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地尔 乌拉地尔
关注数: 31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4,693 关注贴吧数: 1
北大汇丰一些被吐槽的做法! 北大汇丰不准实习?其实北大汇丰只是头一年不准实习而已。而且头一年寒暑假还是可以实习的。因为北大汇丰是三年制,即使头一年不准实习,实习时间还是比其它学院多。如果为了实习,课想上就上,想翘就翘,那就不像个学校了,何况还是北大呢。汇丰院长做过北大副校长,肯定懂得实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平衡实习和学业的关系。 北大汇丰实行军事化管理?准确地说,北大汇丰开学前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然后每周有一次拓展训练。这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纪律意识,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据说北大汇丰每年为军训要花几百万,如果没有好处的话谁愿意额外多花这个冤枉钱啊。北大汇丰再怎么要求严格,相比工作单位的约束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这点学校的纪律都觉得受不了,又如何能顶得住未来工作的压力呢?北大汇丰的严格要求正体现一种对学生的前途认真负责的态度,正说明它是可以信赖的学院。 北大汇丰实行三年制浪费时间?只能说含金量不一样。北大汇丰是复合知识结构,名为专硕,实为学硕。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其实多花一年时间在学校充电,顺便把就业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充分一点,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三年制肯定也有它的好处,不然何不两年就让毕业算了,那样学院反而能省一笔钱,反正北大汇丰实行三年制,也没有比其它实行两年制的学院多收学费。 北大汇丰学业重,有可能毕不了业?我觉得稍微用点心都不至于。即使论文答辩没通过,毕业之后还有机会返校重新答辩。如果成绩再差都能毕业,论文再水都能通过,那就不叫北大了。 北大汇丰就业报告不敢公布薪酬?我觉得在目前自己说是多少就多少的情况下,公布薪酬根本就没有意义,也没人信。况且,不同类别的工作比薪酬也没意义,比如公务员和外资。 北大汇丰地域不好?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北大汇丰毗邻香港就是它的优势,而且深圳本身也不可小觑,北大汇丰还在英国牛津呢。况且汇丰虽然在深圳,大多数人还是在京沪就业。不是有地球村的说法吗?如果整个地球都小成了一个村庄,那么同一个国家之内几个城市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校读书也就两三年时间,不喜欢学校所在城市,毕业就可以一走了之。从长远看,这点跑路的麻烦相比一成不变,光宗耀祖几代人的学校牌子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北大汇丰一些被吐槽的做法! 北大汇丰一些被吐槽的做法! 北大汇丰不准实习?其实北大汇丰只是头一年不准实习而已。而且头一年寒暑假还是可以实习的。因为北大汇丰是三年制,即使头一年不准实习,实习时间还是比其它学院多。如果为了实习,课想上就上,想翘就翘,那就不像个学校了,何况还是北大呢。汇丰院长做过北大副校长,肯定懂得实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平衡实习和学业的关系。 北大汇丰实行军事化管理?准确地说,北大汇丰开学前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然后每周有一次拓展训练。这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纪律意识,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据说北大汇丰每年为军训要花几百万,如果没有好处的话谁愿意额外多花这个冤枉钱啊。北大汇丰再怎么要求严格,相比工作单位的约束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这点学校的纪律都觉得受不了,又如何能顶得住未来工作的压力呢?北大汇丰的严格要求正体现一种对学生的前途认真负责的态度,正说明它是可以信赖的学院。 北大汇丰实行三年制浪费时间?只能说含金量不一样。北大汇丰是复合知识结构,名为专硕,实为学硕。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其实多花一年时间在学校充电,顺便把就业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充分一点,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三年制肯定也有它的好处,不然何不两年就让毕业算了,那样学院反而能省一笔钱,反正北大汇丰实行三年制,也没有比其它实行两年制的学院多收学费。 北大汇丰学业重,有可能毕不了业?我觉得稍微用点心都不至于。即使论文答辩没通过,毕业之后还有机会返校重新答辩。如果成绩再差都能毕业,论文再水都能通过,那就不叫北大了。 北大汇丰就业报告不敢公布薪酬?我觉得在目前自己说是多少就多少的情况下,公布薪酬根本就没有意义,也没人信。况且,不同类别的工作比薪酬也没意义,比如公务员和外资。 北大汇丰地域不好?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北大汇丰毗邻香港就是它的优势,而且深圳本身也不可小觑,北大汇丰还在英国牛津呢。况且汇丰虽然在深圳,大多数人还是在京沪就业。不是有地球村的说法吗?如果整个地球都小成了一个村庄,那么同一个国家之内几个城市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校读书也就两三年时间,不喜欢学校所在城市,毕业就可以一走了之。从长远看,这点跑路的麻烦相比一成不变,光宗耀祖几代人的学校牌子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北大汇丰VS上交高金 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汇丰作为由原北大副校长海闻担任院长,汇丰银行投入1.5亿冠名的最国际化的新型商学院,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在做,就业很好,没有理由不吸引顶尖的生源。所谓军训,第一年寒暑假除外不准实习,论文要求高,毕业有门槛之类的缺点,在我看来恰恰是培养质量的保证。北大汇丰来自TOP2的生源一度高达90人之多,19年之前至少占三分之一,今年39人,只占五分之一了。这是为什么?一是汇丰个别挂了论文或受了处分的同学在知乎等处发了很多“千万别来”帖黑自己的母校,劝退保研同学,这些帖子现在都还赫然可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18年保研季汇丰官网上挂的那个“告保研同学书”,当年汇丰刚刚建立了牛津校区,聘请了诺奖得主,风头正盛,那篇文告措辞有点傲慢,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然,TOP2的比例降低是否就意味着生源质量下降,这个不好说。汇丰生源学校有几十个,其实这种五湖四海,博采众长的格局才是最好的生态,群众基础好,关系网宽。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也招211,难道它想全部换成TOP2还做不到吗?汇丰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三年下来,一定会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不像有些两年制还一天在外跑实习不着家那种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的金融硕士学习经历。随着不断发展完善,社会认可度提升,汇丰生源只会稳步走高。 有人说高金和泛海生源比汇丰好,理由是它们录取名单里基本都是北清复交。泛海一个新建没几天的学院,我都懒得去说它。至于高金录取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中游985和两财一贸。试想,假如一个中游985同时被北大汇丰和上交高金录取,人家会去高金吗?两财一贸也是这个道理。复交还是需要北清的生源来给它撑门面,北大光华,北大汇丰则不需要哪个学校的生源来给它撑门面,有时它宁可招一个211,也不多留一个本校的,这就是王者的自信与任性。高金也不必太拿北清生源来夸耀,北清几乎人人都有保研资格,不可能都留在TOP2,必然有人要溢出到低一档学校。再说,经过几年的本科学习,也该洗洗牌了,不然何不就按高考成绩来保研算了?所以说,到了保研的时候,北清的降到其它学校,其它学校升到北清,实在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主张高金比汇丰好的人,他们的的主要理由是高金的就业比汇丰好。是不是不管体制内外,工资高一点的工作就是好一点的工作,这个我不懂。但是所谓平均年薪有没有水分,至少在我这里是存疑的。高金头几年只招二十来人,这几年升到七八十。而汇丰每年在经济,金融,管理和新闻几个专业总共招生300人左右。那么,怎样来比较两者的就业才合理呢?其实,汇丰给予个人能力和地位的提升是高于高金的。最近看了汇丰金融科技就业报告,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不管学校比学校还是学院比学院,汇丰的校友资源都超过高金。 主张高金比汇丰好的人爱拿《金融时报》的排名说事,仿佛《金融时报》说谁第一谁就第一,一言九鼎!人们对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究竟有多少信心,不用我多说,你懂的!小X去参加了某院的招生宣讲会,听对方说他们被金融时报评为亚洲第一,就有点动心,但是父母说让它去做亚洲第一好了,老百姓只知道北大清华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就业单位和城市都容易改变,唯独大学的牌子一成不变。 不是我挑事,实在是有太多的帖子在说高金比汇丰好,在误导大家。别忘了,复交是比北清低一档的学校。复交的主要指标,比如院士数,双一流学科数都只及北清的一半左右。打个比方,如果说北清身高2米,那么复交就只有1米左右。总而言之,上交高金终归不是北大汇丰的对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生源:北大汇丰VS上交高金 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汇丰作为由原北大副校长海闻担任院长,汇丰银行投入1.5亿冠名的最国际化的新型商学院,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在做,就业很好,没有理由不吸引顶尖的生源。所谓军训,第一年寒暑假除外不准实习,论文要求高,毕业有门槛之类的缺点,在我看来恰恰是培养质量的保证。北大汇丰来自TOP2的生源一度高达90人之多,19年之前至少占三分之一,今年39人,只占五分之一了。这是为什么?一是汇丰个别挂了论文或受了处分的同学在知乎等处发了很多“千万别来”帖黑自己的母校,劝退保研同学,这些帖子现在都还赫然可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18年保研季汇丰官网上挂的那个“告保研同学书”,当年汇丰刚刚建立了牛津校区,聘请了诺奖得主,风头正盛,那篇文告措辞有点傲慢,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然,TOP2的比例降低是否就意味着生源质量下降,这个不好说。汇丰生源学校有几十个,其实这种五湖四海,博采众长的格局才是最好的生态,群众基础好,关系网宽。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也招211,难道它想全部换成TOP2还做不到吗?汇丰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三年下来,一定会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不像有些两年制还一天在外跑实习不着家那种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的金融硕士学习经历。随着不断发展完善,社会认可度提升,汇丰生源只会稳步走高。 有人说高金和泛海生源比汇丰好,理由是它们录取名单里基本都是北清复交。泛海一个新建没几天的学院,我都懒得去说它。至于高金录取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中游985和两财一贸。试想,假如一个中游985同时被北大汇丰和上交高金录取,人家会去高金吗?两财一贸也是这个道理。复交还是需要北清的生源来给它撑门面,北大光华,北大汇丰则不需要哪个学校的生源来给它撑门面,有时它宁可招一个211,也不多留一个本校的,这就是王者的自信与任性。高金也不必太拿北清生源来夸耀,北清几乎人人都有保研资格,不可能都留在TOP2,必然有人要溢出到低一档学校。再说,经过几年的本科学习,也该洗洗牌了,不然何不就按高考成绩来保研算了?所以说,到了保研的时候,北清的降到其它学校,其它学校升到北清,实在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主张高金比汇丰好的人,他们的的主要理由是高金的就业比汇丰好。是不是不管体制内外,工资高一点的工作就是好一点的工作,这个我不懂。但是所谓平均年薪有没有水分,至少在我这里是存疑的。高金头几年只招二十来人,这几年升到七八十。而汇丰每年在经济,金融,管理和新闻几个专业总共招生300人左右。那么,怎样来比较两者的就业才合理呢?其实,汇丰给予个人能力和地位的提升是高于高金的。最近看了汇丰金融科技就业报告,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不管学校比学校还是学院比学院,汇丰的校友资源都超过高金。 主张高金比汇丰好的人爱拿《金融时报》的排名说事,仿佛《金融时报》说谁第一谁就第一,一言九鼎!人们对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究竟有多少信心,不用我多说,你懂的!小X去参加了某院的招生宣讲会,听对方说他们被金融时报评为亚洲第一,就有点动心,但是父母说让它去做亚洲第一好了,老百姓只知道北大清华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就业单位和城市都容易改变,唯独大学的牌子一成不变。 不是我挑事,实在是有太多的帖子在说高金比汇丰好,在误导大家。别忘了,复交是比北清低一档的学校。复交的主要指标,比如院士数,双一流学科数都只及北清的一半左右。打个比方,如果说北清身高2米,那么复交就只有1米左右。总而言之,上交高金终归不是北大汇丰的对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北大汇丰的生源是怎么回事? 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汇丰作为由原北大副校长海闻担任院长,汇丰银行投入1.5亿冠名的最国际化的新型商学院,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在做,就业很好,没有理由不吸引顶尖的生源。所谓三年制,军训,第一年寒暑假除外不准实习,论文要求高,毕业有门槛这些缺点,在我看来,恰恰是优点,是培养质量的保证。北大汇丰来自TOP2的保研生源一度达到90人之多,19年之前至少占三分之一。但今年只有39个TOP2,只占五分之一了。TOP2生源减少这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是汇丰个别挂了论文或者受到纪律处分的同学在知乎等处发了很多“千万别来”贴黑自己的母校,劝退保研同学,这些帖子现在都还赫然可见。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19年保研季好像是,汇丰在官网上挂了一个“告保研同学书”,那年汇丰刚建立了牛津校区,聘请了诺奖得主,风头正盛,这篇文告措辞有些傲慢,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然,TOP2的比例降低是否就意味着生源质量下降,这个不好说。汇丰生源学校有几十个,其实这种五湖四海,博采众长的格局,我认为才是最好的生态,群众基础好,关系网宽。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也招211,我相信,它只要愿意,用TOP2去替换这些211是肯定做得到的。汇丰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三年下来,一定会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不像有些两年制还一天在外跑实习不着家那种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的金融硕士学习经历。从趋势上看,随着不断发展完善,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汇丰的生源质量只会稳步走高。
北大汇丰的生源是怎么回事? 北大汇丰的生源是怎么回事? 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汇丰作为由原北大副校长海闻担任院长,汇丰银行投入1.5亿冠名的最国际化的新型商学院,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在做,就业很好,没有理由不吸引顶尖的生源。所谓三年制,军训,第一年寒暑假除外不准实习,论文要求高,毕业有门槛这些缺点,在我看来,恰恰是优点,是培养质量的保证。北大汇丰来自TOP2的保研生源一度达到90人之多,19年之前至少占三分之一。但今年只有39个TOP2,只占五分之一了。TOP2生源减少这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是汇丰个别挂了论文或者受到纪律处分的同学在知乎等处发了很多“千万别来”贴黑自己的母校,劝退保研同学,这些帖子现在都还赫然可见。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19年保研季好像是,汇丰在官网上挂了一个“告保研同学书”,那年汇丰刚建立了牛津校区,聘请了诺奖得主,风头正盛,这篇文告措辞有些傲慢,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然,TOP2的比例降低是否就意味着生源质量下降,这个不好说。汇丰生源学校有几十个,其实这种五湖四海,博采众长的格局,我认为才是最好的生态,群众基础好,关系网宽。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也招211,我相信,它只要愿意,用TOP2去替换这些211是肯定做得到的。汇丰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三年下来,一定会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不像有些两年制还一天在外跑实习不着家那种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的金融硕士学习经历。从趋势上看,随着不断发展完善,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汇丰的生源质量只会稳步走高。
沪上经管学院竞争态势观察 想当初,人大汗青只招20来人,不收学费,实行三年制,那阵子含金量确实不错。当时上交高金也只招20来人。记得当年两家经常在人大经济论坛上赛就业,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大汗青招生规模扩大了不少,也不免学费了,三年制也改两年制了,含金量相应也就降低了。上交高金招生规模也扩大到当年的三四倍了。但是,现在看起来两者PK好像上交高金稍微占上风了,是不是?其原因我想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整体看上交比人大好像要好点,二是人大在北京被北大清华压着,上交在上海没有高一档的学校压着它。想当初,人大汗青和上交高金踌躇满志,甚至自认为可以和北大清华争锋。但这些年来,两家的声势都下降了不少。到头来,人大还是人大,上交还是上交,和北大清华还是远远不能比拟。尤其是上交高金,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上交高金原本在上海一枝独秀,现在却分解成了高金,管院和泛海三个摊子。高金的部分师资先是被复旦管院挖走,然后又被泛海挖走,就业市场也被三家瓜分,等于是高金被一分为三,谁也不再具有突出优势。至此上海经管优势分散,含金量稀释,宽度增加,高度降低,再也形不成拳头。上海经管重新洗牌的结果,使其整体地位结结实实地回归复交本分,再也没有力气叫板北大清华。好比魏,赵,韩三家分晋使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烟消云散是一样的道理。
人大汗青PK上交高金已见分晓了? 想当初,人大汗青只招20来人,不收学费,实行三年制,那阵子含金量确实不错。当时上交高金也只招20来人。记得当年两家经常在人大经济论坛上赛就业,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大汗青招生规模扩大了不少,也不免学费了,三年制也改两年制了,含金量相应也就降低了。上交高金招生规模也扩大到当年的三四倍了。但是,现在看起来两者PK好像上交高金稍微占上风了,是不是?其原因我想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整体看上交比人大好像要好点,二是人大在北京被北大清华压着,上交在上海没有高一档的学校压着它。想当初,人大汗青和上交高金踌躇满志,甚至自认为可以和北大清华争锋。但这些年来,两家的声势都下降了不少。到头来,人大还是人大,上交还是上交,和北大清华还是远远不能比拟。尤其是上交高金,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上交高金原本在上海一枝独秀,现在却分解成了高金,管院和泛海三个摊子。高金的部分师资先是被复旦管院挖走,然后又被泛海挖走,就业市场也被三家瓜分,等于是高金被一分为三,谁也不再具有突出优势。至此上海经管优势分散,含金量稀释,宽度增加,高度降低,再也形不成拳头。上海经管重新洗牌的结果,使其整体地位结结实实地回归复交本分,再也没有力气叫板北大清华。好比魏,赵,韩三家分晋使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烟消云散是一样的道理。
泛海吹自己招了许多北清吗? 深圳,杭州,东莞中小学都招了许多北清去当老师,北大生物保研武大,复旦保研双非,上交保研北京语言大学,招到北清能证明生源好吗?值得受宠若惊,奔走相告吗? 泛海靠什么吸引生源? 论就业表现,还没有毕业生。论质量,还没有培养经验。论TITLE,也只是第二档次的学校。论规模,一上来就100人左右了,也不算啥精品了,高金头一届都才招十来个人呢。如果说是靠免费吸引生源,这显然不可持续。不是说你定位啥啥,你对标啥啥,你就是啥啥,自己说了就算的话,那我也要对标诺奖得主,明天就抱个诺奖回家。据说泛海招到不少北清,但我一贯认为,生源好坏不能单看学校,去年武大也招了十来个北清,汇丰以前七八十个北清的时候你们也说人家生源不好。高考三年之后,到了保研季,理所当然会有一次洗牌,有些北清的同学保到了低一档,甚至低两档的学校,而一些差一点学校的同学保到了北清。大家不要望文生义,你去看看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的录取名单,59个人当中就有22个不是北清的,如果北清学生的素质一定好于其它学校的话,我相信北大光华录取100%的北清不会有一点问题。北清保研名额比其它学校多得多,不可能都能留在TOP2,必然有一部分会溢出到低一档的学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