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灯火🔥
岸上待明年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关注数: 209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10,332
关注贴吧数: 15
一篇关于钢笔的文章——————————————— 钢笔 村上 一篇关于钢笔的文章 ——————————————— 钢笔 村上春树 钢笔屋位于大马路上的第二个路口进去的街道,那条古老商业街的中央地带。门面是两扇玻璃门,连个招牌也没有,只在门牌的旁边写着小小的“钢笔铺”三个字而已。那开闭的状况非常差的玻璃门,好像从打开到完全关紧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 “当然,没有介绍信可不行——不但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价格也不便宜。不过啊,店主会为你量身打造出梦幻般的钢笔。”友人说。于是我就来了。 店主人约六十岁,整个人得感觉就像只栖息在森林深处的大鸟一样。 “请把手伸出。”那只“鸟”说。 他逐一测量我每一根手指的长度与粗细,确定皮肤的脂肪比例,又用缝衣针检查指甲的硬度,然后将我手上的各式大小伤疤都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么做下来,我才发现手上的伤疤还真是形形色色。 “请把衣服脱掉”他简明扼要地说。 虽然不明就里,我还是乖乖脱掉了衬衫。正要脱下长裤的时候,主人连忙制止了我:“不必,上身就可以了” 他用手在我背后游走,用手指沿着脊椎从上而下按下去。“人这种动物啊,是靠一节节的脊椎骨来思考、写字的哟。”他说,“所以,我必须制造出能够与当事 人脊椎骨契合的钢笔才行。” 接下来,他询问我得年龄,问了我的出身,又问了我每个月的收入。最后,他问我到底打算要用这支钢笔来写什么东西。 三个月后,钢笔制作完成了——一支有如梦幻般与身体完全契合的钢笔。当然,并不能单靠这支钢笔就能写出梦幻般的好文章。 如果是在那种可以买到如梦幻般与身体契合的文章的店里,或许我就不只要脱掉衬衫了。 ——————————————— 虽然名为“钢笔”,但这篇文章意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的本质。写自己去钢笔屋定制钢笔的经历的同时,也涉及了经济学道理以及深刻的哲理: 对于一支小小的钢笔,卖家要这样费尽心思地量身定制,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绝不苟且。 其实我们平时过多的去关注了销售的方法,却忘记了实际消费者想要的感觉,那种独一无二的享受,那种专属感。而这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愿意为之付出的。 ——————————————— 镇楼图摘自网络,有画家水印,侵删。图中所画便是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即村上春树文中的“钢笔屋”。
200519【水帖】水水这张图,懂的自然懂。看破不说破,给本 200519【水帖】水水这张图,懂的自然懂。 看破不说破,给本水神留条活路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我们的性命、生活方式,危在旦夕。犹如一块易碎的玻璃立在电线上,位于柏油马路上方,而我们祈祷着阴天不会落雨一滴,但我依然在笑;我们会战斗,我们会流血,但我依然在笑;我们要面对敌人,一些因形势所迫而助纣为虐,另一些是嗜血成性的亡命凶徒,我们要终结他们,亦如终结今日的进攻,亦如终结我们的痛苦,但我依然在笑;我们将离开至亲,穿过危险重重的道路,远离和平,踏入战场,但我依然在笑。因为我们会从今日的战斗中找到荣耀,我们将会尊重和保护这座死人之地中的活人堡垒,我们必将胜利。你们要相信国王,我们必将胜利。今天我微笑、大笑、我万分欣喜,因为在今天,我们梦想相通,我们心神合一,今天,我们团结一致! 强调:1.慷慨激昂 2.看不惯那些恶搞以西结“依然在笑”这句话的 以上。
200423【水帖】原创读后感:从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出发,浅谈 200423【水帖】原创读后感:从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出发,浅谈钢笔与现代人的关系。 《文物•旧书•毛笔》(节选)朱自清 至于毛笔,多少年前教育部就规定学生作国文以及用国文回答考试题目,都得用毛笔。但是事实上学生用毛笔的时候很少,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这个问题现在似乎还是悬案。在笔者看来,文物、旧书、毛笔,正是一套,都是些遗产、历史、旧文化。主张保存这些东西的人,不免都带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多少少有些“保存国粹”的意思。“保存国粹”现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坏话,等于“抱残守阙”,“食古不化”,“迷恋骸骨”,“让死的拉住活的”。笔者也知道今天主张保存这些旧东西的人大多数是些五四时代的人物,不至于再有这种顽固的思想,并且笔者自己也多多少少分有他们的情感,自问也还不至于顽固到那地步。不过细心分析这种主张的理由,除了“思古之幽情”以外,似乎还只能说是“保存国粹”;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先民的优良的成绩,所以才值得保存,也才会引起我们的思念。我们跟老辈不同的,应该是保存只是保存而止,让这些东西像化石一样,不再妄想它们复活起来。应该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 (以下为原创内容)前日偶然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物•旧书•毛笔》,心有所感,遂姑妄言之。 今天的人们或为生计疲于奔波,或为前程埋头苦学,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抵就是这样罢,忙碌的灵魂在奔波与疲惫中度过漫长岁月。生活正如是,人生亦如是。 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新型书写工具应运而生,它们价格低廉,书写顺畅,绝不漏墨,很是可靠,伴随着现代人忙碌的学习、生活。 钢笔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或者收藏品,它们甚至还在一定的时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例如,二战期间,派克“51”型金笔曾达到等同于货币的地位,可用于在战场直接交换弹药和补给品。尽管是这样经典的书写工具,今天仍坚持使用的人,恐怕寥寥无几,哪怕是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钢笔作为一种有些许“老气”的书写工具,对忙碌的现代社会表达出不适应性,并因此被大多数人拒之门外,这是历史进步的侧面反映和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做到的恐怕也只有无奈地顺遂自然了。 钢笔之于21世纪的我们,大概就相当于毛笔之于上世纪的他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现在的我们如果不妨沾染些“思古之幽情”,品一盏香茗,持一支情怀,汲一缕墨香,写人生况味。
200419【水帖】毕加索官方广告,笔尖制作流程图上赫然刻着“4810”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