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l29张 tmsl29
关注数: 570 粉丝数: 334 发帖数: 13,506 关注贴吧数: 34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排行榜及成因。 1、人口越多的姓氏,生活中出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排行榜及成因。 1、人口越多的姓氏,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而中国姓氏总量千千万,前百大姓人口数量约占全国人口的85%。说明只有极少的姓氏被频繁使用,而绝大多数姓氏使用的人数都非常少。 2、各姓氏人口多寡的现状受姓氏发源早晚的影响。姓氏存在的时间越长,发展到今天人口数量就会越多。 比如,张姓发源于距今约4700年的张挥icon,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第3大姓。又如全国排名约400位的闭姓,源自唐玄宗icon时期关姓取同义字改姓,距今不过1200余年。 3、各姓氏人口的多少还受该姓氏是否建立过政权的影响。 一些我们熟悉的大姓,如刘(汉)、杨(隋)、李(唐)、赵(宋)、朱(明),都曾在历史上建立过统一的政权。有的大姓虽未建立统一的政权,但创建了割据政权,如王(前蜀、闽国icon、隋末郑政权)、曹(曹魏)、孙(东吴)、萧(南朝齐和南朝梁icon)、陈(南朝陈icon)等。 建立过政权的姓氏,对该姓人口增加有着很明显的影响,通常以皇帝赐姓、民间攀附皇姓,及周边少数民族内附改姓皇姓等方式达成。 同时,建立政权对姓氏人口数量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推翻王朝的姓氏会存在危险,导致皇室人口数量减少或该姓氏的人被迫改姓。晋朝的皇姓司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4、姓氏的复杂程度也对姓氏人口数量存在一定影响。排名最高的复姓欧阳,仅列百家姓第160多位,说明复杂程度低的单姓更容易被使用流传。 (图一人口数是最新准确数据,图二不是最新数据,参考即可,吹毛求疵就没意思了)
盘点:近代以来,因战争而丧失关键出海口的国家(图文解读) 保加利亚 1877年,奥斯曼土耳其再遭重创,被来自北方的强敌沙俄击败,赔款丧地的同时,多民族的巴尔干地区又起波澜。第二年,保加利亚即摆脱土耳其统治,重回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 1912年10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反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似乎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1913年5月,在各怀鬼胎的西方列强干预下,土耳其与巴尔干同盟签订合约,同盟四国取得大片领土,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几乎丧失殆尽,仅存有伊斯坦布尔及海峡北面之狭小地带。此役中,保加利亚如愿取得了地中海出海口。 一战爆发,处于欧战漩涡的巴尔干地区无法置身事外。1915年9月,因德国满足了占领塞尔维亚土地的要求,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 结果众人皆知,德奥等同盟国大败亏输,纷纷沦为了战胜国的待宰羔羊。站错队的保加利亚亦没有例外,1919年11月27日,与协约国签订了《纳伊条约》,濒临地中海的领土全部丧失! 从此之后,保加利亚只存有黑海地区的出海口,进出碧波洋面,完全受制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犹如被人掐住了咽喉要道,无法进行自由顺畅之呼吸,其哽咽之感可想而知。 下图(图1)——一战前的巴尔干局势1913年
中华前100大姓之华北、东北地区特色姓氏及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是华夏族的发祥地,东北汉族主要是清末以来从华北迁过去的,所以东北姓氏和华北结构差不多。以下是各大姓具体情况。 姜、吕、高、崔、田姓: 春秋时代的齐国,国君开始是姜姓吕氏,齐国大族有国、高、崔、田等,后来田氏篡齐。 崔姓郡望有博陵icon(今河北安平)、清河(今山东临清),所以姜、吕、高、崔、田是华北大姓,近代以来又扩散至东北。 于姓: 春秋时山东有淳于国,后代以淳于为姓,唐朝时为避宪宗icon李纯icon的讳,改姓于;《后汉书·东夷传》记载九夷有于夷。 汉代东海、琅邪icon的于姓出名,有于定国、于吉,所以今山东、东北多于姓。 鲜卑icon勿忸于氏等改姓为于氏,增加了华北的于姓。 孔、孟、宋、孙姓: 儒家祖师孔子、孟子icon都是鲁地人,所以山东多孔、孟二姓。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宋姓源自宋国icon(今河南商丘),所以宋姓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 孙武icon、孙膑icon都是齐国人,郡望有乐安、琅邪、太原,今仍集中在华北。 韩、赵、魏姓: 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icon,三晋icon(韩、赵、魏)国君和宗室与国同姓,如今这三姓主要还在华北。 董、贾、郭、范、冯、阎姓: 春秋时期,韩(今山西河津)、魏(今山西夏县)、董(今山西万荣)、贾(今山西临汾)、虢(今河南三门峡)等小国都是被晋国icon吞并的,虢、郭同音,郭由虢来。 所以郭、贾等姓主要分布在华北中西部。 范氏原为晋国六卿之一,后来逃亡到齐国,在古范县(今山东梁山)繁衍开来。 战国末年,韩国icon上党太守冯亭icon降赵,冯姓源自韩国冯地(今河南荥阳)。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阎也是晋地,阎一直是山西大姓。
悲催的玻利维亚,一场战争后丧失了全部出海口,沦为了内陆国 玻利维亚,国名来源自“南美解放者”波利瓦尔的内陆国家。1825年自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获取新生时,拥有的太平洋海岸线长达300多公里。但南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却断送了玻利维亚的海洋梦想。一切的罪魁祸首均源于阿塔卡马沙漠区的资源争夺。 1.荒凉炎热的阿塔卡马沙漠区发现珍贵矿藏 濒临太平洋的阿塔卡玛沙漠区,属世界“干极”,经年累月见不到雨水的影子,很多地方如火星般荒凉。拉美独立战争后,玻利维亚占据了沙漠中部的安托法加斯塔、秘鲁占据了沙漠北部的塔拉帕卡,而智利仅仅获取了沙漠南部的一小块区域。 此荒凉干燥的地方,按理说不值得引起大规模的冲突厮杀,但硝石和鸟粪资源的发现却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宁静,使得本就脆弱的双边关系更加尖锐和扑朔迷离。鸟粪即磷酸盐矿,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而硝石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材料,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这两个宝贝疙瘩,对刚刚独立不久,急需休养生息,发展国民经济的秘鲁、玻利维亚、智利三国来说,是创收创汇的绝佳途径,乃大自然馈赠的绝美礼物,因而三国均想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博弈、争斗乃至战争的火种悄然埋下…… 下图(图1)——阿塔卡马沙漠区地图
盘点:近代以来,因战争而丧失关键出海口的国家(图文解读) 保加利亚 1877年,奥斯曼土耳其再遭重创,被来自北方的强敌沙俄击败,赔款丧地的同时,多民族的巴尔干地区又起波澜。第二年,保加利亚即摆脱土耳其统治,重回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 1912年10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反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似乎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1913年5月,在各怀鬼胎的西方列强干预下,土耳其与巴尔干同盟签订合约,同盟四国取得大片领土,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几乎丧失殆尽,仅存有伊斯坦布尔及海峡北面之狭小地带。此役中,保加利亚如愿取得了地中海出海口。 一战爆发,处于欧战漩涡的巴尔干地区无法置身事外。1915年9月,因德国满足了占领塞尔维亚土地的要求,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 结果众人皆知,德奥等同盟国大败亏输,纷纷沦为了战胜国的待宰羔羊。站错队的保加利亚亦没有例外,1919年11月27日,与协约国签订了《纳伊条约》,濒临地中海的领土全部丧失! 从此之后,保加利亚只存有黑海地区的出海口,进出碧波洋面,完全受制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犹如被人掐住了咽喉要道,无法进行自由顺畅之呼吸,其哽咽之感可想而知。 下图(图1)——一战前的巴尔干局势1913年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