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fulinyi zhufulinyi
关注数: 25 粉丝数: 93 发帖数: 18,770 关注贴吧数: 30
匀加速创造的十个第一 匀加速创造了十个第一 1、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能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向全球发布公司上线(启动仪式);由国家发改委主导,12部委一同参加公司新闻发布会;凤凰卫视采访报道。 2、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在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对匀加速做整版特刊报道,向全国公开推广。 3、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的董事长被国家事业单位破格任命名为国家干部的,全国新兴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简称:新工委副主任)。现在又升官了!再次被任命为中国管理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 4、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能开办《消费经济管理学院》,在当今世界是没有的; 5、第一次看到因为一个公司而诞生一个新的职业:易物交易师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设并颁发职业证书。 6、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数字货币进入国家货币审计,成为中国数字货币运行监管联合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测试基地。董事长聂玉声任副组长。 7、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一年能完成十个县的精准扶贫(兰考县和金沙江干热河谷);成立养老基地赡养100万孤寡老人和100万孤儿。 8、第一次看到一个公司引领了一次消费革命,使“消费成为资本家”从理论落到实处;打破几千年来消费者只花钱不赚钱的消费传统,让消费=赚钱=创业=就业。 9、第一次看到一次消费能N次免费,消费多少返多少的平台;商品价格全面下降到市场价的80%,让消费者买到更优惠的商品,同时享受全返。 10、第一次看到一个中国人100%知识产权的营销模式(已获得发明专利版权证书),全球首创,造福于中国人,同时也造福于全世界人民!…… 己存家内!家容国中!己、家、国、一梦也! 匀加速所为旨在解一己之困境,全一家之小康,利祖国之富强,民富则国强。
河北工院经贸系,有么,有过这个讲座或者是培训么。。。。 2015.10.25.周日 晴 大家好?我是张凤山,ID1924310,家住石家庄市裕华区二十里铺金铺苑13-1-102 10月25日早8:30,我准点赶到工院北院实训楼。由于充电器不给力,昨晚没有充好电,又不知道杨尚他们在什么地方,情急之下,在二楼一个未关闭投影的教室里摸索了10分钟才找到一个电源插口,给杨尚打电话后,他们才把我接到三楼会议室。看到穿戴一致黑色职业装的学生们,我不由从心底涌出一股与莘莘学子们交流的欲望,毕竟是我心灵的家园哪,是我挥洒过20 多年汗水的地方!虽然退休后再没有重登这里的讲台,但工院是我一生工作时间最长、倾注精力最多的职场,因而,我愿把《我的未来网》这个已经被国家授予“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同时被中央党校《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突破口》课题组确定为调研对象单位的创新点介绍给同学们,尽管王伟老师还没有到来,我不想让同学们久等,就先给同学们介绍《我的未来网》o2o电子商务平台,王老师到场后,又结合实际介绍一些“白纸创业”的知识。 事后,通过同杨尚同学的沟通,我知道,他们当晚就上午听课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我的未来网》比较适合他们,因而准备做,先期目标是了解情况。所以,他们想先到《我的未来网》二十里铺“生活馆”看看。我告诉他们:二十里铺正在装修,去,也看不出眉目,建议他们先到河北省生活馆看看。
儿时的记忆之 上学 小时候,我上学应该算是早的了。     一提到上学首先让我想起的就是新书那特有的油墨的香味。新书一发下来,带着的那种特殊的香味,让我陶醉。直到现在我还是特别喜欢那种书香的味道。     那时我们拿到新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张报纸,给书做上个封面,在封面上让家里人写上名字。     我是7岁上的学。那时我们老家的孩子,一般要到8岁才上学,有的还要晚。在我家里,我大姐的文化程度在当时来说算是高的了。她上过高中,差一点点没考上大学。在我3、4岁的时候,大姐就教给我写数字,念拼音。所以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些我已经会了,并没有感到有多困难。          我四叔家的孩子,和我同岁,只比我的生日小一点,那时看我上学了,他也吵着要上。于是我们结伴上学。我现在还记得,老师叫我们写字,那是就是写那些 a  o   e  什么的,我是认认真真地写,虽说写得不是太好,也不是太整齐,但总还是写得像样点。我看我的这个叔伯弟弟写的,工工整整的,但仔细一看,原来他并没有写字,只是在田字格上画了一些小小的黑色的圆圈,还用铅笔一个个地涂黑。由于他把那些圆圈都认真地涂在了田字格中央的交叉点上,猛一看的时候,还真的不错。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到了邻村的村子去上学。好在离我们那里也不算很过,只隔了一条小河。才去的时候,人家那里的学生都笑话我们,说我们是唱书。的确就像是人家所说的那样,我们那时候读书,都是拉长了声音,拖长了最后一个音的音节来念。人家学校的就不那样,他们读起书来,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发音读的。以后我们也就改了过来,学人家读书。     在二年级上学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路边上有人家种的麻,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和粉色的花,我们看着挺好看的,就一人拔了一两棵回家。巧的是,那麻是我们老师家种的。     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被我们老师知道了。他把我们叫到一起,和颜悦色地对我们说:没事的,我不打你们,但你们得说实话,每人拔了多少棵啊?听到老师这话,我们一个个地报数:19棵、8棵、9棵------其实我们也就是每人拔了一两棵,但总以为说得越多,就说明我们越诚实。最后老师说:都过来吧,站好了,一棵一鞋底------     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课外的读物。那时候没有钱,买不起。也有的同学有小人书,但要看的时候,也不能白看。我记得看一本小人书,要一张作业本上的纸,要是好一点的,比如说是那种打仗的,就要两张作业本的纸。要是新的小人书,并且还是打仗的那种,就要三张作业本的纸。挣回的纸,用线订起来,还可以做演算纸用,打草稿用。     挣到的纸,打草稿后,再用那纸做成帽子圈。就是衬在帽子的里面,能撑得帽子圆圆的,也能防帽子脏。那时很少洗澡,头发上的头油很脏帽子,就用纸垫着,一般也是用那些挣来的纸。只是那时候,我挣得不多,因为家里没钱给我买小人书。     才学用钢笔的时候,有时在学校里写着写着没了钢笔水,也要借。借的时候,借几滴都要记得,因为要还的,借三滴,到时就还三滴,借四滴,就还四滴。就是用铅笔的时候,有时没带橡皮,借同学的用用,擦了几下要记清,等有了也要让同学再擦几下,就算是还了。     上到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上晚自习了。那时候没有电,每人都拿个煤油灯去去。那时候的煤油灯就是拿个盛药或者是盛墨水的瓶子,在瓶盖上钻个孔,固定上一个车带的气门组件,再在里面穿上棉条就行了。也有的人家拿从集上买来的“泡子灯”,那种灯有个玻璃罩,不太怕风,也很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