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dian0403 bingdian0403
关注数: 124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18,636 关注贴吧数: 23
反思 甲。 很多人不信危机,说谈危机的都是危言耸听,最后还不是没出现什么危机,可见骗人的。 反思:现在有几个人对不久的未来世界和平能产生真实信心,有几个对身边的人能推心置腹不耍心眼不说假话,有几个人能相信人心还能变回善良朴素,既然对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不相信,难道这不就是最大的危机吗?信心危机!连信心都产生危机了,更何况去实现某种所相信的美好的愿望,岂不是空谈?危机迫在眉睫就在现前,却还不知道自己处于危机中,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危机吗? 乙。 很多人把大家都是这样子当做理所当然,干吗要跟别人走相反的路,大家都错了就你聪明? 反思:大家都认同就是对的吗?如果这样,那科学就没有进步了,科学的进步都是从少部分人发现,大部分人都不认同甚至反对开始的。大家都怎么怎么,往往大家在一块就是在放一群羊,没个目的地。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丙。 很多人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为人民多么伟大,理解为褒义词。 反思:其实是中性词。如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责任就应该由人民来抗着,跟腐败的清政府没有关系,因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呀,当然人民来负这个责任。历史上所有的灾难也都应该由人民来负责。实际呢,实际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有个人的历史,家庭有家庭的历史,国家有国家的历史,世界有世界的历史,历史不是只有一个层次维度的,不同维度层面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关系,而是镜子互照的关系。各人历史各人负责,没有谁来为别人买单,人民自己也是为人民自己买单。所以为什么古人要用纪传体来记载历史,因为纪传体才接近实相。 丁。 很多人把官员自称人民公仆这种说法看成高尚。 反思:其实这是谄媚巴结、不负责任。既然人民是主人,自己是仆人,自己就是个打工的,主人死活跟我仆人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个打工的,不需要负那么大的责任,更何况选举制度几年一换,我也付不了那么大责任,我叫你一声主人,反而你要付我这个仆人工资才对。古人称地方官为父母官,官民的关系不是民为主人官为仆人的雇佣关系,而是父母教导爱护子女的这种君亲师的亲密关系。到底哪个关系才是高尚才是正道? 戊。 很多人认为保留一定的斗争是必要的,教育不能解决全部社会问题。 反思:还在搞阶级斗争,那就是不相信人性本善。如果相信人性本善,自然会采取教育的方式,而不是斗争的方式来达到和谐。既然不相信人性本善,那么自己本性也不是善的,自己肯定不是个善人。既然自己不是个善人,如何做到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那叫真菩萨,必须是无我才叫全心全力,还有个我,那就是半心半力、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一个上位者、领导人、家长、老师,一切做教育的人都必须把人性本善作为首先肯定的信念,否则爱别人、为人民服务就是空谈。 己。 以史为镜,很多人不知道看历史看什么,有哪些看点,都是看看热闹,做个谈资笑料。 反思:历史有两大必须看点。第一是无常。任你德高、言高、功高、终究会朽,一切无常。更何况无德、无言、无功?终究一切不过沧海桑田一抔黄土梦幻泡影。第二是因果。虽然一切无常,但是这里还有因果。个人、家族、朝代的长短,升降,贫富,赞骂,等等不同都各有因果,是什么因导致这个果的。总的来说,古今中外历史,总不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规律。看历史看不出这两点,都白读历史了。
孝道与念佛 说一点个人心得悟处,分享出来,也可能不对,因为我自己没做到。但不妨说说。欢迎指正。 三个根如何扎?好难!为什么?因为自私自利之心没放下、名闻利养之心没放下、五欲六尘还贪恋、贪嗔痴慢还起现行。 根之根弟子规为什么扎不下去?并非自己真的一点孝心都没有,而是自己的孝心有掺杂,掺杂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所以弟子规都做不好。 《大学》修齐治平,是一定的次序。这个时代大概最难的就是度家人。家人都没转,那个没有成就,家人转了才算有一点成就。但是家人最难转。而不从家人转起又不行。如果对立心起来,又变成怄气、互相报复,这个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增加问题,还是在搞冤冤相报。唯一的办法就是感化家人,不能对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但是家人很难感化,原因还是自己德行修的还不够,德未修,感未至。德行才能感动别人。修身为本,自己没有做到位,自己做的还不够。自己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凡夫,连个君子都不如,更别提圣贤。 历史上看,大舜为什么能转他的家庭,因为舜是圣人。自己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我是凡夫。所以为什么要成圣成贤?为什么要读书志在圣贤,为什么要发菩提心,要成佛?因为不成圣贤,不成佛,度不了众生,度不了家人。最终一定是转凡成圣,自己做到才能感动别人。说到做不到那个叫骗人,没人信自己说的那套东西。做到之后又说到,起码也要说到之后能做到,这个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否则可能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也有可能。 那如何转凡成圣?儒家讲:克念作圣。圣罔念则狂,狂克念则圣。佛家讲: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转变只在一念间。《净修捷要》: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所以念佛时就是觉,就是转凡成圣时,不念佛了就是迷,又堕落为凡夫了。克念作圣就是念念阿弥陀佛,一念觉即佛就是这一念是念阿弥陀佛,一念迷即众生就是这一念忘了念阿弥陀佛。这个就是转凡成圣。 地藏经里婆罗门女怎么自度度母的?念佛。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行?因为我们没有孝心。我们念佛是为自己念的。婆罗门女念佛是为了度母亲。我们念佛时不是想度父母,没想到要度父母,我们念佛是念佛,孝顺父母是孝顺父母,两不相干。这种念佛不管用。婆罗门女是把两件事合成一件事来做,念佛就是为了度母亲,要度母亲所以才念佛,所以念佛就能度母亲,念佛就是度母亲,度母亲才是她要念佛的因,所以她念佛成功后的果,她母亲就能分享这份证果的功德,她母亲下地狱是她念佛的因,她母亲不下地狱她不会念佛,她念佛如果没有证果,那是功夫不够,功夫不够说明救母亲心不切,而婆罗门女不是如此,她救母亲非常心切,所以念佛才能功深,功深才能证果,而因果相应,她念佛就能度母亲,关键是会念。对于婆罗门女来说,救母亲和念佛这两件事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是一不是二。这叫会念,这个是关键。发救母心,一向专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最后她的结果是自利利他,自他不二,自己成了圣人,母亲得到度化,皆大圆满。 我们就是把这两件事分开了,所以两件事都没做好。我们念佛是为自己念,这个叫发自私自利心,一向专念,所以不管用。贪心念佛还是堕恶鬼,嗔心念佛还是下地狱,痴心念佛还是堕动物,轮回心念佛还是搞轮回,为自己念佛怎么会管用?为自己的心是增加我执,为别人的心那个叫无我,是减少我执。《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是名魔业。我们念佛为自己原来是魔业。如果念佛是为度父母,这个叫发孝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念佛才能成佛。孝心就是菩提心的根。所以念佛和孝顺父母感化父母其实是一桩事。我们不是想感化家人吗?不是想要家庭和睦吗?不是想要父母都学佛吗?不是想要夫妻和好吗?不是想要儿女听话吗?怎么做呢?念佛就可以做到。念佛是手段,感化父母是目的,感化父母什么?感化父母觉悟回心向道。通过念佛感化父母,为什么念佛就能感化父母?因为念佛能成圣能成佛。成圣成佛的功德该有多大?作为我们念佛的因,父母能分到这一份功德,而功德能消父母的业障,业障消除,智慧福德现前,所以父母会被感化。念佛的目的是为家人,不是为自己,一点都不能为自己。为自己就是轮回心,为家人就是孝心、慈悲心、菩提心,这样子念佛就能消业,就能转凡成圣。转凡成圣,自然家人得度。跟舜一样。再看历史,贤人也能转化家人。比如闵子骞、王祥,这些只是贤人,就足够感化家人。所以我们不能感化家人,就是因为我们是凡夫,通过念佛,如果能转凡成圣,感动家人就不难做到了。印祖说,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念佛是个捷径。必须要念佛成圣成贤才能做到感化家人。不成圣贤难以感化家人。当然修别的法门也能成圣成贤,而念佛是捷径。 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度家人,这个就是孝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原点,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原点,后面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门即是普门,专修即是总持,念佛就是念自性,念佛自然就包括无量法门,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念佛时不让他起自私自利心,等一切杂念,就是在消业障,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后转凡成圣。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自然能度化家人。度家人就回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这是一个圆。是一个良性循环,直通无上道的过程。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科学新思考 科技创新的究竟来源在哪里?深思发现,来源于自我突破。没有自我突破,就还在原来的圈子里转。只有打破自我圈子,打破自我设限,才能跑到圈外,而这个圈外又形成另一个圈,一个更大的圈,于是就需要更深层的自我突破,这个就是无我。《论语》:勿意必固我。《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无为而无不为。《金刚经》: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有人说,科技进步来源于思维,其实不然,科技进步来源于灵感和直觉。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思维思维一直思维都是逃不出那个怪圈,突然思维一停,念头一个停顿、转折,灵感如潮水般涌来,赶紧去验证,果然不错!所以科技进步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思尽还原的那一刹那的灵感和直觉。也就是无思。无思才是真正创新的源泉。《易经》: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科学的精髓思想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很多人都回答: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只有怀疑才能有科技进步。那怀疑精神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个很多人没有更加深入思考。其实怀疑精神的本质就是自我否定,还是突破自我设限。不打破旧我,就不会有新我,这个就是无我。真正有科学素养的大科学家们,他们在遇到新发现时,第一个怀疑的是什么?其实是科学本身。如果不能打破旧有的科学框架,新的科学就永远不可能出现。所以要发展更高的科学,第一就是怀疑现有科学自身,绝对不可以相信科学。科学绝对不是真理。如果承认科学是真理,科学就没有进步了。所以科学不是真理。每一次科技停顿,都是自我设定的怪圈在限制。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打破旧有的自我怪圈,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但这个又是另一个怪圈。俗话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所以要想在创新上走到更高更深更远,就必须要在无我的道路上走向更高更深更远才能做到。这个就是禅定,科学上也叫专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佛遗教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除此之外在佛教里还有更殊胜的大乘无我法。那是什么?就是爱,就是慈悲。牺牲自我,成就别人是彻底无我的捷径。 那有人就会跳出来说,彻底无我还有什么意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牺牲自我还怎么为我?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无我其实并非我不存在,而是打破我的执著,打破我这个念头,打破自私自利之心,并非我这个存在消灭了,我的存在是没法消灭的,但是自私自利之心是可以消灭的。执著我的这个念头是可以消灭的。《道德经》:祸兮福之所依。无我看似大祸临头,其实是真正的大福的根本。爱别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爱自己其实是真正害自己。自私自利其实是害人害己,舍己为人才是全部为己。这个道理很深,因为整个宇宙其实是一体的,自他不二。舍掉小我得大我,舍掉大我得无我,无我才是真的我。这个就是太极。 所以爱心里可以产生智慧,只有爱心才是智慧的源泉。《孝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普贤行愿品》: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依于大悲有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智慧真正的来源其实是慈悲。没有慈悲的智慧不是真智慧,那个叫狂慧,叫世智辩聪,八难之一,可把自己给害惨了。
【文献】【新生物中心主义】美国科学家震惊发现:人不会真正死亡 再生医学和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科学主任RobertLanza博士(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我们时代里三位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写了一本书叫《生物中心论》:“为什么生活和意识是了解宇宙本质的关键”在网络界引起了一波骚动。因为里面描述人死后生命不会结束,而会永远活下去。《生物中心论》里面描述人死后生命不会结束,而会永远活下去。 穿越时间与空间 Lanza不久前他开始投入在物理学、量子力学、与天体物理学方面,他诞生了一种新的理论叫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生物中心论说意识制造了我们的宇宙,而不是宇宙制造意识。 Lanza指出宇宙的结构、定律、力量、常数看起来都是为生命所精细调整,这表示智慧比物质还要早就存在。他还说时间与空间不是一个东西,而是我们的认知。我们会到处带着时空,就像乌龟的壳一样,所以当壳脱落后我们还是会存在。 这理论说意识不会死亡,我们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们觉得身体死亡后意识也会消失。但假如我们的身体接收意识的方式跟卫星接收讯号一样的话,那么没有身体还是会有意识的存在。意识存在于时空的拘束之外,它跟量子物体一样是非局部性的东西。 Lanza也相信多重宇宙可以同时存在。在一个宇宙里你的身体死亡后,另一个宇宙会吸收你的意识然后继续存在,会到另一个类似的宇宙去继续活下去。 多重宇宙普朗克太空望远镜的数据支持多重宇宙的理论 Lanza的生物中心论有许多支持者,包括许多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家、等等。 1980年科学家Andrei Linde创造了多重宇宙的理论,他现在是史丹佛大学的教授。Linde解释:宇宙中有许多膨胀的球状,它们会再形成更多类似的球状,然后一直无限的形成更多球状。宇宙中它们被分散开来,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却又是同一个宇宙的一部分。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Planck space telescope)的数据支持多重宇宙的理论,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microwave background)在宇宙的一开始就存在,他们还发现宇宙中有许多的黑色区域,有些是空洞。 理论物理学家Laura Mersini·Houghton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表示我们被附近的宇宙所影响,而那些空洞是我们被附近宇宙攻击的结果。 灵魂的科学解释 根据新生物中心论(neo-biocentrism)我们的灵魂可以跑到别的宇宙去。根据Stuart Hameroff博士濒死经验(near-death experience)会发生因为在神经系统里的量子资料离开身体然后在宇宙中散去。 根据英国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意识存在于脑细胞里的微管里面(量子资料主要的处理区域)。死亡时这些资料与你的意识会一起离开身体。我们的意识会存在因为这些微管引发的量子引力效应(quantum gravity effects),这理论叫做和谐客观还原(objective reduction或Orch-OR)。 意识的性质跟时空一样根据新生物中心论(neo-biocentrism)我们的灵魂可以跑到别的宇宙去 他们推论意识或原意识(proto-consciousness)是宇宙的基本性质之一,大爆炸的一开始就存在。我们的大脑只是意识的接收器与放大器。Hameroff说假如一个濒死边缘的人没有被救活,这些量子资料可以永远存在于身体之外,像灵魂一样。 这理论说,我们意识的能量在某个时间会被回收到另一个身体,在这之前它会存在于身体之外的某种现实里面,也有可能是另一个宇宙里面。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由德国学者普朗克(Max Planck)等物理学家所创立,用以观察微观物质世界,并透过计算解释无法直接看见的现象。每一个宇宙拥有独立的时空(time space),量子力学帮助我们观察多重宇宙的存在。人类至今无法真的“看见”多重宇宙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从这个时空跨越到另一个时空,也就是另一个地球。 超弦理论更进一步地提出物理世界的一种超时空架构,就是多维时空。为了将玻色子和费米子统一,科学家预言了这种粒子,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找到这种能够证明弦理论的粒子。超弦理论作为最为艰深的理论之一,吸引着很多理论研究者对它进行研究,是万有理论的候选者之一,可来解释我们所知的一切作用力、乃至于解释宇宙。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Robert Lanza)声称,从量子物理学(Quantum physics)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人死后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美国科学家发现:人不会真正死亡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Robert Lanza)声称,从量子物理学(Quantum physics)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人死后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 兰萨声称他在量子力学中找到证实“人死但未消失”的证据。他提出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论点,指称是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的存在,实质上的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接着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会创造生命;意识使得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兰萨的研究发现,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即物质元素处于停顿状态时,人的意识讯息仍可运动,亦即除肉体活动外,还有其他超越肉体的“量子讯息”,或者是说俗称的“灵魂”。 他说,生物中心论类似“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在对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 Universes)中也同时进行,当我们开始质疑、重新思考关于时间与意识的问题时,也同时影响另外一边对等的我们的意识。当生命走到尽头,即身体机能尽失时,兰萨认为,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 【特别提示】2014-2015年,美国全新记录大片《生死与轮回》,用4集20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全新的视角,去条分缕析地探索了人类的这种普遍疑惑。相比以前Discovery科学探索频道的老纪录片《前世今生——轮回的故事》,内容更为详实,想象更加大胆,观点更符合现代主流科学的结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