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棵葱 凡间一棵葱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12,981 关注贴吧数: 22
今天奥斯卡上突然传出,“我们都很爱中国”,还是用中文说的! 当地时间24日晚,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电影《徒手攀岩》(Free Solo)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有意思的是,该影片制作团队在后台接受一位中国记者提问时,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用一句中文结束他的发言——“我们都很爱中国”。 金国威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当晚,《徒手攀岩》制作团队领取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后,团队成员前往后台新闻发布会厅回答记者提问。期间,一位中国记者首先祝贺并称赞了整个团队,尤其是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称他们制作出了一部杰出的影片。 随后这位记者问道:“我很好奇的是,如果你们要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的话,可能会是什么题材呢?还有,对于中国的制片人你怎么看?” 对此,金国威回应道:“我认为,中国有许多出色的电影制作人。《英雄》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还有《菊豆》,我从小看着张艺谋(的电影)长大。” 他还补充道,“我们很乐意到中国拍纪录片,等过了这个周末我们才能做决定。” 最后,金国威用一句中文结束了他的发言:“我们都很爱中国。”团队中其他人也举手欢呼,表示支持。 金国威是一名美籍华人,1973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金国威1996年在卡尔顿学院获得亚洲研究的学士学位后,开始了他的攀岩生涯。金国威最初是一名职业攀岩者、登山者和滑雪者,在登山过程中也曾拍摄过一些照片和影像。 2017年,金国威与霍尔诺德一起首次在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伊尔酋长岩之巅进行“无绳攀岩”,并将这一经历拍摄成纪录片《徒手攀岩》。这部影片自从在2018年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奖获得纪录片单元的“观众选择奖”后,相继获得十余个奖项或提名,并最终在2月24日,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张艺谋为何被称为国师?30年来,他是对中国电影贡献最大的人! 过去三十年来,张艺谋导演一直是中国电影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他奠定了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的辉煌,又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张导早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连战连捷,以非凡的艺术才能,先后获得两座威尼斯金狮奖(《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一座柏林金熊奖(《红高粱》)、一座戛纳评委会大奖(《活着》)、一座戛纳技术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座威尼斯评委会大奖(《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座柏林银熊奖(《我的父亲母亲》),也让葛优和巩俐分别加冕戛纳影帝和威尼斯影后;《大红灯笼高高挂》还同时获得了英国电影最高奖(英国学院奖、又称英国奥斯卡奖)和意大利电影最高奖(大卫奖)的最佳外语片奖,以及奥斯卡奖提名。而另一部作品《菊豆》同样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活着》还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些作品为国际电影界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国际影坛对中国和黄种人的偏见,泽惠当时后世无数的同行与后辈。 迄今为止,其余内地导演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加起来的所有奖项成就,也不过堪堪与90年代的张艺谋相当。如果不算已经混好莱坞圈子的李安,其他所有“港台艺术大师”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成就全加起来,同样也只能和张艺谋战个平手。 当国门开放,香港商业片和好莱坞大片相继来袭的时候,同辈和后辈导演们还都在继续追随早年张艺谋的脚步,拍摄各种乡土题材影片,一门心思去国际争奖,因此在票房竞争中,被好莱坞和港片打得一败涂地,竞争力甚至比不上录像厅和DVD。各大院线奄奄一息,电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新千年伊始,眼看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步了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的后尘,一边是艺术电影在国际屡屡获奖,一边是本土市场几近干涸,无人问津。
专访张艺谋:和女儿同期获奖很欣慰,创作上互提意见 凤凰网娱乐讯(采写/二十二岛主) 意大利当地时间9月6日,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入围展映单元的张艺谋导演电影《影》与媒体见面,之后导演张艺谋接受了凤凰网娱乐独家专访。 威尼斯称得上是张艺谋的福地,之前他曾凭借《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斩获两座金狮,凭《大红灯笼高高挂》斩获一座银狮,此次《影》入围威尼斯展映单元,放映后获得了外媒较高的评价,而张艺谋本人则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颁发的“荣耀电影制作人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人导演。在接受专访时,张艺谋心情和状态都很不错,并坦言回到这里感觉到十分亲切,拿到这个奖也是对自己创新精神的最好认可。 巧合的是,同一时间在国内的第14届长春电影节上,张艺谋的女儿张末也凭借导演作品《28岁未成年》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父女二人同期获奖,令张艺谋大感欣慰,他表示自己打电话鼓励女儿去拿奖,“因为处女作奖一生中只有一次,我当年都没有拿到这个奖,所以她能获奖我为她高兴。”在生活中,张艺谋透露自己和女儿的对话也像两个导演一样,会互相给对方的作品提意见,并鼓励她按自己的思路拍电影。 谈到《影》的拍摄初衷,张艺谋回忆自己最初是受了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启发,多年来一直想拍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不过在创作思路上他并不想效仿前辈大师,而是想进行自己的突破与创新,所以在《影》中,人物的线索与命运将会令人有些意外,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加合情合理,也是在剧本创作阶段最大的挑战。 影片的卡司曝光后,一直是观众们争议的焦点,张艺谋向我们透露由于影片是莎士比亚大悲剧式的结构,所以他大胆采用了偶像派+实力派的设定,而演员们也不负所托,最终的表现令自己很满意。比如邓超一人分饰两角,先是增肥,之后又在20天内成功减肥,“后来他减的我都说你不能再减了,你这个内分泌要紊乱了,免疫力会有问题,我怕他得病。”张艺谋在电影节 谈初衷:拍替身故事受到黑泽明启发,但我不想与大师一样 凤凰网娱乐:导演这次重返威尼斯,心情怎么样? 张艺谋:还是觉得很亲切,因为很多老朋友嘛,在你的电影之路中,它伴随你成长,一晃二三十年了。 凤凰网娱乐:这次还有拿到电影人荣誉奖,作为首位拿到这个奖的华人,心情如何? 张艺谋:这个奖他是奖励创新精神的,我觉得这个挺符合我自己的一种追求,我也是希望在电影中不断有创新的东西,有原创的精神,这样子你才会做出有特色的东西来。 凤凰网娱乐:这次为什么想创作《影》这个故事? 张艺谋:我还是对替身题材感兴趣,所以长期以来想寻找这样一个机会拍一个替身的故事,所以今年就给它完成了。对我来说,其实古装戏我拍了很多,但是在这一次你要寻求新的变化,所以我就用了一种水墨风,用中国的这种水墨风来做一个美学的变化。 凤凰网娱乐:这种水墨风可以称得上一种“阴阳美学”,为什么想做这种新的美学尝试? 张艺谋:其实这是很符合这个故事的,故事中人物的心态,你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每个人其实都很复杂,而且他们之间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就是阴和阳,像太极一样,大家都在一个局当中,因为人物和故事挺符合,所以你用这样的一个手段,这样的一个包装,显得内容和形式有一个结合。 凤凰网娱乐:影片在威尼斯首映的这一天,正好是黑泽明去世20周年,您觉得自己的作品受到了黑泽明的哪些影响? 张艺谋:影子题材和这个故事,肯定是受到他的影响,因为我是在几十年以前看的《影子武士》,我也萌发了拍一个影子替身的念头,我去寻找这个故事。黑泽明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其实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我们拍电影的人常常是这样子,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希望不要跟大师一样,要跟大师相反,要不然人家觉得你是模仿大师就不好了。所以你像这样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我们这两个影子的下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当替身的人没有好下场,我觉得就是个工具,所以黑泽明这个故事里边,那个人最后就要死。 那我们这个就不一样,我们要让他活,要让他赢,要让他掌控自己的命运,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来安排,所以其实在故事的走向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你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很难,你从历史的规律上来说,不可能有替身活下来,他怎么活?贵族要给你大发慈悲?可能吗?不可能。所以你要在情节、在逻辑,在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上,要做到特别的合情合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