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魏greenday
水瓶greenday
关注数: 5
粉丝数: 96
发帖数: 7,519
关注贴吧数: 15
国家三大奖排名(近十年)
转自知乎:如何看待第二轮双一流及警示学科名单
聊聊郑州大学--网传第五轮学科评估依然无A类学科 网传无A类学科,意味着A-都没有。 据说整个河南都无A类学科,上轮的河南理工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为A-,据说掉到B+了。 郑州大学也堪称巨无霸,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所本科院校合并。 在校生7万+,118个本科专业。 硕博点数量可以力压很多985高校。 17年首轮双一流大学B类高校,对郑大来说是重大利好,可惜到了第二轮则无差别了。 郑大的强势:规模 1、3个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1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2、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 3、世界一流学科:3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虽然都没拿A,但是不影响比部分985的还多) 4、郑大的附属医院,营收全国第一。 郑大劣势: 1、无A类学科(网传) 2、19年才拿的第一个国重,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是省部共建,含金量打折扣。 3、三大奖不突出(一等奖少),但是有个自二。 4、无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理论探讨,欢迎拍砖。
97级校友张金海团队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深圳大学----没有双一流加持,我一样发展的很好。 23年度预算56亿(22年度好像更高),这个水平基本就是顶尖211的经费水平了。 别的学校拼命在拼双一流,不仅仅是为了帽子,更多是为了能够获得郭嘉的更多投入。 但是深圳大学不care,能进更好,进不了,咱也不缺经费。 咱这一年经费可以超越部分省份的所有省属院校之和了,例如甘肃,例如湖南。。。。黑吉辽? 今年是深圳大学40岁生日(高校里很年轻了) 如此大的投入下,专职院士6人,杰青9人。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评估虽然没有A类,是是B类10个,热门学科:光学工程B+,计算机和信息与通信工程都是B。 23年度获批“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个牛逼了,深圳第一个!! 当然给深圳大学最添彩的就是企鹅的马化腾了。创始人之一张志东也是深圳大学出来的,还有屡败屡战的史玉柱也是深大校友。
南京工业、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怎么选? 都是顶级双非,都在江苏,让你选一个进双一流,你选哪个学校?要说原因,为何选这个学校。
地灾国重2023年度开放基金资助结果
油气藏国重的重组情况(年初的新闻了) 1月14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线上线下召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罗平亚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永生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贾承造院士、袁士义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苏义脑院士、孙龙德院士、金之钧院士、王成善院士、赵文智院士、李阳院士、邹才能院士、孙金声院士、李宁院士、郭旭升院士、杨春和院士、程杰成院士、孙焕泉院士、刘志飞教授出席会议。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赵金洲、刘树根,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副校长侯明才,依托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副校长郭建春、刘向君、祝效华,以及实验室管理团队参加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周守为院士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永生院士主持。 会议主要议题为:审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赵金洲汇报了(1)学术委员会组成调整说明;(2)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原则和要求;(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 学术委员会围绕实验室组建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充分肯定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并建议:(1)对实验室组建背景需要进一步拔高,突出重点,坚持四个面向,实验室体现不可替代和非我莫属;(2)实验室定位“立足西部,油气并举,气为特色。。。。。。”建议修改为“立足西部,气为重点,油气并举。。。。。。”;(3)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实验室重点任务、预期目标要与历史贡献有承上启下的逻辑对应关系;(4)联合1-2个油田企业作为试验基地;(5)加强实验室基层党组织建设;(6)凸显两个依托单位在地质及开发方面各种优势,有机融合。 赵金洲、张烈辉、刘清友分别代表实验室、依托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感谢委员们提出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尽快对组建方案认真修改,并向委员们拜年。依托单位表态将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投入。 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和创新基地。2022年9月实验室向科技部提交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和答辩PPT,预计2023年2月初正式答辩。
咨询关于西柚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西柚的官网上,国家级科研平台中有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查到的依托单位是长庆油田公司牵头,联合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建设。 2、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查到的依托单位是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3、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查到由航天云网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 以上是不是西柚均有参与?
成都理工停招MBA了吗? 如题。 TOP4的学费基本15万-22万了。 学费财大最高,交大和电科比较低。 西柚7万多。
出道即“赢”------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简称“山西大学”,他不叫“山大”,因为山东大学叫“山大”,他也不叫“西大”,因为广西大学一直叫“西大”。 为何出道即赢?第二轮双一流增补,直接上了两个双一流学科,哲学和物理学。文理双飞,牛*逼大发了。 要知道西南交才一个(这个真的该西南交自己去检讨了),电子科大也才两个。 1、祖上辉煌 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齐名,中国最早的3所现代大学之一。 52年院系调整,拆了七零八散。法律给了北大,经济工商给了人*民大学。采矿纺织给了西北工业。太原理工、山西医科、山西师范都在山西大学的科系基础上发展起来。 2、时代分水岭---211事件 综合实力在山西那么强,居然没进211? 省上推荐山西和太理,本来山西大学志在必得,谁知太原理工为了抢先一步,舍弃了近20年的太原工业大学的名号,拉了山西矿业合并,取名太原理工。另外作为一个煤炭大省,天平肯定向太原工业+山西矿业去倾斜了。 恼羞成怒的山西大学,是拉了几千的学生去省教委*静*坐了的。 当年的校领导,谁都不愿意当百年山西大学未入选211工程的罪人啊。
讨论:燕山大学为何两轮落选双一流? 燕山大学的优秀: 1、起点高,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全国重点大学。 2、号称“机械四小龙”,吉大,湖南,合工大,两个985,一个211,只有燕山是双非。 3、二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五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这个水平可以进全国50强了。 4、二个国重,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联重科联合),这个水平也可以进全国前50了。说明科研平台也是优秀的。 5、学科评估优秀,机械A-,据传第五轮材料也拿了A 6、三个全职院士 7、杰青15+,17年、18年、19年连续三年中了3个杰青 8、三大奖:拿了23次,自二拿了3次(分别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完成单位拿奖,这个很优秀),科技进步一等奖只有一次,其他都是二等奖。
回顾下成理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 2019年11月24日,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启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正式举行。这标志着长达10余年的珠峰研究计划正式开展。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世界第三极。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又称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从今年起至2030年,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每年将有不少于1000万元经费投入该计划。据了解,该计划的启动和开展秉承成都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的“珠峰攀登精神”,将开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有望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范式,支撑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全过程监测与预警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这既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命题,也是关乎我国资源能源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黑龙江省属高校2023年度预算
从预算中看成理的一些费用支出 数据是21年的,有点滞后。 1、大米采购量128万金,金额1847万。全校师生用餐需求。 2、公车购置费5台,金额198万元。每台39.6万元。如果是轿车,是不是超标了?如果是客车,中巴的话,应该没问题。 3、学生助学金8011万,其中本科生自主覆盖率30%,研究生资助覆盖率80%。 4、宜宾校区宜宾校区后勤保障及实验室管理工作正常运转行,二期建设顺利进行。费用3038万.。 5、贷款还本付息16760万元,这个真不少。22年的单独利息好像也在2000万+ 6、图书购置费1766万。 7、科研经费35150万元,这个是最大项目。绩效指标是(1)完成科研课题数量400项。(2)发表学术论文150-200篇。(3)出版专著10-20本。以上验收合格率要求99%以上。 感觉这个绩效指标是不是太笼统了?? 8、工资福利支出53820万元。大概估了一下,所有教职工年薪应该在15万+左右的水平。不知道这个水平在高校中如何。
这张老黄历中,看看90年代广东高校的格局
发现一些高教大省,居然没有一所省属的双一流 湖北省就是。 山东省也是如此。
重大新闻:美国一教授宣布实现室温超导 抖音上刷了很多新闻了。 有大牛就给我们讲讲吧? 属实的话,是不是人类科技水平可以直接上升了一个维度?
承诺捐1100万没兑现被母校起诉 中国矿业大学把自己的学生告了 近日,因没能履行1100万捐赠承诺,中国矿业大学校友吴幽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天眼查显示,2022年7月,双方赠与合同纠纷在徐州首次开庭。2023年1月,吴幽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100万余元。2月21日,吴幽被纳入失信名单,收到限制消费令。 据悉,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宣布其2008级校友吴幽捐赠1100万元,在当时,这是中国矿业大学成立后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 中国矿业大学官网显示,2019年吴幽在母校演讲时说,“回到最初的起点,全球最好的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听了《中国矿大我的家》二百多遍,还是那么好听。”“我可能是全球区块链领域唯一一个挖矿经验超过十年的人,2008年入学学习矿物加工专业,挖的是煤矿。” 大家怎么看?
浙江大学2023年度预算273.45亿! 浙江大学2023年度预算273.45亿,对比2022年度的261.03亿元,还要多12.42亿。
真的假的?西北大学还需要援建???
说说你心目中的顶尖211 哪些是顶尖211. 1、学科评估能有3个A类(或3个全国前十) 2、经费能够50亿+ 3、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以上,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及以上 4、有国重 5、在校生研究生规模占比40%以上 6、双一流学科2个或以上 7、全职院士3个及以上,杰青8个及以上 等等
天津23年度高校经费
四川省属高校生均预算排名
西北大学全职院士情况 全职5个院士,有4个是地学方面的。 1、张国伟,1961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80年至1990年先后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15年被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洋底动力学研究所所长;2021年担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与前寒武纪地质研究 。 2、舒德干,男, 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张宏福,198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毕业 ;1988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学位后,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1998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地质学系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担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研究 。 4、赵国春,1985年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起,历任香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14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17年受聘为西北大学的讲座教授;2018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 ;2019年7月晋升为香港大学讲座教授;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春主要从事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超大陆研究。 5、刘买利,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1982年—1990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1991年—1993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教授;1996年获得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化学系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任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买利主要从事生物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化学研究。
长安大学全职院士情况 四个全职院士,有3个是地学方面的,这个是什么情况? 当年西安地院的实力,有那么强吗? 还是合并成211之后,才入职的长安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大)“三系”的故事 1965年,为响应“三线建设,保密专业内迁”的号召,我校“三系”整建制整体调入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开发矿业”题词的精神血液也随“三系”注入了这所大学,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该院秉承和发扬“三系”的优良传统,,在核探测与核安全领域勇于创新, 将科技报国理念作为责任和使命,将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核工业事业。虽身处两地,但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却有着较深的血脉亲缘。早在1956年,成都地质学院成立时,根据地质部决定,我校就将部分教师和干部注入成都地院。1958年,我校石油系的一半师生也转入该校。 张倬元是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教育家,斜坡稳定、地质灾害和水电工程地质著名专家,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57年,张倬元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系调入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工作,历任成都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 在成都地质学院,张倬元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和第一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扎根西南、西北各大水利水电工程和重大交通工程,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地质技术难题,创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与定量评价”工程地质学术思想和“斜坡稳定性系统工程地质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省级奖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张倬元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30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工程地质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现任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是张倬元教授精心培养的杰出学生之一,曾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委重大项目20余项,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0余项,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等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滑坡、四川宣汉滑坡、四川丹巴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血脉赓续,精神传承。两校作为“开发矿业”使命承接的映照,院系血脉相连,教育名师相牵。如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校园中也树立着一座“开发矿业”题词石碑,与我校的石碑遥相呼应,见证着地大与成都理工大学的血缘关系与兄弟情节。
聊聊:当年工科第一强校清华为何要去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感觉这两个学校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工科类院校去合并艺术类院校?出发点是什么? 2、据说是找中央美术学院合并,人家没愿意。才去找的工艺。 3、当年北大合并北京医科,清华就急了,找了协和要合并,协和也没干。 4、合并之后的中央工艺,也算发展不错。艺术设计A+,艺术学理论,美术学都是A-。
陕西23年度省属高校预算
聊聊新疆大学 1、新疆大学国家对其定位很高 例如78年全国重点 97年进入211 17年首批进入双一流,且直接给了3个学科(居然有计算机,但是被警示了)。 2、新疆大学的学科评估 第五轮不知道,第四轮最好的就是B,这远远不该是78年的重点,97年的211的评估。 双一流学科,计算机和化学均是B-。 3、新疆大学的经费 23年的好像是16亿多,22年13亿多,这个经费的支持力度,很难支撑起3个世界双一流学科。 4、“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持“新疆大学的。 清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含语言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以上都是王牌。 新大该冲击自己的特色,就像云大的民族学,兰大的草学,化学,计算机那点经费几乎不可能冲到A,做好中亚文化交流,大西北的生态环境,是不是突破点。
何梁何利奖高校排名(2010-2020)
广东高校在校博士生数量 1、中山大学 5942人 2、华南理工大学 3000左右 3、暨南大学 22级招生670人,毕业215人。 4、南方医科大学 22级录取523人 5、华南师范大学 1267人 6、华南农业大学 22级招生350人 7、南方科技大学 22级录取289人 8、广州中医药大学 22级录取210人 9、广东工业大学 717人 10、深圳大学 在读600人左右 11、广州医科大学 22级录取175人 12、广州大学 403人 13、汕头大学 22级招生90人 14、广东海洋大学等等 数据有误的话,欢迎大家指正。双非牛校广东工业及深圳大学(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校博士生都没有破千,,让人很诧异。
从专业排名的视角看成都理工的学科评估 稀缺也是资源,有4个一级学科是全国前十。以上均属实,无任何拔高成分。
京东校招目标院校 四川:川大,电科,西南交,成理,西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四川部分) 第一批: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第二批: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 成都大学 第三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全国合计205所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合各大网络论坛信息汇总) 结合网络各大论坛收集。 不能100%保真。 里面有进步的,也有退步的,原地踏步的也多。
云南高校在校博士生数量 1、云南大学 1705人 2、昆明理工大学 没查到,22年招生319人,21年毕业68人。 3、云南财经大学 23年录取224人(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没想到招生那么多) 4、云南农业大学 没查到 23年招生120人 5、云南师范大学 没查到 23年招生119人 6、昆明医科大学 295人 7、西南林业大学 197人 8、云南民族大学 92人 9、云南中医药大学 31人 数据可能不准,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昆明理工招生和毕业为何会差距那么大?新批了博士点的原因?
理性探讨:成理的核科学与核技术在全国的水平 网上找了一个排名,大家看看。 有感于上交大的博导(成理校友)被黑,就找了些资料看看。
重庆高校在校博士生数量 1、重庆大学 4616人 2、西南大学 没查到,预计2000-2500左右 3、重庆医科大学 1049人 4、西南政法大学 400人左右 5、三军医大 没查到 21年度招生100多人 6、重庆交通大学 220人 7、重庆邮电大学 200人左右(查到21年招生56人) 8、重庆师范 没查到 9、四川外国语 没查到 (21年度招生26人) 10. 川美 刚获批 重庆在校博士生1000人以上的,只有三所学校。 重庆医科比想象的好,重庆交大和邮电距离川属的农理油其实差距还是蛮大的。 三军医没查到,不知道是不是数据错误了。 可能数据有误,欢迎纠正。
四川高校在校博士生数量 1、四川大学 7662人 2、电子科技大学 2976人 3、西南交通大学 2723人 4、四川农业大学 没查到 5、成都理工大学 1153人 6、西南财经大学 1103人 7、西南石油大学 1055人 8、西南科技大学 没查到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没查到 10、四川师范大学 111人 11、西南医科大学 没查到 以上基本是截止22年底的数据,来自百度百科,或者官网。 有几个学校我没有查到。川农招生好像没理油多,有可能博士生在校数量低于理和油。 数据有误的话,大家自行更新。
说说云南大学 大家都是觉得,一省一校的那些学校,都不是强校。尤其边疆的那几个。往往会把云南大学带进去。 云大觉得委屈,毕竟88所全国重点重点大学,首批211,首批双一流,讲历史更牛逼,当年战乱的时候,很多大牛在国立云南大学待过。 我双一流学科2个,比西南交大还多呢。 同省的昆工校友会比云大排的还高,昆工也会和云大一较高下。 学科评估云大两个A, 一个民族学A+,我觉得含金量不高,云南是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必须A+。这个就类似成都中医药的藏医学,延边的朝鲜语一样,第一很正常(当然这两个都不是一级学科,举例而已)。 生态学A-,这个含金量高了,A类的10所高校里,对标的都是985,只有一个东北师范也是顶尖211。 最新23年的预算46.8亿(这个经费是西北大学的三倍,该做出更多成绩的)。这个预算云南省对云大完全是真爱啊。直接是第二名昆工的2倍。 云大弱在工科。 科研平台一个省部共建国重。这个弱于很多211. 国奖,有个自一,很牛逼。百度查了下,其他国奖量不多。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和成理西柚这些川省省属差不多。
港澳台大学在国内相当于什么水平? 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国际排名港澳台的大学都很高,但是我觉得是虚高。毕竟他们教室和学生更国际化和多元化一些,国际交流也多一些,这些加分较多。 香港大学---华五水平 香港中文,理工和城市大学等----中流985水平 台湾大学----中流985水平 澳门大学,末流985水平 澳门理工,澳门科技,台湾交大,政治大学等,中流211水平。 大家可以再细分。
进入双一流的意义来了
云南省2023年高校预算
首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114所高校
吉林大学的合并轶事 1、当年吉林大学只想要吉林工业大学和白求恩医科大学,这样补充了自己比较缺失的工科和医科,其他高校不想要,但吉林省考虑养那么多高校财政支出压力太大,又加了长春地院和长春邮电。 2、当年吉工大与吉林大学齐名,据说吉林工大当初想拉着长春地院和长春光机单独合并,首先吉林工大211是稳了的,合并了光机和国家重点的长春地院,有机会冲击985。 3、合并之后的长春地院,基本被边缘化,双一流学科没有地学相关的(考古算沾边吗?),国重也是零,首任院长李四光,基本是地学的奠基人了。 4、长春邮电学院是中国除了北京邮电大学外最好的邮电大学,排在南邮、重邮、西邮之前。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也是非常出名的,而合并之后成为吉林大学南湖校区,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就在这里。但是,合并之后发展也并不好。 5、军需大学合并进吉大的时候,据说是独立管理了一段时间,算是自治校区了,自主权力很大,只是挂了吉大的名号。
2023年的高校预算出来了,这是河北省的
当年矿大如果留在四川 1970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2月,经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大概率会迁到成都或重庆。 2、会不会合并?与西南交合并(妥妥985了)?与成理和西柚合并,都有可能,觉得地矿油不分家。 3、发展可能会比在徐州好,毕竟成都对人才吸引力比徐州好,但是四川的财政对比江苏差太多。 4、矿大,才配得上西南理工,或者西南工业的IP。
目标进入下一轮“双一流”的高校 发不出来,总是被删。
江苏大学两轮未进双一流,吧友们分析下。
这个是什么期刊?含金量如何?
尴尬了。。。。
成都2022年度GDP突破两万亿,20817.5亿。 1月20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经济数据,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04.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25.0亿元,增长1.5%。
四川省的地质调查院 有个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感觉这个配置,每个省都有) 还有个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这里面理工毕业的学子应该蛮多的吧。 之前因业务的原因接触过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人,他们单位基本一半的人来自成理。
建设三峡、二滩这种水电大坝是哪些高校的强项 是河海大学吗? 成理应该也会有一些涉及吧? 看到一个旧闻,四川在建设二滩水电站的时候,建设了120多栋外籍专家别墅,就是为了让外籍专家住的舒服,那个年代中国都还掌握不了建设大坝的技术,基本全靠外籍专家。没想到变成基建狂魔之前还有那么多故事。
西南石油大学曾经考虑过西南工业大学的校名,后种种原因放弃。 据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西南石油学院就有了更名的计划,一开始想采用西南科技大学这个名字。 而当时恰逢绵阳的发展如日中天,GDP一度高居西部第五位,加之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具有先天优势的绵阳,最终成为了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省上,都希望在绵阳扶持一所本土高校。最终,位于绵阳的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了西南科技大学。 随后,西南石油学院又继续提出了申请,想更名为西南工业大学。 这里面,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四川工业学院也计划更名为四川工业大学,听到西南石油学院的计划后,觉得国家不可能同时在四川批复两所工业大学。
成理两个人文社科类期刊首次入选AMI综合评价 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科技管理》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经济学·经济管理”学科核心期刊,《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次入选“综合·高校综合性学报”学科入库期刊。
名不见经传---聊城大学(1月份ESI排名全国182) 聊城,妥妥的五线城市。GDP2600多亿,也就是成都的七分之一。 1月份ESI排名是高于成理的。 聊城大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1、其中热门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四川省属高校应该没有吧? 2、学校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038人,博士学位占比57%,四川省属高校是什么情况? 3、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放在四川省属里也是第一。 不知道聊城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绩效奖励机制,总觉得西部高校,在觉悟上,管理上,和东部真的是有一定差距,有时候我们看前进了10步,但是其他高校前进了15步,20步,那我们就还是落后的。 其实大学排名也是,你不重视,但是有可能社会、舆论重视。因为99%的人对高教不不懂的,他们不可能是专业人士。他们只有看新闻和舆论喂给他的内容。
“顶刊论文”数量排名,2022年度Nature&Science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所谓的小211 投资100个亿。 涉及中西部100所院校。 百度上查到了2期,还有第3期不? 第一期四川建设高校有6所:成理,西柚,川师,西华,成信,轻化工。 第二期四川建设高校有3所:成理,西科,轻化工。 后面上了双一流之后,应该不会再投这个项目了吧?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