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北都督大元戎 征北都督大元戎
关注数: 28 粉丝数: 182 发帖数: 4,350 关注贴吧数: 86
解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当时,汉奸张弘范做了元军的都元帅,他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仍在海上进行抗元斗争的张世杰,文天祥把《过零丁洋》这首诗拿给张弘范看,张无奈作罢。  “辛苦遭逢起一经”,辛苦,说的是自己读书还是比较刻苦的,但是自己受到朝廷的提拔,只是“遭逢”而已。这里隐含着自己并没有多了不起的意思。这个意思,到了最后三个字“起一经”,就更为明显了:自己的学识限于一种经典。中国古代文人中,很少有科举考试的宠儿,能够中状元的寥寥无几。而文天祥对自己的科场荣誉,并不当一回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已经被俘虏了。他心头最放不开的,是历遭挫败的抗战,“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里有一些历史实况,可以增加我们对他的理解。 1275年正月,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当时南宋的京城杭州。次年,他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杭州,他被派往元营谈判,遭扣押。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l 2入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l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至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县被俘。 以上诸多情况可以作为“干戈寥落”的注解。 从语言上来说,干戈寥落”和“四周星”,是并列词组,完整的语法结构应该是:干戈寥落如同四周天上的星星。其中省略了的,由读者去自由想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抒萍。”这两句按照律诗的规定,对仗很工整。句法和上面的“干戈寥落四周星”一样,都是并列词组,省略了两个词组之间的动词。 下面这一联,也遵循了律诗对仗的规范。但从质量上来说,则是千古佳句。“惶恐滩头说惶恐”,前面一个“惶恐’是地名,后面一个“惶恐”却是心情。这样的双关,表明了作者语言驾驭才能的不凡。更不凡的是,后面的“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与心情的巧合,居然能在词性、语义和平仄上构成如此工整的对仗,更是难能可贵。这令人想起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面一句两个地名(巴峡、巫峡)相对,后面一句两地名(襄阳、洛阳)相对,这种双重对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语言驾驭的最高成就。文天祥可能是受到过杜甫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应该说多少有些发展:杜甫驾驭的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把两个地名(惶恐滩、零丁洋)转化为两种心情(惶恐、零丁)。 杜甫没有中过状元,他把自己科举失败老老实实地写在诗里(《壮游》:“忤下考功第”);文天祥虽然中过状元,诗才却远逊于杜甫。他留存下来的诗作,显得才气薄弱,与杜甫相比,相去甚远;然而这一联,却给后世以难以望其项背的 感觉。
文天祥父亲教子的故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国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一片丹心为百姓,在民族危急关头,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中华正义歌,受到后人的敬仰。文天祥作为封建士大夫之所以有很深的同情百姓、热爱国家的思想,是与他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名闻乡里,但他不喜欢做官,只愿意在家乡以教书为乐。在文天祥、文壁兄弟二人懂事时,文仪开始认真地教两个孩子读书、写字。文仪很疼爱这两个孩子,但对他们的学习,却从不因此而放松要求。一次,兄弟俩没有完成文仪交待的背诵任务,被文仪毫不客气地惩罚了一顿,小兄弟俩吓得再也不敢怠慢,一旦父亲安排写字和背诵,他们就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写呀背呀。 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文仪请私塾的名师到家里给文天祥兄弟俩授课。后来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请不起名师,文仪便亲自给孩子授课。白天授课,晚上闲暇时间,文仪还要求孩子背诵,并且达到能理解课文的程度。为了提高孩子对课文的领悟能力,文仪不厌其烦,遇到孩子不懂的地方,就一遍遍地仔细耐心讲解,直到孩子理解、领悟为止。文仪到底是懂得一些教育孩子方法的。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的同时,他要求孩子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格言、警句,都一一抄写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以便每天都能看到。 几年时间,文仪家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被文天祥读遍了。文仪拿出家中不多的钱去买书给孩子读;没钱的时候,文仪就去典当自己的衣服换钱给孩子买书读。文仪教孩子读书在当地传为佳话。每当人们听到文家书声朗朗时,人们知道,孩子们又在读书了。 编者: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生而能之或偶然,与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公元1236年,蒙古宗王口温布花、大将张柔率领蒙古铁骑攻占襄阳,自此拉开了蒙古、以及后来由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与南宋之间持续多年的战争。而就在这一年,在距离襄阳千里之外的江西庐陵诞生了一个男婴,他的名字叫文天祥。  与每一个生逢末世的人一样,文天祥的人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宋元之间的相互征伐和朝代的兴亡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与众人不同的是,在国家覆亡的关头,文天祥用一己的生命和气节挑起了民族大义,为这段屈辱的历史增添了最壮烈而华彩的篇章,他的名字也因此被永远地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本期《中华英雄谱》,为您讲述一身浩然正气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和抗元事迹!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中华英雄谱》,我是主持人周微。在今天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公布上期有奖问题的答案,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您答对了吗?  本期的有奖问答的题目是文天祥的家乡在哪里?只要您注意收听下面的节目,您一定会找到答案。请将您的答案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们,参与我们的节目互动。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富庶的士绅家庭。虽然在文天祥出生的这一年,蒙古已经开始了对南宋的进攻,但是当时的战事还仅限于西北边陲,江南一带在南宋朝廷的统治下,还处于偏安的平静之中。文天祥就在这种平静的环境里波澜不惊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名闻乡里。他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从文天祥兄弟二人刚刚懂事起,文仪就开始教他们读书、写字。他还要求孩子们把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格言、警句都一一抄写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以便每天都能温习和背诵。就这样,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待兄弟二人稍大以后,文仪还设法聘请了名师到家里给他们授课。在严父名师的教导之下,文天祥的学问日渐精进,18岁时便获得了庐陵乡校考试的第一名,20岁时进入了江西吉州的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又中选吉州贡士,随即前往都城临安应试。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 内容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殴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宜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效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望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天祥陛辞,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寝弱。故敌至一州则破一州,至一县则破一县,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西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他大力众,足以抗敌。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占五牧,败绩,玉军亦败,争渡水,挽全军舟,全军断其指,皆溺死,玉以残兵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作不发一矢,走归,大元兵破常州,入独松关。宜中、梦炎召天祥弃平江,守馀杭。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宁降,宜中、世杰皆去。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书枢密院家铉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刘岊,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两淮兵足以兴复,特二阃小隙,不能合从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约淮西兵趋建康,彼必悉力以悍吾西兵。指挥东诸将,以通、泰兵攻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扬子桥,以扬兵攻瓜步,吾以舟师直捣镇江,同日大举。湾头、杨子桥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师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瓜步既举,以东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归路,其大帅可坐致也。"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二制置,遣使四出约结。
强烈建议百家讲坛讲岳飞!——被淡化了的汉民族英雄!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岳飞 子云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相有剧贼陶俊、贾进和,飞请百骑灭之。遣卒伪为商入贼境,贼掠以充部伍。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康王至相,飞因刘浩见,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飞因说之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招抚诚能提兵压境,飞唯命是从。”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 二年,战胙城,又战黑龙潭,皆大捷。从闾勍保护陵寝,大战汜水关,射殪金将,大破其众。驻军竹芦渡,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各以薪刍交缚两束,夜半,爇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溃。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借补英州刺史。王善围陈州,飞战于清河,擒其将孙胜、孙清,授真刺史。 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师次铁路步,遇贼张用,至六合遇李成,与战,皆败之。成遣轻骑劫宪臣犒军银帛,飞进兵掩击之,成奔江西。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