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春意闹 红杏春意闹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928 关注贴吧数: 0
三国人物VS水浒人物 以下是以史实和演义掺和为据,纯个人见解君主:(喜欢啊暪和碧眼儿的各路义士不要怪俺,由于水浒人物的限制,除宋徽宗、宋江和江南方腊外,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就不如数托出。)刘备VS宋江(论仁德两者差不多,不过论文当然是呼保义(及时雨)宋江,论武就大耳了,大耳虽从师涿州出身的儒生卢植,不过大耳不喜爱从书,只爱音乐和狩猎。)刘禅VS宋徽宗(一个好酒色,宠信宦官黄皓,亡国;一个好好女色,重用买国贼高俅,亡国;两者真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昏君,唯一不同的是宋徽宗书画颇有见树。)孙策VS方腊(孙伯符挟死喝死一将,又与东莱太史慈单挑不分胜负,君主中无人能敌;江南方腊不愧为一方霸主,要行者武松和黑旋风李逵等几个人围攻才得已把他擒住,武松还要失去一臂,真很难想到他的武力会到什么程度?)谋士:诸葛亮VS吴用(一个是卧龙,一个是智多星,妙计多不胜数,当然实至名归,这两人不用多说了)庞统VS公孙胜(当然,公孙胜用只懂妖术,在打高塘州理全搞他用妖术破高俅之侄高谦的法术,论智谋当然不及凤雏了,这里只为衬托而已。)司马懿(郭嘉、周瑜、荀或、徐庶、陆逊、贾诩)VS朱武(朱武被誉为“神机军师”,当然实力不俗,只是吴用盖过他的名气罢了。)鲁肃、田丰、法正、姜维、邓艾、钟会VS樊瑞(混世魔王在电视剧中没怎么露两手,不过在书中是有不俗的表现。)其他的不比了,由于水浒人物中当谋士的比较少。武将:吕布VS史文恭(这可能有很多人会“?”,不过认为很恰当,有看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在宋江取曾头市时,辟呖火秦明败于史文恭枪下,接着是豹子头林冲和小李广花荣合力战他,但还是摛不住他,逃跑时又被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从后包抄,还是让他逃了,更没有当时吕布的赤套马呢,我认为他比起“三英战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此人也是小人,被摛时居然向宋江求饶,说什么:“宋大王!若饶过小人,小人必效犬马之劳,人凭你我之力,何愁不雄霸一方?”这与当年白门楼下吕布所说的:“明公!凭你我之力,何愁天下不定?”大同小异,把这两人比在一起最为合理。)张飞VS鲁智深(都是在各自时代极为好酒的人物,都是脾气爆燥,极易冲动,不过翼德以酒醉骗过张合、刘岱等人,花和尚鲁智深也不是籍籍无名,与林教头比武不分胜负,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你说谁狠?)马超VS林冲(一个是与吕布齐名,被称为“神威将军”、“西凉锦马超”,一个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而且还与鲁智深比武不他上下,您能说他与马超谁强?)关羽VS关胜(两人据说血缘上有些关系,大刀关胜给宋江军侵犯时带来不少麻烦,后来还成为宋江军中的八大将,实力超群,当然水浒中的朱仝被称为“美须公”,不过朱仝武力在水浒中属二流)赵云VS花荣(为何这样比?因为他俩都是我的偶像罗,呵呵!玩游戏时,他俩的各项能力都 很相近,当然有人会问:“为何不用黄忠VS花荣?”,当然花荣被称为小李广,箭术当然超乎常人,不过不要忘记赵云在渡江接应借完东风的诸葛亮时,在灯火暗淡的黑夜中一箭射断帆绳,这能不说他不是“百步穿杨”吗?)典韦VS鲁智深(一个是恶来用双戟,与虎痴单挑不分胜负,为救起色心的曹操做了人肉箭疤,死后半响仍无人敢近;而李逵大多是有破坏无建设,不过他的两柄斧头一出,挡他的人就如被切菜一般了,宋江去哪他就去哪,宋江要去死(喝御酒),他也跟着去死,实至名归的贴身保镖。)许褚VS武松(与“恶来”、“西凉锦马超”单挑不分胜负,“虎痴可不是浪得虚名,行者先生当然也不会甘拜下风,空拳打死比平常虎体积更大更凶的吊睛白眼虎,谁人能及?大战淫贼西门庆,西门庆也不能小窥,他的每脚有千斤之力,不然的话武大怎会给他的脚一伸,倘在床上动弹不得呢?不过在武松刀下也是三两下就搞定,蒋门神蒋忠也是他的沙包而已。)
我说《出师表》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诸葛亮在全文第一部分谈治国的大计,是为了消除出师的后顾之忧。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才20岁,又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前方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这个部分里不仅向刘禅反复阐明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而且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消除了这个后顾之忧,诸葛亮才能专力伐魏。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不是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陈情式的,就是陈述作者的心愿。为此,诸葛亮历叙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临崩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感激”和“忧叹”的心情;最后集中到一点,将出师伐魏视为“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任,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满腔挚爱谏后主(7次提及陛下),他对刘弹的反复幼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统观全文,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其(刘禅)心,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文中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更增加哀婉恳切之情。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
演义解析------许褚裸衣战马超 从某种意义上说盔甲是武将生命的保障,如果问许褚为什么要卸了盔甲战马超,相信多数人会说是许褚的性格使然。 《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人物性格是作者按照史料所载经过加工编造出来的,在人物性格安排上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以此推断“裸衣战马超”并没有出现的必然性。那么罗贯中描写“裸衣战马超”的目的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的立场以“拥刘”为核心,蜀汉是正统刘备是深得民心的仁义君主,基于这点当世英雄纷纷投向刘备就理所当然了,“五虎将”的武力各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张、赵皆万人敌”是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告诉我们的,且有事实可依---关羽斩良诛丑、张飞独斗吕布、赵云大战长坂。 在突出黄忠的武力上作者想到的是“武艺绝伦”的关羽。吉米曾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关羽斩了颜良的第二天碰到黄忠会如何?战了百合后关羽稍占上风?如此只怕没人会认为关羽“超群绝伦”了吧!。。。作者非常巧妙的利用了时间差,让关羽“绝伦”了近十年,再冒出个老黄忠,这样黄忠就算战平了关羽读者们也只会认为是黄忠很强而非关羽不“绝伦”了。 如何突出马超武力?相比关张赵这些巨星级人物马超只能算是颗较大的流星,流星总是短暂而夺目的,马超能让人记得住的只出现报父仇战曹操和与张飞一战这段时间内,给人感觉似乎他只活了这么久。作者很明白不够夺目的流星是不能合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所以他借了曹操之口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曹操说这话的依据是马超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合,曹操似乎感觉马超有吕布之勇,但马超若真要与吕布较高下必须单挑许褚并且要占据上风。 单挑结果是二百三十余合曹操恐许褚有失而鸣金收兵,似乎是马超占了上风。粗看此战马超真有吕布之勇,作者要让马超这颗“流星”够夺目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马超是绝不能有吕布之勇的,因为吕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吕布是谁都可比,谁都能胜的刘关张又何以称“三英”?任何时候出现第二个吕布都会夺走“三英战吕布”的光芒,这显然不是罗贯中想要看到的。 在马超到底该不该减吕布之勇的问题上罗贯中巧妙的利用了许褚的性格,这就出现了“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样曹操鸣金的原因是许褚不戴盔甲随时有性命之忧,曹操及时的鸣金还是让许褚中了两箭证明曹操鸣金的必要性,这样即让马超占了“上风”(曹操鸣金了当然算是马超占上风了),又以事实证明马超还不能与吕布并列,个人认为作者描写“裸衣战马超”是巧妙而精彩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