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之梦 天下人之梦
学习使人快乐
关注数: 371 粉丝数: 8,897 发帖数: 26,507 关注贴吧数: 92
沈阳城市建设提前一轮升入中甲,辽足中甲倒数第二要打附加赛 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15年,参加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主场为沈阳城建学院体育场。2016赛季排名中乙联赛第八名。2019年9月21日沈阳城市主场击败河北精英提前一轮获得中乙北区冠军,并获得2020年中甲联赛资格。 特约记者冠奇报道 他曾是闻名中国足坛的快马,退役经商获得成功之后,他投资的沈阳城建足球队,上周获得明年中甲资格,让家乡球迷看到了辽沈足球复兴的曙光,他就是庄毅。从球员到俱乐部老板,足球在他的心中分量永远是最重的。   从球场到商场再回球场   有“快马”之称的庄毅,当年速度惊人,甲A赛场年少成名。1994年甲A元年,庄毅便以12粒入球成为银靴。次年,21岁的他跟随十冠王辽宁队遗憾降级。不过,虽然辽足降级,但庄毅当赛季依旧打进8球。   当时有句话,“盯死庄毅,辽足没戏”,可见庄毅对辽足的重要性。   1998年起,庄毅先后转战海牛、国安和海狮等队,但可怕的伤病缠上了他,效力国安时,遭遇的重伤让他逐渐失去了状态。2000年,年仅27岁的他就选择了退役,让人唏嘘。   不过,庄毅的聪明和韧劲,从球场延续到了商场,拿着自己积累的一些资本,退役后的他选择了让人意外的营生——做起了教育产业,后来涉足地产、银行等行业,成为了一名成功商人。   经商成功后,庄毅曾希望投资足球,但因为前些年负面新闻太多,他的伙伴们都不支持,只能暂时作罢。而随着中国足坛大环境全面好转,从上到下越来越重视,庄毅再次提出投资足球,得到了集团其他投资方的同意。   2015年2月27日,深陷资金困境的中甲球队沈阳中泽因集团撤资,又无新的资金注入,宣布解散。其实在此之前,庄毅多次找过沈阳市有关部门,想接过球队,身为沈阳人,他希望为沈阳职业足球保住火种,但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不过,这没有打消庄毅投资足球的热情,2015年6月,他成立了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从业余联赛打起,为沈阳足球延续香火。沈阳城建当年升入中乙联赛,球队也准备在中乙站稳脚跟后,冲击中甲。   2016赛季和2017赛季,沈阳城建队一度聘请了前波兰队助理教练马利克·祖布担任球队主帅,还将前立陶宛国家队门将拉莫斯请来担任球队守门员教练,不过球队成绩未达预期,最终外教团队下课。   曾一度打算收购辽足   2017年初,沈阳市全力打造“足球之都”,市政府当时虽然给了辽足巨大支持,球队主场也回归了沈阳,但成绩一直欠佳。沈阳市体育部门的领导,曾希望庄毅收购辽足,保证球队成绩的稳定。   收购辽足的构想,得到了庄毅和投资方的同意,但对辽足的债务和欠税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多达数亿元的亏空,让庄毅望而却步,收购辽足的可能性彻底被堵死,辽足最终在2017赛季从中超降入中甲,看着自己昔日的母队再次降级,庄毅无能为力。   不过,为了能够振兴辽沈足球,庄毅决定让沈阳城建队全力在2018赛季冲甲,打好基础再冲击中超。2018赛季,庄毅投入高达8000万元,沈阳城建由原呼和浩特主教练王波挂帅,引进了许博、权磊等原中超主力球员。开局阶段,兵强马壮的他们以一波9连胜高居北区榜首,成了当年的最热门的球队。但就在高歌猛进时,球队却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一波6轮不胜让球队排名一下子滑落到北区前四开外。   球队不正常的表现,引起了庄毅的注意,一些队员的表现非常反常,主教练在场下喊破了喉咙,有人依然不紧不慢,防守松懈。前锋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进球,但后防线却莫名其妙地丢了很多不该丢的球。   无奈之下,王波下课,救火主帅牛洪利仅带队数场,看到对球队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也不辞而别。困难重重,庄毅原来在辽足的师弟,助理教练徐冀宁临时行使主教练权力,开始严厉治军,此前多位出工不出力的球员遭到弃用。   尽管队伍情况逐渐好转,最终杀进2018赛季附加赛,但经过联赛中期的折腾,球队心气大减,未能圆梦。   痛定思痛打造凝聚力   8000万打了水漂,让庄毅意识到,要想冲甲,只靠投入和大牌球员,都是不行的。   有时候,大牌球员会成为双刃剑,甚至扰乱军心。一方面,上赛季效力于城建的多位大牌球员离队,另一方面,庄毅找来了唐尧东、于明、董礼强三位昔日的在辽足的师兄,联手执教城建。   不过,在中国足协颁布3500万的“投资帽”后,打乱了主教练唐尧东的计划,之前准备引进的几位球员,因为工资达不到要求拒绝加盟。这种情况下,唐尧东选择离开。正在冬训的城建,突然没有了主教练,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师弟负责,于明和董礼强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带队,这也让庄毅很感动。经过商议,俱乐部最终任命于明为主教练,率队参加2019中甲。   受到投资帽影响,球队不少队员的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削减,开始时一些队员有情绪。不过在教练组做了思想工作后,还是以大局为重,接受了降薪的现实。事实证明,今年城建的确没有受到降薪影响,从一开始就处于北区第一集团。而中程开始,城建发力,从5月19日客场1比2负于延边北国至今,已18轮不败,最近14轮更全胜。29轮比赛后,城建取得23胜4平2负积73分的战绩,提前获得北区第一,完成冲甲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赛季,城建15个主场保持不败,堪称魔鬼主场。   上周六,沈阳城建战胜宁夏火凤凰,成功冲甲,不过当天,庄毅因为在国外谈生意,没能亲临现场。但辽宁省、沈阳市的体育局都很重视,两位局长均到场助威,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与欠薪、欠税严重的辽足相比,沈阳城建蒸蒸日上,此番升级成功,俱乐部有望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植。   升级当天,10000余名沈阳球迷到场,大家打出了“庄毅!沈阳球迷感谢你”的标语。与深陷危机不知今年能否保住中甲资格的辽足相比,沈阳城建,让广大辽沈球迷多了一个精神寄托。   球队升级后,庄毅非常兴奋,他多次与教练组打电话,希望球队打好接下来的比赛,争取获得本赛季中乙冠军,他也开始为明年的中甲筹划,考虑内外援的引进,希望打出好成绩。
【吐槽向】欢迎大家留言 928放鸽子的学校和非211歧视的学校 大家好。2017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公众号,百度贴吧,保研论坛,搞了一个调查,讲的是非211歧视的学校学院。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很多当年非211歧视的学校学院,因为双一流和第四次学科评估,改变了招生的范围。最经典的,浙江大学的机械、建工 学院2016年及以前,沈阳建筑大学报名学硕或者直博,直接就被刷掉了,专硕也对英语有很高要求。但是今年我们有非211的学员顺利在夏令营/预报名拿到浙大机械 能动的直博。也有学员六级不到430拿到了浙大建工专硕。 同理还有东南,华南理工。华工的材料(没记错是A)去年有沈建土木的同学通过了初审,东南土木学院今年也有沈建 西建大 北建大的学生拿到offer。 最经典的还有清华。原本以为清华土建 仪器科学 机械 都不会收非211. 结果今年光是这几个专业的非211学员,进清华的那就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了。还有边缘211大学拿到了清华建筑学院的学硕,非211的同学拿到了清华的直博。还有去年五大战役之一,六级没过清华专硕的Y小猪同学。 因此17年统计的非211歧视已经有一定的局限性了。同时在非211歧视局势发生变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在928当天,尤其是前几个小时(凌晨),会放学生鸽子。就是说原来说的好好的夏令营优秀营员或者预报名offer学生,没有任何通知情况下就不给人家发录取。原来我知道的学院只有三四个,但是今年我听说了好几个不在这三四个范围内的学院,也出现了鸽子情况。因此我需要总结下最新的“鸽子学院”名单。这种第一手信息是比较宝贵的。 不过有一个事儿提醒一下,就是说有部分学院过于牛,比如清华五道口,上交高金,北大光华,这些超级学院就不要讨论非211歧视了。不是非211学生不优秀,只是因为这些学院太牛了。大家也能理解吧。以及有些学校直接说了,让大家928零点开始抢名额,这种比不声不响放鸽子还是好一些的。 总之欢迎大家留言!
【土木转行再续】昨天尝试了一下bim瘦身计划 如题。这几天科研任务不重,再完成了基本的任务之后,我自己做了一下bim瘦身计划的探索。至于这个计划指的是什么意思,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叫正儿八经的从科研角度提两个土木➕计算机的方向, 在周四的时候找出来之前做过的一个地下车库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revit2018做的。文件大小为2.47mb。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模型,它生成的Ifcxml文件,竟然也达到了两兆左右。而且这个ifcxml文件是纯文本,一共有56,000多行。这么一个小小的车库模型,只有一场基础的构架就是梁墙柱和两块板,竟然就有5万多行的代码。可见这个ifc协议是多么的详细,也是多么的冗余。 周四和周五就研究了一下这个代码,把他的内在逻辑都分析了一遍,其实代码并不难,很多东西都是大量类似语句的重复。所以实际上如果从计算机角度来讲,用Python或者Java批量处理一下这些代码,对一些相同的部分进行批量删除或者换一个方式来写,很可能这个代码就会瘦身到3万行或者2万行甚至1万行。那么进而由这个代码所生成的文件,应该也会瘦身到一兆一下。 那么展望一下未来,我听说北京新的那个机场的revit模型达到了2.5个g,那如果说这种轻量化技术成熟的话,我们把它的代码减少一半,甚至减少到原来的10%,那么这个模型是不是也就减少到几百兆了?2.5个g的模型,我这电脑鲁大师跑分接近40万,我估计我打开也很难,但是几百兆的我这电脑应该完全可以打开。再展望一下,如果能缩小到几十兆,是不是可以在网页端可以在手机端直接打开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国家级部委级的领导来视察,不再是工程师带着安全帽对着电脑一顿哔哔赖赖,而是领导拿着平板或者手机,直接到工地上,看一眼平板再看一眼实际在建项目,还会时不时的做比对,这种效果会不会更讨领导欢心,会不会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 简单说这么多看看图吧。
【土木转行再续】昨天尝试了一下bim瘦身计划 如题。这几天科研任务不重,再完成了基本的任务之后,我自己做了一下bim瘦身计划的探索。至于这个计划指的是什么意思,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叫正儿八经的从科研角度提两个土木➕计算机的方向, 在周四的时候找出来之前做过的一个地下车库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revit2018做的。文件大小为2.47mb。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模型,它生成的Ifcxml文件,竟然也达到了两兆左右。而且这个ifcxml文件是纯文本,一共有56,000多行。这么一个小小的车库模型,只有一场基础的构架就是梁墙柱和两块板,竟然就有5万多行的代码。可见这个ifc协议是多么的详细,也是多么的冗余。 周四和周五就研究了一下这个代码,把他的内在逻辑都分析了一遍,其实代码并不难,很多东西都是大量类似语句的重复。所以实际上如果从计算机角度来讲,用Python或者Java批量处理一下这些代码,对一些相同的部分进行批量删除或者换一个方式来写,很可能这个代码就会瘦身到3万行或者2万行甚至1万行。那么进而由这个代码所生成的文件,应该也会瘦身到一兆一下。 那么展望一下未来,我听说北京新的那个机场的revit模型达到了2.5个g,那如果说这种轻量化技术成熟的话,我们把它的代码减少一半,甚至减少到原来的10%,那么这个模型是不是也就减少到几百兆了?2.5个g的模型,我这电脑鲁大师跑分接近40万,我估计我打开也很难,但是几百兆的我这电脑应该完全可以打开。再展望一下,如果能缩小到几十兆,是不是可以在网页端可以在手机端直接打开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国家级部委级的领导来视察,不再是工程师带着安全帽对着电脑一顿哔哔赖赖,而是领导拿着平板或者手机,直接到工地上,看一眼平板再看一眼实际在建项目,还会时不时的做比对,这种效果会不会更讨领导欢心,会不会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 简单说这么多看看图吧。
高校科研经费排名公布,沈阳建筑大学发挥稳定 近年来,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获得的科技经费也越来越多。尽管高校的科技经费历来都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很难准确统计。 日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正式发布了最新《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这份汇编数据详细记录了 2017 年全国1939所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以及 R&D 成果应用、其他科技服务等各个层面开展研究的总体状况。 根据这份数据,青塔也对高校科技经费数据进行了独家的统计,整理出科技经费过亿的276所大学以及这些大学相比去年的增长数据, 供大家参考。 ▎276所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过亿元 从2017年中国高校科技经费的统计结果来看,共有276所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超过1亿元。清华大学的年度科技经费继续领跑全国,高达59.68亿元,且比去年增加了7.99亿元。浙江大学以47.5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中山大学以43.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排名继续稳居全国第三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42.32亿位居第四,经费相比去年大幅增加15.81亿元,排名从去年的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四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年度科技经费都超过了20亿。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超过20亿的也仅有以上18所高校。 从高校人均科研经费(教学与科研人员)统计结果上看,排名较高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人均科技经费都超过90万元。不过由于在教育部科技司的这份汇编数据中,将各大高校的附属医院等人员计算在内,所以会出现个别高校科研人员数量超多的情况,但是附属医院的人员等计入后也大幅拉低了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 从高校人均科研经费(研究与发展人员)统计结果上看,排名较高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人均科技经费都超过140万元。有关以上两种人均科研经费差距较大,结果仅供参考。 总体来看,科技经费较多的高校主要是原部属重点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信部直属高校、中科院直属高校等,这些高校大多经费不菲。不过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在科研经费上也表现不俗,包括苏州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从学校类型来看,工科类大学的科技经费明显大幅高出文科类大学,更有部分偏文科的985和211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未破亿,可见工科和文科的差异之大了。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破亿的高校也仅有276所。
【土建转行·最终季】谈谈土木的问题 写作的目的 其他的转行思路 今天啊,给我的土建转行系列文章收个尾,说一说这三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土木工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呢就是再提供一些转行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一下土木目前的问题。对于我的写作对象——双非一本的土建类学生而言,施工单位基本上是80%以上想就业的本科同学的归宿。施工单位实际上赚的并不少,但是他有两个最显著的问题,第1个就是环境差,这个大家都好理解,工地和写字间肯定是不一样的环境。第2个特点就是时薪低,在工地上,很可能后半夜,一大批材料送过来了,你也要跟着看,你不用干任何活,但是他确实占用着你的时间,你不能用这个时间来睡觉或者打游戏或者自己搞黄色。此外呢,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接触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接触的人员男性比例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不过这两个环境差和时薪低就是最显著的问题。 同理,我们来看设计院设计院环境倒是好一些,但是时薪更低,很多国企设计院甚至只有两三千的基本工资,那么对于新人来讲,捞不到什么额外的补助和油水,这两三千基本工资基本占据了它整体年收入的50%以上,那么我们把两三千翻一倍,这钱也不多,所以当一个年轻人走向社会面临着房租水电,老婆孩子,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时候,两三千哪怕是五六千的工资,也撑不起他对未来的憧憬。 房企相对而言好很多,环境好,时薪也挺高,但是房企挺看重学历的,如果你是我文章写的对象就是双非一本的普通本科,土建类同学基本上进房企也就是置业顾问。就算你考了本校硕士,但据我所知,我的本科母校的硕士能进房企的,绝对低于50%,甚至低于30%,反过来说就是双非一本,这个学历,想进房企肯定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土建转行·最终季】谈谈土木的问题 写作的目的 其他的转行思路 今天啊,给我的土建转行系列文章收个尾,说一说这三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土木工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呢就是再提供一些转行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一下土木目前的问题。对于我的写作对象——双非一本的土建类学生而言,施工单位基本上是80%以上想就业的本科同学的归宿。施工单位实际上赚的并不少,但是他有两个最显著的问题,第1个就是环境差,这个大家都好理解,工地和写字间肯定是不一样的环境。第2个特点就是时薪低,在工地上,很可能后半夜,一大批材料送过来了,你也要跟着看,你不用干任何活,但是他确实占用着你的时间,你不能用这个时间来睡觉或者打游戏或者自己搞黄色。此外呢,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接触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接触的人员男性比例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不过这两个环境差和时薪低就是最显著的问题。 同理,我们来看设计院设计院环境倒是好一些,但是时薪更低,很多国企设计院甚至只有两三千的基本工资,那么对于新人来讲,捞不到什么额外的补助和油水,这两三千基本工资基本占据了它整体年收入的50%以上,那么我们把两三千翻一倍,这钱也不多,所以当一个年轻人走向社会面临着房租水电,老婆孩子,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时候,两三千哪怕是五六千的工资,也撑不起他对未来的憧憬。 房企相对而言好很多,环境好,时薪也挺高,但是房企挺看重学历的,如果你是我文章写的对象就是双非一本的普通本科,土建类同学基本上进房企也就是置业顾问。就算你考了本校硕士,但据我所知,我的本科母校的硕士能进房企的,绝对低于50%,甚至低于30%,反过来说就是双非一本,这个学历,想进房企肯定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土木转行·续集】土建类同学转行计算机,什么时间转最合适? 昨天呢,以科研的角度提出了两个土木工程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向,呃,经过一天的讨论之后呢,在土木工程贴吧与沈阳建筑大学贴吧,都有很多人给我反馈,综合反馈,我认识到了一个我在发帖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 就是我这两个思路,如果真的执行的话,并不会让土木工程背景的同学少学一些计算机知识,换句话说,你转纯计算机还是做我这几个方向都得学不少计算机知识,都挺累,所以这样的话,倒不如真像大哥和海龙同学讲的一样,直接咱就转计算机得了,别兜圈子了。 同时呢,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说,我这两个呀是从我一个在读博士搞科研的角度看文献的角度去跟大家做分享,实际上可能更适合读研甚至读博期间,转方向做研究,而并不太适合直接拿到业界从业。 不过总而言之,我就是给大家两个土木工程与计算机结合的思路,因为我看土木工程贴吧也好,建筑大学贴吧也好,好多人都嚷嚷着转行,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与措施。至少我给大家提出两个思路,开阔一下视野,也算是一件好事吧。我瞎猜一下哈,bim轻量化,这个东西多数朋友应该是第1次听说,而且是从我这听到的。 好了,不兜圈子了,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土建类学校的非电子信息同学转纯计算机,在哪个时间点上转是最好的。说了不兜圈子,所以我开门见山给大家的答案,我认为,跨考名校的软件学院硕士是最好的转纯计算机的方式。
【土木转行·续集】土建类同学转行计算机,什么时间转最合适? 昨天呢,以科研的角度提出了两个土木工程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向,呃,经过一天的讨论之后呢,在土木工程贴吧与沈阳建筑大学贴吧,都有很多人给我反馈,综合反馈,我认识到了一个我在发帖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 就是我这两个思路,如果真的执行的话,并不会让土木工程背景的同学少学一些计算机知识,换句话说,你转纯计算机还是做我这几个方向都得学不少计算机知识,都挺累,所以这样的话,倒不如真像大哥和海龙同学讲的一样,直接咱就转计算机得了,别兜圈子了。 同时呢,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说,我这两个呀是从我一个在读博士搞科研的角度看文献的角度去跟大家做分享,实际上可能更适合读研甚至读博期间,转方向做研究,而并不太适合直接拿到业界从业。 不过总而言之,我就是给大家两个土木工程与计算机结合的思路,因为我看土木工程贴吧也好,建筑大学贴吧也好,好多人都嚷嚷着转行,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与措施。至少我给大家提出两个思路,开阔一下视野,也算是一件好事吧。我瞎猜一下哈,bim轻量化,这个东西多数朋友应该是第1次听说,而且是从我这听到的。 好了,不兜圈子了,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土建类学校的非电子信息同学转纯计算机,在哪个时间点上转是最好的。说了不兜圈子,所以我开门见山给大家的答案,我认为,跨考名校的软件学院硕士是最好的转纯计算机的方式。
沈阳师范大学发表一篇《science》 沈阳师范大学周长付等发表最新Science文章 哺乳动物特有的一个特征是乳汁吮吸。哺乳需要在喉部存在稳定性和运动,这两者都需要复杂的舌骨组织。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通常有六个咽弓,早期大脑下的组织带发育成头部和颈部的结构。第一个拱形产生哺乳动物的锤骨和砧骨(中耳骨),下颌骨(下颚的一部分)和鼓膜骨(支撑耳鼓);第二个是镫骨(中耳骨)和舌骨的一部分(颈部的马蹄形结构);第三个是舌骨的其余部分。虽然化石证据证明了第一个咽弓的进化过渡,但第二和第三个弓的进化过渡在发育和古生物学文献中很少受到关注。 2019年7月19日,沈阳师范大学周长付(沈阳师范大学第一单位)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New Jurassic mammaliaform sheds light on early evolution of mammal-like hyoid bo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个新发现的,保存完好的docodontan骨架,它提供了关于舌骨转化和哺乳动物中最早的语言功能演变的新见解。该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发育之前存在肌肉化的喉咙。 另外,纽约理工学院解剖学系Simone Hoffmann等人在Science 发表题为“Tongues untied”的点评文章,该点评文章系统介绍了研究成果,同时指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咽弓进化发育的相互依赖性或独立性打开了大门。
土木工程学院2019 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实施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实施方案 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实施方案-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m.sjzu.edu.cn%2Finfo%2F1112%2F4144.htm+&urlrefer=ddb31e0bf1cf6e41292117aeeae6d787 为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优秀学子对土木工程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为统考选留部分优秀生源,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我院将于2019 年 7 月 15 日举办“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条件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合格,身心健康,遵纪守法,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 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省属高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 2020 届本科应届毕业生(2016 年入学),有望获得所在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3. 学习成绩优秀,本科阶段前五个学期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居前 30%,科学研究潜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如有论文发表在重要学术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等)可以适当放宽排名限制。 4. 对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5. 英语水平较好,并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或四级考试;雅思成绩 6.0 分以上;TOEFL 成绩80分以上。 二、申请程序 (一) 申请材料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 沈阳建筑大学 2019 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 1 份(附表 1)及本人学生证、身份证。 2. 前五个学期所在院(系)或学校教务处盖章的成绩单原件及加权平均成绩证明,并提供加盖所在院系或教务处公章的成绩排名。 3. 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 TOEFL/GRE/GMAT/雅思成绩等体现英语水平的证明复印件)。 4.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其他各类证书,体现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成果等复印件)。 (二) 报名时间及申请方式 1.报名截止时间:2019 年 7 月 10 日 11:00。 2.申请方式: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及其他证明材料,加盖公章扫描成PDF 格式,放至一个文件夹发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文件命名规则“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夏令营+学校名称+申请人姓名”。 (三) 资格审查 学院将于 7 月 11 日 11:00 前以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反馈审核结果,确定夏令营营员名单。 三、招生规模 本期夏令营正式营员规模 50 人。 四、活动日程安排 本期夏令营具体活动行程安排如下: 日期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7 月 14 日 15:00-16:00 营员报道(查看材料原件、留存复印件一份) 丁 2-203 7 月 15 日 8:30-8:50 开营仪式——政策宣讲、学院领导见面会 C4-301 8:50-9:50 土木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导师队伍介绍 C4-301 10:00-11:00 学术讲座、导师见面会 C4-301 11:00-12:00 优秀研究生经验交流 C4-301 13:30-14:30 就业分析及职业生涯规划 C4-301 14:30-15:30 综合素质面试 丁 2-205 15:30-16:30 参观结构实验室 16:30-17:30 参观学校——体验校园文化 五、考核细则 在夏令营活动期间,我院按一级学科开展优秀营员的选拔考核工作。优秀营员选拔考核分两个部分进行,即:背景评估及综合素质面试: 1.背景评估:主要根据营员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包括:营员的教育背景、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情况。 2.综合素质面试(包括专业英语测试及专业面试):主要测试营员专业英语能力、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的情况、攻读硕士学位目的与科研计划等。重在考查营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倾向)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 3.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计算: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成绩及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均为百分制。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30%+综合面试×70%。 六、其他事项 1. 夏令营活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我院的相关规定,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参加各项活动,并注意安全。一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当即取消其参营资格并电话通知学校和家长。建议各位营员自购旅途意外保险。在营期间,因营员个人行为,造成的医疗及意外事故,由营员自己负责。 2. 营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不得擅自离营。具体日程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乘车路线 ①营员在沈阳北站下车,可乘坐224 路公交车(沈阳北-水家/沈阳北-杨官),沈阳建筑大学站下车即可; ②营员在沈阳北站下车,可乘坐地铁2 号线到奥体中心,换乘地铁 9 号线,沈阳建筑大学下车即可; ③营员在沈阳站下车,可乘坐环路公交车,在南塔站换乘 224 路公交车,沈阳建筑大学下车即可; ④营员在沈阳站下车,可乘坐地铁 1 号线到青年大街站,换乘地铁 2 号线到奥体中心站,再换乘地铁 9 号线,沈阳建筑大学站下车即可。 4. 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优秀应届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相关政策,如有与国家、学校政策相冲突之处以国家、学校政策为准。 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香港生活】浅谈香港授课制硕士,“水硕”实际上并不水 大家好。关于我的基本情况就不多说了,本硕博都啥情况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就不客套了。 我在今年一月前往香港读博。香港每年三个学期,9-12是semesterA,1-5是semesterB,6-7是summer term。我没有赶上A,是B学期入学的。 在b学期,我选了三门选修课(博士要求必修6➕选修9,15学分毕业。每门课三学分也就是五门课毕业。) 没有必修课,是因为博士的必修课是在a学期才有的。三门课有两个是经管类的,财政经济课和项目管理课,我都拿到了B+的成绩。另一门课理解有误,名字叫建筑系统维护,我以为是讲房产 物业的运营管理,结果上了课才知道,讲的是空调,电气,和给排水,也就是大陆的建筑设备。这东西我是实在没有基础,学的磕磕绊绊,因此拿了一个C。 这三门课考察形式完全不同,经济课程没有期末考试,是20分闭卷期中考试+30分个人presentation+50分论文。管理课程是15分小组presentation+15分调研报告+20分期中考试+50分闭卷期末。空调课程是20闭卷期中+10分闭卷小测试+20分文献综述+50闭卷期末。可以说考核形式花样百出,想学好每一门课都不容易。 对我而言一边搞研究写论文,一边搞这三门选修课,感觉都有些吃力,因为这花样确实不少,一会儿写论文一会儿pre,而且至少我已经硕士毕了业了,也称得上是一个比较会学习会考试的学霸。那么对于本科条件不是特别突出的授课制硕士同学而言,想把每一门儿课都搞好。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他们每学期是4-6门课,单说课业压力比我严重多了。 总结一下,个人发现了香港这种授课制硕士的几个优缺点。 首先,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英文能力。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表达行的日常英语,都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而且是听说读写全方位的锻炼。毕竟全英文授课,而且你时不时的要做presentation,还要自己写一些作业的东西,以及给的课件都是英文,这样真的是全方位的听说读写。 其次,这种课程的安排与设置,能够对课业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我读硕士的时候上的课程大部分就是老师讲,同学听,交个作业,最后复习考期末。与传统的大陆授课相比,香港的授课更加多元化,各种训练都是为了课程的知识得到贯彻。因此单就教学效果而言,香港这边的授课要比大陆硕士的上课效果更好。 当然也有缺点,缺点就是我认为尽管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课程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上还是脱节的。就我上的这三门儿课程而言,个人觉得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浅的,更多的是概念上的介绍。当然我们也知道,无论多么深刻的课程,都不可能把管理经济的课程知识直接拿来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当中。而空调如果想搞得难一些,比如各种原理和计算,也是OK的。也可能是担心学生挂科毕不了业。 总而言之,香港授课硕士学习压力也并不是传说中那么简单,交钱上课就过了。对于一个授课式硕士来讲,还是要付出一定功夫的,而且有一些学校的授课制硕士,据我所知是要强制性的写一个毕业论文的。也是有导师带着,有博士生指导,定期开会的那一种,只不过时间较短,这个论文的完成周期大概在三到五个月,研究性肯定是比大陆学硕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浅薄些。给我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绝对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水。
【香港生活】浅谈香港授课制硕士,“水硕”实际上并不水 大家好。关于我的基本情况就不多说了,本硕博都啥情况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就不客套了。 我在今年一月前往香港读博。香港每年三个学期,9-12是semesterA,1-5是semesterB,6-7是summer term。我没有赶上A,是B学期入学的。 在b学期,我选了三门选修课(博士要求必修6➕选修9,15学分毕业。每门课三学分也就是五门课毕业。) 没有必修课,是因为博士的必修课是在a学期才有的。三门课有两个是经管类的,财政经济课和项目管理课,我都拿到了B+的成绩。另一门课理解有误,名字叫建筑系统维护,我以为是讲房产 物业的运营管理,结果上了课才知道,讲的是空调,电气,和给排水,也就是大陆的建筑设备。这东西我是实在没有基础,学的磕磕绊绊,因此拿了一个C。 这三门课考察形式完全不同,经济课程没有期末考试,是20分闭卷期中考试+30分个人presentation+50分论文。管理课程是15分小组presentation+15分调研报告+20分期中考试+50分闭卷期末。空调课程是20闭卷期中+10分闭卷小测试+20分文献综述+50闭卷期末。可以说考核形式花样百出,想学好每一门课都不容易。 对我而言一边搞研究写论文,一边搞这三门选修课,感觉都有些吃力,因为这花样确实不少,一会儿写论文一会儿pre,而且至少我已经硕士毕了业了,也称得上是一个比较会学习会考试的学霸。那么对于本科条件不是特别突出的授课制硕士同学而言,想把每一门儿课都搞好。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他们每学期是4-6门课,单说课业压力比我严重多了。 总结一下,个人发现了香港这种授课制硕士的几个优缺点。 首先,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英文能力。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表达行的日常英语,都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而且是听说读写全方位的锻炼。毕竟全英文授课,而且你时不时的要做presentation,还要自己写一些作业的东西,以及给的课件都是英文,这样真的是全方位的听说读写。 其次,这种课程的安排与设置,能够对课业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我读硕士的时候上的课程大部分就是老师讲,同学听,交个作业,最后复习考期末。与传统的大陆授课相比,香港的授课更加多元化,各种训练都是为了课程的知识得到贯彻。因此单就教学效果而言,香港这边的授课要比大陆硕士的上课效果更好。 当然也有缺点,缺点就是我认为尽管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课程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上还是脱节的。就我上的这三门儿课程而言,个人觉得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浅的,更多的是概念上的介绍。当然我们也知道,无论多么深刻的课程,都不可能把管理经济的课程知识直接拿来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当中。而空调如果想搞得难一些,比如各种原理和计算,也是OK的。也可能是担心学生挂科毕不了业。 总而言之,香港授课硕士学习压力也并不是传说中那么简单,交钱上课就过了。对于一个授课式硕士来讲,还是要付出一定功夫的,而且有一些学校的授课制硕士,据我所知是要强制性的写一个毕业论文的。也是有导师带着,有博士生指导,定期开会的那一种,只不过时间较短,这个论文的完成周期大概在三到五个月,研究性肯定是比大陆学硕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浅薄些。给我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绝对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轮评选结果已出,“沈建双枪”遗憾一轮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1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军 1956年10月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院士提名 2 杜修力 1962年12月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3 冯夏庭 1964年09月 岩土工程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4 洪开荣 1965年08月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5 胡亚安 1965年02月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6 贾金生 1963年01月 水工结构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中国科协 7 李国强 1963年02月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8 李清泉 1965年01月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深圳大学 院士提名 9 李术才 1965年12月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山东大学 院士提名 10 刘汉龙 1964年03月 岩土工程 重庆大学 院士提名 11 刘加平 1967年01月 土木工程材料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12 吕西林 1955年01月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13 马军 1962年07月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14 唐洪武 1966年09月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 15 徐建 1958年08月 结构工程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6 叶浩文 1960年01月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7 殷跃平 1960年07月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院士提名 18 张喜刚 1962年03月 桥梁工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9 周创兵 1962年11月 水利水电工程 南昌大学 院士提名 20 朱合华 1962年10月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21 庄惟敏 1962年10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