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若 婴若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7 发帖数: 8,768 关注贴吧数: 1
同时行持轮涅二法,则无法迅速成办出世间法。 如上所述,同时行持轮涅二法,则无法迅速成办出世间法。如吾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求证佛果,于六年中仅日食一麦饮一滴水,勤修苦行,后于金刚座处断尽一切障碍,现证圆满正等觉果位。尔时世尊思惟:若宣说微妙实相之见,众生愚痴无法了知。故于道场静处无语独坐。是时,大梵天王及帝释天以神通观察后,便于世尊前供养白色右旋海螺、千幅黄金 轮,三次祈请世尊宣演正法。佛陀即趋波罗奈斯(鹿野苑)初转四谛 轮:上至有顶下至地狱间,一切有情皆为三苦所逼迫,若问彼因从何而出?均由业与烦恼所生;业由谁集?当知乃身语意三门。若三门为恶行,其所缘贤劣之境:如积集一切贪欲之业,即为堕入饿鬼道之无谬因;积集一切嗔恚业,即为堕入地狱道之无谬因;积集一切愚痴业,即为堕入旁生道之无谬因。如是,世尊依次宣说集谛身语意三门及三毒烦恼之对治法,后阿若、乔陈如等五贤部及五百比丘依寂静处,于等持中获见圣谛,而解脱轮回之苦。复次,经藏中云:“何为菩提心,彼为自心也。”故调伏自心之方便即为等持。初时应以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报因果等法而厌离轮回,其后生起无伪大宝菩提心,于无自私中,为利他之心契合身语而行持。论藏中云:“一切诸法总义,即因无相、果无愿、本体空性。”由此三解脱门而抉择贤劣诸法。教法三藏依戒学抉择取舍,定学善住一心,慧学依佛陀无垢教证,断除对诸法如实自性之增损。以上即为三学摄略教授。-------救渡一切众生痛苦之大事业教言 大持明蒋扬·龙多嘉参 著
图忆精华(推荐) 图忆精华(推荐) 作者:高云 图忆世界 发布人:tooeorg [ → 推荐给我的好友 ] 上篇文章:图忆的角色下篇文章:中文材料的背诵 前面的文章,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对图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而没有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本文现在就进行这一工作。语言环境的分类 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局部的语言环境是指学习者部分时间生活或学习于该门语言环境中。而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虽说成天放英语磁带、听外文广播也是一种营造人工语言环境的方法,但那只是自然语言环境的一种简单延伸。我们主要关心大脑内部的人工语言环境。 拥有语言环境只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说学习者处于某种语言环境中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无论哪一种语言环境,学习者的思想都必须融入这种环境才能起作用。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生活在英语国家中或成天听外语磁带、英语电台就可以学好英语的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就像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果不主动读书的话,他的知识不可能自动增加。另一方面,学习者不要因为缺乏自然语言环境或局部语言环境而忧心忡忡。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良好的大脑内部的人工语言环境是其它两类语言环境的终极目标,因为那是学习者在大脑内思考和组织语言的内部空间。 对文字材料的完全背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营造人工语言环境的办法。也可以说是学习者完全融入语言环境的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有意义的文字材料总是对某种场景的描述,这种虚幻的场景就是人工语言环境。 必须注意,完全背诵和熟读、理解、分析等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100度的水和99度的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您已经可以驾驭您背诵的东西。而后面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说明,您知道有这么一些东西,但它们基本上仍然处于您的思想之外。就像大街上的美女,一般您只能看看而已。 包含思想或内容的文字材料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的。更高级的单位是段落和篇章。对于教材来说,是课文。不背零散的单句,背课文 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暂时记住了单句,也很有可能记不住究竟记的是哪些单句。打个比方说,您认识班上的每个同学,但要您背地里列出一份他们的名单,却很可能要漏掉那么几个。这种“漏掉”就是遗忘个体特征的开始。如果不能经常接触这个集体或这些个体(例如毕业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个体间的关系的印象被削弱,关于整体的印象会进一步模糊,这样就加速了个体特征的遗忘。换句话说,就是在遗忘您曾经辛辛苦苦背诵的单句了! 因此,在缺乏自然或局部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对应于上段比喻中的毕业以后),必须使背诵的单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且要给予这种逻辑关系以一定的关注(尽管目标仍然是单句),不然就很容易出现漏掉—淡忘—遗忘的现象。总之,由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句子组成的课文,比没有内在联系的同样数量的句子群更易于记忆,并且记忆的时间更长久。 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人工语言环境的优劣的区别。由独立语句组成的句子群,是谈不上什么场景的。每个单句表现的场景过于简单,单句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因此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有序的、有意义的、清晰的场景。 反之,一篇结构清晰的课文,表现的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在头脑中背诵、复述它,就是在营造人工语言环境,背诵者就是生活在结构良好的人工语言环境中。而且,这种语言环境比自然的语言环境更规范、更浓缩、更具有学习的价值。大量地、集中地背诵课文,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的、结构严谨的疯狂,也可以说体现了逆向英语要求的对学习内容达到“化”的精神。事实上,对大量文字材料的完全背诵是这些方法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背诵大量课文是困难的。图忆方法的出现,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 图忆,顾名思义,就是“看图记忆”,就是“TOO Easy”。开发右半脑的潜能 很多人都知道人脑的左右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具体地说,左半部分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等,而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等。传统的机械记忆仅仅使用左半脑。通过将记忆内容与相关的画面联系起来,即同时使用左右半脑进行记忆,是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方法之一。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对事物的直观认识有助于持久的记忆以及在此记忆基础上的推理。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的思维是直观的。因此,只要学会了将抽象的事物用图示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人的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得到难以估计的提高。 所有的课文都是为了阐述某种事物。这样的事物可能是易于直观化的。例如,对某个人和物体的外观的描述。也可能是很难直观化的,例如对人的性格、心理的描述,对哲学问题的辩论等。图忆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对事物和过程进行直观化描述的方法,从而使大脑内部的人工语言环境有了形象化的、明确的、逐渐规范的表示,使其易于记忆。
关键不在你诵多少经而在把它变成自己一生当中从头到尾修行的次第 念诵《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算不算修行呢? 至尊 夏坝仁波切答居士 Post By:2008-5-4 17:14:01 居士问:请问师父,念诵《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算不算修行呢?◇仁波切:汉地的一些佛教徒沾染封建迷信的很多,疯疯癫癫,装神弄鬼,根本不懂什么是佛法,对佛法僧三宝一概不知,如何达到解脱也一概不知,而且有些人讲佛法头头是道,可是到自己实修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他们没有次第,既然没有次第就没有课程安排了,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说到《法华经》、《华严经》还有《楞严经》,你怎么修?没办法修。《阿弥陀经》你也不可能修,《金刚经》更不可能修了,为什么不可能修呢?因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经,可是你没有修《法华经》、《华严经》的方法。为什么没有呢?你想想如果你上十层楼的话,要么要有楼梯,要么要有电梯,不然你怎么上?一步登天?同样,法是非常非常重要,要么象龙树菩萨所说的《宝鬘论》中的方法去修,或者象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的方法去修,或者按寂天菩萨所说的《入菩萨行论》去修。这些经论早在1000多年前就翻译成汉文了,大藏经里面有。如果拿出这样一套修行方法放在《法华经》和《华严经》里,你把一切八万四千法门归类于这些修行次第当中,修起来就会一点也不费力。可是我发现汉地有很多人说的时候头头是道,可是真正修起来他真不知道怎么修。比如,我问为何发菩提心,他会说为了众生成佛;我问如何修这个菩提心呢?他会说天天想为了利益众生。不是这样,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比如有人说《阿弥陀经》,修阿弥陀佛的境界很简单,天天念佛号,念《阿弥陀经》、念《无量寿经》。是要念这些,但是你念这些经就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吗?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有三种人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种是戒律非常清净,最后才能造非常广大的福报,还要发菩提心再出家,然后到达西方极乐佛国。这是最殊胜的;另一种是出家,不用造更大的福报;还一种是不出家,但要造非常大的福报等等。《无量寿经》里又提了三个:孝敬父母、奉侍师长、修十善业。这些若修不好你怎么去见阿弥陀佛?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诵多少经,而是在你诵经后,把它变成自己一生当中从头到尾修行的次第,这比任何一件事情都重要。
藏传佛教的“五明”zt 藏传佛教的“五明”2008年04月23日 星期三 17:19 藏传佛教的“五明”五明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知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负担,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种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行善法.趣向解脱。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又要不使众生有所累负,必要掌握世间的五种知识与“生活技能”。这就是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声明:菩萨在世间救世度生,必要与众生传情达意,以授予众生清净解脱之法。在与众生讲授佛法时,必须言简通俗,演说流畅。因此,在世间救世的菩萨,必要对世间的各种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勤加修习。才能使佛法的真谛准确无误地弘扬,才能使佛法的真谛顺利地得到传播。对世间各种语言.文字.书写.声韵等学问的掌握,就是声明。工巧明:菩萨乘愿在世间救世度生,要想不负累众生,不给众生带来负担,就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工巧技艺。以为自己的生计,即能自养其色身,又可以为众生提供服务,自利利他。否则,菩萨在世间只能沦为披着袈裟的寄生虫。不但不能救世度生,反会负累众生,给众生带来负担。所以,真正住世度生的菩萨,都必要掌握一些世间的工艺技能。不但可以自养其色身,不负累众生,又可以聚财布施。又可以与众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嬉戏.共同游玩。才能更加亲近众生.贴近众生,以便伺机点化众生,授以清净解脱之法。对世间一切工艺技能的掌握,这就是工巧明。医方明:世间的众生,常常受种种的身心疾病的痛苦。身体多有残缺损伤,对病痛心中常有忧苦.烦恼。住世的菩萨,对这些身心深患疾病的众生,必起大悲之心(悲无量心),并要施以援助。就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治疗身心疾患的医术,以减灭众生的病痛。在减灭众生病痛的过程中,伺机点化众生。让众生明白:世间的药物与医术,只能除去肉体上的痛苦,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众生所受的种种病痛与烦恼,都是往昔恶业果报所制。只有依佛清净之法而修行,才可以彻底铲除诸业病痛,才可以彻底摆脱世间种种疾患的困扰。掌握世间一切与治疗身心疾病有关的学问,就是医方明。因明:在世间有信仰各种宗教,各种思想的众生。菩萨要想乘愿救世度生,就必要对世间的各种“善恶宗教”.各种学术思想的缘起与因果关系,分析的透彻明了。勿使自己混肴,要做到了了分明。这样,才能伺机度化具有各种“善恶宗教”思想.各种学术思想的众生。才能使众生不至被邪见所迷惑,而误入歧途,坠入愚痴颠倒之中。所以,住世的菩萨要想救世度生,就必要掌握世间的一切“善恶宗教”思想.与学术思想的缘起与因果关系,及符合逻辑推理的能力。才能在护持佛法,与邪见辩论的时候,不致使自己的思路混乱,反生矛盾。避免不但不能弘法利生.破邪显正,反使佛法的真义被曲解,难令众生信服。掌握世间一切有关各种“善恶宗教”思想.各种学术理论.各种思维方法等的学问,就是因明。内明:就是对自己的身心所受业报的缘起?自己的根性?自己适合修什么样的法才能解脱?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自性显现?自己的身心功能?自己的心.意.识三者的区别?自身.佛.众生三者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个人见解和认识(为什么要有个人的见解---)。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您如果都搞不清楚,那您还怎么会有一个正确的修行目标?怎样朝着自己的修行目标去求证?所以,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要必要掌握一切宇宙本质.生命本质和与解脱有关的宗教.哲理等学问,这就是内明。(世人己知之法如掌中叶所未说者如树上叶)
胃肠最喜按摩怕冷外国大量吃高热量冷饮食可中和;中热不足冷找苦 胃肠最喜按摩怕冷外国大量吃高热量冷饮食可中和;中热不足冷找苦:不生病的智慧 作者:马悦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保养胃、肠的原则就是胃、肠喜欢什么,你就给它什么,胃、肠怕什么,你就不要做什么。  胃、肠最喜欢你的细嚼慢咽。这样能减轻它的负担,所以易消化、温度适宜、可口的食物最受胃肠的欢迎,而那些过硬、过烫、过冷、过辣、过黏、油炸、腌制的食物应该离我们的嘴巴远远的。  胃、肠喜欢定时、定量和有规律的进食。你看所有的长寿老人,他们从不暴饮暴食,总是定点吃饭、睡觉,饮食极有规律。所以,定时定量要从婴幼儿就开始抓起,一直坚持到老。  胃、肠更喜欢好心情。大家都有生气吃不下饭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肝火就旺,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肝是木,脾胃是土,木是克土的,当肝火旺时会直接抑制脾胃的功能,使人没有胃口,所以放松心情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胃、肠最怕冷。有胃肠疾病的人都知道,当胃肠不适时,抱个热水袋捂一会儿就会舒服些。这说明体内寒重,因为胃属土,主黄,面色发黄时说明消化功能不好,发暗时说明寒重,这时,就不能再吃寒冷的东西了。寒冷之物之所以会引起胃肠的不适,是因为寒冷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的黏膜化生为血液。  所谓的“寒冷”,除了指食物本身的温度外,还有食物的属性,比如你把香蕉加热了吃,它还是寒性的,吃多了不能消化,只能匆匆排出体外,这就是为什么吃多了香蕉会腹泻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尽量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各类食物的属性,在第一章中有详细全面的介绍。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外国人经常喝冷水、吃冷食都没事,还长得那么强壮?我说你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这一面,但注意过他们的饮食结构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吗?人家大量吃肉、黄油、奶酪,都是高能量、高热量的东西,正好起到中和的作用。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普遍清淡,能量、热量本身就不足,这时你再去喝冰水、吃冷饮,就是自讨苦吃了。  体育锻炼让你胃口大开。有人可能觉得这样说有些片面,为什么有的人锻炼后食欲旺盛,另外的人锻炼后反而不想吃饭了,这类人就是气血不足。因为,锻炼后气血多分布到了四肢,如果气血不足,胃肠就会相对缺血,血供减少后,消化功能就下降,反倒不想吃饭了。遇到这种情况时,一是减少运动量,尽可能多吃一些细、软、烂的食物,等气血补足的时候再去锻炼,就不会出现上述不适了。  胃、肠最喜欢按摩。当经常有胃胀、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在腹部左右上下轻轻按摩,不舒服的症状会随之减轻,所以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要经常摩腹。肚子上有人体最重要的9条经络,按摩时等于把9条经全照顾到了,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健康良方。
朱文光博士:南老师为什么要抽烟? 南老师读那方面的书? 三、南老师为什么要抽烟?   有的人以为南老师是一代高人,怎么会抽烟?有的人担心南老师抽烟会伤害身体,有的人注意南老师抽什么牌子的烟。有的人希望南老师戒烟。南老师抽烟,说起来可能难以了解,是为了阻止人定,可以办事和思考。也可以说抽烟有破坏定的效果。老师抽烟也只是轻吸人口不入喉,不像一般人抽烟那样喷云吞雾,所以不会伤肺。虽然如此,南老师也偶服清肺的药品以减少抽烟的害处。南老师的定力恢复很快,所以他和人谈话时,会常抽烟。          七、南老师读那方面的书?   凡是世间上的书,可以想像得到的,老师都读,这也是他的学问所以渊博的原因。老师说过,一日没有新的心得,就一日白过。也推崇儒家讲的"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也说:未有神仙不读书。所以老师的藏书,足够设立规模相当的图书馆,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新书添购。老师读书与人不同,常常从平常的书中,得到启发或发现宝藏。例如从笔记小说大观中,就发现一药方,加以实验,证实其中的确是良方。老师来美国前就读三种不同版本的美国历史和一本美国地理。 老师说过,一日没有新的心得,就一日白过。也推崇儒家讲的"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也说:未有神仙不读书。
首页 1 2 3 下一页