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hl119 llhl119
关注数: 39 粉丝数: 616 发帖数: 16,540 关注贴吧数: 27
张为cc设的手机铃声是京韵大鼓。 张的手机铃声设了两种:寄印传奇唱段、京韵大鼓。 正文里,多数写明来电铃声的都是寄印传奇,统计了一下,全部90章出现了10次寄印传奇,其中第1章(第一卷)出现两次,从第33章严林查看张手机记录看,这两次来电都是梁致远打来的(张说是老同学)。另外8次出现在第33章至第75章(第二卷)。 京韵大鼓共出现4次(均在第二卷): 1、 21章,04·5·2,严林回家当晚,张走上阳台接听, 对方口气有点急,通话时间不长。 2、65章 ,05·2·17(初九)早上,张先在客厅,后上阳台,最后进了自己卧室【对方说普通话,起码母亲在说普通话,她说:“啊,咋现在有空打电话过来?”伴着一声轻笑。】 3、74章,05·5·27晚,桑园酒店客房外,严林拨打张电话,隔门传出铃声; 4、74章, 05·5·27晚,青霞来电。 张应该是把通信录上多数人的来电设定为寄印,只有特别重视需要尽快处理的少数人才是京韵大鼓。 04·5·2晚那通大鼓信息太少,先放一边。【原文:猛然一通京韵大鼓。母亲翻身,接起手机,先是踱到厨房门口,又走上了阳台。对方口气有点急。我刚想竖起耳朵,母亲就回到了客厅。“咋了?”“没事儿。拉演出的。”母亲站在茶几旁,伸了伸腰。】 05·2·17(初九)早上那次通话信息里按那个比较大可以分析一下。【原文:客厅里响起一通京韵大鼓,母亲很快走了出去。我却有点笨手笨脚,光系围裙都颇费了一番功夫。对方说普通话,起码母亲在说普通话,她说:“啊,咋现在有空打电话过来?”伴着一声轻笑。我关上水龙头,轻手轻脚地操起盘子。“就那样呗。”奶奶应该在客厅,不过并没有开电视。母亲在客厅兜一圈儿,扭身推开了阳台玻璃门,最后又进了己房间。熟悉的人声时有时无,忽近忽远,终于在模模糊糊中失去了踪影。】
关于小说第一部分(1-18章)的两个问题 寄印正文90章,大致可以分为前18章和19-90章两卷,分别讲严林98年(初中)、04-06(大学)两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儿,当然有相当数量篇幅衔接这两个时间段以及叙述前情。 小说第一部分讲述的故事,只要理顺时间线,对应上细节,总体看是清晰、完整、逻辑自洽的。没有太多需要侦破、推理、演绎、脑洞的地方。 当然,不太多就意味着还有点。 我有两个疑问就教方家: 1、开篇篇头,作者写了一句:本故事背景发生在2000年,讲述我和我的母亲之间一些微妙的故事,全文预计一个月更新完毕。 我们看原文,第1章是以04年张到大学探望儿子开始,第2章转入严林对98年的回忆,完全没看到2000年有什么特殊的事件啊,18章以后勉强算涉及到第一卷人物的内容不过是:99年初爷爷去世,年末陆永平发生意外死了;00年是村子拆迁,严林和蒋婶有了第一次;01年张辞职办剧团。。。。。。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本故事背景发生在2000年”啥意思? 2、邴婕的短暂出现和离开 很明显,严林和邴婕互有好感,严林哥们儿王伟超给他们牵线接触,结果,在一次学校放电影的时候,严林看到邴婕和王伟超在楼道阴影里抱在一起。严林和王伟超打了一架,也没听邴婕和王伟超想做的解释,不久后邴婕转学去了沈阳,严林的初恋无疾而终。 邴婕的短暂出现和离开在剧情上的作用是什么呢?很明显,这不影响主线剧情,想来想去,应该是对严林心理的影响:对母亲更依恋了? 另外,我觉得吧,所谓严林看到的“邴婕和王伟超在楼道阴影里抱在一起”很可能是个误会,严林根本不给邴婕和王伟超解释的机会,性格表露的很明显。后面对张、陆的事也是如此,张作为母亲无法主动开口解释,严林也一直不问们在行了,其实,如果严林主动问了,张应该是会与他解释和沟通的。 可惜,性格决定命运,
严林84年正月初六(公历是2月7日)出生,这个时间有点仓促啊 张凤兰是62年12月26日出生(农历十一月三十,第53章),79年考上省师大还不到17岁,83年毕业分配回母校平海二中高中部教书。 就算83.6拿到毕业证就到单位报到然后立马结婚,满打满算,到严林出生也只有8个月时间。 第二章:父母亲本就是高中同学,母亲师大毕业后分配到二中的高中部,就这样两人又相遇了。说实话,父亲皮子好,人高马大,白白净净,在部队里那几年确实成熟了不少,加上家境又好,颇得女性青睐。母亲在大学里刚刚结束一场恋爱,姥姥又是个闲不住、生怕女儿烂到锅里的主,隔三差五地安排相亲。母亲条件好,眼光又高,自然没一个瞧上眼的。父亲一见着母亲,立马展开了攻势。对这个曾经劣迹斑斑又没有文凭的人,母亲当然不以为意。父亲就转变火力点,请爷爷奶奶找媒婆上门提亲。姥姥一瞅,这小伙不错,还是老同学,家里条件又好,这样的不找你还想找什么样的?姥爷倒是和母亲站在同一战线上,说这事强求不得,何况处对象关键要看人品。无奈姥姥一棵树上吊死的架势,就差没指着鼻子说,这就是钦点女婿。父亲臭毛病不少,但人其实不坏,甚至还有点老实,母亲和父亲处了段时间,也就得过且过了。 这句“ 姥姥又是个闲不住、生怕女儿烂到锅里的主,隔三差五地安排相亲”,有点意思啊。 当然,前18章里,没提严林具体出生日期,“84年我出生,学校给分了套四十多平的两居室。”(第2章) 说严林生日正月初六是在后面第58章、63章、69章。
原作的【后记】 ……但是每天以比赛来打发寂寞无聊的夜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无论是在酒吧,还是在家里,每当电视里出现球场以外的镜头时,我都会刻意关注一下,也许是想从这些人群里寻找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吧…..(全文完) —————————————————————————————————————————————————— 后记 感谢各位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关注我的故事,今天终于将文章的未尾括号里的文字改变了。说实话,一开始刚写的时侯,工作不是很紧张,正处在一个比较闲暇的阶段,而且还有世界杯时差的原因,所以每天的更新都显得很从容。我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以至于到后来,事情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更新对于我来说有时都变成了一种负担,稍有一点空闲,马上就会想起这件事。有好多朋友还质疑说从中获利了,其实是您想的太多了,谁给我钱呀,怎么可能呢。不被骂我就很知足了,哪敢想什么获利。 其实您可能不了解,有时看似简单的一小章,写起来并不容易,我不是学文的,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经常会因为一个用词或者一个句子冥思苦想,有时会想是否应该在某个地方加上一个题外的情节之类的,通常完成第一遍更新至少需要二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写完以后,我还要从头至尾至少校对两遍,修改里面错别字,还有不通顺的语句,从开机到最后发贴结束,大概就需要三个小时以上,我每天差不多都是十一点钟以后到家,所以大家差不多看到的更新都在凌晨也就不奇怪了。 有好多朋友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或者说是发生在你身上的吗?我就这样和您说吧,故事肯定是要来源于生活。版主当时加完标题也询问过我,我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说就是吧。故事中的所有重要事件都是在生活中发生过的,只不过我肯定是要进行一些文字加工,从而使文章变得更有可看性。好多现实中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倾诉对像,原因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有人说我善于理解当事人的心理,也许是这样吧,有一点我不必隐瞒,这五年左右的时间,我有三个朋友都是因为妻子出轨离婚了。最后一次听到朋友的倾诉就是在发表这个贴子一周前,他发现的过程就是贴子中的某一个事件,我每一次听完朋友倾诉,都有一种感觉,男人最大的痛苦可能莫过于此。文中的每一个人名都是化名,我是不可能将生活中人物的真实资料公布在网络上的,如果在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细节上有巧合的话,那是正常的。我之所以要问楚楚看到这件事情会不会对她的成长不利,那肯定是有真实的原因,大家都已经分析过了,具本情况我不再多说。目前为止,只有那个朋友一人知道我在写这个贴子,除了他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如果我公布的贴子真相让您觉得受到了伤害,那我真诚的向您道歉。如果我的贴子能够帮助您打发一些时间,那我也就觉得满足了,再深一步,如果能让您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明白一些事情,那我会觉得非常欣慰。我想说请看过这个贴子的男人们,从现在开始对女友或妻子好一点,女人有时很简单,你的一个温柔的拥抱或者真诚的称赞或许胜过一件价值不诽的礼物。看过贴子的女士 们,我想告诉你们,请你多理解你的先生或男友一点,男人更需要关怀! 另外还要感谢在贴子中发表精彩评论的朋友们,从始至终的每一个回贴我都认真的看过,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评论才让贴子变得更加精彩。还有,朋友发来的小纸条我也全部认真的看过了,那位朋友也都看过,感谢你们的祝福。 好了,终于到了该说再见的时侯了,对所有为这个贴子饱受煎熬的朋友们道一声辛苦,请您多多保重身体。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终成眷属就别再有情人……
岳飞是否继续坚持“骑步不可分割”? 岳飞出击之前,聚将在好水川南的中安堡军议,定下西出屈吴山走会州,视李世辅哨骑侦查的契丹人进展再决定是继续向西攻取兰州北面的卓罗城还是向北攻击西寿保泰军司。 军议之时,御营骑军都统曲端表露出以骑军为先锋或者骑步分路的想法,目的自然是利用骑军的速度优势,先行建功。对此岳飞定下三条,首先就是:骑步不可分割,全军须为一体,且令行禁止,不惧牺牲…… 岳飞的理由公明正大,曲端无话可说:这样才能在对着党项人乃至于契丹人时,不露出军事上的破绽,以防为人所趁,失却大局,也才能把握军机,一击而中。 然而军情变化太快,大军西行三日,尚未出吴山通道,得到胡闳休传来情报:西夏驻兴灵平原核心区的最后野战兵团两万人已,经增援河西卓罗城和西寿保泰军司,兴灵平原空虚,如能在西夏人动员、调配填补空挡之前,趁着灵州空虚,顺葫芦河直接去取兴庆府,可望一战覆灭西夏。 岳飞采纳了胡闳休建议东返,大军汇集葫芦河畔,转向北面沿河谷直插黄河,顺利拿下峡口,打开了兴灵平原大门。但是,西夏人燃起烽火,沿途部落番骑开始聚集、骚扰。按胡闳休、刘錡的估计,峡口至兴庆府180里需六日行军,每日三十里方能稳妥,如强行军,则担心番骑骚扰行军、掠夺后勤,而五六日抵抵达兴庆府城下,汇聚的番骑会有两万人。 岳飞决定全军速速进发,抢时间、抢路程,后路交给王德部步卒6千。然而,出发不久就得到番骑骚扰的消息,这样的话,一路驱赶,快不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岳飞是否可以放弃“骑步不可分割”的决定,嚷曲端带御营骑军1万轻装先发,不带辎重,不理骚扰,以全速抵达兴庆府为要,岳飞率本部,其中骑兵约5千、步卒9千带辎重随后,扫荡驱离骚扰的番骑,王德6千步卒断后。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