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利亚之夜 第六号病人
关注数: 8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13,687 关注贴吧数: 139
时隔两年重温战神又到了铁树林 可能有人看过我之前的贴子https://tieba.baidu.com/p/8832749218?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0.1.0&st=1742130796&is_video=false&unique=A1288864D6199675C0A4E64DF37A6AAC,而这次重玩又有了一点新的感慨。 现在我觉得这个剧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白男汝黑汝女情节而blm和metoo应该出重拳(笑),至于为什么,听我细细道来。 铁树林的画面塑造一上来就非常有趣,大量的红色,腐败的土地,巨人残破的铠甲,整个画风有一种浓浓的铁锈味,玩到这里还感觉没什么问题。 然后接下来,在沼泽的巡游中出现了许多一张一合的蚌壳,让我隐隐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因为蚌壳等贝类无论中外,一直都是女性某个器官的象征。然后再加上红色的水体,以及用石头打蚌壳会吐出珠子,让我开始意识到这段剧情似乎有点腥臭。 铁树林安排的两个主要角色都是女性,一老一小,二人的冲突代表巨人种族新生与不死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点想必不用再提。但这个新生与不死,如果结合血水、贝类、珠子的暗示,又会变成什么? 不是抽象的、灵魂的新生,而是具体的、生理性的生育。 血水就是月经,蚌壳就是性器官,而巨人的珠子就是卵子。 然后我们真的站在阿特柔斯的背后,包括整个环境的暗示来看待这段剧情,就会发现,这段故事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小白男的性启蒙故事。 阿特柔斯进入铁树林是靠做梦。在人生的头一场春梦中,阿特柔斯梦见了一个妙龄女子,而这个女子毕生存在的意义就是通知他未来的命运,伴随她带来了女性的一整套性象征,传达出女性的两种意味,一是旺盛的生命,二是急剧的腐败。 阿特柔斯长期以来被奎爷灌输的精神核心,就是控制,control。所以他并没有马上表现出对女性的渴望,反倒陷入对于父亲死亡的恐惧之中——死亡不仅仅是奎爷肉体的死亡,还有奎爷所教导的禁欲精神的死亡。带着这种恐惧,阿特柔斯变成了狼,并接受了女性的安抚,这一次的性是不成功的。此时女孩问他“为什么要控制(禁欲)?” 然后阿特柔斯跟女人去了解了巨人的使命,此时他处于一种对生命的期望中,他开始满足于loki这个代表欺骗、欲望、变化的名字,他开始期望爱情和新的身份。阿特柔斯跟安格博达去见了她的外婆(这个空间整体表现为女性象征的空间,所以应该是母亲的母亲,外婆),见识到女性的另外一面,即急剧的腐败。虽然他和女孩一同赋予耶梦加得生命,但生育带来的沉重责任感,又让他想要逃避,退缩到“控制”的壳里。 随后他就看到了一个已经失去性能力(生育=生命)但沉迷于某种背德替代品的老女人。这一对年轻人破坏了老人丑陋古怪的自慰,在这场嘲讽的激烈运动中,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此时阿特柔斯控制、禁欲的那一面已经无法与这种复杂、波折的女性体验抗衡,索性抛下一切,享受了一次冲击高峰的快乐。 所以,铁树林这个故事其实就是阿特柔斯在青春期转大人的复杂、迷茫但快乐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小黑妹和老黑婆被完全当做了小白男成长的垫脚石,真是太气人啦!
铁树林剧情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删减主题(专业评论请耐心看) 最近我重玩了一下战神5,对这一代的评价没有变: 大幅的删减,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故事的主题被砍掉了一半;二是众神黄昏这一战效果大打折扣。 众神黄昏被删成美军斩首萨达姆这一点就先不聊了,我主要是聊一下故事主题被砍掉一半的部分。因为就是故事的主题被砍掉了一半,才导致铁树林这一章之所以看起来莫名其妙。而这个被砍掉的主题,其实在4代已经铺起来了,只不过是暗线。 4代的故事有这么一个明显的主题,幼年战神在无能老父亲的陪同与教导下,其心智逐渐从小屁孩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新战神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纪律与责任。这是表面上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4代还有一个隐藏主题,就是“生与死”。 因为人的一生有三次重大成长:第一次是认识到自己与父母一样是独立的人,以及存在的意义;第二次是认识到自己也可能为人父母,以及生命的意义;第三次是认识到父母终究会死亡,以及死亡的意义。 新战神三部曲,基本可以对应这样的生死主题的三段节奏:独立成人、创造生命、生命逝去。 4代对于死亡这条线的铺垫,一是芙蕾雅失去儿子的强烈结尾,二是索尔失去儿子的未知态度,三是阿特柔丝失去父亲的未来预言。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战神5主要内容,就是三,即未来预言的部分。这也是目前保留下来的一半主题:命运。 但被删掉的生与死的主题,其实也保留了不少素材,但由于删减,普遍表现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 比如一开始: 儿子对于芬里尔之死反应特别大,然后因为愤怒悲伤中而变形。这个情节完全没有前因,只是在后面探索中变成了一个很小的支线,算是补偿。但这个做法效果很差。实际上美国人传统成长叙事中,给儿子养第一条狗,以及第一条狗之死,绝对是要大讲特讲的。因为狗寿命短,狗的死亡一般是孩子第一次的死亡教育。 这是删减对于主题破坏的一个证据。 而芬里尔之死,实际上在情节上承担几个作用: 一、通过儿子第一次认识到狗死亡的痛苦,点出儿子第一次意识到老父亲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并产生非常强烈的避免父亲死亡的动机。儿子与狗的相遇、相处、分离应该是一个系列着重表现的情节,但都被删了。因为这段情节实际上应该是三年中的故事。 二、儿子在失去大狗之后,看到小狗的存在,意识到生命的延续,并了解死亡与创造新的生命构成循环。这里对应光之国的光暗精灵之争。以及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即创造新生命。这一段对应光之国的哈弗古法支线,但由于主题被砍掉,实际上支线的表现力被削弱了。我认为水母也是三年中的故事。 三、儿子无意识中收集了芬里尔的灵魂。这个作为给狗复活的伏笔,一方面对应矮人兄弟的故事与结局,另一方面也能引出奎爷之死与这样的复活方式是否可行,这样复活“对不对”,以及阿特柔丝从不接受父亲的死亡,逐渐能够接受父亲的死亡,走向新人生的大结局。 而铁树林的剧情下来,主要讲了这么三件事: 一、灵魂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巨人可以把灵魂抽进球里,随时可以复活,甚至在其它动物上复活。 二、阿特柔丝的复活实验。一方面,阿特柔丝创造了生命,一方面,这个计划是以备不测。 三、人生命的意义。难道小尼妹的人生意义就仅仅是把预言传递给阿特柔丝?小尼妹奶奶活着的意义在哪? 看到芬里尔与铁树林二者的联系了吗? 所有芬里尔之死提出的问题,最终要落在铁树林解决。换句话说,铁树林是生与死主题的大头。 阿特柔丝要在铁树林学会复活术,并在后面的剧情里复活父亲;同时他要学会放手,让奎爷真正死去,接受父亲的死;然后明白生命的意义与命运预言之间的辩证关系,走向新的人生。 这也就是铁树林情节的意义。 只不过,这一删减,生死主题被砍,只剩下命运主题,于是铁树林只作为一个迪士尼黑公主故事被保留下来,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而原本的芙蕾雅、索尔、奥丁三个人,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这部分内容也不见了。而这原本应该是众神黄昏战役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矛盾点。 于是乎,本来发人深思的众神黄昏变成了美军斩首萨达姆的浅薄戏码,只要萨达姆死了,问题就都解决了——而这个结尾,真的极其无聊。
【分享】奥本海默“I am become”之我见 最近《奥本海默》上映之后,我注意到有人讨论一个问题: 有人对于影片中奥本海默的名句,“Now I Am Become Death, Destroyer Of Worlds”的语法抱有疑问:能不能用“I am become”? 因为很多人在此场景中,认为奥本海默是引用了《薄伽梵歌》中的话,但我在查阅这本书之后,可以自信地说,奥本海默这句话并非完全引用。 因为《薄伽梵歌》原文出现类似内容,是在十章第34节,mṛtyuḥ sarva-haraś cāham。这段话我找了几个现行的英译版本,都翻译成I am xx death,修饰语各有各的翻译,which seizes all,all-devouring,which robs everything,which overcomes all等等,总归是一个意思。 而且这句话的下一句是udbhavaś ca bhaviṣyatām,一切未生之物的开始。 总之,无论如何这里也不是完全引用引用薄伽梵歌,因为这一段就是死之神,同时也是万物始源之神的自述,cāham就是 I am,这里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变为”这个意思,也不是“现在”的状态。 所以,无论是哪个英译本,也不可能有“become”,也不可能有“now”。 而古英语的确有I am come xxx这样的用法,例如,詹姆士国王版圣经(KJV)中,约翰福音12章46节有这样一句话:I am come a light into the world, that whoever believes on me should not abide in darkness.这里的I am come是一种语气比较庄重有力的陈述方式,说明古代英国人的确会这么说话。莎士比亚也写过类似的台词。 所以如果是古译本,的确是有可能将这句话翻译为:I am come death,destroyer of worlds的。 但奥本海默是在核弹之后才“变成”死神,所以我认为他是化用了这句话,把这句话中的come强行改成了become, 于是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一个quote,而是相当于中国人强行把“余之为死神也,毁灭万物”,中的“为”改成了“变成”,然后加了一个“今”字,说:“余今之变成死神也,毁灭万物”。 某种程度上,并不严肃,反而有点中二。
看到那个高铁盒饭贴子有感而发(图文无关) 有很多兄弟觉得盒饭卖贵了,其实不完全是。 贵主要是没有文化附加值。而一旦有文化附加值,任何东西都可以卖很多钱而不让人觉得贵。 我小时候坐绿皮车,那时候火车在每个大站都停车很久,大概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所以站台上有专门卖书报杂志烟酒副食的亭子,还有N多卖小吃、小饰品小礼物的小推车,一看到停车就凑过来兜售。 有的人想活动活动腰腿就下车买,有的人懒得下去就隔着窗户买。其实这个并不算什么,但主要是: 不同车站卖的东西,虽然大部分差不多,但有一部分是有地区特色的。过了这个站,到下个站就没有了。价格当然比外面贵,但是很多人就享受这种旅程中吃点平时吃不到的味道的感觉。 后来大概零几年左右吧,站台上这些人都被清理掉了。不同绿皮车的餐车虽然稍微有点不同,但不多,而且还贵。人就渐渐没了吃东西的兴致,坐卧铺大多都是自己带吃的了。 但当时坐飞机的人渐渐多起来,反而是不同航班的午餐有点特色。当时很流行把航班餐点带下来送别人尝尝。 后来机票降价,航班餐点越来越敷衍,然后带下来尝新鲜的人也没了。 再到后来的高铁盒饭。 搞这些的人始终没想明白一件事。 贵完全是可以的。只要你够特殊。 只要离开你这里,别的地方吃不到,那它就有卖出高价的能力。 前段时间很多人喜欢买部队的自热食品,一个道理。 高铁也好,飞机也好,只要你的餐品是特殊的,盒子上印着某某线专供,内容和口味跟市面上同类产品有所不同,就具有了文化价值,就能卖出额外的利润而别人也乐于买单。让它变成一种体验,一种礼物土产,甚至还能让网红做做视频,变成旅游项目: 比如规划在一天内最多吃到几种不同高铁线的盒饭之类。 总之,只需要稍微动一点点心思,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东西的观感。
分析一下龙虎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最后一次改了。全是秒删。 你们以看现代糖精奶茶作品的方向去看,就没法欣赏其中的成长感觉。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弗洛伊德派故事,就是在反映俄狄浦斯情结的。所以重点不在爱情,而在于成长。 龙虎的基本框架是这样: 一个没有父亲,母亲又很废的男生,过早承担了家长的义务,又当爹又当妈。 一个母亲跑路,爹不当爹的女生,像野人孤儿一样生活在如丛林般的城市里。 这两个人见面后是什么关系?是情人关系吗?不是。龙儿跟大河是实质上的父女关系。 只不过他们现在只是本能反应,自己没有意识。所以大河能在龙儿的庇护下肆无忌惮地喜欢北村,而龙儿也能理所当然地继续暗恋实久留。 龙儿暗恋实久留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实久留很坚强。是一个永远微笑的坚强女性。龙儿实质上是把她当做妈来喜欢的。因为本该保护他的母亲实在没有个母亲样子。 大河暗恋北村的原因是什么?北村是一个理性的,温和的,情绪克制的男性。跟大河那个吊儿郎当的爹截然相反。 所以龙儿和大河说在各自寻找一个自己相反性别亲人的替代品。 但北村实际上在仰慕另一个女人,狩野学姐,一个典型的女强人。而大河去找她打架,这个情节就是弑母,弑母失败之后大河明白了。只有母亲才配得上父亲,女儿不能跟父亲真的谈恋爱。 实久留虽然没有恋人,但她有一个真的孩子,就是她弟弟。所以她是一个真正的别人的母亲!所以龙儿最后放弃了。他不能从别人身边抢走母亲,而且这样意志坚强的母亲并不真的需要他,实久留可以自己一个人走下去。 在两人的俄狄浦斯情节失败之后,他们把目光从自己寻找的代父与代母身上移开了,回到了陪伴自己的人身上。 大河发现龙儿才是她的父亲,而龙儿发现大河是他的女儿,他们两个才是相依为命的的父女关系。此时二人的关系就真的变成了恋父/恋女情节。 所以双方第一时间都是拒绝的。 因为大河如果肯定了这一点,她就没了父亲,即便这个父亲是假的;而龙儿自己也就不再能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他必须接受自己是一个无父废母的孩子这个事实。 于是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大河的父亲再来欺骗她,以及女三川岛等等,作者其实动用了全部角色,来戳穿龙儿与大河父女关系的虚假性。 你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真正意义的父女,只是父女的模仿品。这种情感联系如果没有血缘,那跟真正的爱情有什么区别?你们真的那么需要一个父母的代替品,需要继续演这场自我安慰的戏吗? 在明白这些之后,这一刻他们才成长了。龙儿不需要扮演一个父亲。大河也不需要去寻找一个父亲。 他们两个才从“孩子”,变成了“成人”。然后他们才从私奔回到了现实中。
策略游戏显示概率具体数值究竟是利是弊? 众所周知,RPG游戏里命中属性算是至关重要的属性,而且很多游戏中命中属性在达到100%前,收益是大于暴击的。 但rpg和slg最大的区别在于,rpg角色在单次战斗中的攻击次数远远多于slg(比如wow一场BOSS战角色可能要攻击几千次),而大量样本导致命中情况能够体现为平滑的、在命中率附近波动的曲线。 但slg中,角色在单次战斗中的攻击次数往往较少,命中曲线有时会过于陡峭,而且未命中的后果也往往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命中率就仅具有参考价值。wow中玩家把命中率从97%提升到98%,带来的是大约1%的总输出提升;但xcom同样的97%提升到98%,对于玩家来说仍然只是“有概率未命中”而已,并不能改变玩家的决策。 那么slg中,既然概率仅作为一种参考而不是一种可预见的“事实”,显示概率的具体数值是利还是弊呢? 比如单位仅精确到十位数:100%、90%、80% 比如仅显示命中级别: S:必定命中 A:有极大概率命中(90%以上) B:有大概率命中(75%以上) C:有中概率命中(55%以上) D:难以命中(33%以上) E:几乎不可能命中(33%以下) 0:不可能命中(0%) 或者进一步简化级别: 100%、75%、50%、25%、0%。 这种简化版的数值仍然可以给玩家提供判断依据,而玩家在显示75%概率却未命中时,不会像显示99%却未命中那样愤怒。 大家怎么看?
死亡空间重制版奖杯一览 白金奖杯:concordance officer 统一官员 拿到所有奖杯 铜:welcome aboard 欢迎登舰 任意难度完成第一关 铜:lab rat 实验白鼠 第二关 铜:all system go 全系统启动 第三关 铜:cannon fodder 炮灰 第四关 铜:true believer 真正的信者 第五关 铜: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效应 第六关 铜:sos 求救信号 第七关 铜:strange transmissions 奇怪信号 第八关 铜:wreckage 残骸 第九关 铜:keeper of the faith 信仰守护者 10 铜:betrayed 背叛 11 银:Exodus 大逃亡 12关 银:final regeneration 最后新生 发现猎人的起源 银:whole again 再次完整 完成妮可的研究 银:set a benchmark 划定基线 以普通以上难度完成游戏 金:untouchable 不可接触者 以不可能难度完成游戏 银:trusted contractor 可信的承包商 任意难度完成新游戏+ 铜:full arsenal 军火齐备 拥有全部武器 银:built to order 修葺整齐 安装所有武器升级 铜:live with the hot ones 惹火同居 火焰喷射器杀30 铜:a cut above 切人一等 电锯杀30 铜:pusher 推推 力场枪杀30 铜:eviscerator 剖心挖肝 线枪杀30 铜:full contract 完全接触 连接射线contract beam杀30 银:one gun 单枪客 只用电浆切割枪通关 铜:pack rat 仓鼠癖 存25个东西 铜:story teller 说书人 收集75个文档 铜:legend teller 传奇作家 收集150文档 铜:merchant 大商人 收集所有设计图 铜:marksman 神枪手 切断50肢体 铜:surgeon 外科手术 切500肢体 铜:wishbone 许愿叉骨 用念力切断肢体 铜:raise the stakes 加注 把敌人插在墙上 铜:freeze 不准动 静滞50敌人 铜:backbreaker 断背之情 踩死10敌人 金:maxed out 超限危机 升级所有武器和装备 铜:front toward enemy 直面强敌 在靶场生存下来 银:z-baller 零度球手 在0重力球场中打过第六关 铜:theres always peng!peng总在!(我不知道这个是啥梗)找到peng的宝藏 银:full clearance 全部清除 造出主机安全超驰系统 铜:brute force 蛮力 杀一只蛮兽brute 铜:exterminator 魔鬼终结者 杀死利维坦 铜:get off my ship! 滚出我的飞船 杀死利维坦的残余部分 铜:mindless prey 无脑掠食 杀死虫巢主脑 铜:marked 标记 第一次捡起marker碎片 银:reuion 重新合一 在任意难度看到可选结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