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wolf1985 redwolf1985
关注数: 61 粉丝数: 319 发帖数: 12,626 关注贴吧数: 190
国产单机最大的门槛还是广电 因为无法普及单机,所以没钱赚,所以没人做。实际上最近几年门槛变低了,虚幻平台是免费的,很多技术成熟了。 电竞大门打开了,让一堆电竞玩家吃到红利,手游大门打开了,让消消乐吃到红利。 但单机却要防沉迷,电竞不防沉迷。电竞是正当的,因为能贡献GDP,手游不防沉迷,大多数手游实际上游玩时间超过了一款游戏应有的时长,你玩单机3D游戏可能玩一小时有3D眩晕就休息一会不玩了,天然防沉迷。手游没有,再不济还有短视频。打发时间是人的本能,看短视频平台,要比长视频学到的内容少的多,却更容易沉迷。短视频和微博,干掉了博客和长视频。 广电从2018年开始版号审核,这几年通过审核的都是休闲类为主,单机就手指能数过来,所以国产单机就只能挣外国人的钱,(譬如原神),说好的扩大内需呢。单机审核会给一个ISBN版号,看着类似消消乐这样的游戏才能拿到版号,不是很可笑么,把单机游戏比作图书,那你会看一堆没有任何剧情内容的图书么。 让中国人赚外国人的钱,这个门槛很高的,大多数人拦在了入门学习,没有网络这个基础上和语言上了。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法律之类问题。 我看到姜子牙电影是有点酸葡萄的,因为这帮人不愿意做游戏,据说从暴雪挖了一个中国人,来振兴国产动漫,虽然很好,但是想着游戏人却没有游戏理想,感觉有点酸。 单机消费并不贵,跟看电影比起来,买音乐CD也不贵,但电影谁都愿意去做,虽然亏的更多。
国产RPG有办法跳脱出仙侠这个框架么? 有一段时间会追一些仙侠的电视剧,最开始的原因是看例如《仙剑奇侠传》这样的故事搬上大荧幕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在仙侠电视剧里面,大部分评分都很低,这个原因在于编剧水准甚至不如原作(小说或游戏),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电视剧这种形式的载体,剧情要有深度,那一定离不开两个字——“人性”,例如同样是神话故事的白蛇传(新白娘子),为了突出的是蛇妖也有爱情,也就是把蛇妖刻画的和人无异,具有人的形态,有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取得成功,而非一段奇幻冒险。但是看过这么多仙侠电视剧,觉得大多数仍脱离不了跟武侠电视剧一样的套路,去讲人,讲人性的故事,套一层仙侠的皮去讲类似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表达的东西,让这一类类型片为了深度变得不那么纯粹。我个人看过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李易峰主演的《青云志》的里面的一幕,虽然这部电视剧评分非常低。就是主角上山,过桥时被龙发现身上有邪气的一幕,这一幕的设定是最符合仙侠设定,即仙侠的故事里,不都是人类,而大部分仙侠小说电视剧的故事,其实都和90年代流行的武侠故事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还更差。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特效水平差,无法像国外例如《指环王》、《霍比特人》之类的做出令人信服的特效。 基于对仙侠和武侠的思考,我去研究了下最早的仙侠小说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这部小说被很多人称作仙侠小说和武侠小说的百科全书,很多武侠小说和仙侠小说汲取了这部小说的营养,比如御剑飞行,比如降龙十八掌。虽然没能看完,但是看了一些章节后能够有一个大致的感受,如果说传统的武侠小说是写人情世故,那么《蜀山剑侠传》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RPG,因为里面太多的景致妖物的描述,小说给人感觉都是讲一些发生在人烟稀少的、环境奇险地方,而战斗的敌人不总是具有人类形态的敌人的故事,即使写人,都冠以各种仙的称号,各种出世的仙人。让我大致总结出了一个结论,武侠小说是写人的,神话故事是拟人的,只有仙侠小说里才会用到拟物这一手段。类似的比如《重装机兵》这个游戏,就有很多仿生怪物,使用仿生怪物本身并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仙侠小说也有很多这样的手段。那么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对剧情至上而非世界观设定至上的人而言,评分自然不会高,因为没有深度。这就是平台的差异,你在电视剧平台上无法完全还原《仙剑奇侠传》游戏中表现出的现实世界无法存在的气势磅礴的奇幻景致(锁妖塔、血池、傀儡洞、水妖、世外桃源、天宫、水底世界),和各种凶神恶煞的奇神异怪。但游戏平台可以圆你这个梦。如果要翻拍游戏成为电视剧或电影,剧情还原是一方面,真正能还原场景和妖怪反而能更让我给予高评价,因为只有这样这个类型片才能成立。就好比你看成龙的电影(功夫片)这种类型片,注定不会奔着剧情深度来评价,而是对该类型的创新程度,成龙之所以走下坡路,不是说他的电影要往演技和剧情深度方向发展,因为剧情有深度的片都是文艺片,而是功夫片这个类型片创新枯竭了,成龙本人拍不出新意来了,但功夫片成立的要素之一便是武打,剧情为辅。所以仙侠类电影电视剧成立的要素,一定要有奇景异怪,想要跟欧美的魔幻做出区别,就要有服装、建筑等许多方面的差异。 PS平台上有一作《射雕英雄传》,这个游戏除了配音良心、全3D外,其他方面处处缺少诚意,而关键最有RPG元素的冒险感,只存在于游戏中期离开桃花岛遇到沉船后,漂泊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山洞出现了游戏里仅有的非人类形态的敌人,这一段冒险最具有RPG特色。除此之外全游戏基本上在路边打差异化不大的人类形态的敌人。最复杂的迷宫便是游戏最开始梅超风藏身的迷宫,后面全部缩水。当然武侠类rpg也有经典,比如金庸群侠传或武林群侠传等等。 所以要做中国人的RPG,能选什么题材呢,也就真的只有仙侠(或神话)两条路了,但突破局限做现代或未来科幻题材,亦或是架空魔幻,肯定不会轻易的被接受,觉得我们是模仿。其实中国风格的末世也可以取材咱们的科幻电影,比如《流浪地球》,就是个不错的设定呢。地表和地下、太空船三个世界,还有时间演变,恶劣的环境可能衍生出一些特殊的生物或人工智能,类似于中国人自己的《光环》游戏,也不错呢。想想做成复古的jrpg都很好玩的说。
国漫和国产科幻电影兴起了,什么时候轮到单机游戏。 今年在电影、动漫、电视剧圈里有三部3A级别的作品 电影是《流浪地球》 动漫是《哪咤》 电视剧是《长安十二时辰》 前两部都赚番了, 长安十二时辰小火, 感觉是受了播出平台的影响, 或者是某种原因无法在卫视播出, 只是赚个口碑而已。 游戏也是一样, 无法受到广电等部门的待见。 如果广电能够放开对游戏的成见, 可能单机游戏才有出路。 就像现在很多电视剧题材一样, 不是因为我们拍不出好看的电视剧 而是拍出好看的电视剧都上不了卫视播出(题材敏感)。 《长安十二时辰》号称长安版的刺客信条。 遗憾的是没有卫视播出, 可能是因为对历史题材改编有些敏感, 充斥卫视荧屏的尽是低智商无脑偶像剧。 电视剧存活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够有较好的播出平台。 实际上拥有像《哪咤》之类的技术,和资金, 用于制作游戏上也一定能做出好的游戏, 所以感觉不是说我们没钱和实力做, 而是做出来风险很多会亏本。 关键是需要改变大家对游戏的观念, 不在妖魔化游戏,承认他是一种艺术形式, 这个要靠广电, 电子竞技都可以被认可 养活了很多人, 也许是因为贡献了gdp。 单机游戏很多是艺术, 他有和小说一样的叙事, 有和电影一样的镜头表演, 有和动画一样的绘画, 现在能够看到对传统民乐的传承的机会 也只有仙侠游戏这样的载体了。 虽然会有中国风的流行歌曲, 但以歌曲方式来表现的民乐, 无法像游戏里可以表达更多的东西, 比如战斗曲,场景曲。 此外它和小说、电影、动漫一样 只是娱乐形式的一种。 今年的《流浪地球》、《哪咤》票房超出合理预期, 就是代表了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诉求, 我们很想看到好看的电影和动漫, 但市场上充斥着圈钱的作品, 我们以前都默默接受了, 感觉好像就应该这样, 玩着页游怀旧, 一刀9999级, 然后突然发现, 原来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