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be_afye phoebe_afye
奥运会,新的起点……加油吧!
关注数: 2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94 关注贴吧数: 9
同人小说(采访记录) 一 杜丽(采访记录) 遗失在呐喊声中的金牌风拂过她的眼帘,蹲着身子,杜丽安静地凝视着微微泛起涟漪的湖面。黄昏夜色,金灿灿地如同四年前的雅典。那时的掌声里,她高举着自己的步枪,清爽而开朗的笑容把场地里的欢呼声渲染得神圣而隆重。中国队第一次获得了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她幸福而满足地接受着所有人的赞扬。她宛如射击场上最明亮的彩灯,集聚了观众的目光。在后来的几年里,她的成绩稳定而突出。射击这个把人心的脆薄无限放大的项目,罕有人如同她那样在大小赛事上屹立不倒。纵使最近一断时间成绩下滑了些许,期待着奥运会金牌第一的主办国,她的主场——中国,似乎没有清晰地看出她身上不相称的夺冠状态与夺冠呼声。清风划破水面的平静,渐渐猛烈起来,杜丽还是游离般地望着不缓不急的流水。“杜丽。”一个厚实的声线穿入耳膜,她一怔,回头看了过去。教练凝眉沉吟了半晌,甫唤她的名字。那个中年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要想太多,明天就住入奥运村了。放开心思。”中国为奥运会准备了八年,举国上下的人们都抬头张望着首金落入自己的手里。教练为了不让杜丽背负太大的压力,阻止了她与外界的交流,电脑,电视,手机,通通在一个月里和媒体绝缘。杜丽却丝毫没有因此放松,她时常觉得喘不过气来。此刻,杜丽回神,硬生生地扯住嘴角,目光里搀杂着各种颜色:“恩。我知道了。”待教练走开,杜丽屈膝坐在了湖边的水泥地上,看着水里自己的影子,甚至觉得自己有些孤独呢。长久地坐在地上,胸口堵得她忘记了怎样呼吸。很快,时间推进到了八月九日。清晨,凉丝丝的寒风在观众的激情里头让她背脊窜来了冷意。很久没有见到过媒体的杜丽保持着微笑进入场馆试枪。她的眼神空洞洞地飘过靶子,早早入场的观众们随着她每一枪而小声议论着。他们齐齐呐喊着她的名字。队友赵颖慧站在她的背后,木然地训练起来。经过了短暂的调试,杜丽和队友相视一眼,然后坐在场边休息。欢呼声淹没了场馆,振聋发聩。“杜丽!杜丽!杜丽!赵颖慧!赵颖慧!赵颖慧!……”观众们连绵地抒发自己的激动之情,却没有看出僵硬了身子的两个运动员没有半分喜悦。她们试图谈天,却又是面面相向,惨然一笑。预赛在八点半正式开始,二人收拾情绪站上赛场。第一枪,赵颖慧打出了九环,冷汗顷刻沁出了手掌心。观众们不自觉地拖长了叹息声,还搀杂着对杜丽满环的庆祝。不一会,赵颖慧脱离了决赛圈,众人的目光齐齐集中在了杜丽身上。她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恍惚里却也连续打中了数十个十环。一边的赵颖慧不时低头伏在支撑架上,竟隐约哽咽起来。第四十枪打响,场地里嘘声四起,只见杜丽在最后打出了一个九环,从第一滑落到了第二名。杜丽不禁打了个寒战。观众直接的反应比她想象中更加肆意。她不自觉地对自己满意的预赛成绩敛起了笑色,在人群里很快消失开去。赵颖慧掩着脸,徒留一个落寞的背影。两个小时过后,回到赛场的杜丽唇角褪却了血色。她没有左右环顾,而是静静地试靶。决赛场上,沸腾的主场观众,呐喊出洪亮的加油声,杜丽原本挺直的身形有些佝偻。她面对不远处的靶子,闭目凝神,把着枪支的手用力地握着,深深吸气。裁判的命令一出,杜丽似从混沌中张开了眼睑,她寻找着靶心,却怎么也看不清楚。时间分秒而逝,扣下的子弹打中了9.8环。裁判把八名选手成绩汇报了一遍,她是最后一名。观众哀叹一声,继续期待着。只是,她的成绩从第二滑落到了第三,然后脱离奖牌争夺。杜丽听着刺耳的高分频繁出现,失去底气的加油声零零散散。她知道让国歌奏响的希冀已经渐行渐远,杜丽打出了又一环,成绩未出,她便不住摇头,然后将头埋在枪支上。奇迹没有眷顾这个卫冕冠军,她最终只获得了第五名。冠军以打破奥运会记录的成绩和教练激动地相拥,泪水倾泻涌出,尖叫声张扬至赛场边缘。记者却在第一时间等到了杜丽。询问起她发挥不佳的缘由。
冠冕作泪眼 首金碎人心 ——记杜丽痛失金牌 我听说杜丽是一个从容不迫的选手,在面对大型比赛时往往有出色的发挥。只是当我见到她在决赛场上不住摇头的情景时我心里的期待一点点沉重起来,每一环,每一枪她都在走向失败的那边。只是我在电视机前一直守望着什么,直到奇迹眷顾也不再有所指望的时刻,她输得干干脆脆,我才叹息一声,然后喃喃地替她找很多客观原因。 她是中国的第一金。这是所有华人共同的期待。四年前的雅典,笑颜如花的杜丽为中国队获取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让中国人们沸腾起来,对她既喜爱又崇拜。是这样深刻的兴奋和喜悦让我们不自觉地把压力甩在了四年后的北京,那个一样爱笑的杜丽身上。我们期待得很迫切,也让我们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守望,所以忽略了作为承担我们希冀的杜丽是怎样的感受。她没有选择地担待着这些,拼搏着,也和我们一样张望着。可惜,她最终还是失去了铸造又一个辉煌的神殿。是什么让她不堪重负,无法镇定?指责的人会说她不够资格去承担这样的重任,她不够成熟稳重。也是因为这样,她的失败她应该自己去承受,去反思。只是,我们的责任呢?我们只是顾着等待她的成功,殊不能深谙她身上的包袱有多少来自我们。我们是主场,她的每一枪我们都会那么不自觉地给出她所敏感的反应。她摇头叹息,无法安静。那是正常而不容我们叱责的。射击是一个脆薄的项目,微妙的一点点感应也许就让我们眼里的“神”变成了“人”。伤心者尽可以伤心,我也真是觉得“首金”的过度期待让奥运会的残酷足可以令人心碎呢。不要再说杜丽的不是了。她很棒! 后来记者采访了杜丽,她微笑面对镜头,上扬的嘴角掩饰不住难忍的酸涩。这一个笑容是她留给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注脚。 走过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区,她流露真情,不禁泪洒赛场。冠冕,一时的辉煌,竟成为此时的包袱。失利,杜丽在意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