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lordii warlordii
关注数: 59 粉丝数: 3,931 发帖数: 114,511 关注贴吧数: 82
两个问题 1、东林是有宗旨的泛ZZ联合体,简单些说就是各路矢志要除弊救世平天下——起码表面上一直讲这个(比方说有人攻击东林代表东南士大夫,呵呵,那么为啥甘陕的东林众最多?为啥北直山东的东林众最不怕死?而浙党楚党的阉党合着就不代表当地的地主士大夫?),当东林的道义大旗扛到底了的。这是以求官发财为目的的阉党联合体(浙苏楚齐诸党)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即使有些坑爹的主儿混进去,把抢班夺权升官发财置于党章之上,也不可能造成整个儿党团的崩溃,也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汉奸集团。也因为此,东林根据嘉靖朝的弊端,从固国本清君侧到清阉宦反奸党到与蛮夷妥协等诸多方面异常执着不惜命,zz正确起来甚至连策略都可以忽略。 所谓东林阻挡税源纯属扯淡,倒是楚党浙党齐党都为了乡党各种减免,东林大谈农工商并举,就是要搞增殖,合着反对皇帝老儿的矿税公公们各种祸害就是抗税?合着要求皇帝老儿先从皇室勋戚着手掏钱掏粮就是离间亲族?为前线争军饷就是吃里扒外要被蹲大牢??? 2、跟李闯和解全无可能,跟八大王倒是有那么丁点儿的可能,原因有二,第一是李闯称帝了,这个肯定绕不过去,第二是李闯是祭拜嵬名元昊的,西贼啊!这跟建奴一属性的!你让天下的汉人咋忍?如果高举夷夏之辨的赤帜,则放任李闯建国绝无可能啊?后来李过李来亨被文阁老招安,那可是弃了国号很祖宗这俩前提下才和解的,让李闯放弃这俩,有可能??? @大罗罗一号
ZT: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金融其实很简单】 至少到两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很精通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转换、贴现值等现代金融理论问题。最后,虽然这些证据表明借贷金融数千年前就出现、甚至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要等到近代才重新提升 金融市场尤其是现代资本市场的好处的确很多,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创业创新,而且有利于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风险挑战、提升生活安全。让孙挺感到冲击的是,金融居然对解放个人、特别是对解放妇女和促进草根创业是如此重要。当然,这些认识也使孙挺很纳闷,既然金融市场这么好,为什么要等到19-20世纪各个国家才大刀阔斧发展呢?比如,为什么中国要到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学着搞证券市场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古巴比伦的借贷 之前我们谈到,最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因跨期借贷而催生出人类文字,说明借贷交易在五千年前就有了,而且应该足够普遍,否则不会激发出记录交易细节的文字。从道理上讲,跨期交换应该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一种需求。按照《经济学人》在2007年的一篇报道所综述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一年里90%的男人都会外出参战,每年有25%到30%的男人会死于战争和狩猎,而引发战争和其他暴力的起因很多时候是灾害,是这些自然风险事件。所以,那时期人的生存风险必然很高,人与人之间以互通有无来应对风险的必要性奇高。只是在那时候,人类是通过部落公有制的办法来强制人际互助,还没有进化到货币化交换,也就不会有基于货币的人际借贷行为。 大约距离现在12000年之前,中东的新月沃土一带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南部地区,首先放弃狩猎采集的游牧生活,发明定居农耕,并慢慢催生出土地等东西的私有制。私有制的出现也催化出货币,让人的小群体(比如,家庭)之间通过货币进行交换。就像我们所知道的,即使到农业社会的发达时期,旱灾、水灾、蝗灾、战争等风险事件,照样导致大面积欠收,威胁人类的生存。在私有制与货币化的农耕社会,为了应对气候风险、平滑收入波动,人们不仅发明了储藏技术,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发明了基于货币或实物的跨期借贷。这就是人类并非一进入定居农耕就发明借贷、而是等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才出现跨期借贷的逻辑。 是不是有考古证据证明这些呢?根据耶鲁大学威廉·戈兹曼教授在《价值起源》中提供的资料看,在古巴比伦城市中,寺庙是最突出的建筑,它起到征收税款、重新分配物品的角色。由于起初的自愿捐赠逐步转变成“强制性捐款”或说义务性税负,就使处于收成冲击之中的农夫和渔民不得不拖欠,要么向寺庙打借条拖欠,要么向他人借款以支付寺庙的义务。但不管怎样,跨期借贷的交易就这样被催生。现在还能找到的最早借贷文字记载是发生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来自于古巴比伦的吾珥第三帝国。那时期的借贷陶片契约还十分简单,只记载了谁欠多少白银,谁欠多少小麦。到目前,大约还保留了十几片这样的跨期借款记录在博物馆中。 到几百年后,借贷合约本身也进化到跟我们现代的很相似。比如,一片陶片是公元前1820年7月留下的,距今3800多年,记录的是一个叫Nabi-il-ishu的人“从寺庙里的太阳神(Shamash)借了9.33克白银,并保证在收获季节还本付息,利息根据本金和标准利率计算,”陶片中也列出了五位见证人的名字和签约日期。 在公元前19世纪中叶刻在石碑上的著名《汉莫拉比法典》,也对借贷利率做出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商人提供谷物或白银的有息贷款,他将就每300塞拉谷物向债务人收取100塞拉作为利息(即利率为33.33%),或者就每1谢克尔白银(180粒大麦大小)向债务人收取36粒作为利息(即利率20%)”。在其他反映巴比伦当时的官方法规的文字记录里,也有类似的利率上限,实物借贷利率设定在33.33%,而白银利率设定在20%。 这些刻在陶片和石碑上的文件充分证明,借贷在4500年以前已经很正规,而且也很发达,否则,借贷合同不会进化到那么规范的程度,《汉莫拉比法典》也不会对借贷利率有明确的规定。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说,四千年以前的巴比伦实物借贷利率高于货币借贷利率,这怎么跟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反映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的情况一样,也是实物借贷利率高于货币借贷利率呢? 时间相隔近四千年,而且一个是在古巴比伦,一个在中国,但利率差别却相似,这当然反映背后一致的人性逻辑。你看到,谷物放贷一般是在青黄不接的春节发生,那时是一年中谷物最短缺、价格最高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手中有二两银子,这时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办法是把这二两银子直接放贷出去,半年后收10%利息;另一办法是用二两银子买一石谷物,并把这一石谷借给别人,等到秋收时要对方还给你谷物。但,问题来了,对方要还给你多少谷物呢?如果你只是要求10%的利息,要对方在秋收时还给你1.1石谷物,那么,在秋收时谷价会很低,那1.1石谷物可能只能卖出得到1两银子,这意味着你以谷物放贷后,实际回报率为-50%。也就是说,站在青黄不接的春季看,未来的谷物价格很不确定但十有八九会在秋收时候跌很多,因此,除非谷物借贷的利率比货币借贷利率高很多,否则,你肯定只想做银子借贷,还款时也以银子还。从这个逻辑中,你了解到,谷物借贷利率高不等于有更多的剥削。 中国早期的借贷证据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借贷最早发生在何时呢?早期中国借贷合约的物理考古证据好像很少有人收集,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推测。首先,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第二最早放弃狩猎游牧的人群,分别在距离现在九千年以前的黄河和长江下游定居下来,逐步发明农耕。也就是,放弃原始生活方式的时间比伊拉克那一带的中东晚三千多年。 另一方面,我们至少知道,最晚在周朝就应该有相当发达的借贷业务,也就是在中国出现借贷的时间不晚于周朝,至少在距离现在三千年的公元前1000年就有,比巴比伦的考古证据晚2000年左右。一个很充分的证据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周礼》,尽管《周礼》的确切写作时间不能锁定,但应该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泉府》说到,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这里说的意思是:泉府掌管用市场税款,收购市场上卖不动、滞销而又切于民用的货物,按原价收购,一件一件地加上标签标明价钱,以待急需的人购买。……凡赊取钱物的人,如果是为祭祀而赊取,那么,不超过十天就要归还;如果是为丧事而赊取,只要在不超过三个月就归还,也不收利息。凡民有贷取钱物的,就同他的主管官一起辨别钱物而授给他,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来收取利息。 因此,《周礼》说明,至少到周朝,人们就熟悉赊账、借款等跨期价值交换的业务了。 另一种能证明早期中国借贷金融发达程度的文件是《九章算术》,这是汉代流传下来的考试题,时间距离现在2千多年。卷七【盈不足】问题说:“今有人持钱之蜀,贾利十三。初返归一万四千,次返归一万三千,次返归一万二千,次返归一万一千,后返归一万。凡五返归钱,本利俱尽。问本持钱及利各几何?”也就是,五次返还之后,本钱和利钱都还完了,那么,本钱和利钱各为多少呢? 而《九章算术》卷三【衰分】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今有贷人千钱,月息三十。今有贷人七百五十钱,九日归之,问息几何?答曰:六钱四分钱之三。” 这些都告诉我们,至少在两三千年前的中国,借贷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后来那么久都没有进一步发展出债券、证券等规范化公众金融市场来。今天谈的第一个要点是,早在五千年以前的古巴比伦,跨期借贷似乎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到四千年以前,借贷合约已经进化到跟现代借贷合约相当接近的程度,连当时的《汉莫拉比法典》都有规范借贷利率的具体细节。第二,在中国,《周礼》规定的泉府职责之一是对老百姓做跨期放贷,界定什么情况下不收利息、什么情况下要有利息以及利率如何确定,说明至少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已经熟悉借贷。而《九章算术》中所包含的金融数学问题,进一步证明至少到两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很精通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转换、贴现值等现代金融理论问题。最后,虽然这些证据表明借贷金融数千年前就出现、甚至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要等到近代才重新提升。 (本文为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ZT:牛奶铁汉头中飞刀继续比赛,昔日斑马欧联杯之王往事蹉跎 from 董糗娣之鞋霸 2016年夏天,在镇江的意大利元老队友谊赛中,我首次和一位童年的偶像球员合影,虽然他的名字也叫巴乔,但在中国的意大利球迷印象中,他似乎并不是那么知名。我清晰的记得,所有人在酒店大堂等待围堵另一个巴乔,罗伯特-巴乔的时候,迪诺一个人走到酒店外的停车场,来到一辆保时捷卡宴旁边,隔着玻璃看里面的内饰,等他回到酒店门口,我找他合了个影。当我们1990年看世界杯,我们认识了罗伯特巴乔,1994年当我们再看世界杯,我们突然发现有两个巴乔,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迪诺巴乔是罗伯特巴乔的弟弟。可见巴乔这个姓氏,让迪诺在很多球迷心中被人淡忘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他和罗伯特一样出色。迪诺出1971年出生于帕多瓦,比罗伯特小四岁,从5岁开始接受足球训练,在13岁被都灵队的球探发现,进入都灵队的青训。1990年1月,迪诺巴乔进入都灵一线队,此时的都灵队在意大利乙级联赛风生水起,正有冲甲之势,迪诺正好也成为了俱乐部的新生力量。这位身材修长的中场工兵,拦截出色,头球过硬,技术能力无懈可击,还有一脚敲山震虎的远射功夫。在都灵队冲上意甲后,他成为了球队的中场主力,此时他还不到20岁。升班马都灵在1990-1991赛季的意甲,成为了大黑马,在伦蒂尼,马丁巴斯克斯,迪诺巴乔等球员的努力下,取得了意甲第五名的成绩,进军欧战区。迪诺巴乔也是球队表现最抢眼的球员之一,很快引起了豪门的关注,赛季结束,他就以100亿里拉转会尤文图斯,但是尤文图斯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启用迪诺,而是将他租借到国际米兰,没想到他表现不俗,也因此入选了意大利国家队,参加了1992年欧锦赛预选赛的比赛。他也和罗伯特巴乔成为diadora签约球员。
ZT:菠啃鲍言论引起球迷愤怒,快乐林也公开反驳 虎扑4月3日讯 据《每日镜报》报道,在昨晚结束的意甲联赛第30轮的比赛里,尤文客场对阵卡利亚里,在尤文小将基恩打入尤文第二粒进球后,他在张开手臂庆祝的时候,遭到了主队球迷疯狂的带有种族歧视的辱骂。而基恩的队友博努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谈到基恩不该去挑衅主队球迷,此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球迷对博努奇的斥责。 许多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斥责博努奇对基恩的这一番说法,球迷们在博努奇的推文“很高兴以一粒进球庆祝我代表尤文的第250场意甲比赛。”这段推文引来了数以百计球迷的回复,球迷们回复的内容大致相同:基恩张开双臂在卡利亚里球迷前庆祝的照片。其中有一位球迷评论道:“这真是足球界的耻辱,足球世界容不得半点种族歧视,你居然责怪基恩。”还有一位球迷写道:“你没有勇气为你的队友挺身而出,你让19岁的基恩失望了,你不是个真男人,为你感到羞耻。” 曼城队的斯特林一直都饱受种族歧视的痛苦,他也曾呼吁英格兰足协能够严厉惩罚做出种族歧视行为的人。他在得知博努奇指责基恩的事后,他也在Ins上发文反驳了博努奇的言论。 斯特林写道:“各有50-50的责任?我笑了。”博格巴也站出来力挺基恩:“我永远支持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人人都是平等的。”来源 :每日镜报
罗吹在行动!在升级!美了!哇哈哈哈哈哈哈! C罗戴帽,尤文3-0马竞 Senhordobolo(比兰伦斯球迷):那一天,C罗用帽子戏法问候了你的球队并把你们淘汰出局,也许这是你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了。但对C罗而言,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The Day that Ronaldo graced your team with a hattrick eliminating you was the most terrible day of your life. For Ronaldo, it was just a normal Tuesday.) Flybypost(拜仁球迷):其实尤文并没有欧冠诅咒,皇马也没有什么欧冠主角光环,这一切都只是因为C罗而已。(Maybe it was never a Juve CL curse, maybe it was never Real witchcraft, maybe it was Ronaldo all the time.)Warrwu(未知主队球迷):本以为在看一场球赛,没想到竟是一部超级英雄的电影!(Thought I was watching a soccer match. It turned out to be a superhero movie.) maman12345(切尔西球迷):人们说你在赛前吹牛逼说要上演帽子戏法带领球队逆转晋级,而你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不是吹牛逼,你****!(They say you are bragging to score a hatrick for a comeback in a champions league but you actually make it.)ankitm1(皇马球迷):如果你想写个剧本,今天的剧情绝对是最佳选择,没有比这更精彩的戏剧了!(If you were to write a script, this is exactly what most of us would have written. The most drama possible.) mayjaz43(曼联球迷):这不是戏剧,这只是C罗的纪录片而已。(It’s not a drama, it’s just Ronaldo’s documentary.)Hasan1221(未知主队球迷):蓄力待发的C罗和用力过早的西蒙尼,这就是造血和早泄的区别…(Ronaldo just saved his energy while Simone ejaculated too early, t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sperous and prospermia.) Ascaritos(未知主队球迷):欧冠里的C罗,就是足球世界里的查克-诺里斯!(Champions League Ronaldo is like the Chuck Norris of football.) (注:查克-诺里斯就是在电影《猛龙过江》里和李小龙决斗古罗马竞技场的终极boss哦!)
律法独立的好,这个是可以通过博弈论来进行证明的。 假设一个局存在纳什均衡,且终局之前不更改局内策略组导致均衡消失的前提下: 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主动或确实已经下注的“责任”(不下注就玩儿牌,有赢没输那就彻底把纳什均衡的存在前提打翻了),下场成为player,通常来说,player可以有条件的在局内任一回合选择一种身份,出招或者应对,然后利用局内可以使用的策略,分个输赢——如果出现争执,则就需要上裁判了,这个裁判等同于司法仲裁。 于是可想而知,当局裁判是不能下场当player的,就好比现在的司法仲裁,任一方可以选择要求某个仲裁委员酌情回避,换可能更加公平的上来——当然裁庭可以说质疑不成立,拒绝换人。法院也是如此,人民陪审员(后清这个制度形同虚设,等于不存在)跟法官理论上都得避嫌。 通常,在民法契约里,甲方就是出招者,乙方就是应对者,契约达成则结束一局;契约未达成,且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嫌疑的时候,那就准备司法或仲裁了。 在政治,实际上也差不离这个套路,按理讲,民(或者哪个东东代表人民)是出招的,衙门是接招的,则司法就必须独立在需要时候当裁判——当然法家残贼(蛮夷也差不多)的治下全满拧乱套了,压根儿没局,也谈不上博弈的真实存在。结果就变成了官长吃人,百姓无处伸冤,如果官长内讧,那么则各种阴谋倾轧盘外招乱飞,还搞不定那就干脆比枪杆子……呵呵…… 没有普遍的博弈局存在,制度就不可能进化,人们就不可能充分参与交易创造价值,社会就不可能积累财富并民心安定,荀卿的大凝之世或者华夏的大同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所以,高三把宋明的县令权限照搬出来,其实是不对的……华夏历代先贤不懂博弈论(毕竟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才被证)没辙,但是既然是YY穿越,还拘泥于已经被证伪的套路,未免有些遗憾了…… @幸运的苏拉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