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_candy welcome_candy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3 发帖数: 23,454 关注贴吧数: 12
【姜洋-伴你飞翔】【分享】专家称汶川地震出现典型前兆 涪江水曾忽 本报讯(记者谌达军 通讯员曹南燕)井水突升突降、江水忽冷忽热。昨日,刚从地震灾区考察回汉的吴冲龙教授表示,汶川地震前出现过一些典型的地震前兆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吴冲龙教授,随该校科技赈灾队到地震灾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吴冲龙教授到江油、茂县、映秀等地进行了民众调查。据当地居民们反映,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出现过很多特别的地震前兆,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太在意。  调查中了解到,江油武都镇白衣乡在地震前一个月内,多次出现井水突升突降的情况;当地幸存者介绍,地震前几个小时,他们在涪江游泳,当时感觉到江水忽冷忽热。  吴冲龙说,这些现象都是很典型的地震前兆,由应力释放导致地层变形引起。  之前,很多人认为汶川地震没有任何前兆和迹象。“这么大的地震,释放了这么大的能量,肯定震前有能量释放。应力形成挤压,地表受力发生变形、位移,肯定能体现出来。”  “在对地震本质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在地震多发地带普及防震知识,充分重视群测群防的作用。” 吴冲龙1976年曾参与成功预测松潘7.5级地震。据介绍,在那次预测中,群众观测群众参与预防起到了很大作用。  “群测到的前兆现象有真有假,有些缺乏科学依据。”吴冲龙说,一方面要在地震多发地区普及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对群众反映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对地震多发地的防震工作大有必要。”  该校科技赈灾领队唐辉明教授表示,将整理此次考察成果,形成相关建议和报告,提交给国土资源部参考。
【姜洋-伴你飞翔】【分享】医学专家:现在说“大灾之后无大疫”言 本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周欣宇)“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地震灾区确实没有大的传染病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在今天召开的中国科协“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  曾光刚刚结束为期6天的地震灾区考察。他说,震区有些领导认为现在已经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他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告诉那位领导同志,现在这样说还太早了。”他说,灾后震区疫情防控要经历3个阶段,即夏秋季传染病防治阶段,今冬明春传染病防治阶段和全面恢复阶段,为时3~5年,这3个阶段都顺利度过,才可以说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切忌松懈和麻痹大意。他举例说,1991年印度发生水灾、地震,次年才暴发鼠疫,我们应以此为鉴。  考察中发现的一些公共卫生隐患令曾光忧心不已。原有的传染病报告网络已被完全破坏,现在主要靠外来的医疗防疫人员通过走访灾区进行监测。另一个更令他担心的问题是,震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严重受阻。他说,震区儿童目前无法接受常规免疫,且计划免疫工作没有恢复的时间表,这是非常危险的。  除此之外,曾光认为,饮用水、饮食和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然而,“最大的隐患是看不到隐患”。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