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Ccc… Cyun627cx
大号没了。在贴吧不定期发个癫。
关注数: 27 粉丝数: 67 发帖数: 2,259 关注贴吧数: 27
破碎与重构——史铁生印象里的生命密码 "每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这是人之个体化的残缺"-﹣史铁生 史铁生到底在《务虚笔记》里讲了什么?我想,从目录里入手,可以窥见其中的端倪。 一写作之夜。写作之夜是全文的起点,梦幻般的开篇奠定了行文语言是支离、游弋的。是似梦的喃语。史铁生将时间打碎、蹂躏、重组,将一切,构筑在他文中所务之虚。 "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在追随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 史铁生反复使用着这样空灵的语言,将种种鲜活的人间气息抽离而去,虚实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打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罅隙变得模糊——心流随意识所舞动,翻飞。这样,读者便随着史铁生的旋律踏入了写作之夜,读者,也成了创作者"我"。 "当你坐在桌前,沉入往事,想在变化不往的历史中寻找真实,要在纷纷纭纭的生命中看出些真实……真实便随着追寻在你面前破碎、分解、融化、重组……如烟如尘,如幻如梦" 但你踏入了写作之夜,真实抑或着是虚幻,一切都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印象"。印象作为小说的创作者"我"主体内心某些深刻记忆的片段,构筑并串联起了全文所有的人物。各色的人物借助印象频繁的穿梭交叠,彼此交叉互融。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二残疾与爱情。整本书实际上有着两个关键词,一为残缺(残疾),一为爱情。这也是史铁生口中的"生命本身的密码"。《务虚笔记》中的每一个人实际都存在着一种爱缺席的状态,而沿着"残疾与爱情"这组人生的密码来对人的终极关怀进行追问,就是务虚笔记的核心意图。所谓残缺,即可以是身体上的残疾,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残疾。那么人生的残缺该如何去弥补呢?史铁生认为是爱情。爱情能使不完整的人,可以被填补,可以被充实。但是,爱情的本身会带来另一种问题,爱情,会放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这种不可忽视的差距横亘在爱人之间,人会因为爱更在意这个差距,由此,"残缺"感被进一步放大。由此,人陷入了一个悖论:如果想要弥补自己的残缺,就需要爱情;可是拥有了爱情,又势必会遭受爱情带来的残缺感的加深。史铁生称此悖论为——"永动的轮回"。 "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别人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看,其实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而在第三章死亡序幕后,通过女教师 O 的死,医生 F 、教师 O 、画家 Z 或者诗人 L …….等等一系列个性鲜明却又重叠、交织在一起的模糊人物故事、生命轨迹被以一种碎片碰撞的方式展现在你的面前,他们以各自印象的全体共同的组成了写作之夜中的完整印象。关于"永动的轮回"的讨论被缓缓拉开。画家 Z 穷尽一生对洁白孤傲羽毛的追逐;医生 F 的眺望与深埋内心的痛苦;教师 O 的等待与梦想的破灭……都滥觞于,也结束于生命最初的密码——残缺与爱情。 "如今为常常还能听见 F 医生对我说: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去寻找平等,这样的上帝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或者,这永动的轮回就使'我'诞生" "我就在这样的消息里" "不不,我梦中的 F 医生就会纠正我:并不是'我'就在这样的消息里,而是,这样的消息就是'我'"。 史铁生的文字常带有一种宿命般的哲思,他把书中每个人的命运解构为初始点与童年记忆,他试图去模糊角色的身份界限,用一些诡谲迷蒙的文字,极力地消除事件与人物之间一一对应的界线,把形象的苦乐和梦想、爱与恨的折磨,交织到每一个人身上去。书中的男孩曾爱慕过一个住在美丽房子中的女孩,都曾造访过美丽房子,试图接近过那个女孩。他们交织、重叠在一起的童年记忆,最终却因为初始点微小的不同——那栋房子中开启的童年之门,命定般的赋予了男孩们不同程度的残缺,决定了模糊不堪男孩印象独立成为了画家 Z 、诗人 L 、政客WR,或者是另一个印象。 "初始点的微小差异,却可以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人一生的命运,很可能就像一种叫做'混沌'的新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有着'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那栋美丽的房子、高洁白色大鸟、南方的"溶溶月色、细雨芭蕉"都是他们以及父辈们命定的缺憾与构建自己印象中不可有缺的意象。 "如果你站在4岁 O 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她前途未卜,你会说她前途无限,要是你站在她的终点看这个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是一条路,你就只能看见一条命定之途。所有的生命都一样,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