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orxing yuorxing
关注数: 19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177 关注贴吧数: 11
“一心为他人”是最大的自私 记得刚到美国学校里就老听到老师说“团队精神”(Team),起先以为这与中国的“一心为他人”是一回事,但吃了批评后才豁然醒悟,明白这指的是“为大家做最好的自己”。中国人很迷惑为何美国人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同时却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角度投票选举,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相反,许多国人口口声声“一心为他人”却为私利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自我标榜者说到”我一心为了他人”,”我们是不提倡个人私利的,我们是讲集体利益的!”,听起来道貌岸然,说者也是自我感觉无比高大,使很多听者为自己内心的”私心”感到无耻、感到自卑,不由的生出几分崇敬之情!但大家何尝会想到,这样的话自身就是不合逻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是社会分裂的开始,贻害无穷!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他人”,社会中是否存在一个叫”他人”的人?很显然是没有,只有建立”自我”的概念,才能产生”他人”的概念。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中的人,怎么会产生”他人”这个概念呢?所以说,”他人”这个概念就是个人中心论的产物,只有先有自我中心的立场,才能有他人概念的产生。一个个人中心论的产物说它不是为了个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当一个人说”我一心为了他人”时,他就已经结结实实的站在了自我为中心的立场上,因为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我与他人是不同的,我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是不同的!当然,他如果说”我一心为了我自己”,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也是强调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立场都是自我中心。还有一句类似的话叫”我一心为了集体的利益”,这句话隐藏的意思也是自己和集体的割裂,自己不同于集体。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说”为了太阳系的利益而毁灭地球”,这句话就意味着地球的利益已经从太阳系的利益中割裂了,地球的存在已经成为太阳系的威胁,如果地球和太阳系的利益是一个紧密的整体的话,毁灭地球就绝不可能造成太阳系利益的增加!所以说,那些一心为了他人的人,逻辑上来讲已经承认自己成为了他人的威胁,让威胁他人利益的人来保护他人利益,不是很不靠谱的事吗?”我一心为了他人”还包含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可以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个人的利益,这样的逻辑一旦成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合法的被另一个人所掠夺! 说到这里,很多人很疑惑,如果我们即不能一心为他人、也不能一心为自己、为集体,那么我们该如何思考呢?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更为公正的视角呢?如果我们能感到这样的疑惑,就意味着我们开始挣脱蒙昧,开始理性的思考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来开始我们的逻辑,我们先不建立”自我”这个前提,而是平等的看待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人”,这样就不再存在”他人”的狭隘视角。当我们使用个人这个概念时,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会中所有的独立个人。这样一来,我”一心为了他人”就自然要改为”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人的权利”,我们的思考就转向如何在社会层面建立起平等的、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这样一来社会便走向文明和理性,个人不再需要跪求强权者的施舍,也不再害怕强权者的掠夺!因为所有人,包括强权者本人,都具备平等的权利。我不需要你为了我而牺牲,同样你也无权要求我为了你而牺牲! 建立平等的”个人”概念是文明社会的起点,也是法制社会的开始。个人主义一直是我们理论界火力的重点,被扣上了自私自利的帽子,殊不知这顶帽子没有扣到别人的头上,却结实的带在了自己的头上。个人是指每个人,everyone的意思,而不是具体个人。每个人个人意识的觉醒,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协商的开始,是社会达成共识的开始。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国防安全都是所有个人之间的责权利的协调结果!世界发展的现实也告诉我们,尊重每个人利益和诉求的社会更为文明强大、社会更加高效有序。认为个人得到尊重后,就会导致社会混乱、国破人亡的思想,本质上是对人性的绝望,认为人的内心是恶与暴力,这属于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信仰问题,我这里暂不讨论。但我相信,人绝对不是恶与暴力的化身,我不否认有恶势力的存在,但”我相信群众”,人民一旦获得充分的权利,必将造就善的世界。 ”一心为了他人、为了集体”的说法,生造了”个人”与”他人”对立的观念,强调了个人主义的立场;暗藏了损害个人利益合法的结论;否定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的说法一旦成立,则意味着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法制等原则无法建立,社会必然因无法达成共识而走向分裂,分裂的散沙社会又必然需要强权来统治,这就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恶性循环,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强权横行的原因。(原作者:李家健)
刘忠良:剖析中国经济之病的真相:2011分析中国最给力文章! ——2011年分析中国经济之病最给力文章之一,带你解密中国经济之病的真相 刘忠良 【欢迎转载!深度剖析中国经济与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探究中国经济之病的根源和我们所面临问题的根源之所在,不容错过,请一读到底。】 我没有学过高深的经济学,但明白经济的基本构成就是生产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顺利衔接,分配十分重要。有了货币,就多了货币联结生产消费和货币分配财富。有了政治权力,就有了超越经济个体的力量,制定规则,影响经济社会运行,成了经济中一支看得见但又经常被人忘记的手。经济的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的根源,除了经济社会与人的规律之外,也大多就是这几个问题了。规律我们可以去了解,但我们无权责怪,不能归结为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规律之外人为的事情。 在2011年全球经济不稳定、中国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困难,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出现了“跑路”潮,危机暗涌。但另一方面,高利贷利息惊人,房地产依旧暴利和难以压住的疯狂,通货膨胀让中低收入民众很煎熬,似乎又是经济过热的征兆。一边是实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之虚,另一边是金融与房地产之高利润,中国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
刘瑜:应破除所有权威和偶像崇拜   刘瑜:年轻人口膨胀,这和国家稳定性的关系高度相关,从1970年-2007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面,80%的国内冲突都是发生在年轻人口急剧膨胀的国家里,也就是30岁以下的人口占他们的人口60%或者60%以上的国家里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年轻人的大量存在和这个国家政治的生态是紧密相关的。 年轻人虽然往往代表着激情、力量、理想主义、正义感,但是他的力量并不一定总是用在正义和积极的事业上,他可能是抗击和抵抗暴政专制的力量,但是他也有可能是被暴政和专制利用的力量。年轻人虽然你们的力量很强大,但是到底用在哪个方向上,这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选择。 我认为青年觉醒的标志是你从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运用你自己的头脑和理性进行思考,运用你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思考,这才是青年觉醒的标志。青年觉醒的标志是我应该怎么办,我作为张三、李四我应该怎么办。这里面不是站队的问题,不是说现在流行自由民龘主就跟着自由民龘主走,十年前流行民族主义就跟着民族主义走,这是另外一种有害的东西。“谁赢跟谁”,这是非常有害的思维方式,无论你最后思考的结论是什么,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到达的那个结论,你这个国家的走向可能都是非常危险的。青年人要相信你自己,破除任何的权威崇拜和偶像崇拜,无论是政府或者所谓的公知,运用你自己的头脑和理性证明你配得上自由。
闾丘露薇:这些丁克们 华商报专栏 -------------------------------- 因为做节目的关系,在微博上寻找丁克家庭。所谓丁克,就是英文DINK,而这个缩写词的中文意思,就是“双职工夫妻,没有孩子”。   在北京的一个酒吧,两对丁克夫妻坐在我的面前,他们都结婚超过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他们选择丁克的原因并不相同,其中一对是因为从相识相恋开始,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孩子的问题,就算这十多年的婚姻里面聊起过几次,也都是一句起,两句止,因为两个人的想法和相恋的时候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想也不想这个问题。   另外一对,则要深思熟虑得多,他们不断地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要生孩子,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妻子担心,自己爱的能力就是这样多,如果多了一个孩子,就会削弱对丈夫的关注和感情,而丈夫则一直在想,如果有了孩子,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生活。因为在他的眼中,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学业,竞争,他看不到一个可以快乐起来的理由。   身为一个母亲,在被他们反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无法回答,因为和其中一对夫妻一样,我从来没有想过不要孩子的问题。至于是不是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人生,如果想得多了,在我来说,会变成一种无解,因为这涉及到生命的意义,快乐的定义,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每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导致最终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正如我这些天接触的好几对丁克夫妻所说,他们要的就是这种选择的自由。而意识到自己可以选择,特别是对于婚姻家庭的存在方式,这应该是从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开始,因为比他们年长一些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在依照一种社会认定是正确的标准生活着。   不过,虽然意识到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并且行使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毫无压力地生活。家人通常还算是宽容,同辈的朋友,说过也就算了,倒是那些不算亲密的年长者,总是用一种关心的姿态,来提醒他们,这样做,似乎有点问题。   当然,这还算是温和的,采访一个学者,他一直坚持,现代婚姻的本质,就是要多生孩子,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聊起丁克家庭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地说:“这只是借口,他们肯定都是因为生不出孩子。”看着他斩钉截铁的样子,我很是惊讶,因为如果外人看他,那也是一个在一些行为上不符合传统的,或者说是主流标准的人,通常这样的人,明白被无法理解,甚至被投以异样眼光的滋味,为何却会选择相信这样的理由,不相信别人和他一样,选择不是为了掩盖,也不是寻找理由,选择就是因为自己想要这样。   丁克家庭,在很多生育率低的国家,已经是普通不过的事情,多元的环境,也让这些家庭显得普通不过。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或者是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有那样一批到了生育年龄的年轻人,他们做了这样的选择。从最新的人口普查的结果就可以看到,上海的生育率已经低于1,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并非一对夫妻至少有一个孩子,而北京也就是刚刚超过1,中国整体的生育率只有1.5,低于2.1这个更替水平。   而丁克家庭的出现,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他们老的时候,谁来照顾?“我相信政府,到时候总是有养老院可以给我住吧。”对于这些夫妻来说,这个问题显然还有些遥远,但是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对于未来老去的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