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妙華 关剑2012
以七種婬慾名戒不淨。一者,雖斷婬慾,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身根,觸塵)二者,以染心聞女人香,(鼻根,香塵)共語戲笑。(眼、耳、鼻、身根,色、聲、香、觸塵)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視。(眼根,色塵)四者,雖有障礙,以染心聞女人音聲。(耳根,聲塵)五者,先共女人語笑,後雖相離,憶念不捨。(意根,法塵)六者,自限爾所時斷婬慾,然後當作。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樂及身後富樂,是故斷婬慾。是名不淨。離此七事,名戒清淨。——《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六》
关注数: 8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8,486 关注贴吧数: 3
道源法师讲解“不非时食”   ‘不非时食’即日偏以后不得再食,即所称的‘过午不食’。什么时候叫‘午’?佛世没有时钟,无法确定十二时正为‘午’。中国古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计时标准。那末,古时的一个时辰,即涵盖现在的两个小时,如‘午时’即涵盖上午十一点和十二点。所以在这个时段内进食,是为‘时食’,过此而进食,则为‘非时食’。不过,现在是工业时代,时间有时无法自我控制,如身为职业性的优婆塞、优婆夷,常须参与各种会议,有时议程延至十二时以后方散会,若不准再进食,必肚饥而头晕眼花,驾车(汽车、机车)易生危险,可能自伤或更伤人,故下午一时以前,应仍为‘午’的时候,准予进食,方合时代意义。否则造成自他的伤害、死亡,则非戒文之所愿。   真正说来,佛世将一天分为六时,如阿弥陀经上说:‘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是昼三时、夜三时,合为‘昼夜六时’。昼三时,是指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指初夜、中夜、后夜。那末,佛世的午时,包括现在的上午十一时、十二时,下午的一、二点等四个小时,在此时内进食,应为‘时食’。   从事体力劳动之优婆塞、优婆夷,若下午均不得进食,则体力将不胜负荷,工作效能将因而降低。尤其从事机械操作的优婆塞、优婆夷,更易生危险。故虽已过午,仍可食生酥、熟酥(牛奶品)、石蜜(冰糖)、植物油脂、蜂蜜之类的流质食物,以维持体能,而保安全。 ——节选自《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道源法师讲述 智铭居士辑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