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儿女 秀山儿女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762 发帖数: 18,136 关注贴吧数: 8
94岁老太王府井捡废品给七旬女儿治病(图) 来源:新京报 转发昨日,大夫在为李秀英做检查。当日,志愿者带着在王府井捡破烂的94岁老人李秀英和其74岁女儿侯昌凤,到北京昌平某中医院体检常年的风湿病造成李秀英老人的手指骨变形。大夫在为李秀英检查耳朵。李秀英74岁的女儿侯昌凤在拍x光片,她患有严重心脏病。 ■ 关注焦点李秀英,1919年生人,祖籍安徽,1951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保姆。70岁之后靠领取北京市低保生活。因为要供养身患多病、无经济来源的女儿,不得不在王府井大街拾荒多年。不久前,热心网友将其事迹发上微博,引来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昨日,北京某中医院免费为母女二人做体检。老人面对帮助,说得最多的是:“不用给我钱。我都有。我就担心闺女,我走了,她怎么办……” 新京报记者范春旭这是94岁的李秀英和74岁的侯昌凤10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娘儿俩要从王府井前往昌平一家中医院做体检。清晨,还处在宁静中的王府井大街,李秀英和女儿侯昌凤,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走出胡同坐车。为这趟“远行”,侯昌凤前一天晚上特意洗了洗头,李秀英摘掉平日捡废品时穿的蓝大褂和条纹围裙,特意换了一顶干净的白布帽。她是乐观的“桃姐” 蓝褂和围裙是李秀英在王府井大街上的标记。闪烁的屏幕和耀眼的街灯下,94岁的她弯着腰,扶着不锈钢支架,孱孱而行。李秀英从小要饭长大,成家后,她又带着一对儿女要饭谋生。 1951年,李秀英来京做保姆。她是雇主家5个孩子的“桃姐”。晚年的她住在雇主家的房子里,与王府井大街隔一个通道。如今,她对有饭吃,有钱花的生活很知足。但她每天仍去王府井捡废品,为攒钱给年逾古稀的女儿治病。李秀英总说,现在生活很好,低保每月要涨到800元,她很高兴。她不认为捡废品是件苦差事,“捡废品可以帮我活动筋骨”,因骨折,李秀英右腿打钢板,钉进四根钉子,她需要扶着支架走路。
香港将收回绵阳遭拆除中学援建拨款 新华网成都5月24日电(记者余里 江毅)24日,率团访问四川的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向媒体回应援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被拆一事。他强调,港方将收回援建学校的200万港元,并将其回拨到特区政府设立的四川重建基金,四川方面表示尊重港方决定。林瑞麟告诉记者,在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拆除前后,绵阳方面未主动向港方进行通报,港方在获悉此事后,是不同意拆除的。在获悉学校被拆后,特区政府已向四川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林瑞麟说,香港援建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已竣工123项,剩余的项目在今年内将基本完成。他希望川港双方可以共同努力,继续推动后续项目早日完成。四川方面表示,绵阳当地政府在未征得特区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拆除学校不符合川港间援建项目的安排,将严肃跟进此事,并展开进一步调查。林瑞麟一行5月24日至26日访问四川,并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集体项目竣工典礼暨川港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川港高层会议。绵阳紫荆民族中学原名为绵阳民族初级中学,占地6.88亩,在校学生360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教学楼严重受损,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援助200万港元,特区政府资助200万港元,加上绵阳市政府投入重建资金256万元人民币,在原址应急建设教学楼2937.1平方米,于2010年3月底投入使用,并更名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2011年10月17日,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搬入租用的灵创科技电子学校办学,2012年5月19日,中学原址教学楼被实施拆除。记者日前在绵阳采访看到,中学原址周边已经建起大片商业设施,而租赁校舍办学的紫荆民族中学教学活动依然正常开展。绵阳市已规划在市内科技创业园区新建标准化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征地65.5亩,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5434.22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可满足18个班,900人的办学需求。总投资中,原民族中学土地及土地构筑物资产处置约3000万人民币(含港方援建400万港元),其余资金由绵阳市政府投入。新校区的建设已于2012年2月底正式动工修建,有望于201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