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小文书 鼹鼠小文书
关注数: 13 粉丝数: 85 发帖数: 5,030 关注贴吧数: 5
从申花对河南的点球,再看中国裁判的没溜儿 申花在一周之内两次遇到河南。一场足协杯,点球大战之后遗憾败北。一场联赛,90分钟精彩之后主场全取三分。 比赛结束了,但是争议依旧不断。 联赛这场里,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申花被判的那个点球。 那么,那个到底是不是点球呢? 对这个球,在这个贴子里不做任何结论,不说到底是不是点球,只说判罚过程中裁判存在的流程上的问题,或者说是“瑕疵”。 首先,主裁梁松尚第一时间给了禁区外的任意球。视频裁判之后迅速介入,认为(一定要注意,此时不是“认定”,而是视频裁判“单方认为”)存在禁区内犯规的嫌疑。这一点,看起来并无不妥。毕竟,视频裁判的作用就是针对主裁没有关注到的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但是,之后的流程却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至少是较为重大的瑕疵。对于是否判罚点球,最终裁量权肯定是在主裁手里的。但是,主裁此时应该需要做到几个点: 第一,与视频裁判沟通,确认双方是否在判罚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第二,如果不存在分歧,那么很大概率就会按照视频裁判介入的理由进行改判。 第三,如果存在分歧,那么主裁应当亲自观看视频回放,确认分歧点到底是否存在,并根据自己亲自观看视频后的考量,进行最终判罚。 那么,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主裁梁松尚在跟视频裁判沟通后,迅速做出了改判。这到底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犯规与否的问题上,主裁与视频裁判一致。但是,主裁与视频裁判在初步认定的过程中,有一点其实看上去并不统一,那就是在申花球员和河南球员连续的身体接触、身体对抗过程中,到底哪一个点、或者说哪一个动作是犯规的,这一点其实是深刻影响着后续的问题认定的。 后续的问题,指的就是这个球的犯规位置的确认,以及对犯规连续性的判断。 从当天转播过程中给出的视频来看,申花球员的确在禁区内有与河南队员的接触,但是这个动作是否本身就是犯规?还是和之后的动作连续构成对河南球员的犯规?而申花球员的犯规地点到底应该是判定在禁区内还是禁区外?这些,其实本来不应该是主裁和视频裁判的对话就能构成判定依据的,而是应该由主裁判亲自观看视频回放才能确认。 而这就是这个球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梁松尚作为主裁,在没有亲自去看视频的情况下,就肯定了视频裁判的判断,认定了点球。因此—— 真正的应该被判罚的犯规地点到底在哪儿?申花队员在禁区内与河南队员的接触是否已经犯规? 申花队员和河南队员之间连续的身体接触、对抗,以及被认定犯规的动作是否构成犯规的连续性? 如果构成连续性,那么最终认定的犯规地点又应该在哪儿? …… 等等诸多问题就都成为了这个球的争议点。 关于这个球到底是不是该判点球,我个人其实更加倾向于——如果主裁判在亲自观看了视频回放之后,大概率是不会改判的,因为虽然第一接触点的确在禁区内,但是并不能完全构成犯规,而河南队员也的确在第一接触点后继续保持了对球的控制权,并带向了禁区外。当然,如果裁判在看完视频后,也可能存在认为禁区内的第一接触点和后续动作中,申花队员存在犯规的连续性,因此给出点球的改判。 总之,这个球是否是点球,其实不在于裁判是不是黑申花,而在于其业务能力和处理流程的低下。因此,综观中国足坛的裁判们,提升业务能力是首要任务。 ~~~~~~~~~~~~~~~~~ 【后续补一点】 针对有些人所说的,这场裁判是在“黑申花”,真的duck不必如此想象。因为,如果真的要是黑申花,那么比赛最后时刻,河南队的角球开出,即便边裁举旗示意了,主裁同样可以先让比赛继续,在这个球被申花防守彻底解围之后,或者河南队攻进球门、一脚打飞之后再吹,尤其是攻入球门之后,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参考越位判罚的规则进行后续认定;完全没有必要在边裁一举旗子就吹。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