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翹Вǎn 翹翹Вǎn
关注数: 7 粉丝数: 27 发帖数: 9,045 关注贴吧数: 8
我校徐卫林教授被评为“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 《中国纺织》杂志盛赞其“革放鼎新耀行业”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的“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揭晓,我校徐卫林教授获此殊荣。该杂志在“创新人物”专栏高度评价了徐教授的科研成果,盛赞其“革放鼎新耀行业”。         此活动从2008年10月启动,于今年年初评选出了20位“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2009年第3期《中国纺织》杂志将此20位“行业榜样”设为封面人物。在以“以创新迎接振兴”为题的短评中,杂志特别介绍了由徐教授主导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赞许该项技术是纺纱技术的重大突破并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章指出,徐教授厚积薄发,独辟蹊径,带领研发团队成功完成了一次纺纱技术的革命,震动了我国纺织界,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创新标杆。文章全面介绍了徐教授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在开发新型纺材及新产品上取得的多项重大突破,称徐教授所从事的研究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直接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         据了解,徐卫林教授将赴京参加3月28日举行的“2008年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及论坛活动。届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领导和有关专家等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下纺织业的发展。(
割肾救儿人间永存大爱 捐款接力校园遍布真情 3月19日的武汉天空阴沉得像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子,期待着一场春雨的降临来驱散人们心头的躁热。 下午1:30,带着饱含学校全体师生爱心的第三笔捐款3万元,校学工部部长高建勋、副部长余家友,东湖校区管委会副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张德智,会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吴幼斌、分团委书记詹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易欢欢、游锦辉、杜永树一行共8人,驱车两小时来到会计学院注会086班学生翁俊文家中,为翁俊文及其家人送去了学校的问候与关心。           这位母亲很伟大,是她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感谢学校领导的帮忙,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看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到来,翁俊文的家人便连忙走上前去握住前来看望的学校学工部领导的手连声道谢。          翁俊文是我校东湖校区会计学院08级的一名普通大一学生,但是突如其来的疾病却让他紧紧地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2009年元月中旬,正在忙着准备期末考试的翁俊文,突然觉得小腹胀痛,然后便是上吐下泻,同学们见状迅速把他送进了医院。病情稍微有了点好转,倔强的翁俊文却硬是拖着疲弱的身体坚持完成了期末考试。          放寒假回到家中,翁俊文的病情开始恶化,焦急的父母连夜把他送进了新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经过医院的全面检查,翁俊文被初步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并发尿毒症,紧接着被转往同济医院接受治疗。当尿毒症这一诊断结果被最终确认时,母亲郭慧芳当即昏倒在了医院的走廊上。          翁俊文生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毛集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年迈的父母以种田为生,农闲之时还会捡捡废品来贴补家用。但就是这一对老实的农村夫妇,却既要照顾年逾八旬的两老,又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          看着被病魔折磨得毫无精神的儿子,母亲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掉。为了能让19岁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郭慧芳毅然选择了把自己的肾换给儿子。“这位母亲很伟大,是她给了翁俊文第二次生命。”翁俊文的三伯对老师和同学们说。老师们来时,翁俊文的爸爸正在外面捡废品,还没有回家。          既然进了学校的门,那我们就是一家人          近三十万元的手术费,让这一个勉强可以维持的家立即陷入了困境。翁俊文所在的会计学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将情况向管委会进行了汇报。经讨论,会计学院决定向全校区师生发出捐款倡议书,并在校园里举办起了现场募捐。          “原先我们预计的捐款可能只有三四千块,但没想到第一次募捐下来,师生们就踊跃捐款达2万元。”翁俊文的辅导员詹老师高兴地说道,“让人感动的是,学校里的许多贫困生也跑来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据了解,捐款活动中,东湖校区管委会张智德副书记第一个带头捐款,在国外访学的会计学院李闻一副院长知道后也马上打电话叫其家人捐款,南湖校区的学生也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
《今日湖北》连续两期长篇报道我校办学特色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校办学特色日益突出,科技研发屡结硕果,引起了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我省唯一的大型综合性时政月刊《今日湖北》杂志2009年第1期和第2-3期连续刊发四篇大稿深入报道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科研成果。  2009年第1期《今日湖北》杂志分别在“发展论坛”和“观楚台”栏目中,报道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的推广与应用情况。前者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尚钢同志的文章《着力抓好“四大工程” 谱写文明建设新篇》,全面总结了我校依托办学特色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深推进“四大工程”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后者以《太阳能推广与应用之惑》为题,在深刻分析我省太阳能利用差强人意的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的推广和应用潜力,同时,通过采访我校电信学院薛勇博士解析太阳能推广和利用的状况。     2009年第2-3期《今日湖北》杂志又分别在“观楚台”和“时代英杰”栏目中报道了我校服装学科特色和徐卫林教授杰出的科研成就及其敢于探索、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前者以《特色之路——武汉科技学院大服装理念探索》为题,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风采三个方面揭秘我校服装学院在大服装理念引领下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并美誉其为我校彰显自身形象的一张社会“名片”。后者以《搏击在科研前沿——记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为题,在全面解读徐卫林教授杰出的科研成果的同时,高度赞扬了徐教授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研热情,生动刻画了徐教授谦虚、诚恳、谨慎、风趣的大家风范。         《今日湖北》连续两期四次关注我校在办学特色和科技研发方面的骄人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舆论对我校“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及近年突出成绩的高度认可。(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校重大原创技术成果 2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与山东如意集团、西安工程大学联合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对毛纺、棉纺技术巨大提升的新闻。报道称:由武汉科技学院与山东如意集团、西安工程大学联合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使毛纺和棉纺技术由目前的180支、300支双双提高到500支,这一技术可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详情请点击“影像科院”)这是继《中国纺织报》等行业重要媒体连续聚焦该项技术后,中央电视台在最重要的新闻联播栏目对该技术报道,充分说明了该项重大原创技术不仅在纺织行业引起了重大反响,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我校徐卫林教授带领课题组,紧密结合国家“十一五”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的政策,紧跟国际纺织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国际纺织品的高支轻薄、环保、功能发展方向,针对超高支纱线纺纱过程和成纱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环锭纺纱及其他纺纱技术成纱原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采用两根长丝和两根短纤维粗纱须条形成三个加捻三角区,利用长丝分散须条卷绕张力和加捻扭矩,并加强对加捻三角区纤维运动控制,解决超高支纱纺纱及成纱断头的问题”的嵌入式系统定位复合纱理论。目前,以徐卫林教授为第一发明人,我校与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中国及国外发明专利。2月17日,该技术在山东济宁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并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高度评价。
媒体聚焦我校贺松柏副教授捐献遗体义举 2月20日,我校外经贸学院81岁的副教授贺松柏因病去世。他身前申请向红十字会捐赠遗体,并瞒着家人偷偷办好了各种申请手续,这一义举引来多家媒体的特别关注。2月24日,湖北经视、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武汉金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贺松柏一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贺松柏性格十分倔强。身前老伴和子女们都反对贺老捐赠遗体,去年9月,贺松柏开始以不吃饭相“要挟”,谢婆婆和两个女儿无奈答应在遗体捐赠申请表上签字,但是一直拖着没有办理申请手续。直到贺老去世的前一天,老伴和子女们才知道,他已经偷偷办好了遗体捐赠的申请手续。临终之前,他还念念不忘捐赠遗体的事,留下遗言:快通知红十字会接收遗体,后事一切从简。 (贺老生前办的黑板报)         贺松柏一生古道热肠。“他给人捐了多少次款,没人知道,因为他从来不做记录,更不宣扬。”贺松柏生前的同事,我校老干处主任李佑培回忆,“反正每次组织捐款他都参与。”一件广为人知的事是,贺松柏在原湖北省外经贸学校任教时,长年资助2个山区孩子上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每年都寄,有时十块几十块,后来涨了工资,就几百几百的拿,最多的一次寄了1200块。”老伴谢婆婆说。汶川地震时,贺松柏分别通过学校、居委会、邮局汇款捐款1900元,年底又买了一床新棉被捐出,这是他唯一一次有正式记录的捐款。         而环顾贺松柏的家中,墙上的石灰层多处剥落,几件电器全是女儿买给他的,一套沙发也是女儿家淘汰的,床上2床薄被子盖了近10年,“的确良”被单几乎要掉纱
《中国广告》连续两期报道我校广告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最近,《中国广告》在2008年第12期和2009年第2期上分别以《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题对我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创新进行了连续报道。   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包括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一专三元” 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向定位架构和“1+1+1”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它是武汉科技学院针对工科院校后发广告学专业的创办特点,依据自己的办学条件、资源和比较优势所进行的教育创新,具有武汉科技学院的特殊性,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差异化的产物。它强调广告人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与技能结构上的多元集成与交叉融合,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把市场对广告人才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创新。   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包括“一专三元”因材施教的广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围绕专业课程进行的各项教学改革和“1+1+1”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它们在实践中也碰到了许多操作难题,但是我们通过多种努力去寻找办法来加以解决。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在教学研究、毕业设计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培养的学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各类学习竞赛、课外实践活动和广告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广告》专题报道我校广告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创新是在2005年立项的我校教育创新项目——《工科院校后发广告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2005年立项的我校教研项目——《工科院校后发广告学专业的定位与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和2005年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科院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所取得的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的一个延续与深入探索。2007年4月受到中国教育部与电通公司“电通中国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国广告教育委托研究项目资助,2008年7月通过教育部和日本电通专家的评审通过鉴定。作为该项目的评审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就本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该课题针对工科院校创办广告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武汉科技学院创办广告学专业的经验,总结出‘三合一’多元集成式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符合广告学人才培养的既有规律和特征,而且提出了自己独有的方法和策略,为所有工科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以及可实行的参照模式。   该课题总结大量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案例,经过分析和论证,展示了该院校独到的办学思想和创造性的办学方式;与此同时,该课题充分展示了研究者对广告学、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因而在同类型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推广价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