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苍蝇飞💫
0骑着苍蝇飞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注数: 350
粉丝数: 3,735
发帖数: 84,162
关注贴吧数: 81
【真是滑一大稽!科学号推迟发射竟因为官宣图】 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发射任务推迟至7月21日进行,7月29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原计划7月15日发射,但在发射前检查问题时发现未安装星追踪器和红外探测器热防护罩,实验舱已被送回安装试验楼等待安装星追踪器以及热防护罩。 据说本来舱段都扣罩了,准备发射前,官宣时发了一张图。厂家居然从公开的照片里发现星敏感器的保护套没装(配图红圈)。而且保护套不是没装,是压根就没生产!…… 就这QC水平你也敢信? 俄罗斯航天的衰落的确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咕咕咕那么简单。“科学”号实验舱始建于1995年,原定于2007年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7月1日,世预赛12强赛分组抽签仪式结果出炉。国足12强赛赛程:9月2日首战澳大利亚! 我觉得是个上签,至少避开了西亚小强! 日本队比较稳,独一档!其实这对国足有利! 我认为,重点是“沙特队”。如果能够双S沙特,就算半只脚踏进世界杯了! 还有,很久没有露面的“阿曼队”,这次又分组在一起,并且还是最后一场! 20年前,国足不就是2:0击败阿曼,挺进世界杯的嘛 这时你想问,这跟航天有什么关系? 有一点。 国足在6月16日进十二强赛, 神舟12号在6月17日发射成功。 国足在9月份开打十二强赛, 神舟12号在9月份返回地球。 是不是巧合? 网友评论:真给韩国捏把汗,单挑西亚!
【中国空间站三舱段地面拍摄】6月30日凌晨,日本天文摄影爱好 【中国空间站三舱段地面拍摄】 6月30日凌晨,日本天文摄影爱好者宙歌拍摄的中国空间站。上面应该是神舟,下面是天舟,中间天和的太阳翼比较好分辨。 图源:宙歌
暑假期间,本吧招募两名小吧主! 由于本航吧最近“度日如年”,会员数以每天1000名的速度增涨。势头可喜,但也鱼龙混杂! 现招募两名吧务协助管理本吧:长期小吧主和临时小吧主 各一名。 (临时小吧主主要面对爱好航天的暑假学生) 要求如下: 1.有一定的航天知识; 2.认真负责,能够积极引导新人,依照吧规规范言论; 3.长期小吧主要求头衔十级以上。 4.临时小吧主要求头衔七级以上。 由于上个招募帖被抽了,尚未恢复! 招募期顺延截止至7月2日20:00,有意者帖子下回复。 【报名格式】 贴吧ID: 昵称: 预计时长: 贴吧管理经验: 申请感言:
图片: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三种构型。 从左向右分别是: Pockn版、11版和21版,以及长五对比。 你喜欢哪种?
关于“三神器”我的看法。 “三神器”指的是480吨煤油机、220吨氢氧机和25吨膨胀氢氧机。 2021版长九构想中,可谓是颠覆性变化!大家期待已久的“三神器”消失不见,代以一款从未出现过的代号YF-135的大单室煤油机,以及二、三级共用的连代号都没有的一款120吨氢氧机。 直接说看法: 1.YF-135是360吨级单喷管煤油机,由YF-130(480吨)双室改单室。推力却比YF-130的一半要高,还高得多。比冲313秒,室压逼近极限。如果说YF-130是王品神器,那YF-135就是超王品神器! 老长九方案是12台发动机、24个喷嘴。 新长九方案是16台发动机、16个喷嘴。 喷嘴少了8个,运力还高出10吨(两级LEO)。 2.然后是220吨氢氧机。 熟悉我的都知道,本人一项不喜欢大推力氢氧机。是人都知道起飞级采用高压补燃煤油机的性价比秒杀氢氧机,后者就是公认的白象玩意。还贵的要S! 德尔塔4H一发4亿,航天飞机一发5亿。日本H2B吼着贵,欧洲阿丽亚娜5也吼着贵。于是有了H3和A6。中国长五也不便宜。 YF-77是50吨氢氧机,燃气发生器。 120吨级氢氧机,目前连代号都没有。据说是高压补燃循环,室压14Mpa,比冲442秒,略低于220吨级的燃气发生器。 3.最后,25吨氢氧机一直杳无音信,虚无缥缈。也不知进展如何,砍就砍了无所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依赖尚未完全开发的技术,NASA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最后期限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 美国政府问责局的一份新闻稿解释说:“为满足这一雄心勃勃的日期而制定的快速时间表,加上一些技术风险,意味着2024年登月的可能性较小。”例如,大多数月球项目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一些项目依赖于不成熟的技术。 新闻稿称,NASA开发着陆器的步伐很可能过于雄心勃勃,该着陆器需要在绕月飞行的航天器和月球表面之间运送宇航员。 该新闻稿补充说,这一速度比其他航天计划icon快了“几个月”,而着陆器本身就更复杂,因为它支持载人航天。 该报告还质疑NASA关于Gateway的计划,Gateway是一个轨道空间站,旨在为多次着陆提供基地,因为计划需要从未使用过的动力和推进技术。此外,承包商开发这项技术的努力落后于计划。 NASA表示,它计划在2024年绕过两名宇航员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门户,转而依靠从地球到月球轨道的直达飞行,然后用着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这与早先的阿波罗计划icon没有什么不同。
KSP:2021版长征九号 来了! 一级16台367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平面比冲311),空重217吨,满载燃油重量3322吨,干质比15.3 二级4台120吨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真空比冲442),空重56.7吨,满载燃油重量571吨,干质比10.07 三级1台120吨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真空比冲442),空重19.3吨,满载燃油重量159吨,干质比8.24 21版CZ-9 起飞质量4122吨 ,起飞推力5873吨,载荷质量53t,入轨后还有3900DV,地月转移燃料冗余600DV,若只保留到3300DV,则可以将LTO提升到67吨。 以上数据仅为个人推测,请勿当真。 (卡尔达瓦里希 ReachStar)
来了来了!”天问一号”EDL开伞图片。
6月20日,国际空间站上其中一副新太阳翼iROSA安装并展开完成 ,该太阳翼完全覆盖在就太阳翼阵列上。 严重的遮挡也就算了,关键还不直,我这强迫症…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的最新数据:长度14米,直径4.5米。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hina Space Station Telescope,简称“CSST”),是中国空间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间科学设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指标最先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也将是未来十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空间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在稳步推进巡天望远镜工程研制的同时,相关天文科学研究工作也正在全面布局启动。科学中心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确保巡天空间望远镜科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巡天空间望远镜由光学设施和巡天平台连接组成,整舱纵向全长约14m,在轨平态下横向全长约23.6m。设施位于前端,全长约9m,最大直径Φ4.5m
【对比图】很不错的对比图: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 vs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 图源:Homem do Espaço……
NASA又拿中国当借口,向国会要钱了;在中国成功将3名宇航员 NASA又拿中国当借口,向国会要钱了; 在中国成功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开始正常运转之后,NASA也开始渲染中国的太空威胁,以此从美国国会手上要钱; 感觉NASA和美国国防部,早晚会因为争夺军费预算打起来。
图片:目前有10人在太空工作! 中国空间站:中国3人; 国际空间站:美国3人,俄罗斯2人,法国1人,日本1人; 其中一个美国人是坐俄罗斯飞船上去的,法国和日本坐的是美国飞船。
报告!有鬼影! 但我真的觉得上面那个是鬼影……
“神舟十二号”初轨根数及船箭分离点参数——初轨:200.00 “神舟十二号”初轨根数及船箭分离点参数—— 初轨:200.000 × 347.906km × 41.345º 将进行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预计下午四点。
国家航天局:中俄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2021年6月16日,在全球空间探索大会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方式,共同举办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全球网络论坛。在该论坛上,中俄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V1.0)》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伙伴指南(V1.0))》。 论坛由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谢尔盖·萨维利耶夫副总经理主持。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参会并致辞。中俄共同向国际社会发布的《路线图(V1.0)》和《指南(V1.0)》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概念、科学领域、实施途径和合作机会建议等内容,有助于国际伙伴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阶段有广泛参与的机会。中俄欢迎国际伙伴在国际月球科研站任务的各阶段以及阶段各层级参与项目合作。 随着国际月球科研站工作深入,中俄还会适时推出《路线图》和《指南》的更新版本,进一步明确国际月球科研站各工程阶段里程碑计划,适时发布合作伙伴加入程序,以确保整体项目稳步推进。
第一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出舱时长20分钟; 第二次太空行走:神舟12号,出舱时长7个小时;
图片:这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的首次露面!
【预报】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21)将于6月14日至1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罗戈津今天透露:中国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在明天的联合会议上,概述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以及加入标准。 到时的新闻可能不少,包括中国神舟12号、阿联酋月球车什么的。其中有个小道消息:法国航天局可能会加入中俄联合月球基地的计划!这个与上面说的“制定标准”相呼应,拭目以待吧!
当我看见“神州飞船”和“天文一号”这种字眼,顿时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 你们呢
阿尔忒弥斯I 任务预计于2021年11月22日发射绕月飞行。虽然这次任务不载人,但会携带一个身着宇航服,配有传感器的人体模型,它将记录阿尔忒弥斯I无人飞行中的数据,以便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阿尔忒弥斯II任务重的宇航员。
震惊!这是嫦娥四号与天问一号着陆器的实际对比大小。 嫦娥四号着陆器,3.78吨; 天问一号着陆器,1.28吨;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到目前为止,祝融号火星车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到目前为止,祝融号火星车行驶了80多米! 说好的,三天走十米呢 好像比计划要快不少!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到目前为止,祝融号火星车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到目前为止,祝融号火星车行驶了80多米! 说好的,三天走十米呢 好像比计划要快不少!
【祝融合影】很好奇wifi相机的投放位置,于是做了以下两种猜测: 制图者Vony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我倒觉得第二种可以排除,因为没有车辙!或者有第三种。 你们觉得呢
「祝融号」果然有个揭徒仪式!
[祝融号]果然有个揭图仪式! 6月11日,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的揭幕仪式上,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是本人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的原图,火星全景图超过13mb,赶紧的: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an.baidu.com%2Fs%2F1P1HTfV5vFnnjeT_941y2yA&urlrefer=159b0a0b5ea80a4ac74091880aa008d1 提取码:j61f
2021年6月6日,NASA火星勘测轨道探测器(MRO)拍摄到的祝融号火星车和着陆平台。
神舟12号后的下个月,蓝色起源将执行首次载人飞行! 蓝色起源宣布:7月20日,贝索斯将和其弟弟马克乘坐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体验10分钟的太空游! 用生命做广告,这波贝索斯! 蓝色起源首次载人之后,其首张船票拍卖价达到了380万美元。
俄罗斯宇航 罗戈津:若美解除制裁,俄将不会退出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6月7日电 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7日表示,如果美国解除制裁,俄罗斯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决定可能会被重新考虑。 罗戈津在国家杜马议会听证会上说: “一切都掌握在我们的美国伙伴手中。如果仍然保持对‘ 进步’和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的制裁并且不在近期宣布放弃,那么俄罗斯退出国际空间站的问题将是我们美国伙伴的麻烦,这将是他们的负责,完全是他们的错。” 罗戈津补充说: “要么我们合作,那样的话就需要立即解除制裁,要么我们不合作,那么我们将部署俄罗斯国家系统。”
【木卫三新照】 2021年6月7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飞越木星巨大的卫星木卫三并拍摄到两张图像,这两张图像来自朱诺号成像仪以及恒星参考单元星相机,以非凡的细节展示了木卫三的表面,包括陨石坑、明显不同的黑暗和明亮的地形,以及可能与构造断层有关的长结构特征!
国家航天局公布天问一号轨道器拍摄的祝融号火星车影像! 2021年6月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图像中天问一号着陆平台、“祝融号”火星车及周边区域情况清晰可见。 下图请横置手机并放大观看 影像图由天问一号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于6月2日18时拍摄。图像右上角有两处明显亮斑,靠上的亮斑由两个亮点组成,较大亮点为天问一号着陆平台,较小亮点为“祝融号”火星车。 以着陆平台亮点为中心,周围区域颜色较暗,据分析,可能是降落过程中受到发动机羽流影响造成。着陆平台南北方向,存在对称的喷射状亮条纹,可能是着陆后着陆平台钝化时吹除了较细的尘埃形成。 图像中部亮斑为降落火星过程中抛离的背罩及降落伞组合体,其中背罩为圆形亮点,降落伞为长条状亮点。图像左下方向,存在另外一处明显的亮斑,为降落过程中抛离的防热大底。 截至6月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3个火星日,开展环境感知、火面移动、科学探测,所有科学载荷设备均已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运行在周期8.2小时的中继轨道,为火星车科学探测提供中继通信。
太空拍摄:这是中国沙漠中的一座城市,一个位于中蒙边境的小镇,小而重要奇怪的形状… 知道这是哪里吗
【中国空间站凌日】 北京时间6月3日12:24北京地区可见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凌日,太阳能帆板清晰可见。 http://tieba.baidu.com/p/7386077421?share=9105&fr=shar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5.6.0&st=1622703823&unique=19BFEF906AFDBDD6ABBDFE3AE3A54081 「9楼和10楼」 图源:SpaceLens摄影师@MeeGo大乱炖 在北京跟踪拍摄。
别问了,其实互拍照片28号就传回来了,你们想看的其实都有,除了开伞、互拍,甚至还有意想不到很猥琐的角度…… 中国航天人做的已然不错,要吐槽就吐槽宣传部吧。 美国航天实力 9分,美国航天科普力度 10分,美国航天在全世界的形象 12分。(灯塔国) 中国航天实力 6分,中国航天科普力度 4分,中国航天在全世界的形象 3分。
【观测预报】6月3日,也就是明天中午12:24,北京可见中国空间站凌日。 有意拍摄者,先备好色球镜。
韩国、新西兰加入《阿尔忒弥斯协定》,成为第10和第11位成员国! NASA在 2020 年 10 月首次宣布了 Artemis Accords 探月合作项目,且首批有 9 个国家宣布加入其中——包括美国、日本、英国、阿联酋、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韩国刚刚与 NASA 签署了协议,从而正式成为了参与 Artemis Accords 项目的第十位成员国。
有个问题:着陆火星时,祝融号的降落伞和着陆平台,哪个先落火? 已知条件: 1.距离火星表面约1500m时,着陆平台同背罩(含降落伞)分离,速度小于95m/s,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减速。 2.距离火星表面约100m时,着陆平台悬停避障,速度0m/s。(悬停多久,未知。CG视频里似乎还有一个背罩规避的动作) 然后,着陆平台匀速下降,下降速度小于3.6m/s。 3.从背罩分离到着陆器触地,经过了80秒。 问:祝融号的降落伞和着陆平台,哪个先落火?
据说,这是蓝色起源领衔的美国国家队为竞标NASA的载人登月系统而制作的着陆器等比例模型。看来蓝色起源也并不全都是PPT嘛…… 虽说这个模型只是用铝箔、气球、木头和纸板做的。 图源:DELTA_V 网友评论:看样子这造价得花500美元吧!
『发射预报』2021年6月—7月发射预报与数据统计! 截至2021年5月31日12:00,全球火箭发射统计: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度报告: 当前建造进度18%,一共11次任务,最近一次任务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2021年5月30日5:01,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资源舱上的端口,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度为10.6米,而天河核心舱的长度为16.6米,两者的对接合体使得天和空间站加长到了27.2米,夜空中更加耀眼夺目(最亮时可达-1等星的亮度,下载一个观星软件过境时可观察)。 下一进度是6月17日的神舟12号载人飞船,敬请期待!
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度报告:当前建造进度18%,一共11次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度报告: 当前建造进度18%,一共11次任务,最近一次任务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2021年5月30日5:01,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资源舱上的端口,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度为10.6米,而天河核心舱的长度为16.6米,两者的对接合体使得天和空间站加长到了27.2米,夜空中更加耀眼夺目(最亮时可达-1等星的亮度,下载一个观星软件过境时可观察)。 下一进度是6月17日的神舟12号载人飞船,敬请期待!
CCTV-13正在天舟二号特别报道,官宣成功!还有专家解说: CCTV-13正在天舟二号特别报道,官宣成功! 还有专家解说:明天对接!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起飞!
进来一波航母吧老铁,弹幕屏上讨论003是常是核?
NASA火星直升机发生飞行故障,高空乱飞一分钟! 美国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直升机“机智号”完成了第六次飞行,这也是“毅力”号火星任务的第91天。但在这次飞行途中,“机智号”遭遇故障,导致飞机在火星10米高空疯狂乱飞近1分钟,所幸最后安全着陆。研究人员称由于导航时间错误,直升机无法判断位置造成乱飞。 据报道,“机智号”通过腹部的相机进行导航,后者将图像传输到它的飞行计算机中。但是在飞行大约54秒后,相机在把航行图像传输到飞行计算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故障,丢失了一张图像,导致随后传输的每一张图像都带有错误的时间戳。 这使得“机智号”出现上下、左右摇晃,从一侧向另外一侧倾斜了20多度,从而出现大幅颠簸,持续约1分钟。尽管飞行过程惊险,“机智号”依旧在目标着陆点的大约5米的范围内安全着陆。
俄罗斯“雄鹰”飞船让新一代载人火箭发射的可能性有多大?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执行总监亚历山大·布洛申科原话说的是“利用中国的重型运载火箭”。 但是众所周知,长九不载人。甚至连带逃逸塔的任何图片都没有。 况且拿长九来打最大质量22吨的雄鹰飞船,是有点浪费。 最大可能性是,还是LTO27吨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即新921)。
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的下一次发射窗口,初步定在5月29日20时56分,预祝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圆满成功。 不过由于天舟二号的预定发射时间已经晚了一周多,原定于6月10日发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推迟到6月17日发射。 好事多磨,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
正在组装中的ExoMars2022计划,该探测器带着火星车预计在2022年8月-10月发射升空,2023年4-7月抵达火星。 “富兰克林号”火星车重约320kg,“祝融号”240kg,“勇气号”“机遇号”180kg。这辆欧洲的火星车是使用太阳能板中最大的一辆。 Ps. 据说本周将进行高空开伞的测试,祝顺利吧。别耽误了明年的窗口。
孙泽洲:作最坏打算!为祝融号配备了“黑匣子”。 记者:有句话,火星是很多探测器的坟场,也就是说它失败率实在是太高了,人家单项任务失败率就很高,我们要一次出发完成三项任务。你们在设计之初有没有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万一我们失败了? 孙泽洲:我们做了很多准备,甚至可以说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是在做防止极小概率事情发生的工作。这次着陆系统还带了一个信标装置,类似于飞机的黑匣子,我们考虑到如果没有真正平稳着陆到火星表面,比如撞击的话,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靠这个信标把进入过程中关键的记录数据传回地面,便于我们对过程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34岁担任副总设计师,38岁担任系统总设计师,如今51岁的孙泽洲已经作为总师放飞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三个深空探测器。从“奔月”到“探火”,正是千千万万和孙泽洲一样的航天人不断问天,推动着中国探测器一步步远行,探索深空的奥秘。 为了赶在2020年的最佳发射窗口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孙泽洲带领团队远赴新疆戈壁、内蒙草原进行大量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为模拟开伞: 孙泽洲: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伞用飞机拉到空中,然后把伞一扔就行。对进入地球的航天器来讲,用这种方式验证这个伞可以,但火星大气比较稀薄,我们要在距离地球地面30多公里高度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才能跟进入火星时大气密度比较相似。我们为了验证这个伞,新研制了一枚火箭弹,把伞装到模型上去,通过火箭弹把它打到我们要求的30—50公里的高度,火箭弹再把它分离出来。这个伞和模型之间再用我们的程控来控制,进行开伞,模拟在火星上开伞的过程。
截至目前,成功着陆火星的6辆人类火星车(旅居者号、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毅力号、祝融号)在火星表面留下的第一道车印。 都是鱼眼! 图源:via mars_stu
祝融号 会面 毅力号:“来握个爪”! 这是谁画的。
这就是国旗吧。(红圈)期待27日的两器互拍!图四,是嫦三嫦四 这就是国旗吧。(红圈) 期待27日的两器互拍! 图四,是嫦三嫦四的两器互拍。
举国哀伤!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难以相信,不敢相信,袁老走好!!
“鹊桥”三周年!这图做的真漂亮。图源:ZZMwonder “鹊桥”三周年!这图做的真漂亮。 图源:ZZMwonder
祝融号:一张是火星表面新图,520!
关于长七遥三的推迟发射,专家回应! 北斗工程任务一线技术专家李聃:“昨晚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问题,经讨论决定推迟。在世界范围内,推迟发射是较普遍的。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目前系统状态良好,我们有能力尽快查明原因,重新组织发射。”
我寻思着,火星表面的首次两器互拍,已经被毅力号、机智号抢先了吧。 已知勇气号、机遇号没拍过全身照。再之前的,有没有两器互拍?
国际空间站拒不接待龙飞船游客怎么办?SpaceX有新办法了: SpaceX公布了载人龙飞船的另一款构型——原本用于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口,被一扇全景天窗所取代。乘坐龙飞船前往近地轨道旅游的乘客,将透过这扇天窗享受180度无死角的无敌太空景观。 这款龙飞船将在首次全平民航天任务Inspiration4中启用,预计今年Q4发射升空。
还记得包了星舰要去月球观光的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吗 看来他等不及星舰进度,打算提前上太空体验一番了! 2021年12月8日,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将和助理平野洋三(Yozo Hirano)乘坐联盟MS-20飞船前往空间站,进行为期12天的国际空间站之旅。在这之前,他俩将于6月前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为期3个月的太空飞行训练。 自从TBS员工秋山丰广以来,这是31年来作为日本普通民众首次进入太空。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