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土枪 一杆土枪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1,456 关注贴吧数: 0
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候选人大曝光之--贾樟柯 1970年,贾樟柯生于中国山西汾阳。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候选人大曝光之--阮仪三 阮仪三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苏州、杭州、绍兴、丽江、平遥等十数个城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顾问。阮仪三教授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普遍认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980年,阮仪三教授在山西平遥古城陷入被拆毁的危急状况之中,制定了全面保护古城、积极开发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刀下留城、抢救平遥"的总体规划,不仅保护了平遥这座历史古城,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河。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阮仪三教授以抢救、保护平遥古城为契机,自1980年代起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率先在我国编制并完成了苏州、扬州、绍兴、安阳、临海、南阳、商丘、张掖、荆州、潮州、雷州、肇庆、福州和上海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以这些规划为指导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实践。2005年由阮仪三教授主持的"苏州平江历史加强保护与整治规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荣誉提名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阮仪三教授在当时众多富有特色的历史城镇遭到严重的破坏的情况下,为几处历史风貌犹存的江南古镇制定了保护规划,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保住了周庄、角直、同里、南浔、西塘、乌镇等历史古镇。近年来,以周庄等为主要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实践与旅游发展模式,成效斐然,倍受注目,"江南水乡城镇"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在阮仪三教授主持下的周庄、角直、同里、南浔、西塘、乌镇六个江南水乡古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5月,鉴于阮仪三教授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杰出贡献,法国文化部授予阮仪三教授"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
[转]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事物发展的不可掌控性 刚刚看了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谈到他的电影编剧作品《我叫刘跃进》,感到他的语言风格确实与众不同,他的《一地鸡毛》,他的《手机》无不让人在黑色的喜剧氛围中自觉反省这个时代的某种精神元素的缺失,而现在的这部《我叫刘跃进》同样让我感到他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刘震云围绕即将在今年上映、由其编剧、被成为作家电影的这部《我叫刘跃进》电影,谈到了他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世界的“不可掌控性”。他认为,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事物往往由于起因、演变、发展和结果的不可掌控性,而不断地被偶发事件所搅扰,而改变原来的轨迹和方向,人们和社会往往被这样的规律弄得充满喜剧色彩,但深藏在背后的只是一个悲剧结尾。刘震云说,《我叫刘跃进》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社会底层的黑色幽默故事,厨子刘跃进丢了一个包,包里装着他全部财产。他在找包时,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装有一个U盘,牵涉到另一生活圈的几条人命。刘跃进像一只特‘阿Q’的羊,无意间闯进狼群里,因为这只羊的到来,几头狼自杀了……刘跃进是现代人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之前的《手机》和现在的《我叫刘跃进》都和现代社会电子产品有关系,不同的是后者中出现的是U盘。刘震云认为,电子时代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视是改变人的眼睛,网络改变的则是人的内心。现代社会有一个比较时髦的理念——珍惜今天,及时行乐。这个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这种观念背后却暗示着现代人骨子里的脆弱,由于无法对未来确立足够的信心,我们身边的短期行为不断产生,这其实就是人类文明飞速发展到现在,被动适应时代变化的无奈之举。由于偶然事件频发,世界的不可掌控性越发让我们迷惑不已,我们无法预知接下来的1秒钟将会发生什么。例如前天(8月13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坍塌事故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这个即将在月底举行竣工通车的桥梁为何突然坍塌?如果这件事是偶然中的必然,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看起来必然的事物,却没有“偶然”地原形毕露呢?这都要归罪于人类认识和生命的局限吗?这让很多做事执着的人感到忧郁,正如主持人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所举的那个例子:一个一丝不苟地策划并制作出一个高质量节目的制片人,当他将录影带交付给编辑后,本可在第二天美美地欣赏自己制作出的电视节目,但没想到,编辑却在实际播映时,把新旧录影带给混淆了,竟然把以前播放过的电视节目又播出来了,而把自己刚刚付诸心血的节目当成已经播放过的节目而束之高阁。同样,今年春节,我和同事也曾辛辛苦苦地排练完节目参加演出,可那天偏偏音响师在播放伴奏的中途,误以为节目演完了,竟然自己做主把伴奏音响给关了,弄得我们的演出不得不中断而前功尽弃。难道我们每次都要把责任推给自己,说自己不够认真细致吗?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上每一件事物并非都能依照事先的预期发展下去的。有时,我们预见不了某一个偶然因素的发生,也无法防范每一个外界干扰因素出现,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地要听天由命,看起来是宿命,而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了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偶然和必然因素交织而演变出来的一条不可掌控性的规律。链接一:《我叫刘跃进》的主要演职人员情况:  在《盲井》中担任男主角的李易祥在《我叫刘跃进》中扮演大厨师刘跃进,秦海璐在片中出演一位冷艳的发廊老板娘。《疯狂的石头》中的“道哥”刘桦在本片中成功“翻身”,饰演一名卧底的人民警察。陈瑾在其中扮演一个雇凶杀夫的狠毒女子。除马俪文担任导演外,《云水谣》导演尹力、《东京审判》导演高群书以及王小帅、陆川等在片中客串角色。刘震云自己也客串了一个擅长打麻将的人物,就连新影联经理高军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大坏蛋。 链接二:这部影片为什么被称为作家电影?  “作家电影”概念,是指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生活具有深邃洞察力,卓越表现力的作家(也包括部分导演),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生活热点、社会话题,用质朴的电影手法加以表现,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真切的情感,去唤起观众的同情,作用于热爱生活的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想像。这其中包括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电影,更应包括“梦幻”式的作家电影,将人们在各自生活情境中真实、美好的生活追求,包括爱情、事业等各方面合理的追求,编织成动人的故事。使广大观众在100分种内,体验普通人以诚实信念、真情付出、勤奋努力实现美好生活与情感果实的好梦,以弘扬主流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美德,揭示社会与生活的真谛。这部分影片应当以生活轻喜剧作为主要类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