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航 李永航
关注数: 545 粉丝数: 1,405 发帖数: 63,951 关注贴吧数: 117
假如你是法国,看到苏德签约,还会继续保护波兰吗? 1939年,法国保护波兰,和英国、苏联谈判,一起阻止德国侵略波兰。谈了很久没谈成,突然,在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么,你还会继续保护波兰吗? . 实际历史是,法国继续保护波兰。德国在9月1日侵略波兰,他在9月3日对德宣战。结果,喔嚯! . 做任何事情,都要头脑清醒,看清楚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只有三国齐心努力,才能打败德国。苏德签约,表明苏联退出了。再看英国的样子,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不可靠。只剩下法国自己,看看法德的综合国力对比,再看看自己内部的厌战情绪,完全打不过德国。所以,必须放弃保护波兰。 . 不仅如此。苏联的行动,显然是暗算了自己。明面上,他高喊着维护和平,与我谈判阻止德国侵略。暗地里,他却和德国谈判,签订协议,就是把我推到前面,挡德国的枪口,“祸水西引”,他躲在后面渔翁得利。虽然当时苏德的秘密协议还没有暴露,但不久后两国的实际行动表明,协议内容不仅仅是互不侵犯,而是结成了侵略同盟,侵略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波兰,而是整个中东欧。苏联的卑鄙狠毒到这个程度。 . 既然你对我不仁,那就别怪我对你不义。你会“祸水西引”,难道我不会“祸水东引”?所以,我不仅要放弃保护波兰,而且也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从老希的作品可见,老希本来就是亲西方的,主要目标是苏联。是因为英法先要干涉他、对他宣战,他才暂时放过苏联。如果法国改变了政策,让老希无后顾之忧,并给他一点支持,例如石油,他马上就会和苏联翻脸。我看你这个卑鄙之徒是什么下场?
英德签订了停战灭苏的秘密协议 第一节 . 我们先从,纳粹副元首赫斯的秘密说起。参见《百度百科。赫斯》,简写:1941年5月10日,赫斯亲自驾机,单独一人飞往英国去议和。英国没有答应他的议和,把他软禁。然后,希特勒宣称,自己没有授权他去,是他得了妄想症,自作主张去的。战后,他被英法美苏共同囚禁。 . 我以前知道这个事件,但感觉不重要,所以没在意。但最近发现,赫斯的死亡很不正常。在漫长的岁月里,所有其他的纳粹战犯都被释放了,到他93岁,老到这个程度了,就连仇恨德国最深的苏联,都想释放他,但英国却暗杀了他。 . 为什么? . 我查看当时英德两国的状况,吃惊地发现,不列颠空战恰恰是在,赫斯飞英的当天结束。不仅是德国空军停止轰炸英国,英国空军也同时停止轰炸德国了。难道这是巧合? . 我最近看到一个纪录片《苏德战争爆发之谜》,加深了我的疑惑。 ************************************************** 资料:. 旁白:“1941年4月底,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写信给斯大林,提醒他,德国将入侵苏联。” .. 国防大学战略专家牛明明:“斯大林这个人呢,哲学素养很好。因此呢,他特别注重事物发展的逻辑性。因此呢,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说,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希特勒做事虽然大胆,但他很有这个逻辑性,因此呢,在彻底战胜英国之前,德国是绝对不会,在东线挑起战争的。他认为这个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 ************************************************** . 有正常逻辑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不会,在和英国作战的同时,去入侵苏联。那么,丘吉尔怎么可能,会用一个这么拙劣的离间计,去挑拨亲密的苏德盟友呢?这不是惹人耻笑吗? . 而且,他早不提醒,晚不提醒,偏偏是在四月底,离赫斯飞英很接近的时间去提醒。这难道又是巧合? . 而且,斯大林的反应很奇怪。6月22日,德国侵苏的当天,丘吉尔就发表演说,要支援苏联。按正常思维,斯大林应该是热情反应,感谢英国,呼吁全世界结盟,反法西斯!可他不是。他对丘吉尔演讲的反应并不积极,《真理报》仅部分刊登了,丘吉尔演讲的内容,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
英军为什么把克里特岛拱手让给德军? 如果是在大陆交战,英军被德军打败,我一点都不惊讶。但是,在克里特岛,英军被德军打败,就不正常了。 . 参见《百度百科,克里特岛空降战役》。这个战役的正式称呼是“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也就是说,海上被英军封锁,德军主要是靠空降来作战。在那个年代,空降作战的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没有重武器,比军舰掩护的海上登陆更困难。 . 不仅如此,德军就连兵力也远少于英军。双方都不算海空军的话,德军初期投入的空降兵,只有1个师加1个团,1万多人;而联军“总数约4.4万人,其中希腊军约1.4万,英联邦军队约3万”。 . 而且,英军通过破译电报、抓俘虏,已经预先得知德国的进攻计划,做了大量的准备。 . 而且,德军的战术错误。兵力投入过于分散。 . 而且,克里特岛多山,易守难攻。 .. 而且,此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扼守地中海航线,而且可以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比马耳他岛更重要。英军对马耳他是死守。 . 对比东方的金门岛战役,攻方在摧枯拉朽的整体局面下,登岛部队居然全军覆没,可见登岛战役的难度之大。而二战的英德局面,远远谈不上攻方摧枯拉朽。这样看起来,德军的覆没是理所应当。战役第一天的情况(1941年5月20日),也确实如此:德军师长仅仅起飞20分钟,就坠机身亡。着陆的德伞兵,被打得损失惨重,不仅没有攻下任何一个机场、港口和联军的基地,而且马上要覆没。 . 你千万不要把德军当做神。 . 但是,在第二天,英军突然就松垮下来,让德伞兵死里逃生,并攻下机场、码头,掩护后续德军从海上登岛。接着英军从容地撤出克里特岛,比敦刻尔克轻松多了,完全没有受到德空军的阻扰。此处不赘言,详见《 百度百科》。 . 显然是故意拱手相让。
英军为什么把克里特岛拱手让给德军? 如果是在大陆交战,英军被德军打败,我一点都不惊讶。但是,在克里特岛,英军被德军打败,就不正常了。 . 参见《百度百科,克里特岛空降战役》。这个战役的正式称呼是“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也就是说,海上被英军封锁,德军主要是靠空降来作战。在那个年代,空降作战的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没有重武器,比军舰掩护的海上登陆更困难。 . 不仅如此,德军就连兵力也远少于英军。双方都不算海空军的话,德军初期投入的空降兵,只有1个师加1个团,1万多人;而联军“总数约4.4万人,其中希腊军约1.4万,英联邦军队约3万”。 . 而且,英军通过破译电报、抓俘虏,已经预先得知德国的进攻计划,做了大量的准备。 . 而且,德军的战术错误。兵力投入过于分散。 . 而且,克里特岛多山,易守难攻。 .. 而且,此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扼守地中海航线,而且可以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点,比马耳他岛更重要。英军对马耳他是死守。 . 对比东方的金门岛战役,攻方在摧枯拉朽的整体局面下,登岛部队居然全军覆没,可见登岛战役的难度之大。而二战的英德局面,远远谈不上攻方摧枯拉朽。这样看起来,德军的覆没是理所应当。战役第一天的情况(1941年5月20日),也确实如此:德军师长仅仅起飞20分钟,就坠机身亡。着陆的德伞兵,被打得损失惨重,不仅没有攻下任何一个机场、港口和联军的基地,而且马上要覆没。 . 你千万不要把德军当做神。 . 但是,在第二天,英军突然就松垮下来,让德伞兵死里逃生,并攻下机场、码头,掩护后续德军从海上登岛。接着英军从容地撤出克里特岛,比敦刻尔克轻松多了,完全没有受到德空军的阻扰。此处不赘言,详见《 百度百科》。 . 显然是故意拱手相让。
《至尊弃婿》对女人的精彩刻画 (第32章) 刘美雪。 苏渊的前女友。 “我还以为认错人了,没想到真是你。” “我们快有一年没见了吧?你还好吗?” 刘美雪一上来便关心问道。 “还行,你有什么事儿吗?” 苏渊淡淡一笑问。 自从姐姐重病,苏渊公司被夺后,刘美雪主动提出分手。 这大半年来,她甚至连一个关心电话都没打过。 甚至还跟个仇敌似的,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四处说苏渊坏话。 如今态度180度大转变,还主动来搭话,真让人匪夷所思。 “干嘛,一定要有事儿才能找你嘛?怎么说我也是你的初恋啊。”刘美雪微微撅着嘴,撒娇又委屈道。 “没事我就先走了。” 苏渊可不想在这个女人身上继续浪费时间。 刘美雪脸色微变,这个家伙居然敢驳我的面,他反了还! 刘美雪是苏渊的初恋,以前她经常仗着苏渊宠爱肆意妄为,苏渊从来都不会反驳她的话,或违背她的要求。 她本以为分手大半年,苏渊会更加舔自己,结果直接把自己当成空气了。 这让她内心那点虚荣和骄傲备受打击。 “苏渊,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好,可我们毕竟要长大,不是吗?难道你就这么绝情,连和我多说两句话都不愿意吗?”刘美雪立马跑到苏渊面前,张开双臂拦住道。 她眼圈泛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来往一些人伸头来围观。 这是要拍言情剧吗? 若不是看到苏渊手里拿着百万级雷克萨斯车钥匙,以及旁边停着的雷克额萨斯ls,他们都要相信爱情了。 苏渊见聚集人越来越多,不禁皱了眉。
两个小孩对《大唐创业起居注》的逻辑思考 我的女儿15岁,儿子9岁。昨天休息,我陪他们玩,忽然想起,一位网友反驳我的文章。于是,对两个小孩说:“来来,爸爸给你们一个智力测验题” 。 两个小孩很有兴趣地坐好,听我说。 。 我说:“有一个皇帝,他有一个亲信的官员。他对官员很好,官员呢,对皇帝也是......” 。 我斟酌着用词,女儿代替我说:“愿意为皇帝出生入死。” 。 “诶 ~ 对对对,就是出生入死。”我接着说,“官员写了一本书,是历史的书,包括了皇帝的事迹。问题来了,皇帝做了一件事,这本书却没有记录。为什么?” 。 两个小孩一点都没有困难的样子,马上回答:“因为皇帝做的是坏事,是见不得人的,所以书不记录。” 。 我几乎要拍案而起,是啊,这么简单的逻辑问题,为什么许多大人都想不明白呢? 。 后来女儿说:“可能是因为,这个事是小事。所以书不记录。” 。 我说:“是大事噢。这本书叫做《大唐创业起居注》,记录唐朝创业,那个皇帝参与了其中最重要的事件。” 。 女儿马上笑着说:“是太原起兵。” 。 哎呀,我又一次几乎要拍案而起。是啊,这么简单的历史常识,为什么大人反而不懂? 。 ************************************************** 在《李世民陷害宰相刘文静——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13 》,我说明,刘文静没有“先定非常之策”,但在刘文静案爆发时,李世民却以,刘文静“先定非常之策”,来向李渊为刘文静求情,其实是故意陷害刘文静。 。 一位网友来反驳我,李世民说的刘文静“先定非常之策”,不是策划太原起兵,是太原起兵后,他建议联合突厥。我感到诧异。“非常之策”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功劳,所以才成为求情的依据。对唐朝的创业阶段,什么是最重要的功劳?一个小孩都懂,肯定是太原起兵。建议联合突厥,这不是最重要的功劳。 。 我解释后,网友承认,李世民说的刘文静“先定非常之策”,就是策划太原起兵,但他一口咬定,反对我的逻辑。我的逻辑是:因为温大雅是李世民的亲信。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没有写,李世民和刘文静策划太原起兵。所以我推论,“李世民和刘文静策划太原起兵”是李世民虚构的,如果是真的有,此书是绝对不会漏写的。这和小孩的逻辑是一致的,他在这个事件没有功劳,就等于是表现坏,或者是见不得人的,所以此书不写。 。 可是,这个网友硬要否认这个逻辑。我当时只能这样答复他:“如果连这么简单的逻辑,你都想不清楚,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武德基业】唐朝的什么人,灭了西秦霸王薛举? 引自《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第7回和第8回》。 作者:李永航 159 1804 7744 * 第一节 秦军没理由败退啊 * 历史爱好者一般都知道,李世民曾经被薛举打败,就是高墌之战(墌的读音:址)。高墌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的北部。但是,上一回说到的败仗,还不是知名的高墌之战。世民被薛举打败不只一次,是四连败。你没想到吧! * 战役5)灭薛举 * 隋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十二月,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唐军灭西秦薛举。 *李世民:分两次担任元帅。第一次是,公元617年十二月到618年七月,他四连败,把唐朝置于灭亡边缘。第二次是,公元618年八月到十一月,他收拾残局。 * 世民的第一次败仗,是公元617年十二月,败仗被扭曲为胜仗。 * 第二次,是公元618年三月,直接被隐瞒。 * 第三次,是618年六月在泾州(今甘肃平凉市泾川县),直接被隐瞒。 * 第四次,七月的高墌之战,是因为败得太惨,天下闻名,实在是瞒不住了,所以才记录了下来,而且还把责任推诿给部下,刘文静和殷开山。 * 《新唐书•列传第十一》介绍了薛举的情况: * 公元617年四月,薛举在金城(今兰州)起义反隋,然后建立秦国,先自称西秦霸王,然后称帝,史称西秦。薛举和李渊几乎是同时,向关中进军。李渊抢先夺取了关中。但薛举没有放弃。他先是派长子薛仁杲(音:搞),攻克秦州(甘肃天水市),然后迁都到秦州。薛仁杲继续东进到扶风郡(今陕西宝鸡市),又袭破另一支起义军唐弼,“尽收其众(十万人)”。秦军战力不弱。 * 然后,薛仁杲与李唐集团接触,双方毫不停顿就开战,都不是吃素的。“(公元617年十二月,西秦太子薛仁杲)军益张,号二十万。将窥京师。会高祖入关,遂留攻扶风,秦王击破之,斩首数千级,逐北至陇还。” * 《旧唐书•高祖本纪》:(十二月癸未)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于扶风。 * 这些显示,世民初战西秦获胜,并追逐到了陇地(甘肃东部),然后回来了。 * 你不感到奇怪吗?如果是损失大于收获,薛仁杲逃跑还有道理。但他新收十万人,只损失几千人(有的说是万余),损失小于收获,怎么就逃了? * 何况,西凉铁骑,自古剽悍,不能和一触即溃的弱旅相提并论。而且,薛举夺取关中很坚决,把他的都城迁到了秦州(天水),紧靠着关中,就近指挥作战,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后来,他连结另一个诸侯梁师都、突厥,一起来攻打唐。威胁相当大!你看后来他在高墌城,把世民打得逃回长安。薛仁杲也非庸碌之辈,一路破关斩将,杀进关中。他们没有理由这么轻易就逃跑! * 另外奇怪:天水离关中非常近,没有长途行军的困难,也不是雄关、天险。既然世民初战获胜、追击,为什么不彻底消灭西秦,就这么回来了,给唐朝留下致命的后患呢?
吧主很厉害,验证了我对李建成、李世民的许多分析。 李世民篡改史书,所以后人很难直接看到真相。这几年,我是依据常识、逻辑,去分析李建成兄弟的真相,写了一系列文章,正在系统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史籍浩繁,我精力不足,无法完全去查看,所以很多东西没找到直接的证据。幸亏有吧主小q,帮我找到了直接证据,验证了我的分析。我感谢小q,同时也很佩服自己,逻辑分析能力很强,嘿嘿嘿!在此举几个例子,简说。 。 1)史书说:唐朝灭西凉国的李轨,没有自己出兵,是李轨的部下勾结胡人,打败李轨,然后投降唐朝。我分析这绝对不可能。肯定是唐朝自己出兵打败李轨。小q找到直接证据,《杨恭仁墓志铭》,说得很清楚,杨恭仁当时被唐朝委任为检校凉州总管(检校就是代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平定了李轨,“公连筹制胜,克平西夏”。 。 2)史书说:丰州的诸侯张长逊,主动入朝。我也分析这绝对不可能,诸侯都不会主动舍弃自己的利益。果然,小q找到直接证据,是太子讨张长逊,所以张长逊投降。《册府元龟•帝王部•慰劳》:“(武德四年)四月,皇太子讨张长逊回班师,帝于玄武门宴劳将士,赐帛各有差。” 。 3)史书说:武德四年四月,突厥的颉利可汗攻打雁门,被唐朝将领李大恩击退。我也分析这绝对不可能,这样的大战役,唐朝只可能是派太子击退突厥,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李大恩,根本没有资格做颉利可汗的对手。但我也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也是小q找到,就是上述张长逊的史料。太子打败张长逊,攻克丰州(内蒙古包头市),从侧后包围了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不得不撤退。 。 4)史书说:河北窦建德,去救援河南的王世充,李世民打败窦建德。我也分析这绝对不可能,肯定是太子从山西偷袭河北,俘虏了窦建德及其官兵的家属,逼迫他们投降。我也是没找到直接证据,是小q找到。唐朝有一个官员,叫做张道源,此前被窦建德俘虏。他看到窦建德出征,就派人报告唐朝,建议乘虚偷袭河北。唐朝立刻派军队,配合张道源。偷袭胜利后,张道源因为这个大功劳,被封为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的院长,是实权高官。 。 5)我分析,李渊完全信任和喜爱长子,早就退居二线,挂一个皇帝的空名,享福渡晚年;李建成是没有皇冠的皇帝,掌握唐朝的军政大权,唐朝是他创立的。也是小q找到直接的证据。在武德六年,宰相裴寂向李渊辞职,李渊老泪纵横,挽留裴寂,说:“你是司空,我是太上皇,过得不是很幸福吗?你何必要走呢?”李渊公开说自己是太上皇。 。 6)我分析:武德七年的杨文干事件,父兄已经查明,是李世民捣鬼,对他进行司法审理。也是小q找到直接证据。《裴寂墓志铭》,大约在武德七年,李渊任命裴寂为尚书令,裴寂坚决推辞没有就任。在这之前,是李世民担任尚书令。所以可以推断,他因为策划杨文干事件,被革除了尚书令的职务。
【武德基业】李世民被西秦薛举打得四连败 第一次,隋朝义宁元年十二月。李世民担任右元帅,指挥三个总管抗击西秦薛举。薛举派儿子薛仁杲诈败,牺牲数千老弱,引诱李世民追击,李世民与三个总管互相脱节。然后薛举发动主力骑兵,逐个击败三总管,消灭数万唐军,威胁李世民的侧后。李世民仓皇撤退。李世民在史书中,把三个总管和自己分开记录,给人感觉三个总管的失败与自己无关,只说自己获胜。 。 第二次,隋朝义宁二年三月。李建成东讨洛阳正顺利时,薛举再次打败李世民,威胁关中。李渊大怒,把李世民的爵位从秦国公降为赵国公,通知李建成赶紧回来救援。李建成放弃洛阳,在四月赶回关中,派刘弘基去支援扶风郡的弟弟,自己巡视原州,从侧面威胁薛举,从而稳定了战线。李世民在史书中,伪称自己曾与了东讨洛阳,不仅摆脱战败之耻,还蒙混大哥的战功。 。 第三次,同一年的六月,改朝换代,年号变为唐朝武德元年,李建成回到长安。就在六月,薛举从侧面发动进攻,攻打泾州。李世民去救援泾州,又被打败,退到一百二十里外的高墌城(墌的读音:址)。 。 第四次,唐朝派宰相刘文静去支援李世民。李世民仗着兵力多,不防备,在七月九日被薛举打败。薛举沿着泾河(渭河的北岸支流),紧紧追杀。李世民无法立足,一路逃回长安,十几万唐军损失六成,八个总管被俘虏三个。长安人心动摇。秦军兵锋直指长安,新生的唐朝危在旦夕。李世民说自己生病了,把责任推卸给部下刘文静、殷开山,导致二人被革职。 ***************************** 长安在渭河南岸。李建成北渡渭河,在泾阳县、云阳县(今属陕西咸阳市)击败秦军,将薛举和他的大臣郝瑗打成重伤。薛举逃回高墌城,把皇位让给薛仁杲。八月,西秦的临洮等四个郡投降唐朝,西秦濒于崩溃。大哥一战定乾坤,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既倒。令人拍案叫绝。李世民在史书中,抹去了这一场战役,把薛仁杲描写成,呆坐在高墌城中一个月,唐军也没有出兵抵御,是薛仁杲自己病死。
【分析讨论】窦师干墓志中的时间 窦师干,是李建成的亲信。他的墓志可以反映李建成的事迹。 。 前面的碑文是写,唐军入关中。然后, 二年正月,蒙授朝请大夫。 其年二月,王师东讨(这个事件叙述较多,略) 其年五月陇西公为世子,又随府转为世子谘议参军。 其年六月大唐受禅,世子正位春宫,即迁为率更令,以贤升也。 其年正月授上开府, 其年四月倍从北巡原州。 其年七月又从幸泾阳、云阳诸县。 ************************************************ 文字很清楚:入关中的第二年,就是隋朝义宁二年/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六月改朝换代,所以同一年的年号从义宁改为武德)。 。 这和我的分析对得上,此处略写。 。 第一)李建成在这一年三月,东讨洛阳顺利。但李世民被西秦薛举打败,关中危急,他为了救援关中,在四月回到关中。就是碑文的“其年四月倍从北巡原州”,窦师干随从李建成,巡视原州,从侧面威胁薛举。原州靠近泾州,都是位于甘肃平凉市。两个月后,薛举可能是受到李建成的提示,就是攻打泾州,从侧面进攻,然后击败李世民。 。 第二)薛举击败李世民后,紧紧追杀,直扑长安。李建成领兵迎战,反败为胜。这就是碑文的“其年七月又从幸泾阳、云阳诸县。”窦师干随从李建成,去了泾阳县、云阳县。两个县都在渭河北岸,属于陕西咸阳市,正好扼住薛举扑向长安的咽喉要道。 。 但是,李世民的崇拜者不愿意相信,李建成有这么厉害,硬要说碑文是“笔误”。把这两个事件的时间,说成是武德二年,把“北巡原州”说成是,史书中的,李建成去原州接应安兴贵的投降。 。 我叹口气。你说笔误就笔误啊? 。 而且,碑文的原州事件,和史书的原州事件,明显不符合。碑文的“巡”,是走一走、看一看的意思。史书中,李建成去原州接应安兴贵的投降,是一个很具体的任务,完成就要回去交差,根本就不是”走一走、看一看“的含义。
人类未解之谜!收入三千的女人居然“介意”收入八千的男人 吧主看清楚,这不是广告。 -------------------------------------------------------- 这是老邱告诉我的,他相亲的又一个故事。 * 老邱是我的哥们,比我小5岁,是大学生(90年代的大学生很少的),高高帅帅,人品素养也挺好,但事业不顺,收入不高,有房没有车。老邱中年离异,正找对象再婚,从某软件(不是广告啊)认识一位女士。女士长相比较一般。老邱不介意,热情与她交谈。 * 老邱总结以前的受伤教训,所以一开始就问女士:“你期望男方的收入多少?”如果女士期望太高,自己就不要继续谈了,免得投入大量热情和钱财后,却被女士甩掉,搞得很受伤。 * 女士吞吞吐吐,不回答。 * 老邱只好自己来说,收入八千。女士没有表态是否满意。在后来的谈话中,老邱乘隙又问了三次,她才回答,有一点“介意”老邱的收入太低了,然后询问老邱的“发展趋势”。 * 老邱尴尬,回答自己准备做兼职。女士这才露出一点满意的态度,说:“哦,那就对了!”还加了感叹号。老邱想和她加微信,她还不乐意。老邱多次亲切称呼她的名字,而她从不称呼老邱的名字。整个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 老邱惊诧莫名,猜想这一位不是高级女白领,就是女企业家,或者是女镇长之类的成功人士。于是带着崇敬之情,多了解她的情况。啊?她居然说自己是“没文化”,做酒店的服务员,收入只有三千,而且目前失业,自己没有房子,是租房住。 * 老邱有点怀疑人生,所以向我倾述:凭她的条件,我不“介意”她,她居然“介意”我。而且,老邱在这么长的相亲中发现,这个现象不只是发生在这一个女人的身上,中国女人普遍都有。女人的傲慢,女人的谜之自信,到底是哪来的? * 我无言以对:你问我,我问谁啊?这样吧,我帮你发到贴吧上,问问广大网友。
人类未解之谜!收入三千的女人居然“介意”收入八千的男人 这是老邱告诉我的,他相亲的又一个故事。 * 老邱是我的哥们,比我小5岁,是大学生(90年代的大学生很少的),高高帅帅,人品素养也挺好,但事业不顺,收入不高,有房没有车。老邱中年离异,正找对象再婚,从某软件认识一位女士。女士长相比较一般。老邱不介意她,但总结以前的受伤教训,所以一开始就问女士:“你期望男方的收入多少?”如果女士期望太高,自己就不要继续谈了,免得投入大量热情和钱财后,却被女士甩掉,搞得很受伤。 * 女士吞吞吐吐,不回答。 * 老邱只好自己来说,收入八千。女士没有表态是否满意。在后来的谈话中,老邱乘隙又问了三次,她才回答,有一点“介意”老邱的收入太低了,然后询问老邱的“发展趋势”。********************************************************************************************************************************************* 老邱尴尬,回答自己准备做兼职。女士说:“那就对了!”还加了感叹号。老邱想和她加微信,她还不乐意。整个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 老邱惊诧莫名,猜想这一位不是高级女白领,就是女企业家,或者是女镇长之类的成功人士。于是带着崇敬之情,多了解她的情况。啊?她居然说自己是“没文化”,做酒店的服务员,收入只有三千,而且目前失业,没有房,是租房住。 * 老邱差点怀疑人生,所以向我倾述:凭她的条件,居然“介意”我?
中国最让人痛心遗憾的四个历史事件 1)晋武帝破坏了虚君议院制。 . 晋武帝总结历史教训,一建立晋朝,就马上废除了秦朝的皇帝独裁制度,恢复西周的封建制度并加以改进,限制诸侯的地方权力,防止分裂,诸侯留在朝廷,与皇帝共同执政,权力分而不散,互相制约又群策群力。为了防范子孙再搞皇帝独裁,他甚至特意挑选了白知儿子来接班。这就是近代欧洲的虚君议院制。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将有一个辉煌的前途。可惜,意外发生了。晋武帝到晚年,还是受到了皇帝独裁制度的毒害,变得昏庸、堕落,独宠大臣杨骏,破坏了诸侯执政。结果杨骏野心膨胀,试图篡位,引发了贾后夺权、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一系列恶果。 . 晋武帝泉下有知,会叹息:自己早死几年,该有多好啊! .(晋武帝的塑像) . 2)玄武门之变。 . 李渊早就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大儿子李建成,自己退居二线,如同太上皇,享福过晚年。李建成,是事实上的唐朝开国皇帝,在短短的八年内,亲自领军,扫平国内群雄,同时消灭百万东突厥铁骑,二十三场战役全胜,被唐朝军民尊奉为战神“毗沙门”,是全世界历史上,战绩最高的将领,并且教导苏定方,日后击败吐蕃的方针。二弟利用亲情,暗杀了大哥,篡改史书,夺取大哥的功劳。 . 3)贾似道变法。 . 南宋军不弱,在钓鱼台击毙蒙古国的皇帝蒙哥,在鄂州击退忽必烈、并消灭其一半军队。然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打内战,南宋如果从旁渔利,可以灭忽必烈、收复中原。但是,宰相贾似道对这千载良机视而不见,反而在南宋搞变法,就是商鞅那一套,搜刮官民的利益,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结果天怒人怨。等忽必烈统一蒙古,看到南宋的自毁情形,大喜,挥戈南下。南宋官民再也无心保卫这个国家,完了。贾似道被愤怒的军官杀死在厕所里,遗臭万年。 . 4)毛文龙遇害。 . 毛文龙绝对不是,只在沿海打游击,牵制一下后金。他已经深入内地,消灭了大半后金军,逼得后金放弃都城辽阳,后退迁往小城市沈阳,甚至计划退回山林里的老巢赫图阿拉。努尔哈齐领军,与毛文龙决战于清河汤泉,被击毙。但是,袁崇焕策划阴谋,杀害了毛文龙,是鞑的再生父母,消息传到后金,“清主大喜,置酒高会。”
莫名其妙:为什么北宋的“国之栋梁”反对王安石变法? 刚看了一文《王安石实施变法,都有哪些人反对呢?其中就包括他的两个亲弟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jiahao.baidu.com%2Fs%3Fid%3D1620292654109116790%26wfr%3Dspider%26for%3Dpc&urlrefer=288bfb746456cc6789538850907c6239 . “朝廷内外,一批当时北宋王朝的国之栋梁,都开始以各种方式反对王安石变法。其中就包括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韩琦、富弼等人,就连王安石的两个亲弟弟也都反对其变法。” . 反对集中在“青苗法”。青苗法的意思是:有的年份农业歉收,所以在下一年,秧苗还是青的,农民的粮食就吃完了,不得不向私人借高利贷来过日子,结果高利贷搞得农民更穷困。所以,朝廷遇到此事,就把国库的钱粮,以低利息借贷给农民,保护民生,而且可以增加国库收入,打击高利贷。 . 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些“国之栋梁”为何要反对?此文没有具体说明。 . 官府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产生强制摊派、农民怨言,或者谋取私利等,这不能成为“国之栋梁”反对变法的理由啊。因为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存在操作错误和犯罪,所以就要废除医疗吗?你应该是加强监督,纠正医生的错误和惩罚犯罪,不能因此就废除医疗啊。 . 青苗法,唯一受损的,是放高利贷者。他们才是大力反对。难道,那些“国之栋梁”都是放高利贷者?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