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春意闹 红杏春意闹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928 关注贴吧数: 0
白帝城托孤---明托诸葛,实托赵云《〈(请细看)〉》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有很多朋友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过去的"尊刘抑曹"只是为了帝王的封建统治罢了,事实上,刘备是一个懂得利用"人和"的枭雄!!! 曹操曾在与刘备青梅煮酒是说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我想曹操当时的潜台词是"若大家说我是枭雄的话,那刘备也是枭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备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战略眼光是不会看错刘备的. 其次,刘备是一个惯使"反客为主"之计的阴谋家!首先是陶谦的"三让徐州",演义之中说陶谦是因为两个儿子没有管理能力兼之刘备素有仁义之名,故此相让.我个人认为纯属一派胡言!!!刘备本来是帮助陶谦抵抗曹操的,按道理,曹操退去后刘备就没有理由再留在徐州,而刘备却偏偏赖在徐州不走了,俨然以徐州之主自居了.看来,刘备救徐州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目的的,陶谦请刘备不异于"引狼入室"! 而所谓的"三让徐州",请大家注意后面:汉献帝也曾三次封曹操为魏王,曹操一开始也是坚决不受,最后才"无奈"的受封.再以后,汉献帝又三次禅位给曹丕,曹丕也来了个三次不受,最后才"勉强"答应.而演义之中怎么不说曹操,曹丕是仁义之主呢?刘备的小花样被曹家学了个八九不离十,这恐怕连刘备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后来,刘备在中原站不住脚了,跑到了荆州投靠刘表,这一次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他又一次使用"反客为主"的计策,这次他几乎要成功了,只是没想到刘琮的不战而降打破了他的美梦!这使刘备的目光不得不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孙权身上.通过表面上和谐的联盟,使孙权在赤壁一战大破曹操,取得了东南一面的绝对霸权.此时,刘备再次使出他的惯用伎俩,从孙权这里"借"来了荆州,从此赖住不还了.以后就有了一句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过,这一次刘备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他没有想到孙权是一个态度如此强硬"债权方",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胁刘备!这使得刘备食不甘胃,睡不安枕,在诸葛亮和庞统的提醒下,他于是想到了西川的刘璋,刘备故技重施,以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明目张胆的把军队开进了蜀中.这让我不禁想起了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便是以帮助科威特对付伊拉克为名,夺取海湾石油资源的!这二者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闲话少说,回到正题,在临近成都之时刘备突然发难,率军攻破成都周围的军事要塞,使成都无险可守并迫使刘璋投降.入川之战是刘备最后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反客为主"!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最终局面. 最后,彝林一战,刘备惨败而回,退守白帝城,此时刘备也身染重病,命不久矣,而他十分清楚,刘禅暗弱无能,以后大权必定旁落,他儿子很可能重蹈汉献帝的覆辙,于是刘备想到了托孤! 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反客为主"战略的积极拥护者和继承发扬者,以刘备的识人眼光,很可能已经看出诸葛亮在他死后会走上和曹操一样的道路,于是,刘备决定以退为进,试探诸葛亮,由此便有了"如嗣子可辅则辅之,如不可辅则自为成都之主"的言语,以刘备的枭雄一世,决不会把几十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的,当时若诸葛亮有一点可疑举动,以我个人的猜想,刘备可能"已在帐中伏下二百刀斧手,只等举杯为号,一拥而上,乱刃分尸".刘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比他更老奸巨滑,一听这话,立即演了一场涕泪横流的戏,并说"臣敢竭股胘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诸葛亮的话可能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时就想起了李严,当时军权还没有落在诸葛亮手里,诸葛亮是丞相,主理内外政事,而内外军务有李严管理,刘备煞费苦心的使诸葛,李严二人同时受托,实是想这二人相互牵制,都使对方不敢妄动.有一点刘备没有想到,那就是玩起阴谋来,两个李严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后来李严终于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废为庶人,蜀国的军政大权最终还是被诸葛亮一人把持了.这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就可看出,文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其跋扈之态与曹操,司马昭何异?北伐之时又留下董允,向宠等亲信掌管军政大权以加强对刘禅的控制.呵呵,说得跑题了,对不起! 刘备做完上述布置后还是不放心,诸葛亮属于荆州集团,李严属于益州集团,二人均非刘备原来从徐州开始所带的从属集团,而当时关,张已亡,若论跟随最久的,就只有赵云了.于是,刘备把赵云也叫到身边,对赵云说刘禅是你七进七出从曹军之中救出来的,因此跟你最好,在我死后,希望你继续照顾他.由于诸葛亮和李严在旁的缘故吧,刘备没有直接说出他的真正目的,而言下之意,便是要赵云监视诸葛亮和李严集团并确保刘禅的统治地位.因此,在我看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正对象是赵云,而非诸葛亮,李严,刘备亲自导演的白帝城托孤,确保了蜀汉政权在他死后不立即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赵云,诸葛,李严之间的相互制肘,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蜀汉国内的个派系斗争,使刘禅可以比较安稳的坐上了皇位. 刘备于乱世之中纵横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白帝托孤的手段达到了他一生权谋之术的最高峰,为一代枭雄的落幕画上了比较完美的句号!
大骗子,大耳刘备(Z) 三国时代是个群雄竞起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无数英雄豪杰为争夺天下而斗智斗勇,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中途失败,不得不退出角逐,最后只有三个强者留了下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他们就是曹操,刘备,孙权.让我们看看他们分别是靠什么成为最后的三个强者之一的.1.曹操靠的是身经百战,多次出生入死,打败了吕布,袁绍那样的强敌得来的江山,他的势力最强.2.孙权靠的是他有个厉害的老爸,还有个厉害的大哥,他的老爸和大哥打下了江山再传给了他.3.刘备靠的是到处连蒙带骗,最后居然也成为三个强者之一.刘备小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当皇帝.《三国演义》写道:"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看看,他还是个小孩时就骗了大人的钱(他叔叔听了他的大逆不道的话,不但不教育他,反而资助他,看来他们一家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后来黄巾之乱,刘备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行骗历程.其实,他的主要骗术之有一招,但是,他就用这一招骗术骗了一次又一次,还是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他骗人的方法就是:先投奔某个有势力的人,然后就那人手下打工,在观察一下那人的儿子是不是个厉害人物,如果那人的儿子不厉害,刘备就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一天那人死了,刘备就接收了那人的势力.刘备第一个看上的目标是刘焉,黄巾之乱时,刘备投奔了刘焉,"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可惜后来刘备变成了通缉犯,只好四处躲藏,第一次行骗就失败了.乱世中的机会多,后来曹操攻打陶谦,刘备就假装去帮陶谦,然后就赖在徐州不走了,陶谦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赶这个所谓的救命恩人走吧.后来陶谦年纪大了,临死之前发现自己的儿子不是刘备的对手,为了保住儿子的命,只好故作大方,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后来刘备有先后偷靠了曹操,袁绍等人,但是,那些人年纪都不算很老,刘备估计等他们死的时候自己也差不多半截入土了,于是,他在那些人手下都是稍微呆一下就离开了.后来他又发现了新目标——刘表,他就跑到刘表那里一呆就是七,八年,果然等到刘表死的一天了,正在他准备动手时,天有不测风云,曹操带兵杀向荆州了,打得他到处逃窜,幸亏孙权派周喻打败了曹操,救了他一命.他一看,孙权比他还年轻,看来是没法用老办法骗孙权了,于是他就来了一着"刘备借荆州".但是,只有一个荆州是远远不够的,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刘焉,就跑到益州从刘焉的儿子刘璋那里把益州弄过来了.刘备没夺取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他骗到徐州交给张飞,结果张飞被吕布骗去了徐州,后来刘备又骗到了荆州,这次交给了关羽,结果关羽又被另一个姓吕的(吕蒙)骗去了荆州,刘备总是骗别人,而他的兄弟总是被别人骗(而且都是被姓吕的骗).幸亏他只有两个兄弟,所以还留了个益州给自己的儿子,否则......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