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一声e 大笑一声e
关注数: 40 粉丝数: 3,039 发帖数: 13,183 关注贴吧数: 135
外国电文暴露:中国转基因主粮的猫腻 以转基因物种为武器的新型战略打击早已山呼海啸,雷鸣电闪,硝烟密布,惊心动魄。中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中国和中国人民再也不能麻木了,抗转救国,时不我待。罗援将军的呼吁理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加以落实。   “两会”上,解放军代表罗援将军发出了“必须高度警惕以转基因物种为武器的新型战略打击”的呼吁,但有关方面的回应依旧是转基因“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十六个字,还有“国家正在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解放军代表提出的防范转基因物种打击的问题只字未提,表现为不屑一顾,这当然是很令人遗憾,也很令人不安的。   一、“出口转内销”曝光“偷偷摸摸”   无独有偶。恰好“维基泄密”了一篇由美国(北京)大使馆发出的“电文”。这篇电文不仅发给华盛顿国务卿、华盛顿农业部、国家科学委员会、华盛顿财政部、华盛顿商务部,而且还发给了华盛顿中央情报局(CIA)和华盛顿国防情报局。这显然证实了罗援将军的警示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十分紧迫的严酷现实。   人们知道目前至少有三个美国:一个是美国人民的美国,一个是美国政府的美国,还有一个是邪恶的美国。这篇“美电文”显然不属于人民的美国,很大成分上属于美国政府的美国。至于邪恶的美国,那是很隐蔽的,决不会让人从字面上看出来。   “美电文”称:“2009年11月21日,北京Origin农业技术公司宣布其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解除管制状态的基因改造玉米用于种植的公司。由中国农业部(MOA)确认,Origin的转植酸酶玉米获得了最终生物安全认证,允许其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同时授予华中大学张启发博士Bt水稻的生物安全认证”。“路透社在11月27日首先报道了Bt水稻的消息。”“玉米种植将被限定于山东省,水稻种植将被限定在湖北省。”   “美电文”还说:“在2008年,中国有几百万农民种植生物技术作物,大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农民在三百八十万公顷土地上种植生物技术作物,以面积计,使得中国成为第六大生物技术作物生产国。在这项宣告前,中国已批准种植的基因改造植物包括:棉花、西红柿、甜椒、矮牵牛花、杨树和番木瓜。”“中国最近也允许28个品种的生物技术作物进口加工,它们是玉米、棉花、加拿大油菜、甜菜和大豆。”   读者应该注意到文中关于“生物技术作物”的提法。所谓“生物技术作物”,就是在转基因作物遭到世界性人人喊打之后,转基因利益集团搞出来的另一种提法。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早在2008年就“大约占全球的一半”,并且中国不仅放开了对转基因玉米种植,颁发了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还有转基因“西红柿、甜椒、矮牵牛花、杨树和番木瓜”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在管理部门对中国公众宣布“没有批准”转基因种植,在中国公众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摸摸”完成的。   中国公众只能靠“出口转内销”来获得这些信息。批准转基因水稻是“路透社”“首先报道”,后来才被中国人发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并且负责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安委会”人员名单,至今都不敢公布。人们怀疑这个“难见公婆”的“安委会”,其中绝大多数委员都与美国洛克菲勒、孟山都、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以及转基因产业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利益联系,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既是中国转基因首席专家,又是美国生物集团的要员;既是转基因产业化的“裁判员”,又是转基因产业化的“运动员”。这样的一种中美国不分,“裁判员”与“运动员”不分的格局,怎么能说是“规范管理”?这样的“规范管理”,中国人民怎么能放心呢?
【大家谈】农业部表态可否让人放心转基因食品 KCIS观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表示,对转基因产品,农业部采取的是积极、慎重的方针。所谓积极,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这个领域占领制高点,防止受制于人。说到慎重,就是在推广和应用上,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谁可以做让人放心的裁判? 转基因:农业部是令人不放心的裁判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日表示,对于转基因,农业部的指导方针是:“研发要积极,推广要慎重”。 很好,这是一句无懈可击的话,好就好在永远正确,也永远没用。 民众能否得到食品安全,关键在于有没有真正负责、公正的监管,而不在于监管者会不会说漂亮话,如果这么简单的话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早都解决了。 陈晓华指出,农业部建立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有一整套的科学评价机制和多部门配合的监管链条,保证推广和使用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好像我们在任何领域都早已建立了“严格”的法律法规还有监管链条什么的,然而监管出了个什么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所以类似的表态丝毫不能增加民众的安全感。 转基因的是与非,在民间已经吵得沸沸扬扬。农业部,作为政府代表、行业监管者,天然处在了“裁判”位置,而裁判能否公正的关键之一,在于千万别兼任运动员,在转基因的利益格局中插进不该有的一脚。 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一脚已经插进来了。副部长陈晓华说:“所谓积极,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这个领域占领制高点,防止受制于人。” ——矛盾就在这里:一方面,农业部是转基因产品推广的把关者,而另一方面,它又是转基因产品研发的主导者——自己研发,自己把关,这靠谱么? 转基因是一项商用技术,在美国,研发转基因产品的是孟山都等商业公司,美国政府只做监管,不参与研发,也从未将其上升为什么国家战略。即便如此,美国的质疑者们还是想方设法在扒出政府机构与商业组织之间的隐秘联系,以证明其并非一个合格的监管者,当然进展颇为艰难。 在我国,省了!——农业部直接主导转基因研发,连点避讳的意思的没有,又拿猴儿做试验,又拿猪做试验的,恨不得明天产品就上市,这样的“把关”能靠谱么? 无疑,产品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创造出商业利润,不是为了烧钱玩的。设想假如有这么一个生物企业,研发出一种转基因种子,成功获得了需要的特质,具备了巨大的商业潜质,但是存在着不易发现的生物风险,他们会怎么做? 不排除一个无良企业可能会把这点不易发觉的缺陷隐藏起来,设法让种子通过监管层的审核而推向市场。 这是在商业社会中屡见不鲜的事情,在惊人利润面前,没有谁是圣人,包括很多外国企业,都曾因类似的事留下过丑闻。而在初级阶段的我国,这样的事儿几乎铁定会发生。 有人认为,一项转基因产品在商品化之前至少应通过八到十年的生物试验,来印证其安全性。这样的时间跨度可以说,在中国的字典上是没有的,没有谁有十年的耐心。因此,才有了“猪试吃转基因90天证明其安全”这样荒唐草率的试验,这个试验正是农业部亲自搞的。 所以说,假如按照“自己研发、自己监管”的特色模式,事情可能会坏一万倍。 我们完全不理解为何农业部非要深度卷入转基因研发,并没有确凿证据显示我们已经面临粮食安全威胁,或其他什么严峻形势,使得必须由一个政府部门来主导一项有争议的商业技术研发。 没人说得出其必要性,但显然人人都知道这必将使农业部在此话题上失去公众的信赖。
谁在导演“汤唯被骗21万元”这场戏 每逢年底,诈骗就变得猖狂。女神汤唯也不幸中枪,这让无数人觉得可惜。毕竟是21万余元的数额并不算少,而从细节上看,汤唯是在剧组拍戏,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随后就发现被诈骗了。当然,她具体办理了什么业务不方便透露,但从这个环节上看,她被诈骗多少显得有点异样。尽管现在她已经报警,到底结果如何尚不可知。只是知道的过程已经在客观上让其上了头条,如果要用成本计算的话,也并非太高。这也难怪网友又想起汪峰老师来调侃了。不过这都是话题之外的调侃,损失,如何损失,这些都需要警方给出一个结论。 汤唯年底被诈骗,因为其已经报警,可以看出这事假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在这件事是真的情况下,汤唯也太不明智了吧。到底是什么电话,能够让其立马就到了银行,办理了相关业务呢?如果说,明星被诈骗难以理解的话。从奥运冠军经常被骗的例子也不难发现,明星也是人,也是属于容易受骗的一类人。所以,女神汤唯被骗也不难理解。但前提这是真的,而这背后更是隐藏着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即使明星也在信息裸露的世界里。而这场戏的主角到底是谁,到底又是谁在导演?一系列的问题应该水落石出才对。否则,每个人都将是受害者,都将遭遇到不明人员的诈骗。 当然,从汤唯被骗21万余元这件事来看。还有很多网友觉得这很假。原因是,凭什么就给别人随便汇出21万元呢?这样的疑点不无道理。因为汤唯本人就在拍戏的现场,会不会是因为入戏太深,错误将现实当成了剧情安排也未可知。在人们怀疑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质疑声。那就是是否存在着所谓的炒作和制造新闻点的嫌疑?笔者当然不该妄加揣测,只是从现有的事实上分析。如果这件事是假的,那么,一方面就是剧组的炒作,目的就是为了上头条,因为汤唯毕竟很久没有抢眼球了。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假的,那么剧组自编自导也很合适。 总之,在年底里女神汤唯遇到一场被电信诈骗的戏码。真的还是假的,自然需要警方给出结论。但从这样的真假两面派看,有的人心怀着善良与纯洁,相信自己心中的女神也会有马虎的时刻。有的人也会有着极其敏锐的目光,在探究这场戏背后的导演,不断质疑事件本身的逻辑性。所以,除了拭目以待,似乎再也找不到相信的理由了。
美国被指曾针对中国试验生物武器 可致水稻减产 1997年5月,华盛顿,美军士兵进行反生化恐怖袭击演习。 原标题:美被指曾针对中国试验生物武器 据日本媒体12日报道,美国近日解密的一批文件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在日本冲绳进行生物武器试验,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地区亦是目标 除冲绳,美军还在美国本土及中国台湾进行生物武器试验。文件显示,这种生物武器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此次解密的是美国陆军于1965年写成的报告,其中汇总了使用稻瘟病菌研发生物武器的结果。冲绳被标明为试验场所之一,1961年至1962年期间记录了至少12次试验结果。其中还记载了可能为名护、首里和石川的地名,是否位于军事基地内等细节尚不明确。 报告指出,美军将可对水稻造成严重伤害的“稻瘟病菌”撒在稻田中,收集试验数据,“在冲绳和台湾,使用小型喷撒机撒了病菌”。1961年4月在冲绳进行的试验中还记录了几十米之外病菌传播的程度。 在另外11次试验中,收集水稻出现病斑数量、试验期间气象条件及收成减少率等数据。此外,报告中还记载1961至1962年间,使用日本、中国台湾及美国水稻品种多次试验。日本媒体称,实际试验次数有可能更多。 美1969年放弃生物武器 另一份文件则披露,美军在本国中西部、南部和日本冲绳进行小麦茎锈病和稻瘟病试验,“在收集数据方面取得部分成功”。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可引起大幅减产。据悉,这种作物疾病存在于85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造成的作物减产量足够6000万人食用。 先前披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曾在夏威夷、犹他州和加勒比海国家波多黎各进行海陆生物武器试验。1969年,美军决定废弃所持有的生物武器,其中还包括有损人体健康的病原体。1975年,国际《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 (综新) 尼克松叫停美生物武器试验 这并非美国首次被爆出使用生物武器,早在2002年,美国五角大楼就曾公布机密文件披露,美国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进行过数十次生化武器试验,当年参与试验的老兵的健康有可能会受到损害。 美国生物武器项目正式开始于1943年,由罗斯福总统批准,美军成立生化战实验室,设在马里兰州,在之后的20多年间,美国一直秘密进行生物武器研究,备受争议。1969年,尼克松总统正式叫停美国生化武器研究项目,一直到1973年,美国逐步销毁生物武器。 美国在冷战时期的著名生化武器项目有“112计划”和“SHAD计划”。2002年,美国国防部公布5份机密文件,详细披露为支持“112计划”而进行的生化试验。“112计划”始于1962年,之所以要进行这项计划,是由于美国高层担忧发生生化袭击时美国没有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从1962年到1973年这十多年中,美军对沙林、塔崩(一种神经性毒剂)等进行试验。除军人外,还有数目不详的民众可能受到这些物质的影响。当时被认为无危害的制剂,后来被发现是危险的。 试验是由叫“沙漠试验中心”的机构实施的,共进行46次,除试验催泪瓦斯外,一些试验还使用细菌。这批解密文件显示,当时,美军至少在阿拉斯加、夏威夷、犹他、马里兰和佛罗里达5个州秘密进行多次生化武器试验,摸索如何在实战中抵御敌人释放的毒气和细菌。除了在本土,美国还曾在加拿大和英国进行类似试验。
张艺谋需缴纳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 【央视新闻】无锡市滨湖区计生局今天已向张艺谋寄发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其需缴纳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需30日缴完。   央视新闻   【张艺谋超生罚款748万,30天一次缴清!】今天无锡滨湖区计生局向张艺谋夫妇寄发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张艺谋夫妇需缴纳社会抚养费总额达748万余元,若夫妻俩不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应在30日内一次性缴清。逾期将加收滞纳金并申请强制执行。(央视记者杨光)   链接:700多万元怎么算出来   北京法大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维律师解释,“张艺谋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非婚生育3个孩子,情节严重,因此应依法从重处罚。”依据相关条例,应缴社会抚养费具体推算如下:   2000年,张艺谋实际收入为2760元,低于当年无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3元,应按后者的3倍征缴,即8603元×3=25809元;   2003年,张艺谋实际收入约106万元,应按基本标准11647元的8倍征缴,同时对其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还要以2倍征缴,即11647元×8+(1060000元-11647元)×2=2189882元;   2005年,张艺谋实际收入约251万元,应按基本标准16005元的8倍征缴,同时对其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还要以2倍征缴,即16005元×8+(2510000元-16005元)×2=5116030元。   律师据此推算,张艺谋需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将超过700万元。这或将是迄今为止我国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单笔最高额。
13岁男孩在洗浴会所里有啥消费的强烈警示 华西城市读本讯:1月4日上午,达州市某洗浴会所发生一起纠纷,一名13岁的“小土豪”由于消费被拒,一气之下便将该店客户经理打了,并自称父母是北京高官。随后,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朝阳派出所即时接警处置,并对此事进行了调解,双方已达成和解。 据该洗浴会所的经理张女士说,该男孩曾多次来该洗浴会所消费,而且是名“土豪”,办理VIP卡直接充值10多万,最高消费1次1万多。 13岁的男孩?至多是读小学或初中的年纪,何以会出手如此张狂,他又都在洗浴会所里消费了啥? VIP卡里直接充值10多万,一次消费最高1万多,小小的年纪,表现出了何等的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即使家里再有钱,也不能让小孩这般大手大脚地去消费吧,何况在洗浴会所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这个孩子还在不十分清楚钱为何物的时候,已经提前在消费挥霍了。他的家长、他的监护人本该教导孩子节俭、对金钱的珍惜,却不料如此地放纵孩子,这不是在害了孩子吗。 VIP卡里充值10多万,一次消费1万多,看起来这个洗浴会所是够高档的了。不清楚这样的洗浴会所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能够让毛头小男孩一次消费1万多。关于中国式的洗浴会所,听闻已久,常常又是藏污纳垢的地方。虽然我们不知道小男孩都在里边消费了啥,但是如果与色情、淫秽之类的沾上了边,那绝对的是太惨不忍睹了。见利忘义的洗浴会所,居然毫不推拒地任凭年仅13岁的未成年人随意消费,而且这次的消费被拒仅仅是因为孩子的现金不够。我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放肆地消费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欲望? 洗浴会所里所发生的一幕,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孩子还消费了什么。一气之下便将该店客户经理打了,并自称父母是北京高官,孩子分明地消费了“小土豪”式的霸气。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北京的高官还在其次,孩子表现出的嚣张跋扈的倾向首先要值得担忧。若因此再培养出下一个李天一,岂不是又一次社会悲剧的重演吗。 13岁的孩子,或许是懵懂的,无知的,亦或有无辜的一面。对于这样年纪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呵护,但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正向的培养和引导上。这里边不仅涉及到家长、监护人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还表现在恰当的社会管理上。网吧早已经是未成年人的一个禁区,而13岁的孩子出没在名声不太好的洗浴会所,至少说明了社会管理的一个漏洞。 13岁男孩在洗浴会所里的消费发出了一个强烈的警示,那就是防止让孩子过早地蹚入社会的浑水里,引导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几多皖人“根”在江西瓦屑坝? 合肥地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自认为是“原住民”的人相互聊起“祖上是哪儿人”的话题,会不约而同地答“江西瓦家坝”(合肥话把“家”读类似jī音)。那么,是否真有“瓦家坝”地名?它在何处?它能容得下那么多合肥人的祖先吗?瓦家坝的后人在合肥怎样创立家业繁衍生息进而卓然有成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这些就是本期《安徽人文讲坛》的主要内容。 江西瓦家坝,合肥地区多数先民的“根” 1985年,我参与筹备《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编写《刘铭传年表》时,遇到一个问题:合肥《刘氏宗谱》载:“始祖赛公,江西进贤县紫溪村人也。明初迁肥西小河畈……”而刘家后人世代口传“来自江西瓦家坝”。那么这两个地方是不是同一处?若不是哪一个是正确的?联系到对龚鼎孳、李鸿章、段祺瑞祖籍的考证,我随后利用出差机会到江西进贤进而沿鄱阳湖周边进行探访,并在一些故纸资料堆里苦苦追寻。 江西省会南昌东北100公里开外的波阳县,县城叫鄱阳镇,历史上曾是饶州的州府。出县城往西不远处就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鄱阳湖。湖东有一个岛乡叫莲湖乡,莲湖乡有一个3000多人的村庄叫瓦燮坽。瓦燮坽在岛的最东端,实际上它距县城的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但村民们上县城要过轮渡绕行近20公里。 瓦燮坽的“坽”,《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均查不到,我还是在《康熙字典》里寻到了它,释文是:“《集韵》郎丁切,音灵,峻岸也。”瓦燮坽的“燮”,原来是“屑”。村中现存的《朱氏族谱》和《何氏族谱》中明确记载,“瓦燮”就是“瓦屑”的雅称。至于为何瓦屑坝改成瓦燮坽,我们不妨从鄱阳湖的变迁来找原因。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处于扩展期,到清季才因泥沙淤积而逐渐缩小。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陆地上濒临鄱阳湖的水码头,有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这个货流和客流的集散地因此得名。后来瓦屑坝所在的莲湖地区都成了湖中之岛,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没,瓦屑坝这个重要的码头集镇渐渐衰落为岛边的小村镇改称为瓦燮坽了。 朱元璋得天下后,从各地大量移民到他的家乡周边地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年南昌、抚州、饶州一带的外迁人口沿抚河、信江、昌江、乐安江(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在饶州城外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穿过鄱阳湖北上,再顺长江而下,进入今天的江淮流域。对大部分移民来说,瓦屑坝只是一个集中出发地,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对多数手提肩扛没什么文化的贫苦农民、渔民来说,客居他乡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可能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了。如果移民的最初几代迅速诞生了文化人,例如龚鼎孳,他还能记住并自制闲章“临川二十七世孙”,而李鸿章先祖本姓许,合肥“槽坊许”宗谱即记载先祖由江西瓦家坝迁来,段祺瑞则世代相传祖籍江西饶州,当然也是自饶州府城边的瓦屑坝码头出发了。 在合肥,“瓦屑坝”依方言逐渐读成“瓦家坝”。
瓦屑坝,我们回来了 这里是废墟,数不清的瓦屑陶片堆起了一条长坝,片片瓦砾散落在绿杨衰草之间,流水风浪之中。昔日的荣华变成了一种遐想,变成了供人凭吊的古遗址。这里是一个古老的码头,如织的江河港汊串起无数的湖泊与沼泽,绿装翠盖的芦苇芰荷遍布其间。几百万江西移民曾经带着诀别,带着失落从这里开拔,通过茫茫的大湖,驶向一个未知的远方……小时候,偶尔从这里经过,我总会脱下布鞋、光着脚板踩在成堆的瓦屑上,任凭潺潺流水的抚摸抑或是细浪的拍打,凝望着大湖上片片白帆,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和眷恋。兴许,我那时的一些随想就蕴藏在母亲所讲的故事里——难道这里果真是黄巢军队“箭出三分,人头落地”的那个神秘的地方吗? 后离开故乡,读书经事,才逐渐明白,这废墟,这远古的长坝,这悠久的码头,是祖辈发动过壮举的地方,它辉映着鄱阳湖古文明的深沉和江西人历史上的骄傲! 无数的陶片带着那遥远的神秘,从鄱阳湖滨的双港乡逶迤而来,绵延二十多华里。它们拥挤在坝面上,河道中,地底下……经千百年风浪冲刷而依然如故。至今成了世人难解的谜,也成了江西移民心中千万里追寻的根。如谜的瓦屑坝把人们带进了那悠远的历史隧道,带进了那震撼人心的音符。在“江西填湖广(湖北),湖广填四川”的宏篇史诗中,江西人充当了主要角色,瓦屑坝的名字由此载入了“中国移民圣地”的史册。 对丧失家谱和祖先记忆的移民后代来说,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这是他们多少年来逡巡寻觅的起点,瓦屑坝是江西移民对故乡陆地最后的记忆。无论是过长江、入巴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瓦屑坝湛蓝的天空上一团团白云,从江南飘来,成了他们如梦如幻的牵系。鄱阳湖“一盆清水”从故乡流来,把安徽的潜水、菜子湖、白荡湖与湖北的滠水、浠水、举水、蕲水……连在一起了!在“洪武遣散”,兄弟分开的那段岁月,移民与当地居民经过无数次血肉碰撞而落地生根之后,面对这一脉幽蓝,在内心深处是否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慨?浓浓的乡愁是否会联想起自已的生命的起点?
理发店剪下的碎头发去哪儿了?有人说用来做酱油! 你知道平时理发店里的头发都去了哪里吗?   昨天,金华市民张小姐在一家理发店做头发,听到店里伙计说顾客剪下的头发都被人收去做了酱油。   “做酱油?!我差点吓尿了。”张小姐觉得不可思议,用头发做酱油也太恶心了吧,不过看到店员们一脸认真的样子,她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店里人说,头发里有蛋白质成分,可以分解成氨基酸,做成的酱油,味道还特别好呢。听起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啊?”   头发做酱油,这不可能吧?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问了一圈身边的同事朋友。   “头发比大豆贵多了吧?做酱油成本太高吧。”“头发多脏,染过烫过,还五颜六色的,伤不起啊?”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表示怀疑。   也有少数人知道这一说法。“我有次去剪头发,刚好遇到一个收头发的老头,出于好奇问他收去做什么用,他也说做酱油。还说只要是酱油,别管啥牌子,一律头发做的。但是抽不是,如果觉得恶心,可以买生抽老抽。”   记者又到理发店里打听了一下。   “头发加工酱油,我们这行里都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我也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昨天下午,在金华人民东路一家理发店里,一位姓刘老板这样告诉记者,“在圈子里,大家都是这么传的,头发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不仅可以做酱油,听说还有人拿来做药的呢。”   那理发店里的头发一般去了哪里?   “店里剪下的头发,我们这里会有人专门来收集。”刘老板说,根据头发质地、长短,价格都不一样。不过店里一般都是碎头发,按斤称重,也就5~6元一斤,便宜得很。   至于这些头发收去做什么,刘老板也一知半解。“一般好些的头发,都来做假发,或者接发用。而那些细细碎碎的头发,好像也没什么大用处,不知道拿去干嘛用了。”   头发做酱油,是不是真的?记者联系了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负责食品安全审查的专家施清理。   “头发做酱油,确实有的。但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都是一些不法小厂家在违规生产。”施清理说,这种现象其实是多年前存在的,以前比较多,现在食品安全严格管理以后已经很少了。   目前金华地区具有酱油生产资质的厂家只有2家。头发做酱油,其他地方有,金华还没有查到过一例。   头发为什么可以做酱油?施清理科普道:酱油的制作是利用发酵过程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质,产生许多氨基酸,因而食用起来味道鲜美。根据这个原理,各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原料都可以用来制作“酱油”。   不仅是头发,还有动物毛皮、皮鞋等都有蛋白成分,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所以有些黑心商家用它们通过化学水解的方法,制作氨基酸液,来配制酱油。   酱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酿造,一种是配制。国家规定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必须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头发中可能含有多种病毒和细菌,多种重金属超标,处理不当对人体危害很大,还有可能致癌。
理发店剪下的碎头发去哪儿了?有人说用来做酱油! 你知道平时理发店里的头发都去了哪里吗?   昨天,金华市民张小姐在一家理发店做头发,听到店里伙计说顾客剪下的头发都被人收去做了酱油。   “做酱油?!我差点吓尿了。”张小姐觉得不可思议,用头发做酱油也太恶心了吧,不过看到店员们一脸认真的样子,她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店里人说,头发里有蛋白质成分,可以分解成氨基酸,做成的酱油,味道还特别好呢。听起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啊?”   头发做酱油,这不可能吧?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问了一圈身边的同事朋友。   “头发比大豆贵多了吧?做酱油成本太高吧。”“头发多脏,染过烫过,还五颜六色的,伤不起啊?”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表示怀疑。   也有少数人知道这一说法。“我有次去剪头发,刚好遇到一个收头发的老头,出于好奇问他收去做什么用,他也说做酱油。还说只要是酱油,别管啥牌子,一律头发做的。但是抽不是,如果觉得恶心,可以买生抽老抽。”   记者又到理发店里打听了一下。   “头发加工酱油,我们这行里都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我也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昨天下午,在金华人民东路一家理发店里,一位姓刘老板这样告诉记者,“在圈子里,大家都是这么传的,头发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不仅可以做酱油,听说还有人拿来做药的呢。”   那理发店里的头发一般去了哪里?   “店里剪下的头发,我们这里会有人专门来收集。”刘老板说,根据头发质地、长短,价格都不一样。不过店里一般都是碎头发,按斤称重,也就5~6元一斤,便宜得很。   至于这些头发收去做什么,刘老板也一知半解。“一般好些的头发,都来做假发,或者接发用。而那些细细碎碎的头发,好像也没什么大用处,不知道拿去干嘛用了。”   头发做酱油,是不是真的?记者联系了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负责食品安全审查的专家施清理。   “头发做酱油,确实有的。但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都是一些不法小厂家在违规生产。”施清理说,这种现象其实是多年前存在的,以前比较多,现在食品安全严格管理以后已经很少了。   目前金华地区具有酱油生产资质的厂家只有2家。头发做酱油,其他地方有,金华还没有查到过一例。   头发为什么可以做酱油?施清理科普道:酱油的制作是利用发酵过程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质,产生许多氨基酸,因而食用起来味道鲜美。根据这个原理,各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原料都可以用来制作“酱油”。   不仅是头发,还有动物毛皮、皮鞋等都有蛋白成分,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所以有些黑心商家用它们通过化学水解的方法,制作氨基酸液,来配制酱油。   酱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酿造,一种是配制。国家规定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必须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头发中可能含有多种病毒和细菌,多种重金属超标,处理不当对人体危害很大,还有可能致癌。
理发店剪下的碎头发去哪儿了?有人说用来做酱油! 你知道平时理发店里的头发都去了哪里吗?   昨天,金华市民张小姐在一家理发店做头发,听到店里伙计说顾客剪下的头发都被人收去做了酱油。   “做酱油?!我差点吓尿了。”张小姐觉得不可思议,用头发做酱油也太恶心了吧,不过看到店员们一脸认真的样子,她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店里人说,头发里有蛋白质成分,可以分解成氨基酸,做成的酱油,味道还特别好呢。听起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啊?”   头发做酱油,这不可能吧?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问了一圈身边的同事朋友。   “头发比大豆贵多了吧?做酱油成本太高吧。”“头发多脏,染过烫过,还五颜六色的,伤不起啊?”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表示怀疑。   也有少数人知道这一说法。“我有次去剪头发,刚好遇到一个收头发的老头,出于好奇问他收去做什么用,他也说做酱油。还说只要是酱油,别管啥牌子,一律头发做的。但是抽不是,如果觉得恶心,可以买生抽老抽。”   记者又到理发店里打听了一下。   “头发加工酱油,我们这行里都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我也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昨天下午,在金华人民东路一家理发店里,一位姓刘老板这样告诉记者,“在圈子里,大家都是这么传的,头发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不仅可以做酱油,听说还有人拿来做药的呢。”   那理发店里的头发一般去了哪里?   “店里剪下的头发,我们这里会有人专门来收集。”刘老板说,根据头发质地、长短,价格都不一样。不过店里一般都是碎头发,按斤称重,也就5~6元一斤,便宜得很。   至于这些头发收去做什么,刘老板也一知半解。“一般好些的头发,都来做假发,或者接发用。而那些细细碎碎的头发,好像也没什么大用处,不知道拿去干嘛用了。”   头发做酱油,是不是真的?记者联系了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负责食品安全审查的专家施清理。   “头发做酱油,确实有的。但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都是一些不法小厂家在违规生产。”施清理说,这种现象其实是多年前存在的,以前比较多,现在食品安全严格管理以后已经很少了。   目前金华地区具有酱油生产资质的厂家只有2家。头发做酱油,其他地方有,金华还没有查到过一例。   头发为什么可以做酱油?施清理科普道:酱油的制作是利用发酵过程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质,产生许多氨基酸,因而食用起来味道鲜美。根据这个原理,各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原料都可以用来制作“酱油”。   不仅是头发,还有动物毛皮、皮鞋等都有蛋白成分,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所以有些黑心商家用它们通过化学水解的方法,制作氨基酸液,来配制酱油。   酱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酿造,一种是配制。国家规定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必须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头发中可能含有多种病毒和细菌,多种重金属超标,处理不当对人体危害很大,还有可能致癌。
上海女排队员比赛受伤 被人用三轮推回宾馆(图) 昨日,上海女排队员马晓颖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照片,显示杨婕受伤后乘坐三轮车。 昨日下午,认证信息为“上海女排队员马晓颖”的网友@Michelle颖颖,发布了一组该队球员杨婕受伤后被人用三轮车送回宾馆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Michelle颖颖在微博上说,“今天大个英勇牺牲,路上遇见好心的老婆婆推着三轮车帮忙拉回了宾馆,非常谢谢这位心地善良的老婆婆”。她发布的3张照片显示,一名左腿受伤的队员用衣服简单包扎着膝盖,穿着羽绒服坐在一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上。   全国女排联赛常规赛昨日战至第五轮,河南队主场不敌上海队。首局比赛中,杨婕在与朱婷隔网相对的较量中发生意外,两人争夺中撞在一起。马晓颖发布的照片即杨婕受伤后被送回宾馆的情形。   这组照片引起网友关注,@会飞的梭子蟹评论,“这叫什么职业联赛?让队员光着大白腿坐三轮”。@浩浩爸爸的微博也说,“女排拿不到冠军可以理解,这条件也太差了吧”。@河洋的微博更是调侃,“国足只有这样的待遇就成长了”。   另一网友@流水斋主猜测,“队员们住的应该就是体育场马路对面的酒店,实在太近了,估计主办方觉得不需要耽误司机叔叔发动汽车,我家就在那附近”。@新浪排球亦持相同看法,称“据说上海女排下榻的宾馆离河南女排主场漯河体育馆约200米,或许因为近,所以赛事组织者在赛后并未安排车辆护送杨婕回宾馆”。对此,网友@白话体育王喆评论,“20米你也不能用三轮儿送!”
美国人造鸡蛋明年或进入中国:口感无太大区别 这种人造鸡蛋由黄豆等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合成。 原标题:美国人造鸡蛋 明年或进中国市场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说起人造鸡蛋,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点倒胃口。可是由美国旧金山一家公司研发的人造鸡蛋最近却光明正大地摆在了超市的货架上。 这种名为“超越鸡蛋”的安全食材是由黄豆等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合成的,可以取代传统鸡蛋,广泛使用在面包、蛋糕、蛋黄酱、鸡蛋面等食品的制造过程中。这些人造鸡蛋其实是装在玻璃瓶里,就像牛奶一样。 成本更低更环保 公司创办人表示,和传统鸡蛋相比,“人造鸡蛋”便宜了40%,而且更加环保。该“人造鸡蛋”感觉口感与传统鸡蛋并无太大差别,而用这种安全食材替代鸡蛋制作而成的曲奇饼干更加甜而不腻。 该公司未来还计划与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快餐集团合作,这种鸡蛋最早可能会在明年初进入中国市场。 望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这家公司希望发展中国家生产各自的植物鸡蛋。泰克里克说:“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把人造鸡蛋加入到当地饮食中,帮助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我们就这件事已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进行初步讨论。我们最终的想法是找到一个可以和发展中国家农民进行合作的方法,使他们拥有可用的新的经济作物。”央视、王裳
韩媒批日本新队服伤害邻国感情 球迷:死不悔改(图) 线条分明。[详细]外媒截图 凤凰体育讯 3天前,日本国家队征战巴西世界杯的新球衣发布,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断涌现,因为服装上用了原日本军国主义使用的旭日旗原素。北京时间11月14日,韩国著名门户网站《naver》猛批了日本国家队的这身队服,“将军国主义军旗体现在队服上,这让我们难以接受,这种行为了伤害了邻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队这身队服的争议在胸前的数条萤光色线条上,它围绕国旗和队徽,疑似与日本二战侵略战争中使用过的日本旭日旗上的图。而《naver》甚至刊登了对比图,发现两者确有几分相似,只是日本队队服上的放射线条要少一些。 根据国际足联的规定,在国家队球员装备上不能携带任何政治,宗教等信息,而韩国媒体认为,日本队的这套队伍已经违背了这一规定。《naver》指出,这套新设计的日本国家队队服实在难以让人接受,不管它的动机如何,都会伤害邻国感情,并重新刺痛曾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伤处。 韩国一些知识和学者也指出,“这种旭日标志穿在球员身上,象征着一种不悔改和不务实,这不是一种理性的做法,伤害了日本周边国家人民的感情。” 而韩国球迷对日本队的这身球衣也是骂声一片,“日本对于自身犯下的罪没有一丝悔改和遗憾,他们在二战期间给亚洲领过造成的伤害远超过德国在欧洲的所作所为,他们应该停穿这样的球衣,并做深刻的反省。”
卡梅伦问如何吸引中国人赴英 外交官称造购物村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欧洲《星岛日报》报道,在中国的十一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或是边审视名牌皮包边浏览存在iPhone上的购物清单,或是和来自中国的店员用普通话讨论最新款的香水,连商店的橱窗上也贴出了用中文写的打折海报。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报道称,伦敦的街头突然多了许多来度“黄金周”的中国游客,他们大多年轻而且富有,花起钱来“毫不心疼”。   中国游客们最喜欢购买的是手袋、皮鞋、手表、贵重摆设等。据英国最新的一个调查显示,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英国购买8000英镑(约合人民币78354元)的商品。中国人的消费力连中东“土豪”都相形见绌。   《每日邮报》称,中国游客和来自中东的客人一样富有,但和那些开着法拉利堵塞街道的中东“土豪”不同的是,中国人更安静、更有礼貌。“中国人一般会提着‘战利品’袋子去坐地铁,甚至还会把座位让给更有需要的乘客。中国游客下榻的酒店一般也是不太知名的,但这些酒店愿意提供中式的早餐。”   此外,中国游客还青睐打折的奢侈品,为此,提供名品折扣的比斯特购物村成了中国游客的必到之地。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向中国驻英外交人员询问如何吸引更多中国人前往英国,他得到的回答是——“多造几个比斯特购物村”。   不过,中国游客在英国的经历并非一直都十分愉快,有人就着急地到处寻找中餐店。《每日邮报》称,对中国游客来说,名牌包是一回事,但是口味不同的英国食物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