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公子 dynamic河西
Evolution forged the entirety of sentient life on this planet using only one tool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10,844 关注贴吧数: 14
江南吧排除油腻大王法案(排油法案)动议 首先,我绝对算是这吧里最倡导自由交流以及尊重物种多样性的了 但我宣布:不再坚持以上。郑重建议给一众油腻大王上链子,最最起码把他们的粑粑内容隔离在专贴里 首页满屏的湖南、扬州、斗富、攀咬、小孩子互丢泥巴。甚至前几页帖子全部扫一遍,都毫无回帖和交流的欲望 而且已经不止两三个吧友,提出过这个问题了。有的吧友(包括我)辛苦耕耘原创内容,回头发现整个帖子都被拉满了粑粑,兴致索然,渐渐也都封笔或者淡出了 我刚开始发贴那会,能得到很多在我频段之外的回帖。但到那个被拉满屎的合订本之后,我就没创作欲望了 浙江江苏吧尺度太小,城吧不够聚焦,而且很多人还跟我一样对北部西部没兴趣。江南吧本来好合适开辟一些地缘、民系相关内容,诸如春秋吴越、南朝史、吴越国史、江南民俗、激流8090苏南模式vs浙江模式、吴越之子——上海,之类的有趣细分深度内容。现在特么居然成了冻龄油腻大王的童厕? 油腻大王要彰显实力、斗富,就不能去拥有广域流量的大吧、大平台、大舞台,赚取庞大数量的太监洗脚婢的鲜花掌声吗?地域斗兽就不能去城市gdp、大米之类的专业PK场所互甩数据吗?宣传你老家你去自己家乡吧、去中华城市西部中部浙把苏吧这种地域吧正朔啊?自己没家吗? 支持我的排油法案,请回帖打下你宝贵的支持,不支持维持现状打下你宝贵的不支持,以上
从叨叨傅评论区看江苏地缘认同重构建&兼论江浙、吴语区关系第二版 之前发过一版,此版加入新内容以及nbc可乐冰&某生物的补充观点 从抖音叨叨傅的评论区看,苏南已经在90年代之后逐渐完成了民系/地缘认同的重新构建 叨叨傅的地域拟人化完全基于北方化视角,大多从谐音梗、行政摩擦、固有大标签等十分浅显的角度切入。很少涉及江苏各地具体的民情、语言、习俗梗。大批人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苏南人也接受了江淮、黄淮与自己同一个民系的设定,依据古典维系的吴越民系认同越来越淡薄 他作为泗阳的苏北人,非常机智,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路子,平权的同时维护省内和谐,把苏省的散装由民系冲突往十三太保谁也不服谁引就成了平等的散装,反而构建了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的省籍地域认同(划重点),也很有流量 一个原因是苏南本地人口生育率全国最低,新生儿结构被省内江北人口冲烂(比如苏州90年代的户籍人口,只占现在常住人口的不到一半,成了少数派)。另一个原因是被强力推普,很多土著也视讲方言为乡窝宁、没文化,导致苏锡常目前几乎没有小孩的母语是吴语 但在传统上,行政区划其实不能决定地缘归属,民系才决定归属 而其中决定性因素的是语言,依据各自所操语言的不同,完成自己人、他者的构建 广东客家潮汕广府三大民系泾渭分明,就是依靠语言的区分 目前苏南和上海人的发声部位和送气越来越贴近淮官,吴语语感越来越差,绝大多数人普通话才是母语(母语指的是伢伢学语时期,父母教你开口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而且不像浙江,求学在校时期会有乡下来的小朋友提供方言环境(浙江较少有城乡歧视,嘉湖近乎完全无,而且具备方言能力会被认为是local和老派) 因为缺乏吴语环境,所以交流中穿插文读的普通话词汇会觉得别扭,索性就直接夹杂普通话了。浙江人对于苏南上海连中年人说吴语都要夹杂普通话词汇感到十分困惑,这还是已经丢失很多吴语传统词汇的情况下 苏南大量的苏北人流入,而且因为是同省文化地位会比外省的高,往后语言文化和苏北只会越来越趋同,和浙江越来越割裂 外来派中的做题家一系与顽固本土派的切割,往往是最激进的,跟周边同民系而异省的地区就更没特殊感情,选择行政区划认同就是最直球的新地缘认同构建。而本土派究竟是维护地方利益共同体还是原有民系认同,也是个大难题 现在也只有比较老派的苏南浙北土著、吴语圈同好,还存在着:春秋吴越、吴越国、两浙路、江浙行省、环太湖等等古典共同体的执念。浙北也同样的,越来越靠近同省的上八府。个人也认为这种趋势很难改变了,只要沿着各自的道路前进就好 但苏省外来派有一点很差劲,就是外来派容不下、甚至仇视和排斥依然在顽固维护传统地缘认同的local本土派,视其为省奸、过兴的大爷大妈。这种类似鸠占鹊巢后的反向霸凌,引发了苏南部分本土派的极端反感,也引起浙江和其他吴语区吃瓜群众的共情,继而产生diss外来派的同盟性anti,维护同民系的苏南就是在间接维护自身 附:知乎同文评论区节选
不搞江浙搞吴越就是要把江北人踢开,搞吴越细分就是都要做主 不搞江浙搞吴越就是要把江北人踢开,搞吴越细分就是都要做主 不谈江浙,另开吴越叙事,不就是为了踢开臭花娘淮东人 不加上沪小开嘛,是因为人家根本不屑于用历史地位来背书,从前越是小透明伏低做小越显得现在越是威!老子不屑于任何谈家底厚祖上阔!我就是开guo太祖! 支持多搞搞,每样分法搞一种认同一定要清真,剔除不虔诚者、异端 地级市搞完,县里搞,县里搞完搞乡镇,学温州人最好,宗家才是自己人,婚嫁不出街 都是主,那就是没有主!一定要决出高下! 被个体远不如自己的平庸north汉依靠弱者抱团组织优势偷家怎么办?学苏州!太君,老子—哦不,小可原来就是汉人啊,sir,this way 再说一下环太湖vs温丽台,要说大部分苏沪嘉人,蠢真是蠢啊,真江南尽可文化自信,只听过温州人过档来捞钱,从没听过环太湖有往那边山沟跑的 大可以文化自信学老广不论是潮汕嘎里郎出了多少豪绅首富,还不是要在我这边搵食?那必须按照我广府这一套的来 另cue一下@浮生、六记 我之前并不反感湖南爵爷和江北骂人精,有多样性多好啊,但很不喜欢ta,ta谋求强力从而称王称霸!这样才会破坏生态!但好像她只是身份认同有问题,行为模式截止目前似乎趋向智慧生物?江南,省吧很多贵物都有这个认同问题,化困惑为戾气,愤怒指挥大头,已经不太能那啥了……
我发现!江南最好的对照组就是明清交接时蒙古各部!速来认领! 南京——察哈尔,中央万户,三十万蒙古汗庭所在,伟大的中兴之主达延汗!(江东孙权,囊括一切狭义广义抽象江南)可惜如今汗庭不复往日,大汗既控制不了丰美的草场,连侧近的内喀尔喀(苏锡常)也号令不了,还弄了很多汉人(安徽人)建板升城种庄稼,十分不清真,沦为吉祥物的存在。只有不明真相的,仰慕汗庭虚名的出塞汉人跟着他胡混。最离谱是他还居然不信黄教(不说吴语)已被开除蒙籍(江南身份) 苏锡常——内喀尔喀五部,原为十二部,问那剩下的七部哪去了?被他们开除出蒙籍了……实力强横冠绝草原,但是统合松散,只在速巴亥(张士诚)时期有过实质共主。缺被李成梁(无赖猪八八)互市计一箭射毙,一贯薄情寡义的众台吉居然罕见地纷纷坠马仰头痛哭。如今只有名义的共主炒花(苏州)还有宰赛暖兔拱兔等等等诸多大小诺颜(县域经济)抢钱他去上,没事别烦我 嘉湖——奈曼、傲汉,辽西走廊西侧,紧连内喀尔喀。地狭但水草丰美,悄默不响可动员一万战骑,屡次重创明庭,最强战绩击杀李如松。但居然…就请互市砍木头贩去了……好吧,具备武力的日子人 绍兴——喀剌沁乌梁海联盟,蒙古本蒙,黄金家族真正的嫡传后裔,以及大元正统怯薛。但今时不同往日,只能在昔日小弟手下仰人鼻吸,后者还惨遭俺答系顺义王(杭州)主导肢解瓜分 温州——哈萨克,你要说我是蒙古(江南)呢,我也认,但我绝对不是蒙古人!(吴越民系,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和蒙古核心簇都是c2北{O-f619})我们和蒙语有同源词(与北吴共有词)共同性(连读变调,声母几乎一样)甚至也有元音和谐(清浊对立),但互通不了!跟隔壁土库曼人嘛还能稍微讲点 杨泰——外喀尔喀,谁说漠北不是蒙古?伟大的成吉思汗诞生地!真蒙古!奔流的斡难河,民族象征肯特山!谁要加入蒙古?我提供背书,权威认证!批发!量多的优惠给! 杭州——土默特万户,伟大的再兴之主俺答汗,再一次统一全蒙古!什么,缺察哈尔?它已经不再是蒙古了!建立富饶的鄂尔多斯,号令全蒙古,谁敢不从?(内喀尔喀:我们是左翼,跟你右翼没关系!并且汗庭只能驻跸左翼!况且你们究竟是不是瓦剌人的种也难说,我们乃蒙古嫡流嘿嘿嘿) 闽东:土库曼,懵比的河中土著,曾受过蒙古统治,如今零星凑热闹为主,与哈萨克(温州)源流不同,但长期交流、通婚,习性相近 没轮到的看反响再更,没热度就此烂尾!没用谢!
【论文分享】胡克诚:何处是江南:论明代镇江府“江南”归属性的 内容提要:明代镇江府的“江南”归属,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其间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元朝末年,镇江作为朱元璋的“兴王之地”之一,与原张士诚统治下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核心区分属不同阵营,使其从自古以来与后者多处同一行政区划的“江南”或“浙西”中被人为割裂出来,并在入明后获得了远优于后者的政治地位和财政待遇。从财政视角看,有明一代的镇江府在赋税科则与蠲免政策上同代表“重赋之地”和“逋赋之乡”的“江南”泾渭分明。永乐以降,因治水等项统一管理和缓解国都北迁造成的经济重心同政治中心再度分离负面效应的制度诉求,苏、松、常、镇“四府”乃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在行政管理和行政区划上渐趋统合,镇江府逐渐被视为“江南”财赋区的一部分,并被扣上了“重赋”的帽子。上述情况的出现,是造成后世史家对“江南”地域范围界定存在较大争议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 文章来源:《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01期 “江南”研究的显学地位由来已久,仅学者统计的20世纪百年间江南研究论著目录,①即可用标尺厚度来衡量。作为区域研究经久不衰的焦点,甚至确立独立学科体系——“江南学”的趋势,也愈加为学界所关注。②但所有江南研究者首先面临的仍是一个至今争议颇大的基础性问题——何处是“江南”?③ 当然,不同历史时期的江南所指差异很大,同一时期的江南涵盖范围在不同视角下亦有差别,其中尤以明清时期镇江府的江南归属性争议最大。比如李伯重著名的“八府一州说”认为,“经济史研究中的明清江南,应指苏、松、常、镇、宁(应)、杭、嘉、湖及太仓州所构成的经济区”④。此外,高逸凡、范金民虽重在强调进行太湖流域的区域历史研究时,从相当于明代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地的“浙西”这一概念出发应当比划定“江南”更为合理,但也认定“镇江市区地当太湖平原门户,历来是军事重地和驻军之所,民风轻悍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内,社会风俗、民间信仰多与苏南相通,可视为太湖流域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⑤而与之相对,徐茂明强调,从经济联系、发展程度、文化习俗、方言语系等方面比较,明清时期的宁(应天——江宁)、镇二府同苏、松、嘉、湖等江南核心区差异明显,故倡导剔除宁、镇的江南“六府一州说”。⑥日本学者森正夫则认为,苏、松、常、嘉、湖五府加上镇江府,与南宋设置“公田”的浙西六郡基本重合,将其统称为“江南三角洲”。⑦冯贤亮依据生态环境、水利条件等共性因素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即截取镇江府的东南部分和杭州府北部的余杭、海宁二县,连同苏、松、常、嘉、湖、太五府一州,作为其研究领域中的“江南地区”。⑧ 综上,过去学界基本依据环境史、经济史、文化史等角度来界定其各自研究对象的“江南”概念范围,而不再对镇江等府的江南归属性做进一步探究。这在区域史研究方法论上似无可厚非,但正如邹逸麟强调的,目前学界对“江南”地域概念在历史上的“政治含义”缺乏关注,对明清“江南”社会地位的历史渊源也有待深入探究。⑨赵轶峰亦指出,明清通常话语中的“江南”是一个“环境与经济、社会要素综合的概念”,但这种认识往往将国家和地方行政体系排斥于江南概念的核心和内在构件之外,忽视了江南研究所需的“制度框架视野”。⑩此外,谢湜强调对“江南”范围的讨论,首先要将区域视为一个动态的视野,通过历时性的考察,把握这一研究区域与研究主题的关系,从中考察区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11)高逸凡则呼吁要回归明代官方文书来观察明人江南概念使用的复杂性。(12)上述观点为进一步推进对江南历史内含的认识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本文选取明清时期江南归属性争议最大的镇江府为考察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入“政治”或“国家”视角,通过朝代更迭、财政政策和行政管理三个维度,以历时性的动态视野来比较历史上、特别是有明一代的镇江府同苏、松等江南核心区的关系和异同,以期进一步探究江南区域内部的多元发展脉络。(13)错漏之处,还请就正于方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I3MDM0NTYwNQ%3D%3D%26mid%3D2247607624%26idx%3D6%26sn%3Dcd86e24ce5e4c3bffb3b17c008da273b%26chksm%3Dead111a2dda698b4057c5b2bd44a58fc7847ce6b2f3ee74e3caaee6e458b2e61e102c926ae33%26scene%3D27&urlrefer=08f2172da672da863c4583dbd064ac61
嘉兴五县两区吴越势力划分 嘉善——春秋,为吴、越接壤的檇李、长水之地,初属吴,后属越。战国,越被楚灭归于楚。 嘉兴——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 平湖——春秋,为越国的武原乡地。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伐越,越败,地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地复属越 海盐——春秋时为越国武原乡,地属越国。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伐越,浙西地尽入于吴,海盐地为吴所占。后又归还于越 海宁——约六千年前海宁市土地上就已有先民生息。春秋时期,海宁为越之武原乡、槜李乡、御儿乡地 桐乡——周朝,市境周时名御儿,属越国。春秋,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儿至今钱塘江以西皆属吴。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越王勾践灭吴,市境复归越。 百尺渎——见于《越绝书·吴地传》。它由吴城通往古钱塘江北岸的河庄山侧(今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西南四十里),是一条沟通吴、越的人工渠道。公元前495年,越王勾践的军队曾循百尺渎北上攻吴,“吴师败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县南五里)。”但这是吴越争霸时期的划分,而在这之前,太湖、鉴湖平原是越国经营数百年的核心地带。诸越是沿海稻作民族,一直只对海岸线附近的海岱、湿地领土有兴趣。擅长水利工程,专精开凿运河以水代路,吴越在这点上相同 吴国从毗邻地区镇江起家,势力范围逐渐发展到太湖平原,触及到了越国的核心利益,从而引发吴越几代人的决战 这也解释了吴国作为外来户,只两代强盛而又速败,并再无起复的原因。太湖平原群众基础是越人,无论是北吴南吴存在连续过度还是分子人类学都证明这点 还有,苏州只当了二十多年吴都,但越都当了八十多年,却心向吴,值得探究
原浙江吧大吧主,20年吧龄来讲下江苏浙江的恩怨纠纷 05年的时候,因江苏吧吧务清一色苏北人,导致该吧话语权长期被苏北人霸占(当年还无苏中概念,并且公认吴语区互等江南,没任何分歧) 然后很大一部分苏锡常人忿不过,总被删帖拉偏架,就跑在浙江吧了。然后当时江苏吧另外众人就觉得你们苏南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他们是越,我们是吴,我们才是一家人啊喂。然后辱骂浙西是山越(没错,那年头就开始说山越了。贴吧山越的由来,是浙江平原区与丘陵区的自道府里打闹,相互戏谑揶揄对方是农比和山越)但是外人跑过来说山越,浙西众就炸毛了。 苏南人则说谁跟你们一家,那些都是刚卵,然后有些声称并不是,我就是苏南人,然后让打方言,通常就没声了。 此间有一风云人物,聪聪等等我,苏州张家港人,大美女。因为号称脱苏入浙,被苏北人各种下三路和问候家人,开启癫狂地图炮突突,创造了诸如:镇江全刚常州半刚别往苏南堆里凑,刚拨度兹路扎烂污,南京人西开你们就是安徽人等等名梗。 苏北人当年几乎都是人身攻击,因为别的具象方面实在没法攻击,00年初台州宁波温州人均全国非直辖市分列123,苏南苏北比现时差距还更大得多,就连南京的人均连浙南都赶不上。 然后过激的泼妇骂街的行为引起了更多苏南人的反感,00年初网民素质和见识比现在高得多,电脑和宽带费不是一般家庭能开销的,网吧也很贵,不大有人会浪费网费在对喷上。开始跟江苏做切割,开启吴越国、两浙路叙事。 如今,苏南跟浙江会闹成这样,应该是因为生育率全国垫底,新一代全被换种的缘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