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8868 青葱岁月8868
关注数: 35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48,353 关注贴吧数: 1
【赏书记趣】大鲸牧场(科学文艺丛书) 《大鲸牧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5月第一版,1979年4月第7次印刷,封底有“科学文艺丛书”标记。插图本书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迟叔昌(1922-1997)的5篇主要作品,有、《大鲸牧场》、《起死回生的手杖》、《割掉鼻子的大象》(与于止合作)《三号游泳选手的秘密》、《科学怪人的奇想》(与于止合作)。感觉是沈培的风格,但是书中并未注明插图作者。 六十年代在编辑叶至善的指点和修改下,迟叔昌发表了处女作《割掉鼻子的大象》。随后又发表了《起死回生的手杖》、《大鲸牧场》、《三号游泳选手的秘密》等科幻小说。成为那个时期创作量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 迟叔昌的小说涉及多门自然科学前沿,而以生物学为长项。代表作《割掉鼻子的大象》描写了刺激激素分泌的生物培育技术。《三号游泳选手的秘密》描写了从鲶鱼体上提取润滑剂的设想。《大鲸牧场》更是直接描写鱼业的发展。他的作品似乎也可以间接看到物质匮乏时期的影响:农业问题占了相当篇幅。 文革时,身为天津作协专业会员的异类天才迟叔昌失去工作,夭折在那次“疯狂的进行曲”中,科幻刚刚兴起的石器时代就那样笼罩在漫漫黑夜之中。他只好于1975年东流日本,在日本庆应大学任教,并兼任日本索尼公司中日协作事业首席顾问等职。业余时间,迟叔昌参加日本的“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为沟通两国科幻文学界的关系作出了不少贡献。1997年去世。
【赏书记趣】山野寻趣 《山野寻趣》,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4月一版一印,作者刘先平,插图杨永青。印数只有3000册。该书后来再版过,也曾收入《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封面也变了,不如初版雅致,内页插图也不知是否还在。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家,是我国大自然文学的开创性人物,代表作是《云海探奇》及《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等。《山野寻趣》就是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之一,一本野外科学探险散文集,多创作于80年代早期。这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品,文笔优美,同时具有报告文学的真实和小说的扣人心弦。读者读后会深刻理解:对大自然无动于衷的人,不会热爱生活,更不会热爱生命。作者用他在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采撷的晶莹珠玑、绚丽花朵,和着真挚的感情编织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花环。 本书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在热带雨林中寻觅魔鹿;在山野观看激烈的鸟战;发现虎威虎跃的灿烂;探索海雕行猎的曲折;划艇在沙漠大河中飘流;揭开大熊猫神秘的生活;寻访南海金丝燕的踪迹;…… ——当你随着作者充满艰辛的步伐,揭开了大自然的一个个神奇奥秘时,便充满了震撼人心的魅力,倾听到人和大自然的对话。 插图是杨永青,就是当年给程远的《弯弯的小河》插图的画家。一向很喜欢杨永青的插图,精致、细腻、感人。该书出版时的1987年,国内书籍插图水平已经普遍滑坡,而作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美术编辑、编审,杨永青先生依然兢兢业业,为本书插图数十幅之多,而且保持了一定的水准,令人肃然起敬! (注:杨先生已于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仙逝,享年84岁。) 另外,本书扉页上有作者刘先平的签名。
【赏书记趣】海底恐龙(儿童科学文艺丛书) 《海底恐龙》,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一版一印,儿童科学文艺丛书。作者:嵇鸿、缪士,封面、插图:丁午。本书103页,插图很多,是一本趣味性很强的科学探险故事、科学幻想故事集。网购的,看封面没什么印象,本以为小时候没见过,但翻看书中的插图猛然想起小时候曾经看过这本书,可能当时看的那本封面掉了。 这本书就是以前我说过的那种典型的书籍——乍一看封面会误以为是一本哄低龄儿童的浅显的书,但是打开来仔细读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都很强的优秀少年儿童书籍,比现在的儿童书籍内涵上档次高了很多,而且著名漫画家丁午的插图更是给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加码,从小就很喜欢丁午的插图,他的插图作品总是想象力和表现力都很丰富,给人脑洞大开的感觉。 尤其喜欢本书中的《奇怪的捕猎队》、《远探水晶山》、《镜子湖的谜》、《海底恐龙》这几篇科学探险故事。这类题材也是我至今仍最喜欢的题材。 嵇鸿,1920年生于西子湖畔,长于太湖之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教师,上海市市西中学语文教师,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毒窟》、《圈女》,儿童文学集《鬼火》、《神秘的小坦克》、《孙悟空巧遇真“石猴”》、《最珍贵的礼物》、《动脑筋童话》、《东游奇遇》、《雨夜之歌》、《珍珠贝姑娘》、《扑朔迷离》等。《雪孩子》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没兴趣”游“无算术国”》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奖三等奖,《冰雕姑娘》获第二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丁午,现代著名漫画家,祖籍贵州遵义。1931年生于北京。1952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任《中国青年报》美编,1979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审、儿童美术编辑室主任,《儿童漫画》、《漫画大王》主编。连环漫画《熊猫百货商店》、《小熊猫当木匠》,连载系列连环画《熊猫小胖》、《小刺猬》、《谁丢了尾巴》、《森林里的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一个变两个》、《咕咚》、《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多人合画)、《咕咚来了》等,其中长篇连环漫画《熊猫小胖》和《小刺猬》,分别在《中国儿童》、《儿童漫画》两刊连载各百余期。《儿童漫画》主要刊登孩子们自己绘制的漫画,他希望不仅让孩子参与其中,用漫画的形式记录成长中的感悟,也能通过一幅幅漫画陶冶孩子的心灵。这也是丁午先生的办刊理念。晚年的丁午还出过一本《丁午漫画日记》。随便翻翻,便发现丁老质朴、简洁、风趣的画风中,传达的是一个老人豁达、幽默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呈现出一个不只适合儿童欣赏的丰富的心灵世界。2011年8月7日23:00,丁午先生因病去世。
【影视随笔】随便聊聊影片《七月与安生》 上周日在乐视的影库里看到了《七月与安生》(2016年周冬雨、马思纯主演电影),就在电视上看了一下,感觉远超预期,异乎寻常得好!没读过安妮宝贝的原著,看到有人评论说影片只是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在故事和细节,深度和层次上均超过原著,呈现了比原著更厚重的主题。影片所体现的并非简单的三角恋情,而更像两个女生从少不更事到成熟洒脱的成长史。 影片改编了原著人物的性格、故事及结局,倒叙讲述了一个故事,看到后半部出现三个结局的时候,还有点担心落入俗套,因为现在安排开放式结局,或多个结局的片子并不鲜见,有的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胃口。后来发现本片安排的三个结局完全是一种艺术处理(有人称为三重反转),三个结局并非简单并行,更像层层递进,最后终于真相大白,给人美的享受,从而大大给影片加分。具体说来:第一个结局是安生作为作家在笔下虚构的,第二个结局是安生“善意的谎言”,只有第三个结局才是真正的结局,第三个结局中七月在安生的笔下不仅绽放着精彩,而且得到了永生,甚至让观众也感到了升华——这种安排感人至深! 影片的故事情节总的来说合理,影片的画面唯美,感觉周冬雨终于碰到了适合她的角色,某些潜在个性释放得淋漓尽致,而相比之下,马思纯的表演的难度和层次也许更大,因为这个人物大部分时间是隐忍和伪装的,而马思纯演得非常令人信服、感动,怪不得俩女主演都得了金马奖!男主角作为一位新人,情感把控得准确到位,演得恰到好处。该片的背景音乐也很好听,自始至终都和剧情很合拍,让人感觉一切都是青春里的样子。横向比较的话,比同类国产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很文艺,把友情、爱情、人生、人性这些主题,赏心悦目地呈现,对于不同模式的人生道路的讨论、比较、探索、尝试,也有一定深度,看片过程就仿佛经过了一次人生洗礼,眼泪不停打转,后来终于没忍住。看完以后对中国电影有了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当片尾音乐响起,演员表出来的时候,还坐在座位上发呆,仍在回味。 其实刚开始的十分钟之内还担心会又是一部炒作起来的平庸之作,因为周冬雨好像不太适合片头的扮相,而且气氛有点沉闷,但过一会进入正题,时光开始倒流,慢慢就进入状态了,一小时五十分钟左右的片长转瞬即逝,看到结尾时,甚至和看完美国片《肖申克的救赎》时很像,让人有一种升华的感觉。这个片子的制作团队太棒了!
【童年书趣】《儿童文学》丛刊10(1979年6月出版) 《儿童文学》丛刊10,1979年6月出版,160页,这是《儿童文学》作为丛刊出版的最后一期,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就改为月刊通过邮局发行了,我就再没见过。印象中直到两年多后的1981年下半年,因为有同学订阅才又见到这个刊物。 这一期是童话诗歌专辑,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插图也相当经典,所以也是小时候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之一。其中赵燕翼的《打酥油的小姑娘》(朱延龄插图),刘厚明的《启明星之歌》(杨永青插图),严文井的《寓言四则》(丁午插图),康复昆的《小象努努》(詹同插图),孙幼军的《神笔和笔帽的故事》(沈培插图),杨书案的《彩虹》(缪印堂插图),刘斌的寓言二则(方成插图),金近的《书柜里的故事》(乐小英插图),贺宜的《乌云的故事》(曾佑瑄插图),宋一平的《金莲花》(陈永镇插图),汪兆骞的《镰刀星》(马瑔插图),李延祜的《皇帝的棋艺》(李玉红插图)等,无论是作家的文笔还是画家的技艺,都是非常精湛的,是令人难忘的经典篇章,另外还有若干篇幅的诗歌作品,以及两篇关于老少画家的专家作品,《张乐平和他的“三毛”》,《画坛春光育阿西》(杨永青插图)。这本书曾翻看过无数遍,给童年带来不少欢乐。
【童年书趣】《儿童文学》丛刊9(1979年4月出版) 《儿童文学》丛刊9,1979年4月出版,这期160页。本期是“儿童文学创作学习会小说专号”,共刊登了13篇“儿童文学创作学习会”学员们的短篇小说,封二刊登了学员们分别和当时的作协主席茅盾以及老作家张天翼的合影。这也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期《儿童文学》。当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程远的小说《弯弯的小河》。这13篇作品分别是:叶文玲的《看焰火》(常翰卿插图),陈丽的《爱》(卢沉插图),郑开慧的《鲁鲁和弟弟的遭遇》(王惟震插图),阎继明的《在那遥远的北方》(乐小英插图),林震公的《司令》(吴敏插图),孙丹薇的《失去欢乐的孩子》(李焙戈插图),程远的《弯弯的小河》(杨永青插图),杨书案的《小华的习字本》(翁如兰插图),夏有志的《大风降温》(聂鸥插图),浩岭的《逮猴儿》(法乃光插图),边子正的《珍贵的教科书》(陈玉先插图),赵金山的《对手》(王惟震插图),铁凝的《捋槐花》(杨永青插图)。 书末的编后记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1978年12月1日—20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文学读物编辑室和《中国少年报》联合举办了儿童文学创作学习会,参加这次学习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7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青年作者。这些作者在学习会前后,每个人至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期小说专号,就是从50多篇短篇小说中挑选出来的。这13篇短篇小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说明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是极其广阔的。
【童年书趣】《儿童文学》丛刊4(1978年6月出版) 这是《儿童文学》丛刊第4期,1978年6月出版。这一本应该是我小时候最早见到的《儿童文学》,但是奇怪的是,网购了这一期重温旧梦时,奇怪地发现:本期上的前面几篇文章竟然毫无印象,比如:刘厚明的小说《红叶书签》(苗地插图),秦牧的散文《看马戏》(詹同插图),小说《深山护牛》(尹国光插图),小说《椰林少年》(法乃光插图),这几篇现在读起来也觉得不错,但是感觉非常生疏,这分明是第一次阅读嘛!不过对篇幅比较靠后的内容却印象非常深刻,犹如老友重逢般亲切,比如:小说《爷爷留在敌占区》(黄驾宇插图),阿根廷作家阿尔瓦罗·荣凯的小说《一本字典》(陈亦逊插图),日本的小林多喜二的《班长的愿望》,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方成插图),《丑小鸭》,还有朝鲜小说《深山里的战斗》等。 莫非当年看的是同学的一本残书?只有后半部,前半部已经被撕掉?当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男同学普遍不是那么爱护书的,可是对这期的封面却有印象,怎么可能前半部撕掉只留个封面呢?记忆模糊了,毕竟40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很多事都难以确定,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一期内容和插图都非常精彩,那就珍惜当下,一起欣赏一下吧。
【童年记忆】动脑筋爷爷 ⑧(陈永镇 画) 《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科普读物,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事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动脑筋爷爷、小问号和小天真,动脑筋爷爷是一个戴眼镜、白胡子、白头发、很有学问的样子的老爷爷,无所不知;小问号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喜欢刨根问底;小天真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喜欢对问题作轻率的判断,然而经常是错的。经过动脑筋爷爷的启发,最后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一版的《动脑筋爷爷》出版于1963年到1966年,一共出了4本,大28开本的,不过当年的小天真不叫小天真,而是叫小无知。第1册插图是毛用坤绘画,第2册乐小英绘画,第3、第4册是陈永镇绘画。 第二版《动脑筋爷爷》于1978年开始出版,78、79年共出了6册,1981年出版第7、8册。8册分别为:1、动物知识;2、植物知识;3、天文气象知识;4、日常生活知识;5、日常生活知识;6、动物知识;7、矿物知识;8、交通工具知识。1978年的第二版把“小无知”改名为“小天真”。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第1册的插图改由陈永镇重新绘画,包括封面。这样第二版的插图除了第2册由乐小英绘画外,其他7册都是陈永镇绘画。和63年第一版相比,78版的开本小了,为32开本。 早期《动脑筋爷爷》的出版发行都是编一本出一本,没有套书一说,直到1987年才发行了第一辑(1-8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动脑筋爷爷》又陆续出版了两辑,每一辑都是8本。迄今为止,《动脑筋爷爷》一共出了三辑,24册,第一辑最为经典。 贴完这本《动脑筋爷爷》第8册,这个系列暂时告一段落。
【童年记忆】动脑筋爷爷 ⑦(陈永镇 画) 《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科普读物,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事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动脑筋爷爷、小问号和小天真,动脑筋爷爷是一个戴眼镜、白胡子、白头发、很有学问的样子的老爷爷,无所不知;小问号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喜欢刨根问底;小天真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喜欢对问题作轻率的判断,然而经常是错的。经过动脑筋爷爷的启发,最后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一版的《动脑筋爷爷》出版于1963年到1966年,一共出了4本,大28开本的,不过当年的小天真不叫小天真,而是叫小无知。第1册插图是毛用坤绘画,第2册乐小英绘画,第3、第4册是陈永镇绘画。 第二版《动脑筋爷爷》于1978年开始出版,78、79年共出了6册,1981年出版第7、8册。8册分别为:1、动物知识;2、植物知识;3、天文气象知识;4、日常生活知识;5、日常生活知识;6、动物知识;7、矿物知识;8、交通工具知识。1978年的第二版把“小无知”改名为“小天真”。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第1册的插图改由陈永镇重新绘画,包括封面。这样第二版的插图除了第2册由乐小英绘画外,其他7册都是陈永镇绘画。和63年第一版相比,78版的开本小了,为32开本。 早期《动脑筋爷爷》的出版发行都是编一本出一本,没有套书一说,直到1987年才发行了第一辑(1-8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动脑筋爷爷》又陆续出版了两辑,每一辑都是8本。迄今为止,《动脑筋爷爷》一共出了三辑,24册,第一辑最为经典。 应网友要求,继续贴《动脑筋爷爷》第7册。
【童年记忆】动脑筋爷爷 ⑥(陈永镇 画) 《动脑筋爷爷》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科普读物,故事涉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事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动脑筋爷爷、小问号和小天真,动脑筋爷爷是一个戴眼镜、白胡子、白头发、很有学问的样子的老爷爷,无所不知;小问号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她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喜欢刨根问底;小天真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喜欢对问题作轻率的判断,然而经常是错的。经过动脑筋爷爷的启发,最后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一版的《动脑筋爷爷》出版于1963年到1966年,一共出了4本,大28开本的,不过当年的小天真不叫小天真,而是叫小无知。第1册插图是毛用坤绘画,第2册乐小英绘画,第3、第4册是陈永镇绘画。 第二版《动脑筋爷爷》于1978年开始出版,78、79年共出了6册,1981年出版第7、8册。8册分别为:1、动物知识;2、植物知识;3、天文气象知识;4、日常生活知识;5、日常生活知识;6、动物知识;7、矿物知识;8、交通工具知识。1978年的第二版把“小无知”改名为“小天真”。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第1册的插图改由陈永镇重新绘画,包括封面。这样第二版的插图除了第2册由乐小英绘画外,其他7册都是陈永镇绘画。和63年第一版相比,78版的开本小了,为32开本。 早期《动脑筋爷爷》的出版发行都是编一本出一本,没有套书一说,直到1987年才发行了第一辑(1-8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动脑筋爷爷》又陆续出版了两辑,每一辑都是8本。迄今为止,《动脑筋爷爷》一共出了三辑,24册,第一辑最为经典。 应网友要求,继续贴《动脑筋爷爷》第6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