淄川速度、淄川服务、淄川效率”点赞。 香港博维化学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了集群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项目的顺利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本、企业集聚淄博,将助力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淄博多个行业发展跃上新高度。 近年来,淄博市持续深化“九大赋能”,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和“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两篇文章一起做,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努力打造具有行业标杆定位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四强”产业体系。
临淄区入选山东省工业强县10强榜单 按照《山东省财政厅等8部门关于修订印发山东省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鲁财预〔2021〕40号)要求,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近期联合开展了2021年度工业强县评选工作。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烟台市福山区、青岛市黄岛区、威海市环翠区、淄博市临淄区、诸城市、济宁市兖州区、邹平市、东营市东营区、滕州市、济南市章丘区等10个县(市、区)被确定为2021年度工业强县。 各工业强县需聚焦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做强产业链条,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确保在增长速度、规模效益、自主创新、“两化”融合、资源节约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据介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加强奖励资金的使用监管及绩效评价,督促工业强县规范、科学、高效使用资金。其中省级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专项债券资金用于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并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重点项目建设,由相关县(市、区)负责还本付息。上述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经费、楼堂馆所建设、偿还债务本息以及其他与工业发展无关的支出。 各工业强县需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报告工作进展、预算执行和实施成效,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将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工业强县工作推进情况,并对成效显著的地区进行通报表扬。
总投资119亿元!高青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5月16日上午,2022 年淄博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高青县化工产业园山东隆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108 万吨/年PA66 项目现场举行。 今年以来,高青县列入省市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202亿元。目前,30个已开工,完成投资26亿元。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5个,总投资1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95%。 据悉,隆华高材年产108万吨尼龙66项目,是全市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的延伸,项目总投资73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尼龙66生产基地。 PA66作为一种热塑性树脂,产品性能突出,应用领域广泛。隆华高材与天辰齐翔达成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73亿元,占地1800亩,一期投资20亿元,明年10月投产达效。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48亿元、利税28亿元,将解决就业600余人。 下一步,高青将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化工产业园扩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强化水电气暖信土地各类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投产打造最优环境。成立医药大健康、现代农业等7条产业链招商专班,发动全社会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入园项目不少于20个。深入落实“服务企业、伴企成长”工作机制,一项目一专班,日调度、周会商,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干劲,全力破解堵点难点,确保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
淄川经济开发区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淄博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设备也进入最后调试冲刺阶段,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2023年持续投放战略产品,将建成以淄博为中心、面向全国及海外出口市场的辐射网络。”5月6日上午,在支持淄川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开发区第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上,山东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国重点介绍了这一省级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项目落地开发区以来,一期项目投产达效,二期项目推进顺利。”在开工仪式上,新星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叶艳丽表示,“将锚定打造‘国家级智慧产业生态园’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淄博率先、山东领先、全国一流’的智慧业态联动示范区,争当商城重振、物流跨越、电商跨越的‘最大增量’,打造‘智慧物流’新名片。” 在本次开工仪式上,淄川经济开发区共签约2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3.07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 淄川经济开发区将落实“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深入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聚焦项目攻坚,激活产业跃升澎湃动能,将“431”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物流基地,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3个百亿级产业雁阵。
国创(淄博)中心:五位一体创出产业生态新模式 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是今后淄博市新经济建设的重要的发力点,国创淄博中心成立以来,抢抓“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在推动产业项目落地结果的同时,也创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 常帆:“我手中拿到的这个产品叫车用轻量化超混杂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汽车的外壳部件。目前这个新材料产品呢,淄博国创中心正在我市进行积极的孵化落地。” 2021年,国创中心与淄博市联合共同建立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淄博市轻量化产业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新路径,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样板,打造中国“轻谷”。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建设探索,国创淄博中心坚持以打造世界级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及创新生态圈,已推动多个项目在淄博落地。 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副院长 许烨 : “我们现在的是采用了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包括研发验证中心的一个建设,这个中心的建设的话主要是依托于我们自身的研发力量,另外的话我们要联合国内高校,知名的研发机构,国家级平台的一些资源,我们把这个测试研发中心建设成为车用材料方向的一个创新的一个龙头。” 一年多来,国创淄博中持续推动研发检测中心、技术转化中心、创新产业园三硬;创新拉力赛、创投基金两软的五位一体的业务板块建设。关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平台正为我市的新经济发展带来驱动和蝶变。 记者 常帆:“我所在的这个实验室是国创微谱新材料检测中心的一部分,这里是由淄博国创中心与上海微谱合资成立的检测验证落地项目。” 国创微谱高分子实验室组长 石慧: “我们实验室建成后,将形成辐射全国的新材料技术服务平台、检测平台,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体系。” 国创微谱(淄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面向车用材料研发和质量控制需求,同时结合航天航空、风电、绿色化工、船舶、精密制造等行业需求开展能力建设。 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副院长 许烨: “我们重点的话还是围绕着新材料方向跟数字化的一个结合。我们的愿景的话就是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将淄博打造成为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一季度淄博GDP过千亿,同比增长5.6%,实现稳健开局 4月28日,淄博市统计局网站发布一季度淄博市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淄博市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突发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向好向上的发展基础得到巩固提升,总体运行好于预期,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1039.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40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1.8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1.82亿元,同比增长5.5%。 稳中向好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当前淄博市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顺利开展,小麦整体长势和个体发育较好,苗情转化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猪牛羊禽肉产量3.46万吨,牛奶产量2.6万吨,禽蛋产量2.45万吨。 工业运行基本平稳。一季度,淄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2021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0.0%。累计增加值总量前10的行业中有7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增长17.6%、15.3%、66.5%、20.1%,合计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淄博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三次产业投入保持同步扩张,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2%,均保持2位数增长,有力带动了全市投资运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迅猛,同比增长105.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67.7%、141.2%。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份,淄博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41.7%。29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9.7%。其中,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等7个行业增速超过100%。 消费市场承压前行。一季度,淄博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5亿元,在3月份疫情封控的冲击下,依然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98.7亿元,增长5.3%。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4.9%、9.5%、23.6%、7.6%。 外贸外资稳中向好。一季度,淄博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82.9 亿元,同比下降1.8%,与1-2月份相比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72.3亿元,增长26%,比1-2月份加快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9.3亿元,同比增长15.1%。对新兴市场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出口额75.3亿元,增长59.0%;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51.5亿元,同比增长41.8%。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制造业外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3%。 进中提质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一季度淄博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占GDP比重达到42.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工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1.6%、10.7%,分别比1-2月份提高1.1个、0.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增加值增长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9%。 新动能培育发展加快。持续推进“四强”产业攀登计划。一季度,淄博市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上拉全市增加值增速5.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53.0%,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此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7.6%,合计拉动全市增速2.6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投入加力。新经济领域投入保持扩张。淄博市“四新”经济投资增长30.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5.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6.5%,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占比达到12.4%。技改投资力度不减。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4.3%,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1.4%、73.2%、60%。 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一季度,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2.4万户,增长9.1%;新登记市场主体22571户,其中新增企业6914户,分别增长10.4%和5.5%。新增“规上”单位带动作用加大,2021年末以来全市新增“规上”工业、批零住餐业、服务业单位分别上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3个百分点,有效带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市场预判保持乐观,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22.5、120.9;规上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114.5和117.5,均高于100的临界点。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一季度淄博市城镇新增就业18521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368人,困难群体就业1384人。民生领域支出加大。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重点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0.96%、23.65%、18.7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754元,增长6.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42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0,比去年同期收窄0.02。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3月份当月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4%。 资金要素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收支质效提升。一季度,淄博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入库税收占比达到72.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和金融支出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63.9%、167.1%。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3月末,全市国标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额达到1344.9亿元,同比增长15.1%,快于全部贷款水平6.9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11.6%,占全部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达到54.5%,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淄博市统计局分析认为,总的来看,尽管3月份突发疫情造成了短期局部影响,但是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长期向好向上的基本面没有变。
淄博:一代手艺人如何叫响“手造”名城   让“淄博手造”高光出圈是淄博手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4月20日,全市文旅重点项目暨“山东手造·齐品淄博”现场推进会召开,借力“手造”东风,“齐品淄博”崛起正逢其时。怎样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手工艺之都,在“手造”产业和集群建设方面我市将怎样发力?   在全国传统手工艺的11个大类中,淄博占得7席,在全部近千个小项中,淄博有百余个活跃品种。一代代淄博手艺人,传承创新,涌现出了以淄博刻瓷、博山雨点釉、无缝贴花、鲁派内画、琉璃灯工、鸡油黄料器、提花织锦、周村烧饼、龙泉铁壶、淄砚铭刻为代表的淄博手造十大特色技艺。   淄博手造,离不开匠心“质造”,一代代手艺人如何叫响“手造”名城?对于“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工程淄博将如何发力?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鹏表示,为让“山东手造·齐品淄博”成为活力城市新名片,将对现有产业实施数字化植入、协同创新、跨界联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赋能、品质再造工程,构建高水平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齐品淄博”的产业底盘,支撑其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档次和水平,装备是关键,我市将加快两化融合进度,推动实现装备智能化,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目前华光、中强、汉青、大染坊项目进展顺利,汉青陶瓷的无缝贴花目前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属于典型的手造智能化,项目上马后将为行业开辟新赛道、拓展新空间。   协同创新、跨界联名已成为市场上流行的创新模式。比如,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淄砚,近来与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跨界联名,从默默无闻到在全国500多家砚台中脱颖而出,身价翻了几番,成为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墨宝”。正是看好这种创新模式,我市加大力度对接引导企业和工作室开展研学游和工业旅游,对接市场资源,拓宽淄博手造新赛道、新场景。我市与山理工、清华美院等11所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着力解决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纹样设计、增材制造、数字建模编程、新工艺嫁接,导入参数化设计、电商及直播带货等瓶颈问题,补齐短板,开辟创新路径。   怎样让年轻人才进入这个行当,是当下淄博陶琉业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市利用“人才金政37条”,引进中青年领军人才来淄博创新创业,形成“淄漂”生态。继续评选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继续推选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形成金字塔型的高端人才结构,做大底盘。每年评选10家陶琉市级大师工作室,给予每家资金支持。继续做好大师班培训,每年选拔50名陶琉骨干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整体提升淄博大师创意思维和手造能力。   一年一度的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淄博陶琉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名片。赵鹏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城市礼”和“工美十佳”,让陶琉手造占C位、唱主角。办好北京、南京、济南三大专业展会,继续保持与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品牌企业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奇思妙想聚焦淄博,承办好全国陶琉创意设计大赛,让淄博成为创意之都;承办好人社部全国陶瓷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让更多的能工巧匠汇聚淄博,为淄博陶瓷传经送宝,注入活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