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秋风 浔阳秋风
关注数: 40 粉丝数: 243 发帖数: 4,982 关注贴吧数: 8
藏獒串子与原生獒的由来 藏獒本是一种马士提夫类型的巨型犬。根据藏獒老专家洛噶市长的描述,藏獒原本的肩高在90左右的巨型犬,样貌跟英国马士提夫也差不多(除了颜色不同外)。据历史考证,二者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因此,当历史走到1980年代的时候,当中国人觉醒起来要对这种珍稀犬种进行保育的时候,却发现这种犬已经面目全非——种群数量下降,品质全面退化。据我跟苏锦标老师的聊天得知,其实当台湾跟内地人去牧区寻找藏獒的时候,找到的大多是只含有30%-50%藏獒基因的类藏獒的犬种。这些犬个子不够高大(一般都只有60多,过70的非常少),头版特征不突出(当时找到的犬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藏狗),声音不够深沉,总之在各方面其实都是不太达标的。如果进行提纯,顶多只能恢复到60%-70%的水准,想要复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根据藏獒与马士提夫具有血缘关系的历史背景,当时人提出对藏獒提纯复壮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纽波利顿、马士提夫、圣伯纳等獒犬来对藏獒獒犬成分进行补全,以达到恢复其历史旧观的目的。这样做也并不算作是串种,历史上土佐犬、圣伯纳犬、纽波利顿犬等进行恢复提纯、品种固定的时候,也经过这样的引进外血过程。这在国际犬业界算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惯例。因此,有人曝光当年刘学忠用纽波利顿来对藏獒进行杂交的事,其实看怎么解读。刘学忠的做法是当时多数人认可的。不过当时大家其实都还没顾上这档子事,因为市场太火爆,就是藏狗一样卖得出去,不需要那么高标准的獒犬。刘学忠不过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许是哈)。因此,后来人把刘学忠骂成是“刘串种”,其实是不太公平的。引进外血有利也会有弊,其弊端在于会失去原生犬种的灵性(有人认为会失去凶猛度,我倒不这么看,主要看你的种源与选育方向),故有人反对这种杂交方式的提纯优化。
转帖:网友哥本哈根的海 的《由“山南犬”和“河曲犬”说起》 由“山南犬”,“河曲犬”说起 这是第一次以文章的方式发表我个人对于藏獒类型及其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由于獒界被广泛应用的流行用词中存在大量指向不明,常常导致误会和纷争的词语,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措辞方面不能简单准确直达本意,无奈围绕本意反复强调的困难,可能会造成读者不能通过简洁的行文对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还望各位獒友包涵。----题外。 在山南犬和河曲犬的地方,我没有发现懒犬。----引自(苏锦标说獒)。 山南和河曲在我的理解里应当是表达地域的叫法,沿用到藏獒身上也是首先强调地域,其次才是狗本身。但看作者“在山南犬和河曲犬的地方...”俨然是以“山南犬”和“河曲犬”直接做称谓代表两个类型的狗,其次才是后缀的地域(的地方)。按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山南犬”和“河曲犬”并不特指山南地域和河曲地域所产的犬,也包括这两种(叫山南或河曲的)犬可能存在的其他区域(的地方)......或是抛开两地的犬,单纯理解为山南地域和河曲地域这两个地方(没有发现懒犬),只是表达上缺乏严谨准确的小错误?不知道作者是无意还是有意在这句话里表达了这么多不能确定的内容,或者还是存在不能完全理清的逻辑问题,以清楚的表达混淆了地域和犬这两个词所指的两种不同意思。 在我和我求证过的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地域和犬本身的关系仅是相互的,这种关系不是绝对永久恒定从不发生变更的。所以我认为,地域并不能成为区分藏獒类型的根本方法。 我想,这不是一个吹毛求疵的问题,因为这和整句后半部分的“我没有发现懒犬”产生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所以不足以让读者确信全文以受到蒙古犬干扰为由,只肯定”河曲犬“和”山南犬“(纯种),从而排除其他区域犬(纯种)的观点。(详见原文) 当然,仅仅是已知“河曲犬”的形态多样,就要远远丰富于已知“山南犬”的形态这一点看,把这两种向来不被同视,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多矛盾的产地狗,以同一个概念(纯种)相提并论,以此和其他产区狗作出区别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从以地域特征等方法归类版型的探讨,因无法统一明确的标准,长久以来都处在个人随意套用和注解的杂乱阶段,产生的大量各取所需偏激误导的门派观点和推陈出新五花八门的个人看法,具体到给一条或一个种群是或不是的藏獒出于无知或私心的归属以做标榜,给归类藏獒基本的类型造成了难以理清的局面。以此作为区分无法从容易领会和普遍认同的原则上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现象为例,虽然中国藏獒从天价炒作的神话逐渐趋于理性客观的冷静,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风云,绝大多数人却仍处在仅以毛长毛短这类浅显方法模糊区分所谓“狮头”“虎头”的阶段,以及明明深陷“自然纯种“和“自然杂交”的矛盾泥潭中,却因各自所好断言“唯虎型为獒”或“唯河曲为獒”的两类观点所产生的分歧上。普遍的心理是各自都清楚自己的喜好不可能成为公认的准则,唯有以无休止的争论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以(自己喜好的)得到更多的认可。这是藏獒发展了十年,泡沫繁华散尽后回归到热爱藏獒的人们具体理解到藏獒本身时,依旧盲目而混乱的真实写照。 在围绕藏獒类型时关乎何为藏獒这个问题的争论和探讨上,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是仅仅借助藏獒丰富的内容,贪图围绕自我喜好表达观点时话语上的满足,或仅仅为自己手里养的几条狗争得名分寻找出路,而是以尽快达成共识来解决藏獒的实际问题谋求持久的理性发展为目的,那么总结出一个逻辑清晰,观点包容的思路作为继续探讨的基础是必要的。我想至少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人内心的感受是一致的。对藏獒来说,一个可能更容易得出公认结论的简单方向是,如同狗的祖先变成狗后,注定是要与人类息息相关一样,藏獒的祖先成为藏獒时,自然也是和我们称之为藏族的人脱不了干系。因为即使青藏,西藏这样的地域称谓也是源于生活在那里的人。而藏族两大类,即安多和康巴,狗也应当简单的随人分为安多和康巴。安多狗可等同我们所说的草原獒,康巴狗可等同河谷獒。我认为现阶段搞清楚这两类品性功能基本一致,但却有着不同体型构架和样貌的狗最关键的区别是什么,比通过讨论五千年前藏獒什么模样之类的学问要务实的多。因为有关藏獒的前身后世这类学问只对喜好钻研学问的特殊人群有益有乐。而对大部分以饲养快乐为初衷的平常爱好者,只能是东拉西扯各取所需的害,让更多人经历先拥护后抵触,最后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的藏獒之路,进一步加剧藏獒的信任危机。搞学问的都难免严谨后的断章取义,甚至最终表达违背初衷本意,何况是为了几条自己喜欢的藏地狗时时盼望说法以期得到肯定的平常人。 因此, 我对已知草原上可称为藏獒的犬种基本类型的理解是简单的。这源于我生于青藏,自幼与藏獒接触,对藏獒直观了解不受新生观点影响的简单经历。我认为,青藏藏族以康巴和安多分为两大类。所以以青藏为主的牧区狗也应当仅分为安多狗和康巴狗这两大类。在确立这两类狗所属基本特征或标准的基础上,梳理自然繁衍状态下存在的多样中间个体,才会对以地域性归类版型等分类方法的探讨发挥避免根本分歧的积极意义。 所以,诸如河曲,山南,红原等单纯的产区地域,以及毛长或毛短等单纯的个体特征和这一高原犬种本身无关,地域和狗的关系,只限于跟随人定居下来的狗在经历一定时期繁衍的过程中,受地域影响后逐渐发生的一些特征变化的客观因素。安多狗和康巴狗的本质在于不同表现比例的骨型构架为基础的外貌上,把地域等客观因素造就所产生的特征放大化,应当仅作为自然繁衍状态下各地中间体可能存在的特点或优势对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藏獒类型或优劣真伪的基本问题。这类概念或称谓的意义在于首先理清它们准确的定义,然后为这一繁杂的高原犬种今后的细分归类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服务。 ---- 事实上我们所热爱的藏獒,恰恰是因为藏獒简单到仅仅是一种在青藏高原独特的大背景条件下自然杂交的犬种,同时也仅仅是一种自然纯种的犬种,因为只有自然才能使它具备那种迷人的优秀特质。假如我们还以地域产区为根据力争某一特征藏獒的“最古老”和“最纯正”以做唯一标准,而不是以此诠释附着在藏獒身上的自然大美,受益自然造化的健康原理来为我们今后的繁育服务,那么藏獒的保护之路将错过最后的时机,成为一个依据越来越少,争论越来越多,只能靠臆想猜测越扯越远的空谈话题。 对于企图以藏獒发财或以虚荣衡量藏獒的人来说,藏獒疯狂的市场已经接近尾声奄奄一息,尽情的露出本来面目对藏獒落井下石诋毁攻击实在无可厚非。但对于从一开始便真心实意热爱藏獒,为之自然神韵着迷以慰寂寞心灵的人来说,依旧任重道远,需尽快回归原本,理性看待。 ----遗风整理。2013.7.11
论所谓的獒性 本人最讨厌某些人动辄标榜自己的狗是原生獒:长毛,铁包银,凶悍无比。。。。。。个人觉得,这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獒性。 什么是獒性?典型的獒性,是冷漠中带着威严,沉静中蕴藏杀气,聪慧、深沉、勇敢,能够对小孩温柔和顺,也能为陌生人的到来而挣断铁链。真正的藏獒不会对主人俯首贴尾,摇尾乞怜。这种性格,是在人烟稀少的高原上养成的。辽阔的高原,可以让他自由自在的奔跑,锻炼出强健的体魄。野狼的骚扰,让他学会如何搏斗,学会如何坚韧顽强。他如同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所以,獒性是跟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当藏獒从高原上来到内地,走进钢铁铸成的都市囚笼中,獒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没有了敌人的存在,凶猛的性格将会逐渐退化。没有了自由的草原来奔跑跳跃,体魄也在渐渐变得臃肿肥大。斗室之中,是无论如何也发育不了良好的智商的,于是判断力也在下降,要么不知道如何对环境进行反应,要么就是瞎叫唤,乱耗费精力。随着一代代地繁衍,很多知识也会失传,如搏斗的时候要一口封喉,咬住的时候要死死不放,等等。很多藏獒的后代就变得不知道如何下口,甚至可能被一条土狗所吓跑——动物园的老虎,都有可能被狗欺负,这没什么奇怪的。 所以,在藏獒繁育很多代以后,如果你的藏獒不凶猛,很正常。这跟他的基因纯不纯没有关系。如果你的藏獒凶猛无比,见人就扑,也不能说明他就是纯种藏獒。因为这可能表示他的先辈离开高原的日子稍短一些而已。 现在很多人喜欢所谓的原生藏獒,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你们喜欢的究竟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基因。论起基因,估计现在在牧区找的,应该没有很早那批人找的纯正。比如现在还在搞河曲獒的那些人,你们找的有崔泰保找的好?若论性格,牧区的狗的性格是跟他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在那样的环境中,一条土狗照样很凶。
藏獒大家的三个重要的意见相左之处 第一、藏獒起源于何处。崔泰保、苏锦标都推测起源于河曲。苏锦标认为,藏獒实际上是掌握在康巴人手中,随着康巴人征服拉萨,藏獒从河曲走到山南。凡是不是康巴人聚居的地区,藏獒都比较杂,特别是有蒙古人的地方。王永刚、洛噶认为起源于西藏,藏獒是随着朝觐者从拉萨周边扩散到整个藏区。 第二,狮虎之争。崔泰保、唐秀华等人都认为藏獒有狮有虎,不排除狮头的存在。王永刚洛噶基本上否定现在的那些所谓的“藏獒”都是藏獒。他们认为,这些“藏獒”都是“多启”,真正的藏獒都是“森其”。森其肩高都在80以上,头大嘴粗,中毛,嘴很吊。所以他们在做的是真正的提纯优化返祖固本。苏锦标则是从相对比较科学的角度,从动物的生物特征及其遗传表现来判断这狗是不是纯种藏獒。他不认为有什么狮头虎头的说法,只认可我们通常所谓的虎头獒就是獒,所有地方的獒大同小异。他与王永刚看法相同的是,早年牧区有很多很优秀的巨獒。但是,苏锦标认为,肩高在70上下的也是纯种獒,只要他所有特征符合獒的定义,且此地只有獒犬一种狗,而且三代以上遗传稳定,只不过这种獒没有那么优秀罢了。苏锦标挑选獒犬做种犬的时候,只挑选这种肩高70上下的獒犬,原因在于作为工作犬,太过庞大的体型不容易驾驭,很容易产生欺主的现象。 至于所谓的“狮形獒”(我们有时候也叫做狮头獒)这个概念是怎么出笼的,其实是崔唐等人在询问牧民之后,牧民告诉他们有所谓的虎形、狮形、熊形等,所以他们在书中就列举了其中两个最主要的狮形虎形。而且,唐认为,在考察藏獒的现状时,确实看得到这种狮形獒犬,有事实做依据,所以不敢轻易否定。 第三、骨嘴肉嘴之争。崔泰保认为,太过吊嘴的藏獒是因为近亲繁殖,得了皮肤松弛症,是在一种病态,不值得提倡。跟他意见相同的有台湾的宏福獒犬舍的唐明荃。他们应该算是骨嘴藏獒的代表人物。跟骨嘴派截然相反的是王永刚洛噶,他们认为藏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嘴的开张度大,所以一定是吊嘴的,嘴巴还不能太过短。苏锦标认为獒犬都是吊嘴的,不过他对王永刚洛噶的说法不以为然。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