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_问 我要_问
关注数: 92 粉丝数: 451 发帖数: 11,369 关注贴吧数: 124
丹凤金鱼欣赏 丹凤也叫蛋凤,是蛋种金鱼中的一种,平直的普通文鱼头,光滑流畅的背部线条,超过其体长且薄如蝉翼的秀美尾鳍,加上与之相比其他蛋种金鱼而言不算短的历史,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蛋种金鱼里面最飘逸的一个品种没可能在中国绝迹。到先不说是因为它足够古典美,足够中国味,足够超凡脱俗。反而是它足够的平凡,也足够有生命力。但是不得不信的是,在丹凤金鱼出现在中国仅仅57年后的今天,我们居然只能通过网络去一睹它的芳踪,去揣测它的美丽,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根据记载,丹凤金鱼出现于1950年,色彩多样,其中很多品种曾风靡于上个世纪60年代。蓝丹凤,紫丹凤,五花丹凤,凤尾鹅头红算是丹凤金鱼当中比较响亮的名字。根据资料记载,1963年的秋天,日本对外贸易大臣访华期间,曾以30尾日本锦鲤向我国北京动物园换取30尾五花丹凤金鱼。可见当时丹凤金鱼足以算是中国金鱼中身披光环的佼佼者。   在很早以前我们只能说丹凤是蛋凤金鱼的一种。所谓“丹”指的就是红色。但是丹凤金鱼并不是通体全红,而是只局限于鱼体头顶的那一抹光亮,再加上身体洁白似雪,无暇似霜,人们就称其为丹顶凤,这个丹顶凤才是很久以前名正言顺的丹凤金鱼,其他色彩的凤全都叫做蛋凤。但是中国人的造词能力颇深,古语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于是有了“丹凤朝阳”这个词。词中的“丹凤”和金鱼里面的丹凤同音不同意,但却给了后人把蛋凤金鱼变为丹凤金鱼的好台阶下。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台阶?在中国,丹凤朝阳一直以来都是个好词。中国的国粹金鱼起名为丹凤,一是能体现中国国粹的动人寓意和美好的愿望,其次,蛋凤比起丹凤来实在显得拗口不少。我曾到过一个北京很有名的鱼店,鱼店里一个小伙子用相当嘲笑的口气说,看别人把蛋凤说成丹凤就知道那人玩没玩过鱼。我一笑置之。因为在文字游戏还没消失前,传统的丹凤金鱼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许久了。蓝丹凤
金鱼的十二月令饲养表 金鱼的十二月令饲养表 1月份:本月气候严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应做好金鱼的保暖工作,如有条件可将金鱼移到室内或暖房越冬,尽量减少水质更换,投饵工作集中在中午。 2月份:2月下旬,气温逐渐回暖,加强金鱼的投饵工作。水质一般30左右更换一次。挑选亲鱼,降低放养密度,加强亲鱼催肥,为亲鱼的繁殖作好前期准备。 3月份:江南地区3月份的平均气温10度左右,有时气温会高于20度。由于春天气温开始上升,饲水中有机物腐败速度明显加快,如遇数日东南风尽吹,气温明显上升时,要及时更换观赏鱼的越冬老水,以防金鱼缺氧。3月份的后期,观赏鱼的性腺已发育成熟,如果这时用室温提高水温,金鱼会提前繁殖。在天气晴朗时,将不同品种的金鱼按一定比例单独饲养在一个鱼池中,作好产巢的准备。 4月份:清明节前后,观赏鱼进入繁殖季节,工作重点应转移到亲鱼护理和鱼卵孵化。产卵的金鱼多在淡水中稳定性欲,待有发情行为时,再换入新水中产卵。每日清晨应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及时放入鱼巢。同时作好鱼卵的孵化和仔鱼的护理工作。 5月份:正是江南地区观赏鱼的繁殖旺期。合理地安排亲鱼,作好亲鱼的第二次、第三次产卵工作,对尚未产卵的亲鱼,加强喂养和水质调养。对于尾鳍分叉的幼鱼,要及时换水和挑选,一般约7天换水一次。5月份是金鱼烂鳃病发病季节,亲鱼应尽量饲养在绿水中,减少换水次数,让亲鱼保持健康状态进入霉雨季节。 6月份:江南地区大部分进入霉雨季节,也是观赏鱼一年一度的发病季节。遇有阴雨连绵的天气,要定期定时进行药液泼洒和水质调理,特别时天气闷热的日子,更要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水质,以防金鱼因长时间的轻度缺氧,导致身体不适,进而诱发疾病的产生。6月份幼鱼已进入转色阶段,要注意营养,作好幼鱼的筛选工作。 7月份:已进入高温季节,月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此时的工作重点是防止金鱼中暑和烫尾,并加强换水。7月份有时会出现35度的高温天气,要注意鱼池遮荫。金鱼的投饵多集中在上午7-8时,金鱼的水质约4-5天换水一次。金鱼的幼鱼多数已进入筛选后期,应及时调整放养密度,加强幼鱼催肥。 8月份:是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一个月,露天鱼池要加深水位,工作重点是加强防暑,要注意观察金鱼的烫尾现象和下半夜的浮头情况,必要时水要2-3天全部更换一次。金鱼的投饵量要保持在7-8成饱,避免水中有残饵剩余,残饵腐败会造成水质恶化。加强下半夜的观察工作,防止金鱼因缺氧而全池闷缸死亡的发生。 9月份:9月上旬仍是高温天气,9月下旬气温逐渐降低,金鱼的饲养重点是加强育肥,增加投饵量。一般7-10天换水一次,加强观赏鱼的疾病预防,控制饲水由清水向绿水转化,稳定金鱼的体况,加强金鱼的催肥。 10月份:气候渐渐转凉,约15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时应保持金鱼的新旧水温平衡。露天鱼池可考虑适当降低水位。10月份是观赏鱼一年中第二次发病、季节,应注意药物预防,加强金鱼的催肥工作,为金鱼越冬打好基础。 11月份:气温渐冷,水温多在10度左右,金鱼食欲正常,约20天换水一次,换水时注意新旧水温平衡,观赏鱼尽量饲养在绿水中,加强对有病个体的药物治疗。 12月份:气温下降,本月的工作重点是金鱼的防寒保暖。金鱼的食欲明显下降,约30天换水一次,投饵工作延迟到中午前后,鱼池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水色以绿色为主,露天鱼池水位要适当加深
金鱼漫谈金鱼的变色之谜 金鱼具有迷人的色彩,为人们所称道。但你知道吗?金鱼可是“变色龙”, 基本色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发生着改变,在其一生会发生数次变色,常常会引起初学养鱼者的困惑。报纸 上时常见到报道:有人买了几条黑色的金鱼,经过数月饲养,变成红色,以为异事。其实金鱼的这种变色现 象,很久以前就被人发现,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述异记载:晋恒冲游庐山,见湖中有 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 ,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银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其肉味短而韧。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 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丹鱼,不审即此类否?”近代著名民俗学家金受申在《老北京 的生活》一书中也有提到:“龙睛鱼以颜色分别高下,故能于鱼的颜色不同,分出难养易养的不同。龙睛鱼 由卵晒出后全为黑色,经过相当时间之后,开始变色。有白色的,最先现出,其他颜色的因换水关系,其变 色迟早要出现。如鱼商欲冒充“墨龙睛鱼”时,便用花红龙睛秧子老水屯养,少见日光,可以三四年仍是黑 色,足蒙外行眼目。龙睛鱼变色以后,才能鉴别种类的高下,其眼、身、尾,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罢了。” 那么金鱼的这种变色现象究竟是何原因呢。金鱼的始祖是鲫鱼,鲫鱼和其他 大多数淡水鱼一样,并没有十分鲜艳的色彩,而且自然条件下,体色过于鲜艳,也起不到生态保护色的作用 ,会被天敌发现,难以存活下来。当自然界中出现体色突变为红(黄)颜色的鲫鱼,被中国人发现后,认为 上天所赐,寓意吉祥,人工饲养起来,不再参与自然界的竞争,使鲜艳的体色得以留存。近代,杂交育种方 式的采用,又进一步使金鱼的色彩丰富起来。金鱼的颜色是由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白色反光(鸟粪素 )细胞、蓝色反光细胞组成。当其中一种细胞排列密度大时,鱼体即呈现此种色彩。不同色素所占比例的不 同,所组成的体色也各异。复色金鱼由两种以上的色块组成,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如同天然的调色板, 运用几种原色,调配出美丽的色彩。 金鱼一生的体色会发生三次改变。第一 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退色。 第一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 刚孵化出来的鱼 苗,体色为透明,后逐渐变为青灰色。白色和五花金鱼的变色开始时间较早,幼鱼的变色从孵化后一个月开 始,短的变色期在25天,长的要在一两个月。此期间金鱼从青灰色转变为浅白色、黑色、浅紫色以及肉色等 ,以后浅紫色变深成紫色,肉色则逐渐出现黑斑形成五花的色彩,而黑色则会变为白色、红色,也有一直不 发生改变,颜色逐步加深,成为黑色的。影响金鱼育苗变色的因素有: 遗传 :鱼苗主要受到亲鱼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去杂交的影响外,鱼苗将在最迟4个月后,变成亲鱼的颜色。而且若 亲鱼在变色时期过程快的,则其后代的变色时间也短。对于养殖户而言,变色时间缩短,可以节省金鱼养殖 时间,提早上市时间,从而节约成本。选择变色较早的金鱼个体作为种鱼,可以加快该品种变色速度。 温度:水温越高,金鱼的新陈代谢越快,变色过程也会加快。与此相类似, 增加换水频度,也会激发金鱼的生长。但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使金鱼的变色过快,如不及时控制,有些品 种如红顶白高头(鹤顶红)在体色退色后,头顶的红色也失去控制继续退去,失去“鸿(红)运当头”的美 感。 光照:金鱼的变色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金鱼的变色就会加快 ,用清水养鱼,由于水体的透光性好,有利于鱼苗接受到更多光照,因此变色过程快。但是过强的光照也会 使金鱼的体色变淡,影响观赏价值。
金鱼摄影基本技巧谈 在网上经常看到很多品质其实非常优秀的鱼,但由于鱼友没有掌握一些拍鱼的基本技巧,使得拍出的照片不是模糊就是鱼的状态不佳,无法完整表现出您的爱鱼的生动、活泼、美丽的一面,觉得甚是可惜。 现在就和大家讲讲关于拍摄宠物鱼的一些前辈经验或许对各位鱼友拍鱼有些参考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好鱼,首先要对您手中的相机有所了解(这个就不细说了)。事实上要拍出一条对焦清晰、状态奇佳的鱼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牵涉到摄影的两大难点:昏暗的光线和运动的主体,非常不幸的是我们拍摄鱼缸中的鱼正好碰上了这两大难点,看看拍摄野生动物或者体育运动记者手中的吃饭家伙就知道了,在摄影同行中那可是顶级的相机和镜头。而一般鱼友的相机无非就是普通的家用DC和入门级的套机单反(以下简称DC和单反),那是否就意味着无法拍出满意的照片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二、实战 1、光线: 由于鱼缸中一般光线不足(与室外自然光相比较),建议您在拍鱼时首先把鱼缸中的灯全部打开,不够时可临时拉个台灯作辅助光,灯光颜色以白色为主,可适当加少量蓝光或红光作调色光,不可太多,否则会显得不自然。同时灯光的安排应该前亮后暗,这样可过滤掉杂乱的背景,拍出的鱼会很醒目。记住,明亮的光线对您拍鱼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2、构图: 每次拍鱼前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是拍鱼缸的全景还是局部,是拍鱼的特写或者鱼的一组生活照,比如炫耀、发情、繁殖、抢食等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不会显得很零乱,会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使观赏者一目了然。 3、对焦(焦距): 不管是DC还是单反,一般都有单次和自动跟踪对焦2种方法(名称可能不一样)。由于1张照片是否清晰、锐利跟对焦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稍详细解释一下。 A、DC,焦距应设置成微距方式(带小花的图案),相机尽量贴近鱼缸,如果您的DC是带长焦的话,千万别用长焦段拍摄,因为振动是和焦长成正比放大的,同时长焦段的照片质量应该是较差的。 由于DC的对焦慢,自动跟踪对焦根本来不及,一般只能选择单次对焦。我的经验是,如果时间允许,对同一拍摄目标尽量多几次对焦(半按快门对焦)后才完全按下快门按钮,这样可提高对焦的准确度。另外如果想提高对焦速度,应注意拍摄的主体鱼和背景的色差,色差越大,对焦越快,对焦也越实,主体不会发虚。 如拍摄身体颜色较深的幼鱼,如果背景板(纸)是深色的,您会发现在光线不足时对焦往往会很迟疑或有时干脆失败,这时您可等鱼游动到底沙(珊瑚沙)或水草边,让鱼(深色)和拍摄背景(白、绿色)形成较大色差时再按动快门,这时对焦会即快又准。 B、单反,焦距应该是在50mm左右(跟鱼的大小有关),比较合适的是50/1.4或50/1.8的大光圈定焦头(又称高速镜头),好处是同样的曝光值,快门可提高4档(1/60提高到1/160)。如果是套头的话也应该不错,不管光线如何,单反对焦都非常迅速,对拍鱼一类需要抓拍的题材真是利器,同时应用点对焦,把焦点落在您需要清晰的点上。 4、快门速度: 要把您的相机设置成快门优先方式(手动),快门不低于1/60秒,低于这个速度即使鱼静止不动,您也很难拍出清晰的照片(机震,手的晃动)。当然如果您有一双铁手而您的爱鱼同时也非常配合的话,也可试着把快门降低到1/20秒。理论上快门速度是越高越好,但由于太高的快门会使得曝光不足(照片混暗),一般情况下能达到1/160-1/200秒已非常不错了,只要鱼不是高速游动,这个快门速度拍出的照片都不会太模糊。
什么是鱼苗的脱水?如何操作? 鱼苗孵出来后,水没有调换,而每天吃剩下的蛋黄和死水蚤积存于水中,日久会腐败,水。渐渐污浊,再加上孳生青苔,长满容器四壁或悬浮于水中,鱼苗游动时常被缠绕,需要换水。另一方面,鱼苗饲养过程中也要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同时也要防止鱼苗饲养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鱼苗的换水通常采取脱水的方法,即换水时连鱼苗带比较清的老水一起倒人新水中。脱水的动作一定要轻、要慢。 第一次脱水,一般在孵出10~15天进行。其方法是:脱水前先准备好新水。注意新水与老水水温及其他条件要相近。水温差最大不要超过2℃。否则,鱼苗会因温差太大而休克,浮于水面,即使当时不死,以后也会陆续死亡。新水准备好后,盛在备好的容器内,用盆把鱼苗带水舀起,使盆口入水倾斜,让鱼苗自由游动,动作力求轻而缓慢,直到鱼苗全部被换到新水中为止。然后将孵化池下层的污水和沉积物清除掉,进行药物消毒。以后每10~15天脱水1次。在每次脱水的同时,要根据鱼苗的密度分散部分鱼苗,以保持适当的密度。同时,还要注意鱼苗的成色和大小。个体相差过大的,也要分池饲养,防止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小鱼被大鱼吞食掉。经过3~4次脱水后,鱼苗已长到2厘米左右,就可考虑换水。动作要轻巧,以免损伤鱼体。换水的水温与原水温差控制在2℃~4℃,通常采用注水的方法较为安全,可避免因换水温差过大造成鱼苗死亡。#金鱼繁殖和育苗
谈谈瓷盆金鱼的方法 陶盆养金鱼是中国古法养金鱼的代表,特点是:利用陶盆的盆壁的微孔,增加水体的溶氧性,和陶制盆壁容易长青苔的特点,利用青苔稳定净化水质,抑制饲水中绿藻的生长,此外盆壁长出的青苔还是金鱼的一种天然饵料,因此陶盆养金鱼不失为一种生态的养金鱼的方法。陶盆养金鱼利用的就是陶盆的透气易长水苔的特点,所以一般不用过滤系统,试想在一圆圆的陶盆上,架上一个过滤系统,那将是多么地不协调,而且影响观赏。不过要每天抽污,兑水,劳动量还是比较大的。时间长了容易使人感到疲乏,不过为了达到更佳的养鱼效果,也有不少金鱼爱好者尝试在陶盆上配上过滤系统,减少抽污、兑水的劳动量,是陶盆养鱼变得轻松。陶盆配备过滤系统,一定要美观,隐蔽,因为陶盆内养鱼空间本身较小,因此过滤系统应尽量不占盆内空间,这里介绍一种陶盆外过滤的设计,比较合理美观,读者可以尝试,以减少养鱼的劳动量。盆养金鱼,一般只能俯视,不能尽显金鱼的美丽,此外用陶盆养金鱼,只能用少许水草奇石点缀,无法进行复杂的造景,也是美中不足。 陶盆养金鱼虽对于金鱼生长十分适宜,但毕竟盆体粗糙,只宜点缀庭院,不易放在居室观赏。而精美典雅的瓷缸就完全不同,瓷质如玉,放在紫檀架子上,盛一泓清水,养数尾游鱼,置于室内,极具观赏价值。但是瓷盆缺乏陶缸的通气性,内壁极为光滑,不易着生菌藻类,水质不如陶盆容易控制,故瓷盆养金鱼还是有其不同于陶盆之处,所以接下来以瓷质鱼盆为例,谈谈瓷盆金鱼的方法。 先谈养水:用清水彻底刷洗新缸。把自来水注入盆中。打开过滤器。瓷盆养金鱼建议使用过滤器,有过滤器辅助饲养的金鱼更容易管理,水更容易养护。过滤器可选择顶滤、内滤或桶滤,顶滤和桶滤都会破坏缸体的整体美,故而不作推荐。而内滤的选择要注意功率与缸体水体的匹配,另外要选择出水方式和缓的内滤,使盆内水体保持平和、宁静,这样金鱼会很舒服,观赏的人也会有份悠然的心境。当盆内自来水放置两天以后,可以选择健康的鱼入缸,称为开缸。同时往盆内加入适量消化细菌(按说明使用),此时进入养水阶段。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的鱼入盆,只有健康的鱼儿才能帮助把水养好,而非健康的鱼儿不但不能起到养好水的作用,还会破坏水质。所谓养水,很多人以为自来水放置或晾晒了几天的水就是养好的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所谓养好的水,是当鱼儿入盆,依靠水中有益的细菌,把水里有害的物质逐级分解,建立起了生物过滤系统,这个建立过程就是养水的过程。注意,养好的水是清清亮亮的,而这种清亮与自来水的清亮相比,多了几分油亮。鱼入盆后的第二、三天,盆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奶白色,如果方法得当,大概在七天到十天左右,水会养至清澈。建议开缸选择少量而健康的鱼,鱼越少奶白色的程度就会越轻。另外开缸的鱼儿应该正常投喂,但投量应该适度减少。接下来就是日常养护了。不同情况下的养护也应该有所不同。 再谈换水。有过滤器而盆内不点缀奇石。优点是省事,水容易管理。缺点是不够美观。盆内有过滤器但缸里没有石头,当鱼儿的密度合适,并投喂适度的时候,鱼儿的排泄物随着鱼儿游动便会被过滤器吸纳并处理,这样每周只需更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不要少于四分之一且不能多于三分之一,即可。注意:过滤器内的过滤棉不要清洗太频繁,当过滤棉上布满赃物的时候再作清洗,清洗时用清水即可,不要用热水,不要用消毒水或杀菌水,最好是用缸内换出的水清洗。盆里也可点缀几块奇石和水草,会更有观赏性,缺点是给日常养护带来麻烦。盆内有过滤器又有石头,即使盆内有过滤器,但由于石头会藏污纳垢,所以两三天要用吸管把藏匿在石头缝隙里的粪便清理干净,并注入等量水入盆。一周累计换水不要少于四分之一,不要多于三分之一。 最后谈投喂。投喂的原则要考虑两点:一个是鱼儿的食量,另一个要考虑的是水体对排泄物的承载能力。鱼缸养鱼通常一天只喂一次,最多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依照鱼儿的大小,水体大小及有无过滤来定量。要洁净、定时、定量。 瓷盆养鱼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鱼的密度。密度过大不利于养水,并且也不利于观赏。通常缸口直径在六十厘米左右,高在四十厘米左右的鱼缸,适合养十五厘米左右的金鱼四尾。其次注意鱼的大小与缸的大小的比例,如果过小的水体养殖大鱼,很难养好,并且从观赏的角度会觉得不畅快。最后注意投食,鱼盆养鱼一天投喂一次,要养成定时定量的养殖习惯。因为水体过小,过滤有限,太多的排泄会导致水质变坏。换水最忌讳整缸换水,瓷盆中养鱼,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养鱼的兴趣,同时也是要满足人们观赏的兴致。为此在瓷盆中合理的搭配好草、石头会营造出别有洞天的意境。盆中可以搭配的草通常有:水榕草、铁皇冠及蜈蚣草等,这些草皮实而好养护。草的摆放要注意草的高度和水体的高度、草的数量与水体体积的协调,草如果过高和或过多,会使观赏者有拥挤和压抑的感觉,并且也会争夺鱼儿的生存空间。如果草太矮或者太少,又会有零落的感觉,达不到美化鱼缸的目的。瓷质鱼盆内色有白、黑、黄等颜色,配置鱼时,要注意尽量挑选与缸内色反差较大的鱼儿入缸,才能交相辉映。 古老的盆养金鱼法,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种别具特色的观赏养鱼的方法。搭配得好,可以是鱼器与金鱼之间,相得益彰,从而使养金鱼不光是一种观赏,而更是一种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蝶尾鱼的喂养及注意事项 要将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户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要注意放养密度,根据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宁可少养,不可多养。因为室内空气不大流通,养多了水易浑浊,容易造成金鱼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气泵则可多养一些,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则需开空气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间,更需要充氧。 养金鱼保持水质清纯至关重要,要经常用乳胶管吸除积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粪便、残饵连同混浊水吸干净,然后徐徐地补进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况,要及时恢复原状。还有一个就是要勤换水,一定保持清水喂养。 水太浑一是如上面说的容易缺氧,还极度容易引起寄生虫和霉菌。有碍观瞻不说,还极度不利于鱼的健康。蝶尾是一种相对娇气的鱼种,它本身的培育就是在清水中完成,曾经看过一个资料说是将金鱼放到浑浊的水中当普通鱼养,绝大部分的鱼会死掉,而剩下的竟然会慢慢变成普通的鱼。浑浊的水里面这种鱼的皮肤还会慢慢的退掉光泽,变的污暗。养鱼越久,沉渣积累越多。虽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干净。如果沉渣增多,影响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彻底换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质清纯,便于观赏,也为金鱼保持优良的生活环境。 现在通行的喂养方式下最好每周彻底换一次水。 养鱼所用的饵料以活鱼虫最为理想,水质不容易坏,喂干鱼虫、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也可以。现在市场上有活鱼虫出售,不过要天天购买也很麻烦。对市场上卖的干鱼虫,要选比较新鲜的颗粒松散的喂鱼,不要买陈旧发霉的干鱼虫来喂养。人工颗粒饲料以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全价饲料为好,市场上有卖。 为了保持水质清纯,投饵量要严格定时定量,通常每日投饵1次至2次为宜,每次投饵量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饵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处有二: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鱼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总之一点,水越清越好,这样的饲养才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使得鱼儿能健健康康的。
金鱼繁殖时期要做的准备工作 春季的到来孕育而生息,是不少新生命的开始,是它们的摇篮,也是金鱼繁殖养育下一代的季节,转眼之间就要到来,我们也是需要为金鱼的繁殖作一下准备工作了,我们一同相互交流一下金鱼繁殖期间的一些心得,来与大家相互交流各地心得已便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一,金鱼在初春季节的饲养,管理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 大家想必都有听说过“二月里来神鬼天”之说。在二月里天气和气温变化无常,在这个时期我们大家都会遇上一些麻烦事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金鱼过冬以后,由于刚刚从冬眠中走来的金鱼状态还为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鱼的体质和消化机能尚未能够得到完全恢复,再加上早春季节里天气变化腹地比较大,许多细菌和寄生虫活动频繁的环境下,金鱼很容易得病传染。为此,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鱼刚刚过完冬天。所以,要用淡绿色的水来静养一段时间。在这时期内,投喂饵料成为了关键话题。由于刚刚过冬而来的金鱼多少会出现一些厌食的现象。应该给它们尽量少喂多餐的方式来饲养,这样对鱼体本身的恢复有着很好的效果。 2 ,由于在这个节气里天气变化无常,水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气温变化而发生某中程度上的变动。对于此事我们还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在白天的时候,由于此季节里的阳光十分的温和。所以尽可能的让金鱼享受一下日光浴的温和气氛,使它们进早的恢复以前的状态和体质。而到了晚上在气温明显下降时,就应该拿写东西遮盖一下,一求保温,防止水温变化过大给鱼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 ,春天的气温适宜于水中某些寄生虫和细菌 ( 例如:小瓜虫、车轮虫、真菌等 ) 大量生长和繁殖,很容易使金鱼得上白点病、烂鳃病、水霉病等一些疾病。所以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小心,要避免擦伤,擦掉鳞片,碰伤鱼体等,以免细菌和寄生虫从伤口入侵。同时,可在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或是少量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来已便于解除或是昂治病发症的出现,做到无病早预防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水温对金鱼繁殖有什么影响和要求 ? 让我们接着先谈谈水温吧。水温的高低是影响金鱼产卵和卵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大家都知道金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可以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如果水温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导致已经成年金鱼的产卵活动停止。这时,即使产下卵来,也是不能够腐化出幼鱼来的。大家想必也都知道这些问题啊 ? 注意一下就是了。 那么什么样子的水温是金鱼产卵并能够很好的孵化出幼鱼的水温呢 ? 看到这里,这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啊。据我的观察了解,在水温为 14 度时就有金鱼产下第一批鱼卵来。我这些年观察到,当水温为 14 ~ 28 度之间时,就可以让金鱼顺利产卵,并且能够孵化成活幼鱼。而最为理想,最佳的能够让金鱼产卵并且卵化成活幼鱼的水温是在 18 ~ 24 度之间,此时的金鱼性欲比较旺盛,追逐嬉戏也比较强烈、震撼,是产卵的最佳时机。
金鱼用水的6个话题 想必大家都知道水是鱼儿赖依生存的重要依据。那么人呢?现在我们大家先“由人悟鱼”谈论一下,人生活在什么空间里呢?想必有些人会说“生活在地球陆地上,反正不会生活在茫茫大海中。能够在大海里生活的只有那些海洋生物才可以啊”。呵呵,这到是实话。 大家都知道水是鱼儿赖依生存的重要依据。那么人呢?现在我们大家先“由人悟鱼”谈论一下吧。 第一话题,“由人悟鱼”直感悟。 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是没有错误的。不过,人的生活空间却是在大自然的气息中(空气中)。自然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就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果是在成长中的人类,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可想而知,那个人的人体内的生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样鱼儿生活的空间那就是水了,水质的好坏也就是会直接影响到鱼儿的生理机能的健康与否了。 一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鱼友们都知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虚荣心在没有满足的情形下。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工厂和一些企业公司日益增加,始至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大自然带给我们那种清新扑鼻的那种充满自然神韵气息的快感已不意而飞。被工厂和一些企业公司所畅想的那种现代文明建设的高新建设所笼罩。他们那一根根,笔直豪放而又粗大的烟筒。24小时不眠不朽的往大自然空气中释放这一股股浓浓的,含有大量化学原料的气体。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赖依生存的空气中。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得到健康的体魄,强健的身体吗?答案是,不能!空气的污染和水的污染一样,如果鱼儿的生活环境遭遇到严重的恶劣的破坏。那么鱼儿的健康是不会有保障的。 人生病的原因大多数来源于我们大家生活的空气遭受到破坏,始至我们没有能够得到健康的身体去抵抗来自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鱼儿的疾病也就是来源于水质不良,恶化,才使得鱼儿的多发病症的。所以,以后我们大家在想要养鱼,养好鱼之前应该先要为鱼儿们打造一个比较舒适温心的生活环境。着重于养水一下,“养鱼先养水,养好水放可能养好鱼”。 第二话题,养鱼用水有那几种水呢? 我们事先说一下水源。我们养鱼用的是什么水呢?那些水来自何处呢?这个因我们所住的地区不同,也就会有所不同的。有的鱼友们使用井水养鱼,有的侧是用泉水来养鱼的,绝大多数鱼友们是用自来水养鱼的,等等。这些呢都是用来养鱼的水源了。还有一种水源我想大家是应该都不会用的。那就是河流,湖泊或是水库中的水。大家想必都回很清楚,野外的这些水源污染严重不能够用来饲养鱼儿们的。 1,澄清色水。水色晶莹体透,含氧量高。最适合喜爱欣赏鱼儿的人们。这种水其实就是永远保留新水的摸样。新水就是经过晒后二,三天的水,水温与我们原先养鱼容器中的水温相近的干净水。 2,陈水。陈水,是指容器中含有大量粪便,污物的脏水。需要定期抽出陈水,放如等量的新水. 3,淡绿色水。这种水是最适合饲养金鱼的朋友用,掌握也非常简单。此水水色呈现淡淡绿色为佳。这种水质控制好了,鱼儿几乎不生病,而且是对金鱼成长有一定提高和帮助. 4,老水。这种水是指绿色或是老绿色(既是深绿色)的水。这种水要比淡绿色水颜色要浓一些。所以就叫它老水了。此水,养金鱼不利于管理.容易引发季节性病症. 5,死水。死水是指老水中的绿藻大量死亡下沉。水的颜色开始变化由老水转变成为澄清的水,水底部有大量下沉死亡的绿藻。这种水就叫死水。注解,此水一旦出现应该立刻全部换入新水,不然鱼儿就会遭殃的。 以上这些养水我都有过经历,所以在此都给大家说了说。其中,澄清水,淡绿色水,老水都是用来养鱼的。我也长用的。还有陈水是用来吸除的不能够留。而死水呢?这个就要除去。一定要全部换水而且还要给容器消毒。 第三话题,养鱼的上述几种养水有那些优点和缺点呢? 前面我讲述一些饲养金鱼中,经常出现的水质问题.有点心得想与大家分享。这些心得都是在不断观察得来的,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几种水质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保持金鱼四季最佳水质的方法 适宜的水质,是饲养金鱼成功的关剑必须经常保持水质稳定,方能保证金鱼健康长寿,体态优美艳丽。具体作法如下: (一)晾水:当饲养金鱼的水源选定之后,首先将水放在饲养金鱼的盆、池等容器内晒晾1~2天(最好在露天环境),北京金鱼饲养业中称此过程为晾水。在阳光较稀少的季节如冬季,可在空气中晾一段时间,但只晾不晒,需增加0.5~1倍的时间。当新水温度升高至与陈水或饲养金鱼水温相近时方可使用。晾水过程中还可使水中各种杂质充分沉淀,氯气充分散发,以利金鱼生活。井水、自来水等生水,水温过低,若突然接触鱼体,常致金鱼鳞片竖立反转(俗称炸鳞),失去原有美态,也失去鳞片对身体的保护作用,甚至死亡。晾水的时间可依季节及天气情况适当掌握,一般春夏季晾水1~1.5天;深秋2~3天;冬季3~4天较理想。需依具体情况,由饲养人员灵活掌握。 (二)兑水:金鱼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夏季烈日之下,水温高达30℃以上,仍能耐过;北京冬季在短暂的0℃下金鱼也能安全过冬。但金鱼对水温突然升降很难适应,常因水温突变,威胁金鱼群的生命,所以饲养金鱼,必须随时备有足够的晾水,作为兑水或换水之用。一般换水或兑水时,晾水和陈水的温差,成鱼最多不应超过4℃,幼鱼不应超过2℃。 (三)饲养金鱼的换水技术:饲养金鱼的换水,我国南北各地普遍使用经过晾晒过的“晾水”。换水方法一般以部分兑换为主,除非是在水质极度变质的情况下,才进行全部更换新水。饲养金鱼最忌使用未经晾晒的生水,金鱼盆池中突然注入大量生水,极易引起鱼群炸鳞甚至死亡。即使是经过晾晒的熟水,也应依据季节、气候、环境温度、水的清洁度、气味及含氧量等条件,按需要和比例徐徐兑入,切忌猛倒、猛冲,以免激伤鱼体。四季换水技术要点如下: 1.春季经过漫长的低温和缺乏阳光的冬季饲养以后,早春的金鱼体质较弱,此时开始移至室外露天环境饲养,鱼群的兑换水需格外小心,每天1次,也可酌情隔日1次,兑换水量最好掌握在全部水量的10%左右。这时水温尚低,水中溶氧量大,金鱼食量尚小,鱼体耗氧率低,少量兑换晾水,已能满足金鱼群生活之需要。早春后期,随气温上升金鱼的食量开始增加,活动量也随之增大,鱼体耗氧量相应上升,因此鱼群中排泄物明显增多,每日换兑水量逐渐增加。换兑水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此时金鱼已吃饱,换水时清除盆池中剩余饲料及全部污物,随后兑入适量晒水。换水方法是先用纱布网将金鱼盆、池内的水面漂浮的脏物和沫子等捞净,再用纱布网轻轻将金鱼盆、池中的水向同一方向转动3~5圈,以便使水中污物集中一处,再用吸管将污物吸出,并按适宜比例贴着盆(池)的边沿,徐徐注入晾晒过的熟水。 2.夏季夏季是金鱼生长及观赏的旺盛季节,此时金鱼盆、池中水温增高,金鱼食量猛增,金鱼群活动频繁,耗氧量明显增大,日照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增加,可适当增加金鱼盆、池中水的深度,以缓解夏日的暑热,有利金鱼群体的生活。除此之外,在烈日曝晒时还可在鱼盆上方适当加设苇帘等半遮荫物,使金鱼在烈日下的水中有通风纳凉的环境。夏日兑换水量可适当增加,每日换兑水可掌握在盆(池)总水量的40%左右。夏季天气暑热,鱼盆中水质易变质,每天黎明时刻及下午2~3时,是一天中最关健的时刻,此时饲养人员必须认真检查金鱼群体的动态,发现异常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利挽救整个金鱼群体,否则会造成全群死亡的损失。上述两个时刻是一天中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时刻,下午2~3时检查,主要防止金鱼因水温高水质突变,造成金鱼尾鳍和背鳍烫伤(俗称烫尾);黎明前检查,是防止因水质变坏而引起金鱼全群死亡(俗称泛盆)。酷暑的夏季,天气突变时最易造成金鱼因暑热缺氧而浮头叫水,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在黎明前检查金鱼群时,可在黑暗中走近鱼盆,用手轻轻敲击鱼盆的边沿,金鱼若立即沉入盆底,表明水中缺氧并不严重,尚无大量死亡的危险,如果鱼群因振动受惊而不下沉,继续浮头叫水,则是泛盆的先兆,应立即采取措施,可以气泵增加水体中的氧气或加水解救。在暑热的季节里,金鱼常因阳光长时间曝晒或因水质过老,而致使金鱼的背鳍及尾鳍出现血斑,或表皮出现气泡,这是金鱼背鳍及尾鳍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伤烂的先兆,这种伤损多出现在背鳍、尾鳍长大的金鱼品种,如龙睛、帽子、丹凤等。北京俗称烫尾。及时解救的方法,可将受伤的金鱼移入较新而温度略低的水中,轻者经过3~4天内可痊愈,重者血斑水泡伤烂、致使鳍形缺损而失去观赏价值,也会引起死亡。同一个体,前次烫伤未愈,再次烫伤,更难恢复。总之,夏季因天气炎热、水温持续增高,每日兑换水的时间可适当推迟,北京地区可移至下午6时以后为宜,经过撤水和兑水的盆、池,以不存任何污物,不留有鱼虫过夜为最佳。
2个简单方法判断水质是否开始变坏 不管清水还是绿水,有时都会给人一种假象,认为水没有问题,让人自觉地偷点懒,减少了换水的次数。但往往这一偷懒就偷出毛病来了。鱼有是出现一些体表伤或出现原生虫类引起的鳃病,往往是因为水中的有机质过高;肥水是滋生致病菌、虫的良好温床,是水变坏、鱼出病的开始。那么在没有检测设备的条件下。 如何以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水是否开始变坏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水面的气泡。 因此,如果缸中有气泵,或以滤槽落水代替气泵,可以根据水面的气泡形态来判断水情。当水面出现较多大泡(直径同一元硬币差不多),且不易破时,应该马上换入晾好的新水。当水面有较密集的小泡(直径与玉米粒差不多),且不易破时,应该马上换入晾好的新水。当水面缸边有密集的白沫子时,应该马上换入晾好的新水,并清理缸的四壁。当水面、缸边漂浮白沫子,且水有腥气时,应该考虑到鱼是否是产卵了。当出现以上几种现象,而且连续几天都是同等状况时,除了换水外,最好同时配合清洗滤棉,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时。 对于绿水饲养金鱼的,因为不好观察,所以除了做到以上方法外,还应该伸手探探缸底,特别是泵的吸水口处,看看是否有死鱼。 那些缸中没有气泵,或水位较高没有产生落水的,水面可能不太好产生泡泡,判断的方法是舀一杯水,距水面30公分处左右倾倒,“砸”出泡泡,根据泡泡的形状和破掉的时间来判断。如果泡泡能保持15秒钟以上仍没破,则要抓紧处理了。其实保持水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早晨从缸中舀出一些水,再兑入等量新水,之后再喂食。特别是对于那些养得密度较大的朋友。
红白色系(普通磷)理论与上色的操作实务 金鱼的红白色系应该来说是最让人喜欢的一种色系了。有人可能不承认而更喜欢其他色系,其实红白色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例如我们可以在鱼池或者在鱼缸中可以少其它颜色,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鱼友缺少过红色系的鱼。我繁殖十余年以来,独钟于红白蝶也就是这个原因,而其它的品种和色系也仅仅偶而少量的繁殖了几次。现在我通过这些年对红白色系的蝶尾的饲育,结合我所了解的知识就做红问题和一些有经验的玩家、业主探讨一下: 在理论上,红白色系(普通磷)金鱼的鳞片上主要是两种色素:一是鸟粪素、二是类似于胡萝卜素的红色素(有的人认为是黄色素,在这里我用红色素来说明问题)。如果只有鸟粪素的,那么其鳞片是白色的。如果,鳞片除了有鸟粪素之外还有红色素时,那么其鳞片是红色的。这里强调一点,鳞片中必须同时存在着鸟粪素和红色素这两种色素时,才是普通磷红色。如果在鳞片中没有鸟粪素,而只有红色素的鳞片,那么就不是普通磷红色,而变成了五花磷中的红色了,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主要是我也不怎么了解,有兴趣的玩家和业者可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鳞片中如果金鱼就积累的红色素多,那么其红色就越鲜艳。反之,如果金鱼的鳞片在长时间范围内的不能对红色素积累,反而是不断流失,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红金鱼或红白金鱼中的红色部分的红色会越来愈淡。更有甚者,红色会完全褪去而变成白色,这在红白金鱼中能够看见的。当然如果能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而调整饲养手法的话,变淡的红色会从新变的艳丽,褪去的红色有会重新出现。 大家都知道对磷是金鱼的必须元素,而且是致红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元素。从红色的色素角度看,活性磷的积累的多寡是影响金鱼红色鲜艳的最直接的原因。而活性磷不是我们通常了解的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或其混合物),它是在生物活动中,参加生物体的生物反应的磷。那么哪些东西中才能找的活性磷并被我们的金鱼食用和吸收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绿藻、水蚤、虾等等。其实富含活性磷的东西很多,例如五谷,但是其活性磷似乎不容易被鱼吸收,而作用不大。而绿藻、水蚤和虾等不仅仅是富含活性磷,而且能被金鱼有效吸收。所以这些东西历来被玩家和业者所追捧。很显然我们要让金鱼一直用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工业化的今天。那么我们在养金鱼的今天就没办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我的作法,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探讨一下: 1:在小鱼期(3厘米以下),我们只能用水蚤。用水蚤的好处多多,我想我没有必要再说明这一点,哪怕要冒在爆发鱼病的危险。 2:到了3厘米以上是,可以考虑配合饲料了,当然水蚤还是必须的。我们不可能全用水蚤,也没这个必要。我们仅仅是让鱼生长,而且能够让金鱼积累必要的活性磷。没有必要全用水蚤的理由也很简单,活性磷虽然是重要的致红的物质,但是其的积累超过了必要的量,会排泄出去而浪费。我们要做的事是让金鱼在单位时间内能完成必要的活性磷的积累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能全部用水蚤是最好的事了。 3:当鱼长大了,水蚤也来不及补充了,这时候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了,一:注意水的控制,可以让水呈现浅绿色。这时候水中含有必要的绿藻,而绿藻中富含胡萝卜素,而这东西就是补充活性磷最好的物质。如果想让绿藻中的活性磷含量适当高些,我们可以往水里加很少量的磷肥(一吨水大约一小勺就可以了)。当然水呈现了深绿色,虽然水中绿藻增加了,都是对养金鱼不利。第二:我们可以在饲料中加虾壳或者其它的富含活性磷的物质。加的虾壳应该是弄成粉末状混在饲料中投喂。这对金鱼的上色也有很大的帮助的。之所以加虾壳(当然你加虾也可以,只要你很有钱就行),因为虾中有一种叫虾红素的物质,它富含活性磷,而且能被金鱼吸收利用。 很多人,尤其是玩家有一种认识,认为可以把金鱼多晒晒太阳似乎也可以上色,所以就认为见阳光也是上色的一种方法。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但是理解上却值得商讨。阳光不能直接上色的,你不信,你可以把给金鱼养在外面并且天天换水,你可以看到不要多长时间红色也会慢慢褪去。我认为在阳光下能上色的原因不难理解,阳光促进了绿藻的生长,绿藻再让金鱼上色。所以阳光是金鱼上色的一个间接地因素,而和金鱼上色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我在网络看上看到一些鱼友对红白色和红色鱼这两种鱼中的红色提出了疑问,说两种鱼的红色不是同一种红,进而有人认为这两种鱼的颜色和鳞片应该是不同的。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从遗传角度来看,其红色磷应该是同一种鳞片,其红色也应该是同种色素的反应。即,这是红色普通磷,同时含有鸟粪素和红色素的鳞片。我们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金鱼在同样的养育条件下,对活性磷的积累和流失是一样的。所以红色素在鳞片中积累的就不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白色金鱼红色磷少,而红色鱼的红色鳞多些,所以红色金鱼的红色鳞片所分配到的活性磷就多些,红色素积累的就多。基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到的红白色金鱼的红色比红金鱼的红色更加艳丽。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