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利亚之夜 第六号病人
关注数: 8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13,689 关注贴吧数: 139
我就发表下自己关于“政论节目”的看法 刚才看到吧友关于湾湾“政论节目”、政治狂热,还有大陆为什么没有政论节目的讨论,我也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字比较多,见谅。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是不是: 大陆有政论节目,但基本都是讨论美日、港台的政论节目。对于国内政策,少有专门节目,而是在播放经济农业方面的节目时插入讲解。近几年,人大政协等大会的结果有专题节目进行阐述,不讨论。但不禁止民众自行讨论。 为什么: 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懂我国政论的资格。既然绝大部分人没有资格,那还放什么节目。 要听我国政论,最基础的基础,马哲要会吧,毛概要会吧,邓三科要会吧,包包同志的论述要知道吧,近现代史要会吧,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要了解一点吧。简单一点说,把考研政治卷子拿出来做一道,能及格,就有了听懂我国政论的基础条件了。 只是基础而已哦。有这个基础条件的人,咱们国内十四亿人里才有多少万个? 不要说什么油价啦菜价啦房价啦和谐啦之类的。那只是你作为个人对国家政策的反馈。你反馈可以,国家欢迎大家反馈。最近国家立法时也在直接征求人民的建议,这是一个大进步。但要公开讨论?对不起,你还没有资格。 为什么?因为信息不对等。对同一件事,双方的认知会天差地别。而且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反复的实践、认知、实践、认知,才能尽可能贴近客观现实。普通人压根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隔行如隔山”。有趣的是,在政治和经济的话题上,似乎大家就看不到这座山了。 所以:普通人对于任何政策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静态的、情绪化的。 这样的认识,有什么讨论意义?连正确认识都做不到,谈何讨论?这种讨论并不是讨论,只是互相进行碎片化的情绪反馈。毋论正确与否,那些反馈甚至都不成系统。这也是湾湾的“政论节目”的本质:反馈认同+价值灌输。 这种“政论”并不是真的要讨论什么,而是要引导观众对节目里嘉宾的情绪反馈产生认同,然后趁机进行价值灌输,反复强调,让观众误以为节目传达的价值观念正是自己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认同错觉,把那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当作了自己原本的理念。从而使观众更忠于节目,使电台以及背后的金主获益。 什么是“宣传”?这才是宣传。我国被称作“宣传”、“洗脑”的那些,其实仅仅是政策存在的阐述而已,并不会起到多少所谓“宣传”、“洗脑”的作用。其实,反倒经常造成反效果,被人反感,或是成为被污蔑为“洗脑”的借口。反而是那些“政论节目”,才是真正的洗脑。 在这种“政论洗脑”下,湾湾人民才产生了所谓的“高度政治狂热”。然而这并不是“政治狂热”,它的本质是一种“认同狂热”。这种“认同狂热”在湾湾政治框架下,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台湾经济结构问题,产生了生活的不如意,导致社会认同感的缺失;而又因为社会认同感缺失,才沉迷于政论节目中带来的群体认同;也正因为政治带来极强的群体认同,所以导致投机政客去利用这种认同攫取政治经济利益;也正因为投机政客公器私用,侵吞集体资源,导致进一步的政府机能失调,被民粹绑架,导致更大的不如意。 这好比是为了吸毒而贩毒,又因为贩毒容易接触毒而吸更多的毒。 这样的结局只有两个:吸毒过量而死,或是被法律处决。 总结:我觉得还是不要放开政论节目的好。 附言:贴吧也是各位寻求认同的地方,希望各位合理利用时间,健康上网!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