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鴒MSK003 鹡鴒MSK003
我是不可食用的小鹌鹑,会卖萌爱吃肉,爱好是女
关注数: 259 粉丝数: 921 发帖数: 64,558 关注贴吧数: 61
只谈制作: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二集 文中含有关于输赢的剧透以及轻微图透,敬请谅解 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二部,五十分钟的片长里塞满了东西,配色和分镜****,前半段的配色和前两部没什么区别很普通,后半部的用色非常惊艳,甚至感觉有点用力过猛,对"绿色沙漠"做出了比较逼真的诠释,泥泞环境的肮脏感也十分真实。 摄像机架在坦克上的分镜风格玩转得更加自如了,无论用量和质量都可以说超过了第一部(非最终章)剧场版,可以用"把快餐进行到底"来形容。 3D模型的物理效果似乎也更加细腻了,由于这次对热带雨林做了着重描写,履带模型在滑腻路面的运动风格和前作有所不同,虽然也只是几个印象深刻的履带转动的画面,但是却把这个与众不同的场景所带来的影响刻在了印象里。 和后半部分来比的话,前期的美术风格相对就比较一般了,或者可以说是刻意低开高走?一开始一直是同一个场景中的演绎,第一段高潮结束之后场景的风格开始不断变换,配色也从一开始的晴朗变得逐渐阴暗,直到黑天才迎来结尾真正的高潮,之后又是大篇幅的单场景演绎,让新加入的(老)角色大显身手,加深观众的印象,把大洗逼入绝境的非是BC而是知波单--这样的印象被我好好的记下了。 这部剧场版我依旧是从头笑到尾,画面和人物关系都很用心,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第一部(非最终章)剧场版的英文配音的观后感,这次依旧很期待看到英文声优在这部新作中的表现(以及欧版光盘中的《喀秋莎》是否会被替换),让我拭目以待吧。
只谈制作: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二集 文中含有关于输赢的剧透以及少量图透,敬请理解! 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二部,五十分钟的片长里塞满了东西,配色和分镜****,前半段的配色和前两部没什么区别很普通,后半部的用色非常惊艳,甚至感觉有点用力过猛,对"绿色沙漠"做出了比较逼真的诠释,泥泞环境的肮脏感也十分真实。 摄像机架在坦克上的分镜风格玩转得更加自如了,无论用量和质量都可以说超过了第一部(非最终章)剧场版,可以用"把快餐进行到底"来形容。 3D模型的物理效果似乎也更加细腻了,由于这次对热带雨林做了着重描写,履带模型在滑腻路面的运动风格和前作有所不同,虽然也只是几个印象深刻的履带转动的画面,但是却把这个与众不同的场景所带来的影响刻在了印象里。 和后半部分来比的话,前期的美术风格相对就比较一般了,或者可以说是刻意低开高走?一开始一直是同一个场景中的演绎,第一段高潮结束之后场景的风格开始不断变换,配色也从一开始的晴朗变得逐渐阴暗,直到黑天才迎来结尾真正的高潮,之后又是大篇幅的单场景演绎,让新加入的(老)角色大显身手,加深观众的印象,把大洗逼入绝境的非是BC而是知波单--这样的印象被我好好的记下了。 这部剧场版我依旧是从头笑到尾,画面和人物关系都很用心,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第一部(非最终章)剧场版的英文配音的观后感,这次依旧很期待看到英文声优在这部新作中的表现(以及欧版光盘中的《喀秋莎》是否会被替换),让我拭目以待吧。
终于看到了京紫剧场版 这也太好看了吧!故事确实像大家说的那样没什么起伏,但是非常温馨,时间节奏也把握得特别好,像是两三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但是其实这几个小故事也是互相支持的,片中大量出现的表现时间飞逝的画面和一直没有动的铁塔的对比很有趣,无论故事中的时间过去了多久,这都是一个已经在创伤过后逐渐愈合的世界,那段令人痛苦的时间已经不会再出现了,看完之后感觉非常暖心。 因为题材还算正能量所以就安利父母一起去看了,看完之后母上说以前有一个叫《你的名字》的片也挺好看的,但是那个片一开始有点没看懂,但是最后明白了是一个爱情片...在我看来也许你的名字更像是一件完美的商品,它拥有各种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要素,当然,我说的都是正面的,相比之下《紫罗兰永恒花园》并没有那么多夸张而且情绪饱满的情节,但是细腻的画面和生动的表情描写也足以让我爱上它,如果说你的名字这样的大作可以带动人的情绪的话,京紫这样的作品就可以平抚人的情绪,我认为是没有伯仲之分的。 现在面向咱们比较年轻的观众的动画很多都是很难被家长那一辈接收的,所以我就试着跟父母分享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动画片,日本动画并不是他们以前想象的那种只有x情和暴力的洪水猛兽,无论新旧都让他们感受一下,貌似效果还不错
有生之年在电影院里看到了逆鸭,说点有的没的 其实逆鸭这部片我是今年年初才看的,以前一直对老动画有所抵触,但是最近在考古的路上越陷越深,看过我最近写的观后感的帖子的人应该能感觉出来。 虽然带我入老动画这个坑的作品是《咕噜咕噜魔法阵》、让我脱口而出的最喜欢的老动画是机动条子,但是逆鸭才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感动到我的老动画。 其实我到现在一直觉得光头的叙事需要很仔细看才能理解,他的高达片里有好多话乍一听甚至像是废话,但是其实都是用来铺垫或者表达人物心理的,这个理解直到我这次在电影院里看了第三遍的逆鸭之后才想到,这大概就是大家说的"歌剧"式的作品吧?没有含蓄到用无声画面表达状态,但是也没有直白到"某某的战斗力居然这么强,我打不过他!",逆鸭里的好多台词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带而过,但是仔细一想都有意义,比如说哈撒维在杰刚的模拟仓里击坠了两架敌机,葵斯说"哦,那你跟我击毁的一样多啊",这么说的意思就是:葵斯这个小姑娘她可以直接开赛克缪MA,而哈撒维这个小男孩上了杰刚也能杀死茜。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其实还在为了小孩敢乘坐MS杀死自己父亲的友军感到困惑,但是结合结合片中出现的铺垫开分析,其实铺垫是够数的,但是实在有点不明显,当时重看躺A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为了说服自己让自己理解剧情的进展,我需要在故事的前后来回反跳来寻找铺垫....铺垫真的存在,但是需要找...电波系作品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有的人不愿意去理解,或者说不愿意像我一样"强行理解",所以他不喜欢这种叙事方式,但是如果去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去理解作者的用意的时候,这部作品的叙事也就变得通顺了、电波也就对上了。我还在试着去理解这种电波,所以我才会产生这种奇怪的观感,我无法笃信这是一种多么优秀的表现形式,但是至少,在三遍之后我渐渐理解了这方面的问题,叙事变得通顺了之后以前观看的疑问就解开了,再仔细观察片中的各种细节,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这部片的音乐是最让我沉浸的地方,同样的爆炸,同样的飞行,配上这种史诗感十足的音乐之后感觉立刻不一样了,需要感受混乱的时候细细感受片中事物的音效,音效无法表现出气氛的时候音乐就来了,就算已经看过三遍,但是就算再看上五遍十遍还是会有震撼的感觉,因为那不是表现某种"形象"的一个标签,它是一种"气氛"的象征,它不明显,我甚至记不住它的出场时间,但是每到这个气氛出现的时候我都会后背发麻。再就是和这部片一样经典的ED了,ED紧随BGM之后,虽然开始的很突然,但是感觉它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部分,有推石头的画面就要有这首歌才有感觉——作为一个年轻观众,对我来说这首歌就是那个时代的高达作品的代表。 接下来说的话题可能会引起歧义,但是绝没有引战的意思,麻烦介意的看客老爷谦让一下。 最后我想谈一下个人对逆鸭和独角兽动画(注意这里说的是动画,惭愧自己没看过原作)之间的一些理解,我先看的独角兽,多年之后才看的逆鸭,可以看出独角兽第七集的决战致敬了逆鸭,官二代的小脾气、十二妹的牺牲、有德在后方孤注一掷的作战,虽然我因为辛尼曼对十二妹复杂的感情伤心落泪,但是看了逆鸭之后感觉尽管独角兽是近期的一部很下本的作品,但是决战篇的表现力还是不如逆鸭,可能是比起独角兽直白的表现出了每一个细节、逆鸭相对来说显得更含蓄一些吧,独角兽决战篇中的爆点太过震撼,以至于其他部分显得过于清淡,但是逆鸭中的爆点分散得比较平均,观看起来感觉很舒缓,最近越来越喜欢这类 不把 一切都表露在外的作品,当然这只是口味的问题,独角兽作为热门作品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一部能让我流泪的片,我怎么能说不喜欢呢?只是表现的风格不一样罢了。 电影结束后还有一段Anime NYC上对光头的小采访,能感觉出光头在塑造夏亚这形象上没少花心思,就连鸭妹的存在也是塑造夏亚形象的一部分,这是我这个坐在屏幕对面的观众很难想象到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恨自己出生晚,没有见证到那个属于这些优秀作品的时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如此多的优秀IP在几十年后还能发光发热,我感谢这些创作者,但是我能做的就只有在多年后的今天隔着屏幕感受他们的热情,不知道那样的一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呢.....
补完了全缉毒狂潮,说说感想 一开始看到网上发各种崩坏图差点就没看,看了一下感觉真的挺好看的,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片了。 首先说说缺点吧,这部片的制作可以说是烂得一比,很普通的cg,和前景透视有误的背景插画,复杂动作的重影和崩坏以及前半部分黑到爆炸的上色。 但是为什么说好看呢? 抛开这部片的人设和配乐(两个我的个人爱好)不谈,但是分镜还是很值得一提的,这部片的分镜可以说是"很有骨气",穷但是不凑合,经费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劣质的画面崩坏和幻灯片分镜不必多说,但是分镜量其实是够的,就是一个拿起衣服或者跳上车的过渡动作,一张幻灯片加上音效已经可以把这个镜头发生的动作讲明白,虽说这是经费不足的无奈之举,不过总好过某些连分镜都画不好、一张新古典主意构图一镜到底的动画好太多了。这里我想再举一个极端的栗子:《忍者杀手》,大部分的动作全靠脑补,气氛全靠配音和配乐,在关键的地方才插进一些分镜画面,但是丝毫不影响观感,反倒会在关键分镜出现的时候更加激动。作画流畅度只是一方面,但是连分镜都设计不好的动画,抱歉,那些动画才是从根开始就已经腐烂的粪作。 故事题材也比较有趣,和以往的"现实人在异世界"不同,这部片居然是"异世界人在现实世界",文化冲突描写得很现实,我个人认为自己是受文化冲突影响比较大的所以有所共鸣,故事最后的点题: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敢于对新世界的混沌做出改变人类才能进步,这种行为不是堕落也不应该被消灭,因为人是各种各样的。 尬吹了一圈又要回到这部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了,村田莲尔的人设,作为一个Gonzo**粉我不得不把这部片看完,虽然有他的个人风格的角色设计只有女主角一个,但是这样也和其他"地球人"做出了强烈的对比,文化冲突嘛~然后就是岩崎琢的配乐了,最早了解到他的作品是军火女王,东南亚风格的插曲让人眼前一亮,阴虚的小提琴曲把剧中远离文明社会的战场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虽说cop craft的配乐也很出色,但是相似的曲风让我无数次怀疑这是不是就是军火女王的精神续作,毕竟军火女王的故事结局也是"面对、妥协、前进"。 总得来说也是一部电波系的作品,不过现实色彩比较浓厚,很容易就能看懂,不像我跟别人推荐的战姬绝唱和满月之战那种只有部分观众才能理解的题材.....cop craft除了作画过于贫穷以外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难得有趣的世界观和剧情,就这么被作画给拖累了,为什么这么有趣的片却拿不到钱,唉..........
满月之战观后感,以及一些杂谈 主要是发在微信里给同学看的安利文,说了一些自己的心声,在这里也发一下吧,以下是原文: 郑重地推荐一下《满月之战》这部片,叙事很完整,节奏很慢但是篇幅丰满,不慌不忙地讲了一个小故事。半个多月前的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我吹过这部片,结局大家都猜得到,关键是看它怎么圆,这部片的结局也算圆满,结合了不同题材的故事的结局但是并不突兀,没有留下任何剧情上的遗憾,温柔地完结了。 说实话,我对二头身超级系机器人动画其实是很排斥的,我不喜欢看到缺少关节的机器人在荧屏上做出那些夸张的动作,所以刚看这部片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废萌,但是随着剧情渐入佳境,角色逐渐减少之后,这部片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剧情上。用俗套的东西吸引观众,然后再喂他们吃私货,这大概也是这部片的精妙之处吧,当然,这些私货也都是干的,很怀旧,在这个异世界横行的番季算是相当独树一帜的题材了。 感觉动画中的致敬桥段还蛮多的,我对机器人题材的动画了解甚少所以只能看出一小部分,在这个机器人动画不太火的时代,这部片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情怀。情怀无价但是不能当饭吃,于是片中加入了漂亮的女主角和百合元素——不知道老观众会作何感受,但是作为年轻观众我认为加入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是可以理解的,前一阵补了OVA《破星大邪弹劾凤》,三十二年前的萝卜片让我眼前一亮,虽说片中角色的衣着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审美,但是在当时来看说不定还挺前卫的?(笑) 再次重申,我对机器人动画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不敢给《满月之战》这部片带上多么伟大的光环,我把这部片理解为一种吸引年轻观众的怀旧向机器人作品,不同于饱受争议的一部"主角手一挥,大军全宕机"这种靠力量来表现机器人的强大的的《高达》作品,《满月之战》用了比较抒情的方法来让人了解这种机器人题材的作品,似乎主要是在描写友情,但是套了一个超级系萝卜的外衣,让人不得不对它产生兴趣。 需要一提的是,上文中提到的那部《高达》作品我是哭着看完的,很感动,虽然剧情的改编饱受争议但是我宁愿去喜欢这部片,同时期以这部片为中心产生的商业价值也毋庸置疑,这就又回到了之前说到的问题:情怀无价,但是能当饭吃嘛?《满月之战》无疑打动了我这样一个热爱机器人题材的观众,但是现实是什么样子呢?有多少不了解机器人题材的观众会在看过这部片后产生兴趣、甚至他们在了解到这是一部机器人动画之后还会去看这部片么?接下来的话大概都是我这个顽固的怀旧主义者的内心戏,看看就好别当真。现在大家在意的是男主角够不够帅,女主角够不够美,圆的地方会不会颤,白的地方够不够亮,题材的多样性?有用么?我知道我一边受尽商业片的荼毒一边大谈艺术价值就是一派空谈,但是我很庆幸现在还有一些财大气粗的人在尝试不同的风格和题材,舆论对他们的评价暂且不提,我从心里敬佩他们,他们是我的偶像。 情怀固然没法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许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通过坐井观天就能看到的,把井填平,也许更美好的东西就在隔壁。
吧里有没有看过七武士动画的大佬?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重新看了一遍,感觉这个片的感情线好迷呀,大家看看我理解得对不对哈。kirara体恤胜四郎没有战场的气息不想拉他下水,胜四郎年轻气盛想要成为勘兵卫一样的武士所以非要入伙,而且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云母。kirara一直把让胜四郎踏入修罗这件事当做是自己的罪孽所以想支持他,但是kirara真正喜欢/崇拜的人是勘兵卫? (前文的kirara是爱称,但是我看的是英文生肉所以不知道这些角色的汉子怎么写所以下文可能会写罗马音) 然后问题来了,看到胜四郎亲吻云母之后说了“我不需要你的同情”,当时我的理解是云母喜欢的是不再因为杀戮而冲动的胜四郎,但是胜四郎喜欢的是愿意追随自己奔走战场的云母,胜四郎不愿意承认自己被拒绝于是自断后路说出这种话。 但是后面的剧情里云母在勘兵卫启程去都城的时候是要向勘兵卫告白?告白的情节是倒叙,这之前云母和rikichi的老婆说自己一直想要说出来但是一直不敢说、压抑在心里惩罚自己,我觉得这是在说胜四郎呀,云母的奶奶也以为云母再次离开神无村是为了追随胜四郎,然后小町的好基友偷笑说“云母追求的是另一位武士”,如果把这句童言无忌当真的话那么云母追求的就是勘兵卫了(之前小町写信里也说到“原来姐姐有这种(喜欢大叔的)兴趣“),但是那应该不是爱情只是敬仰吧? 动画前面胜四郎和云母两个人各种脸红,胜四郎一直***说“不要松开手”,我觉得这个情感线铺垫得很好呀,就算两个人不成也可以理解成农民与武士之间无法相融的禁断恋情,但是勘兵卫启程去都城的时候和云母的对话让我感到很迷惑,是因为这部片的主题是武士所以女主角应该爱上全片最强的武士么? 但是问题又来了,最后胜四郎离开之前对云母说“我现在身上有了战场的气息了么?”,然后云母哭了,我的理解是胜四郎为了得到云母的承认才坚定了投身杀戮的决心,而云母哭了是因为发现了真正爱自己的人其实是这位胜四郎....... 所以说这部片里的云母小姐到底是仰慕哪位武士呢?或者说她对这些角色的情感是爱情还是敬仰呢? 我还没看过七武士原作,打算近期补一补
看完了GONZO制作的《玻璃舰队》,说说感想 别的相关贴吧人太少了,想想这里还经常有人发帖子,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这是GONZO在2006年作的tv动画,简单总结的话,2d作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烂,但是剧情和世界观很牛逼,3D舰队战也保持了Gonzo一贯的烧钱风格。 一开始对这部片我是拒绝的,这部片一开始可以说对世界观没有任何讲解,主角设计也很耽美,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制作粗糙的耽美片,但是为了看Gonzo的舰队战还是看了下去。这是一个离现在只有十三年的动画,然而制作水平还赶不上十六年前的最终流放1,本来想看腻了就不看了结果结结实实的看完了24集,看完发现这不是一部耽美片(当然你想它是它就是),整个故事到了最后一刻才呼应一开始留下的古代科技的伏笔,也直到故事的最后一刻我才知道,"玻璃舰队"的标题说的也不是主角的无敌战舰,而是故事中的整个世界、故事中讲述过的所有人物的结合。 故事的格局很小,就是一次两个男人之间至死的对决,剧情对世界观的讲解很模糊,所以一开始对这部片的定位比较混乱:科幻片?耽美片?爱情片?打斗片?故事前半段好像根本没有定性,也好像是故意为了用很混乱的主题吸引不同口味的人群,然后一点一点把大家的口味调整成一条线,也就是gonzo制作的故事里经常用到的风格,我没法定义这个风格,但是看了一些Gonzo制作的其他作品,我觉得应该可以说成是:一个蒸汽朋克和乌托邦式的背景下的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战争中理解或者化解仇恨,放下武器共克难关的世界观。如果照我这么理解的话,Gonzo用耽美的外表给大家讲了一个Gonzo式的故事。 虽然结局里所有人放下武器的速度快得像是儿戏,但是片子的立意还是很好的,主角方面,人民军反抗压迫穷人的贵族,但是贵族手下的士兵也在为了自己妻儿的安全而奋战,女主角也是人民军的领袖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因为贵族是敌人才要打到他们还是因为为了人民的幸福才要打倒贵族,男一号从冷漠中立逐渐称为人民军的战斗英雄再到发誓为了带领大家逃离黑洞可以献上生命,反派方面,男二是从小受到养父虐待而变得孤僻自傲的皇帝,对周围的人以为了得到古代科技用以延长自己的生命为借口征服了天下,娶教皇的女儿获得民心,实际上只想和男一号对决,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在追求的只是从小就没有得到的爱,剧情里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个人理解男一号也是故事中唯一一个和男二号平起平坐的人(耽美片你懂的),男二每次和男一对决之前都血脉偾张,我认为他也是在寻找这种被平等对待的感觉,当然结局告诉我们男一和男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那个爱,我见识短浅把它理解成一种Gonzo片里的一种玄学的东西,对这个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说,男二追求的爱其实就在身边,片中用一大段篇幅描写男二小时候受养父摧残的悲惨情节,我可以理解为这段情节是他想要得到绝对的权利的根源,他的内心是扭曲的,他不像男一号,虽然也有两个爱着自己的人,但是因为他自身的扭曲和金字塔尖的权利斗争,爱他的人和效忠他的人都走向末路,不过结局没有说明谁对谁错,也是因为剧情赶工,"最后所有人,所有领土都结合在一起,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这部片给我传达了这种感觉。 虽然善恶的界线被模糊了,但是故事里也传达了一些讽刺的信息,人民军出身于劳苦大众,一些人虽然起义但是并不懂得谈判与利害;故事中唯一也是最大的教派的黑十字教,教皇手上命案无数,表里不一,到最后丑态毕露之后连尸首都被教徒挂起来示众;因为贸易繁荣而中立的领主,和谁说话都不卑不亢高贵冷艳,只有到了自己的财富被毁的时候才失态;教皇的女儿冰雪聪明但是不懂世事,一开始说着厌恶皇帝权谋的黑暗,认为和男二政治联姻得不到爱情,被嫁给皇帝男二之后又单方面爱上了男二,这个角色不算坏人但应该是整个故事里最惨的——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人:一个低级趣味的爱情的俘虏;被父亲和皇帝当做政治的筹码没有得到任何关爱;心里崩溃之后连杀两个人,其中一个一个是抛弃了自己的父亲;杀死父亲之后立刻继任教皇,带领所有教徒殉教。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里会有一个这么悲惨和讽刺的人,但是多少也是丰富了剧情和世界观,虽然是以极其悲观的方式.... 这部片在我看过的众多Gonzo片比起来少了一些矜持,人物的情感也比较直接,但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和其他Gonzo片一样的舞台。 Gonzo制作的好多动画我都很爱看,青之6号、最终流放、香格里拉、七武士,这些片和玻璃战舰有类似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之前总结的"一个蒸汽朋克和乌托邦式的背景下的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战争中理解或者化解仇恨,放下武器共克难关的世界观",但是每部片的美术风格都相差甚大,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一个公司做的我就完全没法把它们联想在一起,但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公司做的所以才会让我这么感兴趣,我了解到GONZO的时间很短也很晚,时至今日可能也不会再有这类的片出现,但是每部片都给我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有动力去向大家推荐我真正喜欢的动画片。
老片安利:玻璃舰队 有剧透,严重剧透,不过这么老的片剧不剧透也没什么意义了,叙事风格和现在不一样好多人可能根本不会想看,我只想写一写观后感说说我对这部片的看法。 这是GONZO在2006年作的tv动画,简单总结的话,2d作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烂,但是剧情和世界观很牛逼,3D舰队战也保持了Gonzo一贯的烧钱风格。 一开始对这部片我是拒绝的,这部片一开始可以说对世界观没有任何讲解,主角设计也很耽美,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制作粗糙的耽美片,但是为了看Gonzo的舰队战还是看了下去。这是一个离现在只有十三年的动画,然而制作水平还赶不上十六年前的最终流放1,本来想看腻了就不看了结果结结实实的看完了24集,看完发现这不是一部耽美片(当然你想它是它就是),整个故事到了最后一刻才呼应一开始留下的古代科技的伏笔,也直到故事的最后一刻我才知道,"玻璃舰队"的标题说的也不是主角的无敌战舰,而是故事中的整个世界、故事中讲述过的所有人物的结合。 故事的格局很小,就是一次两个男人之间至死的对决,剧情对世界观的讲解很模糊,所以一开始对这部片的定位比较混乱:科幻片?耽美片?爱情片?打斗片?故事前半段好像根本没有定性,也好像是故意为了用很混乱的主题吸引不同口味的人群,然后一点一点把大家的口味调整成一条线,也就是gonzo制作的故事里经常用到的风格,我没法定义这个风格,但是看了一些Gonzo制作的其他作品,我觉得应该可以说成是:一个蒸汽朋克和乌托邦式的背景下的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战争中理解或者化解仇恨,放下武器共克难关的世界观。如果照我这么理解的话,Gonzo用耽美的外表给大家讲了一个Gonzo式的故事。 虽然结局里所有人放下武器的速度快得像是儿戏,但是片子的立意还是很好的,主角方面,人民军反抗压迫穷人的贵族,但是贵族手下的士兵也在为了自己妻儿的安全而奋战,女主角也是人民军的领袖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因为贵族是敌人才要打到他们还是因为为了人民的幸福才要打倒贵族,男一号从冷漠中立逐渐称为人民军的战斗英雄再到发誓为了带领大家逃离黑洞可以献上生命,反派方面,男二是从小受到养父虐待而变得孤僻自傲的皇帝,对周围的人以为了得到古代科技用以延长自己的生命为借口征服了天下,娶教皇的女儿获得民心,实际上只想和男一号对决,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在追求的只是从小就没有得到的爱,剧情里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个人理解男一号也是故事中唯一一个和男二号平起平坐的人(耽美片你懂的),男二每次和男一对决之前都血脉偾张,我认为他也是在寻找这种被平等对待的感觉,当然结局告诉我们男一和男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那个爱,我见识短浅把它理解成一种Gonzo片里的一种玄学的东西,对这个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说,男二追求的爱其实就在身边,片中用一大段篇幅描写男二小时候受养父摧残的悲惨情节,我可以理解为这段情节是他想要得到绝对的权利的根源,他的内心是扭曲的,他不像男一号,虽然也有两个爱着自己的人,但是因为他自身的扭曲和金字塔尖的权利斗争,爱他的人和效忠他的人都走向末路,不过结局没有说明谁对谁错,也是因为剧情赶工,"最后所有人,所有领土都结合在一起,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这部片给我传达了这种感觉。 虽然善恶的界线被模糊了,但是故事里也传达了一些讽刺的信息,人民军出身于劳苦大众,一些人虽然起义但是并不懂得谈判与利害;故事中唯一也是最大的教派的黑十字教,教皇手上命案无数,表里不一,到最后丑态毕露之后连尸首都被教徒挂起来示众;因为贸易繁荣而中立的领主,和谁说话都不卑不亢高贵冷艳,只有到了自己的财富被毁的时候才失态;教皇的女儿冰雪聪明但是不懂世事,一开始说着厌恶皇帝权谋的黑暗,认为和男二政治联姻得不到爱情,被嫁给皇帝男二之后又单方面爱上了男二,这个角色不算坏人但应该是整个故事里最惨的——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人:一个低级趣味的爱情的俘虏;被父亲和皇帝当做政治的筹码没有得到任何关爱;心里崩溃之后连杀两个人,其中一个一个是抛弃了自己的父亲;杀死父亲之后立刻继任教皇,带领所有教徒殉教。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里会有一个这么悲惨和讽刺的人,但是多少也是丰富了剧情和世界观,虽然是以极其悲观的方式.... 这部片在我看过的众多Gonzo片比起来少了一些矜持,人物的情感也比较直接,但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和其他Gonzo片一样的舞台。 Gonzo制作的好多动画我都很爱看,青之6号、最终流放、香格里拉、七武士,这些片和玻璃战舰有类似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之前总结的"一个蒸汽朋克和乌托邦式的背景下的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战争中理解或者化解仇恨,放下武器共克难关的世界观",但是每部片的美术风格都相差甚大,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一个公司做的我就完全没法把它们联想在一起,但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公司做的所以才会让我这么感兴趣,我了解到GONZO的时间很短也很晚,时至今日可能也不会再有这类的片出现,但是每部片都给我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有动力去向大家推荐我真正喜欢的动画片。
中古货可以发在这里嘛?1/7矢本小季 洛杉矶Jungle中古店淘到的未拆封1/7矢本小季。 写了一些逛中古店的感想,手办正文请手动跳到下一条分割线 =========第一条分割线========= 住在美帝的人都知道,日货不好买,日本玩具更不好买,来美帝四年,几乎没怎么买过玩具,只是偶尔在亚马逊和易贝捡个漏买买压仓的尾货,前几天和同学去了趟洛杉矶,逛了一下才发现这座城市真是藏龙卧虎,当然本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一些玩具店就是了。 昨天临走之前去了一趟小东京的Jungle,在走进这家店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半退坑的状态,但是当一大堆自己想要的东西堆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那种第一次逛模型店不知道该买什么的感觉又重新出现了。模型店里机娘堆成小山,电视上放着大和号2202,隔壁的中古店更是琳琅满目,走在货柜中间就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秋叶原,虽然货量不比秋叶原连城片的商网,但是如果仔细找的话还是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老货,虽然价格更有意思就是了,最让我感慨的是一盒老版Blame动画CD赠送的莎娜可的小比例手办,曾经在某宝的一家旧CD店里看到这个附录才卖六十多rmb,几个月之后就从店里消失了,几年之后的今天有幸亲眼看见实物,问店员帮忙从玻璃背面拿出来看看价格,捧在手里才发现价签上写着94美刀便直接还了回去。虽然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去高追一款并不精美的老物但是还是会感慨,有些东西真是买一件少一件啊... =======第二条分割线======== 最后挑来挑去突然看到这盒Yamamoto Koki,Yamamoto Koki是我在Ninjia Slayer里最喜欢的角色,她很Cool,而且是幼女,Yamamoto Koki是本人除了西住美穗小姐之外最喜欢的纸片人。 以前听说这个厂家的品控一般而且价格虚高所以一直不敢下手,这次终于忍不住用105刀的价格买下了这个中古货,我知道这不划算,但是已经好久没在实体店看到这么多硬货了,受到冲击的我莫得理智,果断剁手。 既然是中古货首先说一下包装吧,店家认证是未拆封,而且店家自己加了塑封难以检查,其实买的时候已经看到手办的袖口有一个白点,但是这个价格我已经做好吃shi的准备了,结果打开之后发现那个白点其实是灰不是划痕,顿时松了一口气。盒子的胶封折痕上有很多泥灰,盒子八角尖尖有明显磨损,应该已经在上一个主人那里积压很久了,拆盒的时候胶封无法留下胶痕所以没法辨别是不是拆过,内盒的胶带有折痕气泡但是没有指纹,不过也留不下胶痕,没法判断是不是二次包装,但是可以肯定就算是二次包装也是小心处理过的,不是随随便便装回去就拿出来卖的次品。 模型本身,品相意外的好,除了做工瑕疵之外没有发现划痕,这已经很让我满足了,但是这个模型的品控实在不敢恭维,漆面不平整,肉色零件可以看到明显的分模线,衣服的白色部分有一个漆点,虽然都可以修,但是如果是按照原价买来的话我真的会觉得很亏,好在是中古货,碰到了就是缘分,我也不会天天趴在柜子前面验尸,买了摆着开心就好~ 很喜欢这款模型的设计,简单但是很动感,松弛但是有力的站姿,左手托起纸鹤浮游炮,右手的短刀微微下垂,风把围巾连同衣角和裙摆吹向身后,每次看到这个造型都会想起动画中矢本第一次斩杀敌人还有和死前的老师对决的场景——这部三级动画片里唯一让我觉得感动的场景
【多摩,在下矢本小季】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在美帝实体店淘中古 洛杉矶Jungle中古店淘到的未拆封1/7矢本小季。 以下是废话,手办正文请手动跳到下一条分割线 =========第一条分割线========= 住在美帝的人都知道,日货不好买,日本玩具更不好买,来美帝四年,几乎没怎么买过玩具,只是偶尔在亚马逊和易贝捡个漏买买压仓的尾货,前几天和同学去了趟洛杉矶,逛了一下才发现这座城市真是藏龙卧虎,当然本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一些玩具店就是了。 昨天临走之前去了一趟小东京的Jungle,在走进这家店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半退坑的状态,但是当一大堆自己想要的东西堆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那种第一次逛模型店不知道该买什么的感觉又重新出现了。模型店里机娘堆成小山,电视上放着大和号2202,隔壁的中古店更是琳琅满目,走在货柜中间就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秋叶原,虽然货量不比秋叶原连城片的商网,但是如果仔细找的话还是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老货,虽然价格更有意思就是了,最让我感慨的是一盒老版Blame动画CD赠送的莎娜可的小比例手办,曾经在某宝的一家旧CD店里看到这个附录才卖六十多rmb,几个月之后就从店里消失了,几年之后的今天有幸亲眼看见实物,问店员帮忙从玻璃背面拿出来看看价格,捧在手里才发现价签上写着94美刀便直接还了回去。虽然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去高追一款并不精美的老物但是还是会感慨,有些东西真是买一件少一件啊... =======第二条分割线======== 最后挑来挑去突然看到这盒Yamamoto Koki,Yamamoto Koki是我在Ninjia Slayer里最喜欢的角色,她很Cool,而且是幼女,Yamamoto Koki是本人除了西住美穗小姐之外最喜欢的纸片人。 以前听说这个厂家的品控一般而且价格虚高所以一直不敢下手,这次终于忍不住用105刀的价格买下了这个中古货,我知道这不划算,但是已经好久没在实体店看到这么多硬货了,受到冲击的我莫得理智,果断剁手。 既然是中古货首先说一下包装吧,店家认证是未拆封,而且店家自己加了塑封难以检查,其实买的时候已经看到手办的袖口有一个白点,但是这个价格我已经做好吃shi的准备了,结果打开之后发现那个白点其实是灰不是划痕,顿时松了一口气。盒子的胶封折痕上有很多泥灰,盒子八角尖尖有明显磨损,应该已经在上一个主人那里积压很久了,拆盒的时候胶封无法留下胶痕所以没法辨别是不是拆过,内盒的胶带有折痕气泡但是没有指纹,不过也留不下胶痕,没法判断是不是二次包装,但是可以肯定就算是二次包装也是小心处理过的,不是随随便便装回去就拿出来卖的次品。 模型本身,品相意外的好,除了做工瑕疵之外没有发现划痕,这已经很让我满足了,但是这个模型的品控实在不敢恭维,漆面不平整,肉色零件可以看到明显的分模线,衣服的白色部分有一个漆点,虽然都可以修,但是如果是按照原价买来的话我真的会觉得很亏,好在是中古货,碰到了就是缘分,我也不会天天趴在柜子前面验尸,买了摆着开心就好~ 很喜欢这款模型的设计,简单但是很动感,松弛但是有力的站姿,左手托起纸鹤浮游炮,右手的短刀微微下垂,风把围巾连同衣角和裙摆吹向身后,每次看到这个造型都会想起动画中矢本第一次斩杀敌人还有和死前的老师对决的场景——这部三级动画片里唯一让我觉得感动的场景。 这次旅行还发现了两家军模店也都很有意思,那篇帖子被删了我想办法恢复一下。洛杉矶真的是一座很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这里虽然地广人稀民风彪悍,但是只需要一个会玩的灵魂(当然也要遵纪守法注意安全),这里就可以变成一个快乐的地方。
大家都玩烂之后我才拿到的RG沙扎比 好久没拼这种小比例模型了,这个套件给我的印象真的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每个关节都设计得很用心,零件多但是不乱,拼起来很舒服。 可动性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好,之前从来没想象过沙扎比这种身材的模型可以做出那么灵活的动作,臃肿的身材之下竟然可以做出种射和高跪姿,胸部可以向下含胸,角度不大但是可以摆出很明显的低头的姿势。持枪手的手腕做了分件,可以做出更自然的持枪动作。装甲的可动性也很高,做动作的时候几乎不会受到干涉。 巨缝不少但是不算很松,修起来不难,素组就先不管了。脚的接地性很好但是后群甲太重了,有的时候会后仰,想要稳稳站好还需要调整一下脚后跟。盾牌的连接件很方便但是时间长了应该会松,而且转动起来不太方便需要把干涉的棱角削圆,盾牌尖端的导弹有点松,很容易就碰掉了。腰部有点松会向左右倾斜,盾牌太沉了就会向那头侧身,群甲的连接结构有点松散,可动性很好而且也很结实,但是每个连接结构都是独立的,想要调整齐比较费事。 总的来说是相当超值的刚普拉,零件的复杂程度恰到好处,虽然各处裂甲但是给人感觉很结实,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太多的裂缝,但是这款模型没有为了"裂缝"去牺牲结构的强度,而且这款模型的裂缝还没有多到恶心的程度,作为小比例模型看上去非常精致,总之真香就对了,不管万代的营销有多变态但是还是改变不了它是玩具界大佬的事实,一样以后能推出更多的优秀产品而不是单纯的换色换贴纸的网限。
啃完了英配的剧场版,分享一下本声豚的感受 基友送了一盘从英国背回来的少战剧场版BD,据说是漫展10磅捡漏来的,所以首先要感谢基友送给我的这个小礼物 。 忍着对日配的深刻印象啃完了英配,配音实力还是很可以的,但是欧美声线配日本动画真的有点难接受,语气词和情感表现都没有日配好听了。 英配"战车道"的读音贴近"Sen Sher Dou",如果不了解日文原意的人恐怕根本听不懂吧,一开始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军神的战斗配音像有八块腹肌的女汉子,但是日常配音却很贴近日配,估计是欧美人声音太粗了在快节奏里很难模仿亚洲人文静的感觉吧,但是军神的英配算是整个英配团队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了,在一堆复杂的欧美模仿亚洲假声的声音里可以一耳朵听出是军神,如果也用文静的声音的话估计直接和其他角色混在一起了,看来这么分配也是经过考虑的。麻子和柚子的配音直接变成男的了,麻子声音低不好配还可以理解,学生会三人组两个女声另外一个跟男的一样,尤其是看过日配有了印象之后非常出戏,感觉角色性格都不一样了 。 其他角色的英配都还挺正常的(对于英配来说...),开场英国队全体说美式英语感觉很奇怪但是看久了感觉还好,大吉岭念诗的声音很好听,飙车红茶似乎没有日配版那么有特点了。知波单雄赳赳气昂昂地喊"Charge"的样子很有趣,知波单队长可能是片中喊"西住"次数最多的角色了吧?英配每次说出"Captain Ni Shhhi Zumi"的时候感觉都很奇怪,日配听习惯了的话听英语日文就很难受。 美国队终于全体说英语而不是假英语了感觉特别帅,日配队长被击毁的时候说的是"Oops",但是英配是"Ah Oh",还是感觉说Oops更能体现出她很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帅气的感觉呢。 毛子队的主角英配都带点毛子口音很有特点,而且声线比较还原,英文版中毛子队登场的配乐因为种种原因被改成别的曲子了。喀秋莎的英配一开场那段生气的语调有点太激动了但是奶里奶气又炸毛的声音确实不好配,克拉拉和农娜非常还原,而且带一点毛子口音,感觉比日配还有意思,上网查了一下克拉拉的英配也是俄国人名叫Olga Jankowski,但是不是日配的那位Jenya Davidyuk,所以说克拉拉的英配版俄语和日配版俄语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还没对比过有待考证),顺带一提,原版喀秋莎惊呼克拉拉会说日语的英配变成了惊呼克拉拉会说英语 。(Don't speak Russian会不会让人想起Remember, no Russian呢)。 意大利队的英配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很有活力而且不做作,杏子说给她们做意面的时候他们回复的声音很好玩,感觉演员自己也蛮开心的? 黑森峰的登场角色比较少,英配真穗的声音跟麻子一样,很低而且是底气十足的那种,不是那种亚洲人声音低低的感觉,而且发音极其正式,有种硬是要体现出这个人很认真很高冷的感觉,艾丽卡也变成女汉子了,少了一些傲娇的感觉。 芬兰队和英国队差不多,队长配音在线,另外两个很普通听听就好了。 大学队出场角色少感觉正常许多,爱里寿出阵之前学破烂熊说话的声音很可爱,唱的破烂熊的歌也是英文的,唱起来还蛮顺的,以下是听写:Here I go, n' here I go, n' here I go again. I'll punch the bad guys and'll panch 'em in the face. When I pick the fight with them I know I'm goin' to win. With the wind behind me I will leave.....(镜头转换到其他车组交谈)。但是最后还是语气词的锅,爱里寿给完奖励军神的破烂熊玩偶之后害羞的声音瞬间出戏 。 可能是对主要角色的日配印象太深了所以听英配的时候反倒感觉配角的英配很正常,但是整体观感还是很舒服的,因为这部片的高潮片段几乎没有配音 最后的最后,记不清这是第几遍重温这部剧场版了,这次重看又发现了好多之前没有注意的小细节,虽说这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制作得非常认真,不管隔多久再看都会觉得很有趣,期待最终章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乐趣。 再次感谢基友送的这盘碟,它让我收获很多,我会珍惜这个礼物的。
少战水,补了一下英配版的少战剧场版,说一说本声豚的感受 基友送了一盘从英国背回来的少战剧场版BD,据说是漫展10磅捡漏来的,所以首先要感谢基友送给我的这个小礼物。 忍着对日配的深刻印象啃完了英配,配音实力还是很可以的,但是欧美声线配日本动画真的有点难接受,语气词和情感表现都没有日配好听了。 英配"战车道"的读音贴近"Sen Sher Dou",如果不了解日文原意的人恐怕根本听不懂吧,一开始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军神的战斗配音像有八块腹肌的女汉子,但是日常配音却很贴近日配,估计是欧美人声音太粗了在快节奏里很难模仿亚洲人文静的感觉吧,但是军神的英配算是整个英配团队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了,在一堆复杂的欧美模仿亚洲假声的声音里可以一耳朵听出是军神,如果也用文静的声音的话估计直接和其他角色混在一起了,看来这么分配也是经过考虑的。麻子和柚子的配音直接变成男的了,麻子声音低不好配还可以理解,学生会三人组两个女声另外一个跟男的一样,尤其是看过日配有了印象之后非常出戏,感觉角色性格都不一样了。 其他角色的英配都还挺正常的(对于英配来说...),开场英国队全体说美式英语感觉很奇怪但是看久了感觉还好,大吉岭念诗的声音很好听,飙车红茶似乎没有日配版那么有特点了。知波单雄赳赳气昂昂地喊"Charge"的样子很有趣,知波单队长可能是片中喊"西住"次数最多的角色了吧?英配每次说出"Captain Ni Shhhi Zumi"的时候感觉都很奇怪,日配听习惯了的话听英语日文就很难受。 美国队终于全体说英语而不是假英语了感觉特别帅,日配队长被击毁的时候说的是"Oops",但是英配是"Ah Oh",还是感觉说Oops更能体现出她很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帅气的感觉呢。 毛子队的主角英配都带点毛子口音很有特点,而且声线比较还原,英文版中毛子队登场的配乐因为种种原因被改成别的曲子了。喀秋莎的英配一开场那段生气的语调有点太激动了但是奶里奶气又炸毛的声音确实不好配,克拉拉和农娜非常还原,而且带一点毛子口音,感觉比日配还有意思,上网查了一下克拉拉的英配也是俄国人名叫Olga Jankowski,但是不是日配的那位Jenya Davidyuk,所以说克拉拉的英配版俄语和日配版俄语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还没对比过有待考证),顺带一提,原版喀秋莎惊呼克拉拉会说日语的英配变成了惊呼克拉拉会说英语。(Don't speak Russian会不会让人想起Remember, no Russian呢)。 意大利队的英配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很有活力而且不做作,杏子说给她们做意面的时候他们回复的声音很好玩,感觉演员自己也蛮开心的? 黑森峰的登场角色比较少,英配真穗的声音跟麻子一样,很低而且是底气十足的那种,不是那种亚洲人声音低低的感觉,而且发音极其正式,有种硬是要体现出这个人很认真很高冷的感觉,艾丽卡也变成女汉子了,少了一些傲娇的感觉。 芬兰队和英国队差不多,队长配音在线,另外两个很普通听听就好了。 大学队出场角色少感觉正常许多,爱里寿出阵之前学破烂熊说话的声音很可爱,唱的破烂熊的歌也是英文的,唱起来还蛮顺的,以下是听写:Here I go, n' here I go, n' here I go again. I'll punch the bad guys and'll panch 'em in the face. When I pick the fight with them I know I'm goin' to win. With the wind behind me I will leave.....(镜头转换到其他车组交谈)。但是最后还是语气词的锅,爱里寿给完奖励军神的破烂熊玩偶之后害羞的声音瞬间出戏。 可能是对主要角色的日配印象太深了所以听英配的时候反倒感觉配角的英配很正常,但是整体观感还是很舒服的,因为这部片的高潮片段几乎没有配音 最后的最后,记不清这是第几遍重温这部剧场版了,这次重看又发现了好多之前没有注意的小细节,虽说这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制作得非常认真,不管隔多久再看都会觉得很有趣,期待最终章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乐趣。 再次感谢基友送的这盘碟,它让我收获很多,我会珍惜这个礼物的。
来自路人粉的谭雅战记剧场版无剧透观后感 头天晚上才从同学那里知道今天上这个片然后赶紧抢了一张结果座椅靠背坏了根本坐不直只能硬撑着..... 到现在写完了才发现其实就是个安利软文,嫌长的可以直接跳过 个人认为是一个思想很偏激的作品但是不是在刻意美化某些思想,只是在表演"拥有这种行为的人在某种状况下会做出什么反应",所以观看起来就很有趣。感觉这也是少数正面描写红色势力血肉洪流的动画,虽然大部分都是在黑红色势力,但是直观的在屏幕上观看还是很有意思的。战斗部分的分镜很棒,主要角色基本没有用cg,音效满分,电影院里看感觉非常爽。 故事前半段基本都是在展示世界观后半段就是爆炸特效duang了,新出场的女二号(各种方面都)巨像常守朱,这部片(TV版)的优点就是把疯狂描写得很"自然",剧场版里也不例外,女二号心理的瞬间变化加上屏蔽的背景音显得非常恐怖,也从此刻脱了离常守朱形象。 电影结束后又放了主创人员访谈,虽然是死宅龙傲天片但是可以看出剧情还是经过了缜密思考的,如何一边展示谭雅这个角色的邪恶一边又不至于让人恨透这个角色,这方面我觉得拿捏得很好。人物的反应不是很尬的同时再加一些看上去帅帅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一个死宅动画就可以很好看了,谭雅战记做到了这一点,期待看到续集。
一个路人粉的谭雅战记剧场版无剧透观后感 头天晚上才从同学那里知道今天上这个片然后赶紧抢了一张结果座椅靠背坏了根本坐不直只能硬撑着..... 到现在写完了才发现其实就是个安利软文,嫌长的可以直接跳过 个人认为是一个思想很偏激的作品但是不是在刻意美化某些思想,只是在表演"拥有这种行为的人在某种状况下会做出什么反应",所以观看起来就很有趣。感觉这也是少数正面描写红色势力血肉洪流的动画,虽然大部分都是在黑红色势力,但是直观的在屏幕上观看还是很有意思的。战斗部分的分镜很棒,主要角色基本没有用cg,音效满分,电影院里看感觉非常爽。 故事前半段基本都是在展示世界观后半段就是爆炸特效duang了,新出场的女二号(各种方面都)巨像常守朱,这部片(TV版)的优点就是把疯狂描写得很"自然",剧场版里也不例外,女二号心理的瞬间变化加上屏蔽的背景音显得非常恐怖,也从此刻脱了离常守朱形象。 电影结束后又放了主创人员访谈,虽然是死宅龙傲天片但是可以看出剧情还是经过了缜密思考的,如何一边展示谭雅这个角色的邪恶一边又不至于让人恨透这个角色,这方面我觉得拿捏得很好。人物的反应不是很尬的同时再加一些看上去帅帅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一个死宅动画就可以很好看了,谭雅战记做到了这一点,期待看到续集。
浅谈蜘蛛侠平行宇宙的美术 无剧透,只想谈一谈美术,我是正在学特效的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格的3d动画,为了体现出漫画的平面感用了不同的帧率来做动画,开头很有定格动画的感觉,但是渐渐的就发现一些背景和镜头移动都是高帧率的,一开始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风格。 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学校请了制作组里的一个首席动画师做访谈,说到不同的帧率的时候他说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来决定前景和背景该用什么样的帧率,基本都是挨个镜头试出来的,而且动画也是纯手调的,谈到动画的时候他说虽然用了很多以往的蜘蛛侠片段作为参考,但是以往的CG蜘蛛侠吐丝飘荡的时候都有点像橡胶人一样软绵绵的,这次的动画里给飘荡时的蜘蛛侠增加了一些块状感、力量感,也更有漫画的感觉了。他还提到关于工时的问题,六七十个动画师做动画一共大概做了一年半多,虽然这部片里有很多创新的风格会很难做,但是大家也都很有激情,自愿加班和发散性的创作也让动画更富有灵魂了。 片中的蜘蛛侠出自不同风格的漫画所以在这部3d动画里也用了不同的画风,(我不懂蜘蛛侠叫不出名字所以就用各自的特点编名字了,见笑)主角,红色蜘蛛侠和女蜘蛛侠都用了比较写实的材质,但是小萝莉和蜘猪侠都用了相对平面的建模和打光,在最后的访谈里动画师提到自己经常看日漫,在塑造小萝莉的立体角色的时候他就经常去主管那提意见说怎样才能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像一个真正的“二次元角色”,而且他们成功了,片中的小萝莉没有精致的肤质和发丝但是表情和动作和其他角色一样生动,谈到小萝莉驾驶机器人的镜头时他说可能有一大部分的驾驶镜头不是两个角色同时做的动画,是后期合成进去的,好多手法虽然看上去不甚严谨但是达到了预想甚至超过预想的结果,这也是这个高自由度和高热情的团队成功的原因吧? 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部片的环境用色,虽然好多光效都是美式漫画的扁平风格但是色调搭配真的很无敌,每个场景的颜色都非常鲜艳柔和,动态图像风格的特效光也把漫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有一段场景真的有点看哭了,如果只是无比“逼真”的3d动画的话我可能不会这么感动,它有别的3d动画没有的特点,它是一个立体的漫画和一个虚实结合的动画。 环境设计之外的一些图案的配色也很有特色,大概因为是黑人主角所以整体配色很有涂鸦的感觉,我平时只喜欢一些比较纯色或者古旧的颜色,看完这部片之后审美观很受冲击,虽说没有彻底改变我对这个文化的印象但是这部片让我看到了这个文化中的一些美的地方,我平时很少这么喜欢一部美国电影,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片。 最后,向斯坦李致敬,是他的故事让一个团队萌生出这样一部有创意的电影,也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前辈,让我看到了这样一部受益良多的作品。
今天看了蜘蛛侠平行宇宙,我一个路人被画面美哭了 无剧透,只想谈一谈美术,我是正在学特效的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格的3d动画,为了体现出漫画的平面感用了不同的帧率来做动画,开头很有定格动画的感觉,但是渐渐的就发现一些背景和镜头移动都是高帧率的,一开始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风格。 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学校请了制作组里的一个首席动画师做访谈,说到不同的帧率的时候他说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来决定前景和背景该用什么样的帧率,基本都是挨个镜头试出来的,而且动画也是纯手调的,谈到动画的时候他说虽然用了很多以往的蜘蛛侠片段作为参考,但是以往的CG蜘蛛侠吐丝飘荡的时候都有点像橡胶人一样软绵绵的,这次的动画里给飘荡时的蜘蛛侠增加了一些块状感、力量感,也更有漫画的感觉了。他还提到关于工时的问题,六七十个动画师做动画一共大概做了一年半多,虽然这部片里有很多创新的风格会很难做,但是大家也都很有激情,自愿加班和发散性的创作也让动画更富有灵魂了。 片中的蜘蛛侠出自不同风格的漫画所以在这部3d动画里也用了不同的画风,(我不懂蜘蛛侠叫不出名字所以就用各自的特点编名字了,见笑)主角,红色蜘蛛侠和女蜘蛛侠都用了比较写实的材质,但是小萝莉和蜘猪侠都用了相对平面的建模和打光,在最后的访谈里动画师提到自己经常看日漫,在塑造小萝莉的立体角色的时候他就经常去主管那提意见说怎样才能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像一个真正的“二次元角色”,而且他们成功了,片中的小萝莉没有精致的肤质和发丝但是表情和动作和其他角色一样生动,谈到小萝莉驾驶机器人的镜头时他说可能有一大部分的驾驶镜头不是两个角色同时做的动画,是后期合成进去的,好多手法虽然看上去不甚严谨但是达到了预想甚至超过预想的结果,这也是这个高自由度和高热情的团队成功的原因吧? 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部片的环境用色,虽然好多光效都是美式漫画的扁平风格但是色调搭配真的很无敌,每个场景的颜色都非常鲜艳柔和,动态图像风格的特效光也把漫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有一段场景真的有点看哭了,如果只是无比“逼真”的3d动画的话我可能不会这么感动,它有别的3d动画没有的特点,它是一个立体的漫画和一个虚实结合的动画。 环境设计之外的一些图案的配色也很有特色,大概因为是黑人主角所以整体配色很有涂鸦的感觉,我平时只喜欢一些比较纯色或者古旧的颜色,看完这部片之后审美观很受冲击,虽说没有彻底改变我对这个文化的印象但是这部片让我看到了这个文化中的一些美的地方,我平时很少这么喜欢一部美国电影,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片。 最后,向斯坦李致敬,是他的故事让一个团队萌生出这样一部有创意的电影,也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前辈,让我看到了这样一部受益良多的作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